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不管楊戩怎麽問,姚遠都不肯迴答他到底想到了什麽賺財的方法,搞得小姑娘有些氣鼓鼓的。
見到小孩子帶著狗來看他們的貨物,漆器工坊也沒有在意,隨便他們看,隻是讓她們離店鋪遠一點,別把漆皮蹭毛了。
這間漆器鋪子也算是鄀城的“支柱產業”了,很多遠方的商人跑過來就是為了收購這裏的漆器,甚至就連朝歌向鄀城索取的貢品也是漆碗。
漆器不僅美觀,而且因為不滲水的關係,在這個時代也非常實用。隻可惜這些漆器不單賣,這個鋪子的產品要麽賣給過往的商賈,要麽賣給臨近的領主用於祭禮,普通人有再多貝幣也買不到。
姚遠當然沒有這個能力做漆器,在他經常代課的科目中,幾乎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理諸科無所不包,但唯獨與美術、音樂無緣,一丁點的藝術細胞都沒有。
不過他覺得,他一定會有漆工所需要的東西。
離開了這個鋪子,楊戩和姚遠來到了賣糧食的地方。
冬天糧食價格貴,所以楊戩不想一次買太多,買夠兩個月的口糧就行,反正到了春天,山上不會短少他們吃的東西。
看著自己手上剩餘的貝幣,楊戩有些苦惱。
她想吃大黃米,可是貝幣要是全買大黃米的話,剩下的也就夠再買點鹽和棗子,存不下20個貝幣的樣子。
為了存錢,楊戩強忍著口水,最後還是買了便宜的小米和菰米。因為地處南方,所以在這裏和她的老家不同,菰米的價格要更便宜一些。
所謂的菰米其實就是茭白,中國人最初是吃它的種子,但後來發現它感染了黑粉菌後莖變得又肥又大,吃起來口感更好,所以從唐朝後國人才開始吃現代意義上的茭白,反而是菰米因為產量小的關係,沒有多少人吃了。
雖然不能解鎖食譜,但姚遠依然很高興能吃到點新鮮玩意。
除了楊戩買的糧食外,姚遠還找到了賣麥子的一個糧商,並且在一番討價還價後,用8個貝幣把店家的麥倉倉底掃了個幹幹淨淨。
這些麥子都有些陳,蒸煮熟透了也沒什麽清香。所以楊戩是一邊皺著眉頭,一邊幫姚遠和店家交涉的。
店家見有人來掃倉自然是歡迎,所以倉底還有些雜糧也就算是附贈了,沒有再找他們多要錢。
隻是姚遠卻有些苦惱——因為他想買的主要是小麥,可店家的倉裏一半都是大麥,小麥隻占三成不到的樣子,剩下的都是些黃豆、黑豆、黑黍之類的雜糧,能吃歸能吃,但能磨成高質量麵粉的卻也隻有那點小麥。
“走吧,這些大麥我還得想點辦法...啊,對了!我們去畜市看看,買點黃油吧?應該有牧民賣。”姚遠建議。
“咦?不買糯米嗎?”楊戩問。
“為什麽要買糯米啊?”姚遠反問。
“你不做‘飴’?”小姑娘歪著頭問。
大狗也歪過了頭:“我為什麽要做麥芽糖啊?”
一人一狗的腦袋上都是冒著問號。
好半天後,小楊戩才突然發飆:“你不做麥芽糖...不做飴糖為什麽要買這麽多麥子啊?”
姚遠囧然:“你想吃糖就直說嘛...丁不三兒不是帶咱們找了個蜂巢嗎?等到了春天和夏天,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去割一次蜜不就好了?今年我們少說也要十割...”
“唔...”楊戩終於發現是自己誤會了。
她本以為姚遠說要買麥子加工再去賣,是想要做麥芽糖。
楊戩心裏想著就算麥芽糖賣不完,她也可以以“再不吃就要壞了”為由,名正言順地順走自家狗子的糖果自己吃,怎麽著也不會浪費,所以才默許的。
但自家的狗子顯然是有它自己的想法。
“哼!如果你敢浪費糧食,我就把它們都塞進你肚皮裏,然後連狗肉一起烤熟賣。”她兇巴巴地警告說。
但姚遠一看就能看出來,小姑娘這是惱羞成怒了。
“放心,絕對賣的完...我們去買黃油。”姚遠顯得信心十足。
他們將糧食往租來的那隻有輪軸、車轅和輿的小車上一放,由姚遠拖著走向了畜市。和周圍那些一馬力、兩牛力的車相比,楊戩這輛一犬力的車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不過還沒等他們走到畜市,迎麵便走來了一個人。
是二師兄常簡子。
常簡子一見楊戩就遠遠地打起了招唿:“師妹...常清子何在?”
