第七個任務:虐文世界的表妹(85)
【快穿】每個世界去踩坑 作者:洛洛是隻乖乖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說整個啟國上下這時候亂成什麽樣,書亦反正是抓住了時機,快準穩狠地出手了。
除了各地基本防守的兵力,書亦直接把手下的軍隊兵分兩路,南奪青州,北下忻州。
忻州原本書亦就有了岐山郡,這次因為本身這邊的兵力不得不抽調一部分去西北那邊,而留下來的人,戰力也就那樣了,甚至沒用一個月,就被書亦整個拿下了,同時,忻州境內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礦,也被書亦拿在了手裏。
青州原本是啟國南北交界之地,過了青州就是岷江,岷江以南,就是啟國南邊了。
青州原本是重要要塞,按之前啟國的設定,這邊是有五萬駐軍的,比一般州府的軍隊要多近一半。
但青州那刺史吧,那就是個巨貪,朝廷也不給力,而且也不知道怎麽治理的,青州明明和啟都不過十天路程,快馬加鞭的話不過三天的路,但啟都那邊就是沒有注意到青州的不對勁。
總之書亦帶兵攻打青州時,看到那守軍的樣子,她都要不好意思下手了。最後是青州守軍的司馬,自己親自帶了說是五萬,其實隻有兩萬不到軍隊來投降的。
那時候青州刺史原本是帶了心腹要逃的,書亦提前準備,在岷江邊截住了那混蛋,同時截獲了三艘大船的金銀珠寶和其他各種珍貴藥材物資。
好家夥,就那一個貪官隨身攜帶的東西,抵得過黔州府庫的大半了。
忻州和青州,那裏是真的慘。那裏的老百姓,僥幸熬過了旱災和洪澇雪災的,活著的十不存一,很多縣城鄉鎮,甚至已經空無一人。
就算是活下來的那些百姓,也是每個都瘦的可怕,要不是此時路邊山上的野菜野草還算豐茂,他們隻怕也活不到現在了。
而那些大戶的,能逃的也逃了個七七八八,剩下的,也被剝削的厲害,起碼書亦是沒辦法像之前黔州那些大戶一樣對待他們了。
而且兩州有多個地方,還有小規模的瘟疫,已經封了城的。還有一些地方,流民鬧事,處處上演著人間慘劇。
書亦還能怎麽辦呢?隻能再次出人出力,去梳理治理那些地方,該殺的殺,該賑濟的賑濟,該救人的救人。
原本因為從梁家和另外幾家由秦恆拉迴來的士族那邊劃拉而富裕了一些的府庫,這一下又是如流水般的支出。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的地方,忻州有礦產,青州有大片平原,原先都是肥沃的田地。
書亦規劃過後,把一些人從如今已經有些擁擠了的黔州府城那邊遷徙了過來,手下的人也分了一部分該去忻州開礦的開礦,該去青州整理田地的整理田地,一點點把忻州和青州也理順了。
定元八年的九月底,就和去年一樣,在一場秋雨過後,氣溫一下子就降了下來,今年的冬天,可以預見的也會來的很早
而這一天,黔州各地,也迎來了重要的時刻,因為紅薯,已經成熟,可以收成了!
從第一塊地裏的紅薯被挖掘出來後,就震驚了所有人,這到底是什麽樣的神物啊!
就是一般的下等田,隻要你日常記得除草,沒有讓牲畜來禍禍的,那就基本沒有下兩千斤畝產的。
一些按官方的指導嚴格打理田地,並用肥田種植的紅薯,畝產甚至能超過三千斤!
這是一個多麽讓人驚詫的數字?對比其他田裏就算你用心打理,精心養護,這種氣候也難免減產,畝產不過兩百斤,甚至都不到兩百斤的麥子或稻子,這簡直是對比太過明顯了啊!
書亦之前就給黔州百姓分配了土地,每家五口之家以下的是每家半畝田的紅薯名額,每多五口人,再加半畝。除此之外,按人口每人分配一畝田地,按每人一畝的量發其他糧種。你如果自己之前有地或者自己想著開荒多種些糧食的,書亦也估計,隻是需要種子就得你自己想辦法了。
如今每家每戶到了收獲的時候,除了種的紅薯要交一半上去,其餘的地裏的糧都不收稅,丁稅什麽的也減免了。
這黔州百姓一下子就生活寬裕了起來,每家至少能有五六百斤的紅薯,加上一人一畝田的麥子或其他糧食,還有這大半年來在山上或各地收集的野菜幹什麽的。可以說,就算是在旱災之前的豐年,黔州的百姓也不一定能有這些收成!
