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氏族長如此雷厲風行,姚遠深感佩服。
不管是在哪個年代,能夠直奔主題、不先來段“我稍微講兩句”的領導,真是越來越少見了。
“鬥法”作為巫術儀式“求雨”的一部分,深受荊蠻廣大人民喜愛,具體流程已經非常規範。
因為是“求”雨,所以屬於“迎合”類型的巫術。
先是族長帶著各族來觀戰的族人們一起禱告,請神明見證,而巫師們會在旁邊幫忙解讀神明的旨意,然後便是獻上祭品。
一部分巫師要負責奏鼓樂,另一部分則要負責用象征著下雨的法器施法,懇求上天下雨。而這法器通常是與水相關的,比如葫蘆、瓢、碗,或者用樹枝蘸水。
相反,如果是求天晴,他們就要用象征著太陽的東西,比如紅色的橘子、火,或者是圓盤。
但既然是“鬥法”,那麽這個環節也就理所當然地變成了巫師們一個個上台施法的流程,大家會各盡所能地在台上施為。
考慮到通常一個巫師能跳好幾個小時的大神,幾個巫師輪流做法的話,那麽這一儀式甚至能持續好幾天。若是有運氣好的...啊不,法力比較大的,正好在他上台時老天變陰了,那他就會被荊蠻人視為“靈驗”。
看著台上那麽多的巫師,到場的荊蠻人心中都感到非常踏實。
哪怕這十一個巫師中有一個祈雨成功了,他們今年的稻米就有救了。
如果那麽多大巫都不成功,那肯定是神明發了怒。他們就得領兵備戰,去北麵的商人那裏打仗,用血來消解神明的憤怒。
如果他們打了勝仗、帶著勝利品迴來,那一切都還好。但若打了敗仗,那對不起,這些部族是不會開門請敗兵“迴國”的,以免他們將神明的怒火帶進城,以致於“不打勝仗不能迴國”都成為了後世楚國的一項傳統。
甚至連楚文王也不例外,因為和巴國打仗時不小心打了敗仗,結果想要入城休整時,他卻被臣子拒於門外,要求他去攻打黃國,打個勝仗再迴來。結果楚文王去攻打黃國時染了病,死在了外麵,那臣子自愧觸犯了君王,也跟著自殺殉葬。
雖然大家都是“蠻夷”,但如果能不打仗還是不打仗為好,家中瓦缸裏有米時,誰都不想出去打生打死。
姚遠正想間,熊氏、屈氏和若敖氏三族族長已經開始帶領著各族族長上前祭祀。旁邊的巫師紛紛拿出了自己的樂器,開始吹吹打打,而熊氏部落專門的樂師也敲起了部族裏的銅鼓。
這鼓可不簡單,能擁有一麵銅鼓的部落都是大族。用20世紀紅軍所剿滅的四川土司們的話說就是“隻要有一麵銅鼓,在周邊部族裏便可以說一不二,有兩三麵鼓就可以稱王”。
見熊氏開始奏鼓樂,屈氏和若敖氏的樂師也不甘示弱地拿出了自己部落的銅鼓,與熊氏和奏了起來,而其它部族就隻能在一旁幹看著。
銅本來就稀少,能夠將銅打造成音色合適的樂器並且時時保養,這其中耗費的財物可不會少,除非是大族,否則他們還真養不起這種鼓。
姚遠發現自己終於還是忽略了一點——這個年代的巫師基本上都身兼樂手、遊醫、獸醫、祭祀和天文學家等數職。即便是楊戩現在通過修行學會了一些醫術和仙法,但這樂理若是不通的話始終是...
然而就在狗子驚訝的目光中,楊戩大大方方地掏出了那隻姚遠一直以為是玩具的陶塤,開始吹奏了起來。
那塤的聲音悠揚而蒼涼,就仿佛掛在心弦上的鉤子一樣,一下子就勾起了人的愁緒,甚至連那金石之聲都蓋不住這聲音。
可、可以啊!
