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再試一次
一個時辰後,小院的正房大門打開,朱祁鎮麵無表情的從裏麵走了出來。
“主子…”侯寶走上前,欲言又止。
“有事就說。”朱祁鎮語氣冰冷。
“既然此人已經都說了,要不奴婢就將此人給…”說著,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朱祁鎮扭過頭,盯著侯寶道:“你覺得他都說了?”
“奴婢…”侯寶額頭冒汗。
“養著吧,朕有的是時間等他開口。”
“是。”侯寶揮了揮手,屋內的黑暗中,幾個太監無聲的從陰影中走了出來,然後小心翼翼的跪在地上。
“主子,這幾人是奴婢精挑細選的,您看是否合適?”侯寶說道。
朱祁鎮簡單的掃了一眼後,臉色緩和了一些:“家世可都清白?”
“絕對清白,他們都是洪熙元年同月同日淨身進宮的,且暗衛都逐一去過他們的老家核實過了,肯定沒有錯漏。”侯寶趕緊說道。
“恩,剩下的事你看著安排吧。”朱祁鎮扔下一句話,走出了小院。
小院再次歸於平靜,平靜的好似它還是原來的那個破敗小院一樣,隻是在這平靜的表象之下,一股暗流正悄無聲息的流動著。
………………
又是幾日,皇帝突然下旨:廢除司禮監!
這道聖旨一下,壓抑了半月之久的文官們紛紛揣測皇帝這是何意,雖然現在的司禮監已經名存實亡,除了給皇帝端茶倒水的雜事,再也不複往日的榮光,可再怎麽說,司禮監也是宮中二十四衙門的的核心權力部門。
其實,司禮監最早初設於洪武年間,朱元璋雖然憎惡太監,甚至不拿太監當人,可在經曆了胡惟庸、李善長、楊憲案後,對文官已經失去了當初的信任,於是在廢除了丞相製後,逐步構建了以宦官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體係,這就是司禮監的由來。
起初它的職能僅限於宮廷禮儀、文書傳遞、皇帝起居事務,權力很小。可朱祁鎮的老爹朱瞻基卻起了一個很壞的頭,那就是讓太監進入內學堂讀書識字,這些太監們掌握了文化知識後,逐漸不滿足於端茶倒水,伺候皇帝生活的瑣事。
於是,司禮監的權力在宣德後期逐漸擴大,曆史上,自宣德以後,隨著內閣票擬製度的成熟,皇帝為了牽製內閣的權力,將“批紅”權授予了司禮監。至此,形成了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的雙軌製。
因為太監隻有依附皇帝才能生存,所以如此一來,司禮監成為了實際決策中心,皇帝通過司禮監直接控製決策,避免完全依賴外朝官僚,尤其是在皇帝怠政(如嘉靖、萬曆)時,司禮監簡直成了二皇帝,嚴嵩父子擅權、魏忠賢專權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而滿清鑒於明朝太監幹政帶來的諸多弊端,自順治帝時,設立了十三衙門,並對太監的活動範圍、社會關係和個人財產進行了嚴格限製,雖然滿清在後期太監勢力抬頭,但他們始終無法威脅皇權。
康熙時期廢除了十三衙門,進一步限製了太監的權力,主要措施就是政治製度設計使得太監難以獲得實質性的權力?。清代太監主要是皇帝的家奴,其角色更多的是作為皇帝的私人助手,而非政治決策的核心力量。
又因為滿蒙貴族在清朝政治中占據核心地位,他們與皇帝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因此皇帝不需要通過讓渡權力給太監來維護皇權。
此外,清朝的文官製度和捐官製度也形成了對太監的製衡,使得太監難以在政治上形成專權。
到了乾隆時期則通過嚴厲的懲罰措施和對宦官的嚴格管理,確保了太監不會形成專權的集團,規定太監非奉差遣不得擅出皇城,職事之外不得幹涉政務,禁止太監結交外官等。
這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太監勢力的膨脹和專權的可能性。
乾清宮,禦書房內。
朱祁鎮半躺在藤椅上,眯著眼想著事情,而侯寶則跪在一旁,給皇帝揉著腿。
“朕廢除了司禮監,你有什麽想法?”朱祁鎮的眼睛睜開一條縫,看了看給自己揉腿的侯寶,開口道。
侯寶手上沒停,隻是側頭笑道:“奴婢一個醃臢之人,不懂的什麽朝政,皇爺您是奴婢的天,是這宮中所有奴婢的主子,奴婢隻想著伺候好皇爺,其它的奴婢想都不敢想。”
朱祁鎮微微一笑:“你這老狗,話甜的膩人。”
聞言,侯寶手一僵,隨後給了自己一個耳光,磕頭道:“皇爺恕罪,奴婢說的都是真心話,奴婢的一副赤膽忠心隻為皇爺。”
朱祁鎮隻是笑了笑,然後抽腿盤坐了起來,看了看窗外:“他們在想什麽?”