“六師兄去幫人爙災祈福了。”楊戩實話實說,“人可多呢,行程已經排到後天了。”
常簡子一聽他們沒事便放下了心。
“集市上一個人都看不到,我還道你們去了哪裏...糧食已經買完了?”
“買完了。”楊戩實話實說,“還要買些油膏、鹽和棗子。”
“棗子不用買,我們後山種的就有火棗,想吃就去拿,另外...奶膏也不用了。”常簡子不假思索。
“啊?我們還養了產奶的牛羊?”楊戩驚道。
“這倒不是,而是方才那求醫的牧戶。”常簡子說著便摸出一方荷葉包著的東西,“家徒四壁的,隻有這點奶膏了,也算是一番心意了...給你。”
楊戩收下了黃油,但心裏卻沉甸甸的。
“他們還好吧?”小姑娘擔心地問。
常簡子挺起了胸膛:“師妹問的這是什麽話?師兄出手,自然是藥到病除。而且我觀他宅邸風水甚佳,隻是院內那棵枯樹招陰,用雷劈了便好,大富大貴隻在三年之間。”
“哦~~~”楊戩一臉的敬畏,“師兄還懂堪輿之學?”
“略懂、略懂...嘖,貧道又動了貪妄之念,當戒、當戒!”
常簡子先是得意洋洋,但隨即便注意到了自己心態不對,立刻便又念了一遍清靜經,以戒驕戒躁。
既然已經知道自己師弟師妹都沒什麽事,常簡子便找了一處空地支起了攤子,將葫蘆掛在了最高處,開始搖鈴。
楊戩也不想打擾師兄的生意,便領著哮天犬走向了西城。
收養楊嬋那戶獵戶的女兒便生活在那裏,楊戩想要去幫那獵戶看一看女兒過得怎麽樣,順便借個宿。
見到小孩子帶著狗來看他們的貨物,漆器工坊也沒有在意,隨便他們看,隻是讓她們離店鋪遠一點,別把漆皮蹭毛了。
這間漆器鋪子也算是鄀城的“支柱產業”了,很多遠方的商人跑過來就是為了收購這裏的漆器,甚至就連朝歌向鄀城索取的貢品也是漆碗。
漆器不僅美觀,而且因為不滲水的關係,在這個時代也非常實用。隻可惜這些漆器不單賣,這個鋪子的產品要麽賣給過往的商賈,要麽賣給臨近的領主用於祭禮,普通人有再多貝幣也買不到。
姚遠當然沒有這個能力做漆器,在他經常代課的科目中,幾乎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理諸科無所不包,但唯獨與美術、音樂無緣,一丁點的藝術細胞都沒有。
不過他覺得,他一定會有漆工所需要的東西。
離開了這個鋪子,楊戩和姚遠來到了賣糧食的地方。
冬天糧食價格貴,所以楊戩不想一次買太多,買夠兩個月的口糧就行,反正到了春天,山上不會短少他們吃的東西。
看著自己手上剩餘的貝幣,楊戩有些苦惱。
她想吃大黃米,可是貝幣要是全買大黃米的話,剩下的也就夠再買點鹽和棗子,存不下20個貝幣的樣子。
為了存錢,楊戩強忍著口水,最後還是買了便宜的小米和菰米。因為地處南方,所以在這裏和她的老家不同,菰米的價格要更便宜一些。
所謂的菰米其實就是茭白,中國人最初是吃它的種子,但後來發現它感染了黑粉菌後莖變得又肥又大,吃起來口感更好,所以從唐朝後國人才開始吃現代意義上的茭白,反而是菰米因為產量小的關係,沒有多少人吃了。
雖然不能解鎖食譜,但姚遠依然很高興能吃到點新鮮玩意。
除了楊戩買的糧食外,姚遠還找到了賣麥子的一個糧商,並且在一番討價還價後,用8個貝幣把店家的麥倉倉底掃了個幹幹淨淨。
這些麥子都有些陳,蒸煮熟透了也沒什麽清香。所以楊戩是一邊皺著眉頭,一邊幫姚遠和店家交涉的。
店家見有人來掃倉自然是歡迎,所以倉底還有些雜糧也就算是附贈了,沒有再找他們多要錢。
隻是姚遠卻有些苦惱——因為他想買的主要是小麥,可店家的倉裏一半都是大麥,小麥隻占三成不到的樣子,剩下的都是些黃豆、黑豆、黑黍之類的雜糧,能吃歸能吃,但能磨成高質量麵粉的卻也隻有那點小麥。
“走吧,這些大麥我還得想點辦法...啊,對了!我們去畜市看看,買點黃油吧?應該有牧民賣。”姚遠建議。
“咦?不買糯米嗎?”楊戩問。
“為什麽要買糯米啊?”姚遠反問。
“你不做‘飴’?”小姑娘歪著頭問。
大狗也歪過了頭:“我為什麽要做麥芽糖啊?”