姚遠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沒想到這小家夥居然還有這一手,這手塤吹的,比起那些巫師的奏樂來也毫不遜色,
良久,楊戩才將手中的塤放了下來,長出了一口氣。
“好聽吧?媽媽教的!”她不好意思地問。
姚遠瞬間化身誇誇團龍王:“好聽!這聲音簡直無敵了,戩,說真的,你就算是不會巫術,憑借這一手也能在西周博個大夫的職位。”
“真的有那麽好?”楊戩不信。
“真的特別好。”姚遠信誓旦旦,“以後你天天吹給我聽唄。”
“呸,還天天吹呢。”小姑娘吐吐舌頭,“誰那麽無聊?”
姚遠再看旁邊,發現盡管這些巫師們的“合奏”可謂是雜亂不堪,但這些土人們卻都聽得如癡如醉,彷如聽到仙樂一般。
唯有熊氏族長盯著巫戩這邊一直在看,似乎還笑了笑。
姚遠心中忍不住突了一下:“糟糕,這是北地的音樂,他不會認出來了吧?”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麽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裏可以下載 .yeguoyuedu 】
但熊氏族長最終卻什麽都沒說,而是帶著其他人一起退了下去。
隨後便是獻祭環節,土人們將鹿頭、羊頭和牛頭擺在了諸多果品、蔬菜和稻穀的中間,作為主要的祭品,恭恭敬敬地奉給了他們心中的“太一”。
隨後,他們又用茅草將濁酒澄了,濾出了清酒。
這便是所謂的“縮酒”儀式了,因為茅草過濾了濁酒雜質和一部分酒液,所以被荊楚人視為神明喝了。
姚遠看得不停地搖尾巴,似乎是覺得非常有趣。
就好像孔子對弟子說“你是舍不得那隻羊,我是舍不得那種禮”一樣,姚遠對土人們在祭祀什麽一點都不感冒,但卻對這種祭禮非常喜歡,因為這讓他感覺自己聞到了文化的氣息。
最後的最後,終於到了土人們期待已久的鬥法環節。
巫姑首先上前,將一匹黃麻布向地上一鋪,然後恭恭敬敬地向祭壇方向進行了跪拜。
隨後,她取過了徒弟端上的水,對著地上的黃麻一噴,而黃麻上麵也伴隨著她這一噴,慢慢浮現出了一行血字。
“啊!神的旨意已經下來!”巫姑狀若癲狂地喊著,“我等當領...”
隨後她的口中便開始冒出了一些誰也聽不懂的話,也不知道到底是在和誰交談。
見黃麻上果然有字,土人們頓時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哦!”小楊戩也有些吃驚,“她這是怎麽求到的?我都沒感覺到一點術法的痕跡...”
姚遠噗嗤一樂:“戩...看那巫鹹...”
楊戩投眼看去,發現十巫的巫鹹正帶著不懷好意的目光看著自己,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他這是在挑釁嗎?”楊戩問向姚遠。
姚遠輕輕搖頭:“不知道...不過我能讓他老實點。”
“嗯?”楊戩歪過了頭。
“呐...”姚遠指向了土人奉上的那堆蔬果,“把那塊小一點的黃薑拿過來丟給他...不,不是那塊大的,而是旁邊那塊小的,血紅色的...”
“這個?”
“對,拿過來,然後丟個那個領頭的。”姚遠示意。
於是在土人們詫異的目光中,巫戩站了起來,對著祭品堆一指,一小塊薑黃便飛到了他的手中。
隨後,楊戩按照姚遠所說的那樣,將薑黃丟給了巫鹹。
巫鹹下意識地接住了薑黃,看清了那是什麽後,臉色大變。
若敖氏的族長發現了他們的動作,忍不住出聲詢問。
“那是...”
不知道為什麽,巫鹹顯得有些慌張:“沒什麽,隻是巫戩發現,祭品中有東西不新鮮...我這便去通知巫姑。”
他快步跟上祭壇,和正在跳大神的巫姑對舞了一陣,隨後趁機說了兩句話。
巫姑瞪大了眼:“怎麽?不殺了?這是多好的機會,隻要借神明旨意...”
“屁,那巫戩拆穿了...他方才丟給我了這個!”
巫鹹亮出了手中那一小塊薑黃。
巫姑也是大吃一驚,不過在臉上那厚厚的油彩下,別人看不清她的表情。
“那家夥果然有點門道...嘖,隻能放過他了,等會踏火的時候我們再...”