侯寶先是一愣,隨即無聲地退了出去。
不多時,一個小太監領著東廠提督李衝走進了乾清宮,半個時辰後,李衝又急匆匆的出了乾清宮。
長安街,人流如織,車水馬龍。
山東會館,二樓的雅間內。
“性和兄,皇帝突然廢除了司禮監,到底是何意?”說話的人五十上下,一身儒生打扮。
“世用老弟,你用突然這兩個字,是何意?”一旁的另一個同樣讀書人打扮,頭發有些花白的讀書的人品著茶,緩緩開口道。
這二人不是別人,一個是高穀(字世用)、一個正是是馬愉(字性和)。
高穀詫異的看了看馬愉,端起麵前的茶盞卻沒有喝,而是看著窗外歎了口氣道:“一葉知秋啊!”
“我看老弟你是一葉障目吧。”馬愉道。
“怎麽講?”高穀道。
“皇上迴京半個月了,一是沒召我等禦前問政,二是在朝會上一言不發,三是調走了兩個月內內閣的所有奏章。”說著,馬愉走到窗前,看著樓下如織的行人,又道:“今天又下旨廢除了司禮監,世用,你是想問皇帝是不是要裁撤內閣吧?”
高穀苦笑,點了點頭,算是迴答了。
馬愉一笑:“放心,皇上絕不會裁撤內閣。”
高穀忙問:“你怎麽知道的?”
“皇上之所以如此,其實是在和咱們慪氣呢!”馬愉神秘一笑。
“慪氣?”高穀不解,隨即他好像明白了過來,“你是說……黃河?”
馬愉點頭:“皇上正值年輕氣盛,這幾年文治武功都有了,”說著,他壓低聲音:“可這幾年,他太順了。”
“性和,此話不可再講,小心隔牆有耳。”高穀道。
馬愉卻不在乎的擺了擺手:“明日,我就具折上奏勸誡,世用,你和我聯名上奏吧。”
高穀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馬愉:“此時上奏,恐怕不妥吧。”
“有何不妥,人臣之所以諫其君者,非為身也,將欲以匡君之過,矯君之失也。君有過失者,危亡之萌也;見君之過失而不諫,是輕君之危亡也。夫輕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為也。”一段《左傳》的話,馬愉說的慷慨激昂。
“這個道理我自然懂,隻是你我同為閣臣,聯名勸誡,皇上會認為你我……”高穀欲言又止。
“結黨?”馬愉輕笑,“你和我本就是一黨!”
高穀大驚,一口茶沒有咽下去,卻嗆的他連連咳嗽。
“性和兄,你怎能說我和你是一黨。”止住了咳嗽,高穀怒道。
“這不是我認為的,是。。。。”說著馬愉指了指天,“你說你沒有朋黨,可人家偏偏就認為你有,你想甩也甩不掉。”
“我……”
“行了,老弟,你就不要擔心了,”馬愉寬慰一句,“皇上想治理黃河,我心裏是同意的,可不是現在,國家一年就那麽多賦稅,用錢的地方又多,如果把錢都用在治河上,國庫空虛不說,百姓也要跟著受苦啊。”
“可是如果咱們一直和皇上頂著來也不是個事兒啊。”高穀擔憂道。
“我的世用老弟,你就把放心吧。”馬愉笑道,“我已經和王佐商議過了,如果皇上非要堅持治黃,我們就勸皇上將兩淮鹽稅的錢拿出來用作治理黃河的費用。”
聞言,高穀一臉不可思的看著馬愉,站起身踱了幾步:“不可,不可,兩淮鹽稅自洪武朝起就是專用於皇家內帑,你們如此做,就不怕天威降臨?”
“皇上有句話說的好,叫等價交換。”馬愉笑道。
“什麽等價交換,這事兒你萬萬不能提,莫說皇上不同意,就是太皇太後也不會同意的。”高穀急道。
“鹽稅本就是國稅,卻成了皇家私產,本就不合法度。”馬愉道。
“那是前朝,不是本朝。”高穀反駁道。
“所以我才要上書陳述利弊,力勸皇上。”馬愉道。
“不可,不可,此事牽扯重大,一個不慎,你我晚節不保。”高穀說罷,又拱手道:“我還有些事,告辭了。”
一個時辰後,小院的正房大門打開,朱祁鎮麵無表情的從裏麵走了出來。
“主子…”侯寶走上前,欲言又止。
“有事就說。”朱祁鎮語氣冰冷。
“既然此人已經都說了,要不奴婢就將此人給…”說著,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朱祁鎮扭過頭,盯著侯寶道:“你覺得他都說了?”
