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突破困境與砥礪前行
穿越到民國成為何大清 作者:緣來是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佳興公司工業設備業務的籌備工作看似重迴正軌,然而,更大的難題卻如一座巍峨的高山橫亙在何大清麵前。沿海各省盡數淪陷,山西、河北等地也深陷敵手,海上被日軍海軍艦隊嚴密封鎖,這使得獲取工業設備原料成為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何大清坐在辦公室裏,麵前堆滿了各地傳來的市場調研報告,每一份都寫滿了無奈與艱難。原本從沿海港口進口原料的渠道已被徹底截斷,而從內陸省份轉運,不僅路途遙遠、運輸成本高昂,還時常受到戰火波及,運輸安全難以保障。
“何總,咱們聯係的那些內陸供應商,要麽是產能不足,要麽是運輸困難,根本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負責采購的主管滿臉愁容,聲音裏透著深深的疲憊與焦慮。
何大清眉頭緊鎖,手指有節奏地敲擊著桌麵,大腦飛速運轉:“不能就這樣放棄,我們再想想辦法。對了,那些相對偏遠、日軍勢力薄弱的地區呢?有沒有可能從那裏找到突破口?”
采購主管無奈地搖頭:“何總,我們已經嚐試過了,這些地區的工業基礎本就薄弱,即便有一些原料,質量也參差不齊,根本達不到我們的標準。”
一時間,辦公室裏陷入了死寂。何大清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外麵忙碌卻又隱隱透著不安的城市,心中暗自思忖: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嗎?不行,佳興公司經曆了這麽多風風雨雨,絕不能在這一步被絆倒。
此時,家中的吳珊珊也察覺到了何大清的異樣。夜晚,何大清迴到家,一臉疲憊,連平時最愛逗弄的何雨柱在身邊撒嬌,他都隻是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吳珊珊心疼不已,輕聲說道:“大清,公司的事別太著急,身體要緊。”
何大清歎了口氣,將目前麵臨的困境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吳珊珊。吳珊珊思索片刻,說道:“我聽說一些山區裏有百姓自己手工製作一些簡單的金屬器具,雖然規模小,但說不定能從中找到一些可用的原料或者技術呢?”
何大清眼睛一亮,一把抓住吳珊珊的手:“珊珊,你這個想法太妙了!我怎麽沒想到呢?”
第二天,何大清立刻安排采購團隊兵分多路,深入四川、貴州等地的山區,探尋當地的手工業情況。同時,他讓研發部門著手研究,如何將這些可能找到的簡易原料和手工技術進行改良,以適應工業設備的生產需求。
佳興行動隊也再度出動,這次他們的任務是為采購團隊保駕護航,確保他們在偏遠山區的安全。在山區的走訪並不順利,道路崎嶇難行,語言溝通也存在障礙,但采購隊員們沒有絲毫退縮。他們一家家作坊走訪,耐心地與當地百姓交流,了解他們的製作工藝和原料來源。
經過多日的努力,終於有了一些收獲。在四川的一個偏遠山村裏,采購隊員發現了一家小作坊,雖然規模極小,但他們製作的一種特殊合金器具,其材質經過檢測,經過適當加工後,有可能用於工業設備的部分零部件生產。何大清得知消息後,立刻親自前往山村。
在簡陋的作坊裏,何大清與作坊主人李大爺促膝長談。李大爺雖然沒什麽文化,但對自己的手藝充滿自豪。何大清誠懇地說:“李大爺,您這手藝可真是寶貝啊!要是能和我們公司合作,不僅能讓您的手藝發揮更大的作用,還能幫助更多的人,為抗戰出一份力。”
李大爺聽後,有些猶豫:“俺們這小打小鬧還行,能幫上啥大忙啊?而且俺們也不懂你們那些大生意的規矩。”
何大清耐心解釋:“李大爺,您放心,我們會派專業的技術人員來指導,幫助您擴大生產規模。至於合作的事情,我們會製定最合理的方案,一定不讓您吃虧。”
經過一番勸說,李大爺終於答應合作。何大清隨即安排技術人員入駐山村,對作坊進行改造升級,同時組織周邊有手藝的村民加入,擴大生產規模。