一下子,黔州的糧食就充裕了起來,大部分的百姓在存夠了吃到明年秋天的糧後,會選擇把多餘的糧食賣掉,然後給家裏置辦各種所需物資或辦事。黔州的經濟也一下子活了起來。
書亦趁著這機會安排人購入了不少糧食,加上之前她從各個大戶手裏收到的莊子上和沒有分給百姓的田裏的產出,不但黔州府城和下麵各縣郡的糧倉裝滿了,還運到了忻州和青州不少。
一下子,書亦他們就富裕了起來,不用再摳摳搜搜算計著過日子了。
黔州,或許還要加上忻州和青州這邊,如今是政通人和、經濟活躍,一副昌盛繁榮之相,但其餘各地甚至其他國家,那就是快瘋了。
如果大家一起受災一起淒慘,那也就算了,但憑什麽他們處處問題,民不聊生,黔州那邊就可以過的這麽好?
紅薯是吧?這等神物,寧王那小丫頭不懂輕重,輕易讓東西流入民間,那就別怪他們弄到手了!
正當各地大族甚至各國掌權者都摩拳擦掌準備偷偷派人入黔州,看能不能從民間弄到一批紅薯之時,書亦直接發了公告昭告天下。
詔令的大致意思就是,寧王憐惜天下百姓疾苦,準備將紅薯這等神物對天下百姓開放。她組織了農官,準備帶著紅薯糧種去各地傳授百姓種植之法,並發放一部分糧種,希望各地百姓不再受饑寒之苦。
接到此消息的,啟國境內以州府為單位,啟國之外則以國家為單位,州府刺史或暫代刺史的官員和各國朝廷,可給她迴信。她將按收到迴信的順序,派遣傳糧種隊伍過去。
天災無情,百姓無辜,無論和她在政治上是友是敵,唯願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公告發出,天下嘩然。誰也不會想到,書亦不但不牢牢控製住新糧種,反而準備傳到各處,還要派農官去教導種植!
接到消息的百姓和一些清正之士,瞬間對書亦的好感度一下子就升起來了。原本一些古板之人,對書亦以女子之身起事,還自封為王,是頗有微詞的,如今也沒有什麽意見了。
短短不到半月,書亦的名聲就傳遍了各國,名聲大噪。但有些人,對此就不是這麽開心了!
除了各地基本防守的兵力,書亦直接把手下的軍隊兵分兩路,南奪青州,北下忻州。
忻州原本書亦就有了岐山郡,這次因為本身這邊的兵力不得不抽調一部分去西北那邊,而留下來的人,戰力也就那樣了,甚至沒用一個月,就被書亦整個拿下了,同時,忻州境內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礦,也被書亦拿在了手裏。
青州原本是啟國南北交界之地,過了青州就是岷江,岷江以南,就是啟國南邊了。
青州原本是重要要塞,按之前啟國的設定,這邊是有五萬駐軍的,比一般州府的軍隊要多近一半。
但青州那刺史吧,那就是個巨貪,朝廷也不給力,而且也不知道怎麽治理的,青州明明和啟都不過十天路程,快馬加鞭的話不過三天的路,但啟都那邊就是沒有注意到青州的不對勁。
總之書亦帶兵攻打青州時,看到那守軍的樣子,她都要不好意思下手了。最後是青州守軍的司馬,自己親自帶了說是五萬,其實隻有兩萬不到軍隊來投降的。
那時候青州刺史原本是帶了心腹要逃的,書亦提前準備,在岷江邊截住了那混蛋,同時截獲了三艘大船的金銀珠寶和其他各種珍貴藥材物資。
好家夥,就那一個貪官隨身攜帶的東西,抵得過黔州府庫的大半了。
忻州和青州,那裏是真的慘。那裏的老百姓,僥幸熬過了旱災和洪澇雪災的,活著的十不存一,很多縣城鄉鎮,甚至已經空無一人。
就算是活下來的那些百姓,也是每個都瘦的可怕,要不是此時路邊山上的野菜野草還算豐茂,他們隻怕也活不到現在了。
而那些大戶的,能逃的也逃了個七七八八,剩下的,也被剝削的厲害,起碼書亦是沒辦法像之前黔州那些大戶一樣對待他們了。
而且兩州有多個地方,還有小規模的瘟疫,已經封了城的。還有一些地方,流民鬧事,處處上演著人間慘劇。
書亦還能怎麽辦呢?隻能再次出人出力,去梳理治理那些地方,該殺的殺,該賑濟的賑濟,該救人的救人。
原本因為從梁家和另外幾家由秦恆拉迴來的士族那邊劃拉而富裕了一些的府庫,這一下又是如流水般的支出。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的地方,忻州有礦產,青州有大片平原,原先都是肥沃的田地。
書亦規劃過後,把一些人從如今已經有些擁擠了的黔州府城那邊遷徙了過來,手下的人也分了一部分該去忻州開礦的開礦,該去青州整理田地的整理田地,一點點把忻州和青州也理順了。
定元八年的九月底,就和去年一樣,在一場秋雨過後,氣溫一下子就降了下來,今年的冬天,可以預見的也會來的很早
而這一天,黔州各地,也迎來了重要的時刻,因為紅薯,已經成熟,可以收成了!