“奴婢…”侯寶額頭冒汗。
“養著吧,朕有的是時間等他開口。”
“是。”侯寶揮了揮手,屋內的黑暗中,幾個太監無聲的從陰影中走了出來,然後小心翼翼的跪在地上。
“主子,這幾人是奴婢精挑細選的,您看是否合適?”侯寶說道。
朱祁鎮簡單的掃了一眼後,臉色緩和了一些:“家世可都清白?”
“絕對清白,他們都是洪熙元年同月同日淨身進宮的,且暗衛都逐一去過他們的老家核實過了,肯定沒有錯漏。”侯寶趕緊說道。
“恩,剩下的事你看著安排吧。”朱祁鎮扔下一句話,走出了小院。
小院再次歸於平靜,平靜的好似它還是原來的那個破敗小院一樣,隻是在這平靜的表象之下,一股暗流正悄無聲息的流動著。
………………
又是幾日,皇帝突然下旨:廢除司禮監!
這道聖旨一下,壓抑了半月之久的文官們紛紛揣測皇帝這是何意,雖然現在的司禮監已經名存實亡,除了給皇帝端茶倒水的雜事,再也不複往日的榮光,可再怎麽說,司禮監也是宮中二十四衙門的的核心權力部門。
其實,司禮監最早初設於洪武年間,朱元璋雖然憎惡太監,甚至不拿太監當人,可在經曆了胡惟庸、李善長、楊憲案後,對文官已經失去了當初的信任,於是在廢除了丞相製後,逐步構建了以宦官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體係,這就是司禮監的由來。
起初它的職能僅限於宮廷禮儀、文書傳遞、皇帝起居事務,權力很小。可朱祁鎮的老爹朱瞻基卻起了一個很壞的頭,那就是讓太監進入內學堂讀書識字,這些太監們掌握了文化知識後,逐漸不滿足於端茶倒水,伺候皇帝生活的瑣事。
於是,司禮監的權力在宣德後期逐漸擴大,曆史上,自宣德以後,隨著內閣票擬製度的成熟,皇帝為了牽製內閣的權力,將“批紅”權授予了司禮監。至此,形成了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的雙軌製。
因為太監隻有依附皇帝才能生存,所以如此一來,司禮監成為了實際決策中心,皇帝通過司禮監直接控製決策,避免完全依賴外朝官僚,尤其是在皇帝怠政(如嘉靖、萬曆)時,司禮監簡直成了二皇帝,嚴嵩父子擅權、魏忠賢專權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而滿清鑒於明朝太監幹政帶來的諸多弊端,自順治帝時,設立了十三衙門,並對太監的活動範圍、社會關係和個人財產進行了嚴格限製,雖然滿清在後期太監勢力抬頭,但他們始終無法威脅皇權。
康熙時期廢除了十三衙門,進一步限製了太監的權力,主要措施就是政治製度設計使得太監難以獲得實質性的權力?。清代太監主要是皇帝的家奴,其角色更多的是作為皇帝的私人助手,而非政治決策的核心力量。
又因為滿蒙貴族在清朝政治中占據核心地位,他們與皇帝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因此皇帝不需要通過讓渡權力給太監來維護皇權。
此外,清朝的文官製度和捐官製度也形成了對太監的製衡,使得太監難以在政治上形成專權。
到了乾隆時期則通過嚴厲的懲罰措施和對宦官的嚴格管理,確保了太監不會形成專權的集團,規定太監非奉差遣不得擅出皇城,職事之外不得幹涉政務,禁止太監結交外官等。
這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太監勢力的膨脹和專權的可能性。
乾清宮,禦書房內。
朱祁鎮半躺在藤椅上,眯著眼想著事情,而侯寶則跪在一旁,給皇帝揉著腿。
“朕廢除了司禮監,你有什麽想法?”朱祁鎮的眼睛睜開一條縫,看了看給自己揉腿的侯寶,開口道。
侯寶手上沒停,隻是側頭笑道:“奴婢一個醃臢之人,不懂的什麽朝政,皇爺您是奴婢的天,是這宮中所有奴婢的主子,奴婢隻想著伺候好皇爺,其它的奴婢想都不敢想。”
朱祁鎮微微一笑:“你這老狗,話甜的膩人。”
聞言,侯寶手一僵,隨後給了自己一個耳光,磕頭道:“皇爺恕罪,奴婢說的都是真心話,奴婢的一副赤膽忠心隻為皇爺。”
朱祁鎮隻是笑了笑,然後抽腿盤坐了起來,看了看窗外:“他們在想什麽?”