然而,僅僅依靠這一處作坊遠遠不夠。何大清繼續發動公司的力量,四處尋找類似的資源。在貴州的山區,他們又發現了一處儲量雖小但品質優良的礦石礦脈。雖然開采難度大,但何大清沒有絲毫猶豫,立刻組織人員進行開采和運輸的籌備工作。
在這個過程中,運輸難題再次凸顯。山區道路狹窄,大型運輸車輛根本無法通行。何大清發動員工們集思廣益,最終決定采用人力和牲畜相結合的運輸方式,將原料一點點運出山。
與此同時,何大清還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爭取政策支持。政府對抗日企業的困境十分重視,為何大清提供了一些運輸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司的壓力。
隨著原料供應逐漸有了起色,何大清又將目光投向了產品銷售。他深知,在這艱難時期,隻有精準把握市場需求,才能讓公司的產品順利售出。於是,他組織銷售團隊深入各大工廠,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根據反饋對產品進行針對性的優化。
在一次與兵工廠的交流中,兵工廠負責人提出,他們急需一種能夠提高槍械生產效率的小型設備。何大清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商機,立刻組織研發團隊進行攻關。經過日夜奮戰,研發團隊成功設計出了符合要求的設備,並迅速投入生產。
當第一批設備交付到兵工廠時,兵工廠的工人們試用後讚不絕口。設備投入使用後,槍械的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兵工廠當即決定與佳興公司簽訂長期合作協議。這一成功案例在業內迅速傳開,越來越多的工廠主動找到佳興公司,尋求合作。
何大清站在公司的生產車間裏,看著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和運轉的機器,心中充滿了感慨。在這艱難的時局下,佳興公司一步一步地突破了重重困境,雖然前路依然荊棘密布,但他堅信,隻要不放棄,就一定能在這亂世中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為抗戰勝利貢獻更多的力量。
何大清坐在辦公室裏,麵前堆滿了各地傳來的市場調研報告,每一份都寫滿了無奈與艱難。原本從沿海港口進口原料的渠道已被徹底截斷,而從內陸省份轉運,不僅路途遙遠、運輸成本高昂,還時常受到戰火波及,運輸安全難以保障。
“何總,咱們聯係的那些內陸供應商,要麽是產能不足,要麽是運輸困難,根本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負責采購的主管滿臉愁容,聲音裏透著深深的疲憊與焦慮。
何大清眉頭緊鎖,手指有節奏地敲擊著桌麵,大腦飛速運轉:“不能就這樣放棄,我們再想想辦法。對了,那些相對偏遠、日軍勢力薄弱的地區呢?有沒有可能從那裏找到突破口?”
采購主管無奈地搖頭:“何總,我們已經嚐試過了,這些地區的工業基礎本就薄弱,即便有一些原料,質量也參差不齊,根本達不到我們的標準。”
一時間,辦公室裏陷入了死寂。何大清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外麵忙碌卻又隱隱透著不安的城市,心中暗自思忖: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嗎?不行,佳興公司經曆了這麽多風風雨雨,絕不能在這一步被絆倒。
此時,家中的吳珊珊也察覺到了何大清的異樣。夜晚,何大清迴到家,一臉疲憊,連平時最愛逗弄的何雨柱在身邊撒嬌,他都隻是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吳珊珊心疼不已,輕聲說道:“大清,公司的事別太著急,身體要緊。”
何大清歎了口氣,將目前麵臨的困境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吳珊珊。吳珊珊思索片刻,說道:“我聽說一些山區裏有百姓自己手工製作一些簡單的金屬器具,雖然規模小,但說不定能從中找到一些可用的原料或者技術呢?”