從第一塊地裏的紅薯被挖掘出來後,就震驚了所有人,這到底是什麽樣的神物啊!
就是一般的下等田,隻要你日常記得除草,沒有讓牲畜來禍禍的,那就基本沒有下兩千斤畝產的。
一些按官方的指導嚴格打理田地,並用肥田種植的紅薯,畝產甚至能超過三千斤!
這是一個多麽讓人驚詫的數字?對比其他田裏就算你用心打理,精心養護,這種氣候也難免減產,畝產不過兩百斤,甚至都不到兩百斤的麥子或稻子,這簡直是對比太過明顯了啊!
書亦之前就給黔州百姓分配了土地,每家五口之家以下的是每家半畝田的紅薯名額,每多五口人,再加半畝。除此之外,按人口每人分配一畝田地,按每人一畝的量發其他糧種。你如果自己之前有地或者自己想著開荒多種些糧食的,書亦也估計,隻是需要種子就得你自己想辦法了。
如今每家每戶到了收獲的時候,除了種的紅薯要交一半上去,其餘的地裏的糧都不收稅,丁稅什麽的也減免了。
這黔州百姓一下子就生活寬裕了起來,每家至少能有五六百斤的紅薯,加上一人一畝田的麥子或其他糧食,還有這大半年來在山上或各地收集的野菜幹什麽的。可以說,就算是在旱災之前的豐年,黔州的百姓也不一定能有這些收成!
一下子,黔州的糧食就充裕了起來,大部分的百姓在存夠了吃到明年秋天的糧後,會選擇把多餘的糧食賣掉,然後給家裏置辦各種所需物資或辦事。黔州的經濟也一下子活了起來。
書亦趁著這機會安排人購入了不少糧食,加上之前她從各個大戶手裏收到的莊子上和沒有分給百姓的田裏的產出,不但黔州府城和下麵各縣郡的糧倉裝滿了,還運到了忻州和青州不少。
一下子,書亦他們就富裕了起來,不用再摳摳搜搜算計著過日子了。
黔州,或許還要加上忻州和青州這邊,如今是政通人和、經濟活躍,一副昌盛繁榮之相,但其餘各地甚至其他國家,那就是快瘋了。
如果大家一起受災一起淒慘,那也就算了,但憑什麽他們處處問題,民不聊生,黔州那邊就可以過的這麽好?
紅薯是吧?這等神物,寧王那小丫頭不懂輕重,輕易讓東西流入民間,那就別怪他們弄到手了!
正當各地大族甚至各國掌權者都摩拳擦掌準備偷偷派人入黔州,看能不能從民間弄到一批紅薯之時,書亦直接發了公告昭告天下。
詔令的大致意思就是,寧王憐惜天下百姓疾苦,準備將紅薯這等神物對天下百姓開放。她組織了農官,準備帶著紅薯糧種去各地傳授百姓種植之法,並發放一部分糧種,希望各地百姓不再受饑寒之苦。
接到此消息的,啟國境內以州府為單位,啟國之外則以國家為單位,州府刺史或暫代刺史的官員和各國朝廷,可給她迴信。她將按收到迴信的順序,派遣傳糧種隊伍過去。
天災無情,百姓無辜,無論和她在政治上是友是敵,唯願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公告發出,天下嘩然。誰也不會想到,書亦不但不牢牢控製住新糧種,反而準備傳到各處,還要派農官去教導種植!
接到消息的百姓和一些清正之士,瞬間對書亦的好感度一下子就升起來了。原本一些古板之人,對書亦以女子之身起事,還自封為王,是頗有微詞的,如今也沒有什麽意見了。
短短不到半月,書亦的名聲就傳遍了各國,名聲大噪。但有些人,對此就不是這麽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