侯寶先是一愣,隨即無聲地退了出去。
不多時,一個小太監領著東廠提督李衝走進了乾清宮,半個時辰後,李衝又急匆匆的出了乾清宮。
長安街,人流如織,車水馬龍。
山東會館,二樓的雅間內。
“性和兄,皇帝突然廢除了司禮監,到底是何意?”說話的人五十上下,一身儒生打扮。
“世用老弟,你用突然這兩個字,是何意?”一旁的另一個同樣讀書人打扮,頭發有些花白的讀書的人品著茶,緩緩開口道。
這二人不是別人,一個是高穀(字世用)、一個正是是馬愉(字性和)。
高穀詫異的看了看馬愉,端起麵前的茶盞卻沒有喝,而是看著窗外歎了口氣道:“一葉知秋啊!”
“我看老弟你是一葉障目吧。”馬愉道。
“怎麽講?”高穀道。
“皇上迴京半個月了,一是沒召我等禦前問政,二是在朝會上一言不發,三是調走了兩個月內內閣的所有奏章。”說著,馬愉走到窗前,看著樓下如織的行人,又道:“今天又下旨廢除了司禮監,世用,你是想問皇帝是不是要裁撤內閣吧?”
高穀苦笑,點了點頭,算是迴答了。
馬愉一笑:“放心,皇上絕不會裁撤內閣。”
高穀忙問:“你怎麽知道的?”
“皇上之所以如此,其實是在和咱們慪氣呢!”馬愉神秘一笑。
“慪氣?”高穀不解,隨即他好像明白了過來,“你是說……黃河?”
馬愉點頭:“皇上正值年輕氣盛,這幾年文治武功都有了,”說著,他壓低聲音:“可這幾年,他太順了。”
“性和,此話不可再講,小心隔牆有耳。”高穀道。
馬愉卻不在乎的擺了擺手:“明日,我就具折上奏勸誡,世用,你和我聯名上奏吧。”
高穀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馬愉:“此時上奏,恐怕不妥吧。”
“有何不妥,人臣之所以諫其君者,非為身也,將欲以匡君之過,矯君之失也。君有過失者,危亡之萌也;見君之過失而不諫,是輕君之危亡也。夫輕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為也。”一段《左傳》的話,馬愉說的慷慨激昂。
“這個道理我自然懂,隻是你我同為閣臣,聯名勸誡,皇上會認為你我……”高穀欲言又止。
“結黨?”馬愉輕笑,“你和我本就是一黨!”
高穀大驚,一口茶沒有咽下去,卻嗆的他連連咳嗽。
“性和兄,你怎能說我和你是一黨。”止住了咳嗽,高穀怒道。
“這不是我認為的,是。。。。”說著馬愉指了指天,“你說你沒有朋黨,可人家偏偏就認為你有,你想甩也甩不掉。”
“我……”
“行了,老弟,你就不要擔心了,”馬愉寬慰一句,“皇上想治理黃河,我心裏是同意的,可不是現在,國家一年就那麽多賦稅,用錢的地方又多,如果把錢都用在治河上,國庫空虛不說,百姓也要跟著受苦啊。”
“可是如果咱們一直和皇上頂著來也不是個事兒啊。”高穀擔憂道。
“我的世用老弟,你就把放心吧。”馬愉笑道,“我已經和王佐商議過了,如果皇上非要堅持治黃,我們就勸皇上將兩淮鹽稅的錢拿出來用作治理黃河的費用。”
聞言,高穀一臉不可思的看著馬愉,站起身踱了幾步:“不可,不可,兩淮鹽稅自洪武朝起就是專用於皇家內帑,你們如此做,就不怕天威降臨?”
“皇上有句話說的好,叫等價交換。”馬愉笑道。
“什麽等價交換,這事兒你萬萬不能提,莫說皇上不同意,就是太皇太後也不會同意的。”高穀急道。
“鹽稅本就是國稅,卻成了皇家私產,本就不合法度。”馬愉道。
“那是前朝,不是本朝。”高穀反駁道。
“所以我才要上書陳述利弊,力勸皇上。”馬愉道。
“不可,不可,此事牽扯重大,一個不慎,你我晚節不保。”高穀說罷,又拱手道:“我還有些事,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