一人一狗的腦袋上都是冒著問號。
好半天後,小楊戩才突然發飆:“你不做麥芽糖...不做飴糖為什麽要買這麽多麥子啊?”
姚遠囧然:“你想吃糖就直說嘛...丁不三兒不是帶咱們找了個蜂巢嗎?等到了春天和夏天,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去割一次蜜不就好了?今年我們少說也要十割...”
“唔...”楊戩終於發現是自己誤會了。
她本以為姚遠說要買麥子加工再去賣,是想要做麥芽糖。
楊戩心裏想著就算麥芽糖賣不完,她也可以以“再不吃就要壞了”為由,名正言順地順走自家狗子的糖果自己吃,怎麽著也不會浪費,所以才默許的。
但自家的狗子顯然是有它自己的想法。
“哼!如果你敢浪費糧食,我就把它們都塞進你肚皮裏,然後連狗肉一起烤熟賣。”她兇巴巴地警告說。
但姚遠一看就能看出來,小姑娘這是惱羞成怒了。
“放心,絕對賣的完...我們去買黃油。”姚遠顯得信心十足。
他們將糧食往租來的那隻有輪軸、車轅和輿的小車上一放,由姚遠拖著走向了畜市。和周圍那些一馬力、兩牛力的車相比,楊戩這輛一犬力的車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不過還沒等他們走到畜市,迎麵便走來了一個人。
是二師兄常簡子。
常簡子一見楊戩就遠遠地打起了招唿:“師妹...常清子何在?”
“六師兄去幫人爙災祈福了。”楊戩實話實說,“人可多呢,行程已經排到後天了。”
常簡子一聽他們沒事便放下了心。
“集市上一個人都看不到,我還道你們去了哪裏...糧食已經買完了?”
“買完了。”楊戩實話實說,“還要買些油膏、鹽和棗子。”
“棗子不用買,我們後山種的就有火棗,想吃就去拿,另外...奶膏也不用了。”常簡子不假思索。
“啊?我們還養了產奶的牛羊?”楊戩驚道。
“這倒不是,而是方才那求醫的牧戶。”常簡子說著便摸出一方荷葉包著的東西,“家徒四壁的,隻有這點奶膏了,也算是一番心意了...給你。”
楊戩收下了黃油,但心裏卻沉甸甸的。
“他們還好吧?”小姑娘擔心地問。
常簡子挺起了胸膛:“師妹問的這是什麽話?師兄出手,自然是藥到病除。而且我觀他宅邸風水甚佳,隻是院內那棵枯樹招陰,用雷劈了便好,大富大貴隻在三年之間。”
“哦~~~”楊戩一臉的敬畏,“師兄還懂堪輿之學?”
“略懂、略懂...嘖,貧道又動了貪妄之念,當戒、當戒!”
常簡子先是得意洋洋,但隨即便注意到了自己心態不對,立刻便又念了一遍清靜經,以戒驕戒躁。
既然已經知道自己師弟師妹都沒什麽事,常簡子便找了一處空地支起了攤子,將葫蘆掛在了最高處,開始搖鈴。
楊戩也不想打擾師兄的生意,便領著哮天犬走向了西城。
收養楊嬋那戶獵戶的女兒便生活在那裏,楊戩想要去幫那獵戶看一看女兒過得怎麽樣,順便借個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