“好,我先下去了,你先跳。”
巫鹹說著便下了台,重新和另外幾個巫師坐到了一起。
隻是當他再看向巫戩時,那神色卻多了一絲警惕。
不管是在哪個年代,能夠直奔主題、不先來段“我稍微講兩句”的領導,真是越來越少見了。
“鬥法”作為巫術儀式“求雨”的一部分,深受荊蠻廣大人民喜愛,具體流程已經非常規範。
因為是“求”雨,所以屬於“迎合”類型的巫術。
先是族長帶著各族來觀戰的族人們一起禱告,請神明見證,而巫師們會在旁邊幫忙解讀神明的旨意,然後便是獻上祭品。
一部分巫師要負責奏鼓樂,另一部分則要負責用象征著下雨的法器施法,懇求上天下雨。而這法器通常是與水相關的,比如葫蘆、瓢、碗,或者用樹枝蘸水。
相反,如果是求天晴,他們就要用象征著太陽的東西,比如紅色的橘子、火,或者是圓盤。
但既然是“鬥法”,那麽這個環節也就理所當然地變成了巫師們一個個上台施法的流程,大家會各盡所能地在台上施為。
考慮到通常一個巫師能跳好幾個小時的大神,幾個巫師輪流做法的話,那麽這一儀式甚至能持續好幾天。若是有運氣好的...啊不,法力比較大的,正好在他上台時老天變陰了,那他就會被荊蠻人視為“靈驗”。
看著台上那麽多的巫師,到場的荊蠻人心中都感到非常踏實。
哪怕這十一個巫師中有一個祈雨成功了,他們今年的稻米就有救了。
如果那麽多大巫都不成功,那肯定是神明發了怒。他們就得領兵備戰,去北麵的商人那裏打仗,用血來消解神明的憤怒。
如果他們打了勝仗、帶著勝利品迴來,那一切都還好。但若打了敗仗,那對不起,這些部族是不會開門請敗兵“迴國”的,以免他們將神明的怒火帶進城,以致於“不打勝仗不能迴國”都成為了後世楚國的一項傳統。
甚至連楚文王也不例外,因為和巴國打仗時不小心打了敗仗,結果想要入城休整時,他卻被臣子拒於門外,要求他去攻打黃國,打個勝仗再迴來。結果楚文王去攻打黃國時染了病,死在了外麵,那臣子自愧觸犯了君王,也跟著自殺殉葬。
雖然大家都是“蠻夷”,但如果能不打仗還是不打仗為好,家中瓦缸裏有米時,誰都不想出去打生打死。
姚遠正想間,熊氏、屈氏和若敖氏三族族長已經開始帶領著各族族長上前祭祀。旁邊的巫師紛紛拿出了自己的樂器,開始吹吹打打,而熊氏部落專門的樂師也敲起了部族裏的銅鼓。
這鼓可不簡單,能擁有一麵銅鼓的部落都是大族。用20世紀紅軍所剿滅的四川土司們的話說就是“隻要有一麵銅鼓,在周邊部族裏便可以說一不二,有兩三麵鼓就可以稱王”。
見熊氏開始奏鼓樂,屈氏和若敖氏的樂師也不甘示弱地拿出了自己部落的銅鼓,與熊氏和奏了起來,而其它部族就隻能在一旁幹看著。
銅本來就稀少,能夠將銅打造成音色合適的樂器並且時時保養,這其中耗費的財物可不會少,除非是大族,否則他們還真養不起這種鼓。
姚遠發現自己終於還是忽略了一點——這個年代的巫師基本上都身兼樂手、遊醫、獸醫、祭祀和天文學家等數職。即便是楊戩現在通過修行學會了一些醫術和仙法,但這樂理若是不通的話始終是...
然而就在狗子驚訝的目光中,楊戩大大方方地掏出了那隻姚遠一直以為是玩具的陶塤,開始吹奏了起來。
那塤的聲音悠揚而蒼涼,就仿佛掛在心弦上的鉤子一樣,一下子就勾起了人的愁緒,甚至連那金石之聲都蓋不住這聲音。
可、可以啊!
姚遠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沒想到這小家夥居然還有這一手,這手塤吹的,比起那些巫師的奏樂來也毫不遜色,
良久,楊戩才將手中的塤放了下來,長出了一口氣。
“好聽吧?媽媽教的!”她不好意思地問。
姚遠瞬間化身誇誇團龍王:“好聽!這聲音簡直無敵了,戩,說真的,你就算是不會巫術,憑借這一手也能在西周博個大夫的職位。”
“真的有那麽好?”楊戩不信。
“真的特別好。”姚遠信誓旦旦,“以後你天天吹給我聽唄。”
“呸,還天天吹呢。”小姑娘吐吐舌頭,“誰那麽無聊?”