何大清眼睛一亮,一把抓住吳珊珊的手:“珊珊,你這個想法太妙了!我怎麽沒想到呢?”
第二天,何大清立刻安排采購團隊兵分多路,深入四川、貴州等地的山區,探尋當地的手工業情況。同時,他讓研發部門著手研究,如何將這些可能找到的簡易原料和手工技術進行改良,以適應工業設備的生產需求。
佳興行動隊也再度出動,這次他們的任務是為采購團隊保駕護航,確保他們在偏遠山區的安全。在山區的走訪並不順利,道路崎嶇難行,語言溝通也存在障礙,但采購隊員們沒有絲毫退縮。他們一家家作坊走訪,耐心地與當地百姓交流,了解他們的製作工藝和原料來源。
經過多日的努力,終於有了一些收獲。在四川的一個偏遠山村裏,采購隊員發現了一家小作坊,雖然規模極小,但他們製作的一種特殊合金器具,其材質經過檢測,經過適當加工後,有可能用於工業設備的部分零部件生產。何大清得知消息後,立刻親自前往山村。
在簡陋的作坊裏,何大清與作坊主人李大爺促膝長談。李大爺雖然沒什麽文化,但對自己的手藝充滿自豪。何大清誠懇地說:“李大爺,您這手藝可真是寶貝啊!要是能和我們公司合作,不僅能讓您的手藝發揮更大的作用,還能幫助更多的人,為抗戰出一份力。”
李大爺聽後,有些猶豫:“俺們這小打小鬧還行,能幫上啥大忙啊?而且俺們也不懂你們那些大生意的規矩。”
何大清耐心解釋:“李大爺,您放心,我們會派專業的技術人員來指導,幫助您擴大生產規模。至於合作的事情,我們會製定最合理的方案,一定不讓您吃虧。”
經過一番勸說,李大爺終於答應合作。何大清隨即安排技術人員入駐山村,對作坊進行改造升級,同時組織周邊有手藝的村民加入,擴大生產規模。
然而,僅僅依靠這一處作坊遠遠不夠。何大清繼續發動公司的力量,四處尋找類似的資源。在貴州的山區,他們又發現了一處儲量雖小但品質優良的礦石礦脈。雖然開采難度大,但何大清沒有絲毫猶豫,立刻組織人員進行開采和運輸的籌備工作。
在這個過程中,運輸難題再次凸顯。山區道路狹窄,大型運輸車輛根本無法通行。何大清發動員工們集思廣益,最終決定采用人力和牲畜相結合的運輸方式,將原料一點點運出山。
與此同時,何大清還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爭取政策支持。政府對抗日企業的困境十分重視,為何大清提供了一些運輸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司的壓力。
隨著原料供應逐漸有了起色,何大清又將目光投向了產品銷售。他深知,在這艱難時期,隻有精準把握市場需求,才能讓公司的產品順利售出。於是,他組織銷售團隊深入各大工廠,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根據反饋對產品進行針對性的優化。
在一次與兵工廠的交流中,兵工廠負責人提出,他們急需一種能夠提高槍械生產效率的小型設備。何大清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商機,立刻組織研發團隊進行攻關。經過日夜奮戰,研發團隊成功設計出了符合要求的設備,並迅速投入生產。
當第一批設備交付到兵工廠時,兵工廠的工人們試用後讚不絕口。設備投入使用後,槍械的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兵工廠當即決定與佳興公司簽訂長期合作協議。這一成功案例在業內迅速傳開,越來越多的工廠主動找到佳興公司,尋求合作。
何大清站在公司的生產車間裏,看著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和運轉的機器,心中充滿了感慨。在這艱難的時局下,佳興公司一步一步地突破了重重困境,雖然前路依然荊棘密布,但他堅信,隻要不放棄,就一定能在這亂世中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為抗戰勝利貢獻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