姚遠再看旁邊,發現盡管這些巫師們的“合奏”可謂是雜亂不堪,但這些土人們卻都聽得如癡如醉,彷如聽到仙樂一般。
唯有熊氏族長盯著巫戩這邊一直在看,似乎還笑了笑。
姚遠心中忍不住突了一下:“糟糕,這是北地的音樂,他不會認出來了吧?”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麽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裏可以下載 .yeguoyuedu 】
但熊氏族長最終卻什麽都沒說,而是帶著其他人一起退了下去。
隨後便是獻祭環節,土人們將鹿頭、羊頭和牛頭擺在了諸多果品、蔬菜和稻穀的中間,作為主要的祭品,恭恭敬敬地奉給了他們心中的“太一”。
隨後,他們又用茅草將濁酒澄了,濾出了清酒。
這便是所謂的“縮酒”儀式了,因為茅草過濾了濁酒雜質和一部分酒液,所以被荊楚人視為神明喝了。
姚遠看得不停地搖尾巴,似乎是覺得非常有趣。
就好像孔子對弟子說“你是舍不得那隻羊,我是舍不得那種禮”一樣,姚遠對土人們在祭祀什麽一點都不感冒,但卻對這種祭禮非常喜歡,因為這讓他感覺自己聞到了文化的氣息。
最後的最後,終於到了土人們期待已久的鬥法環節。
巫姑首先上前,將一匹黃麻布向地上一鋪,然後恭恭敬敬地向祭壇方向進行了跪拜。
隨後,她取過了徒弟端上的水,對著地上的黃麻一噴,而黃麻上麵也伴隨著她這一噴,慢慢浮現出了一行血字。
“啊!神的旨意已經下來!”巫姑狀若癲狂地喊著,“我等當領...”
隨後她的口中便開始冒出了一些誰也聽不懂的話,也不知道到底是在和誰交談。
見黃麻上果然有字,土人們頓時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哦!”小楊戩也有些吃驚,“她這是怎麽求到的?我都沒感覺到一點術法的痕跡...”
姚遠噗嗤一樂:“戩...看那巫鹹...”
楊戩投眼看去,發現十巫的巫鹹正帶著不懷好意的目光看著自己,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他這是在挑釁嗎?”楊戩問向姚遠。
姚遠輕輕搖頭:“不知道...不過我能讓他老實點。”
“嗯?”楊戩歪過了頭。
“呐...”姚遠指向了土人奉上的那堆蔬果,“把那塊小一點的黃薑拿過來丟給他...不,不是那塊大的,而是旁邊那塊小的,血紅色的...”
“這個?”
“對,拿過來,然後丟個那個領頭的。”姚遠示意。
於是在土人們詫異的目光中,巫戩站了起來,對著祭品堆一指,一小塊薑黃便飛到了他的手中。
隨後,楊戩按照姚遠所說的那樣,將薑黃丟給了巫鹹。
巫鹹下意識地接住了薑黃,看清了那是什麽後,臉色大變。
若敖氏的族長發現了他們的動作,忍不住出聲詢問。
“那是...”
不知道為什麽,巫鹹顯得有些慌張:“沒什麽,隻是巫戩發現,祭品中有東西不新鮮...我這便去通知巫姑。”
他快步跟上祭壇,和正在跳大神的巫姑對舞了一陣,隨後趁機說了兩句話。
巫姑瞪大了眼:“怎麽?不殺了?這是多好的機會,隻要借神明旨意...”
“屁,那巫戩拆穿了...他方才丟給我了這個!”
巫鹹亮出了手中那一小塊薑黃。
巫姑也是大吃一驚,不過在臉上那厚厚的油彩下,別人看不清她的表情。
“那家夥果然有點門道...嘖,隻能放過他了,等會踏火的時候我們再...”
“好,我先下去了,你先跳。”
巫鹹說著便下了台,重新和另外幾個巫師坐到了一起。
隻是當他再看向巫戩時,那神色卻多了一絲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