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薑上西伯侯家門這件事,姚遠的看法是“估計要成了”。畢竟曆史是這麽告訴他的——周武王娶了邑薑作王後。
但邑薑上門迴來後,卻顯得興高采烈。
因為她沒被王妃辛氏看上!
“哈哈哈...就那小胖子還想娶我?”邑薑那丫頭得意地仰天大笑,“我就讓王妃看了看,如果他敢把我迎進門,我就把西伯府鬧個天昏地暗!”
實話說,這個結果讓姚遠有些懵逼,因為這和他知道的曆史完全不同。
“到底是怎麽迴事?”他好奇地問。
見那隻會說話的狗子問自己問題,邑薑扭頭看向了楊戩。
楊戩倒是很開明:“隨便你,想說就說,不想說就不說。”
邑薑再無顧慮:“就是王妃說我不夠端莊啊,女孩子不能隨便笑啊之類的,我也聽不懂啦...但要是不讓我笑,那還不得讓我死啊?”
“啊...原來如此。”姚遠倒是懂了。
周文王姬昌娶的辛氏姓“姒”,所以按照這年頭的規矩,應該叫她“辛姒”。
“姒”姓人畢竟是上古遺風,教育要嫁出去的女兒的方式大多是“杏冷澹風”,講究一個“不喜yin、不好笑”,隻有這樣才能當一個合格的主婦。
這樣教育出來的女人確實端莊,也非常適合當王後,尤其是後來儒家出身的文人都非常欣賞這種王妃,認為端莊大方的女人才配當皇後,愛笑的女人都太輕佻。
但奈何剪掉羽翼太久後,就算這雛鳥重新長出了翅膀,它也不會再飛了。這樣的女孩教育得久了,她也就真的不會笑了。
最著名的“姒”家女——褒姒,周幽王為了讓她笑一笑,不管是裂帛還是烽火戲諸侯,幾乎是什麽都做了,而最後也為了這一笑,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辛姒瞧不上邑薑是很自然的,因為她自己的教育環境決定了她無法容忍這樣的兒媳。
楊戩倒是很高興:“沒關係,不嫁就不嫁,有我呢。”
她是真的高興,因為這樣就意味著她還可以再玩幾年。
姚遠斜覷了楊戩一眼,覺得她太樂觀了。
......
辛姒王妃沒能瞧上邑薑的事並沒有瞞住姬昌多久,畢竟兩人雖然還都年輕,卻已經是老夫老妻了。
對於妻子的指責,姬昌其實不是很在乎。
雖然這年頭還沒有娶妻娶德、納妾納色的說法,但作為“百子”的周文王本人,為了生孩子也有了幾個妾室。盡管他也認為王後應該端莊,但如果身旁的女人全是不苟言笑的冷美人,他也不太受得了。
愛笑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如果不能做妻,做妾也可以。
不過既然自己老婆反對,那就暫時不考慮這事了,反正隻要自己提出過這樣的意向,就已經足夠拉攏薑尚那樣的能臣,更別說昆侖山。
不娶就不娶吧,無所謂。
姬昌本來是這樣想的,直到幾個月後他看到了那支浩浩蕩蕩的馬隊。
那支馬隊來自於“兄弟”——也就是羌人部落的,數量大約是一兩百人,而且幾乎每個人都是“全副武裝”,不僅有細羊毛編成的氈甲,甚至腰間還別有青銅短匕,首領臉上還有一麵青銅麵具。
城門的守衛當然不可能就這樣把一支部隊放進城,別說是異姓兄弟了,哪怕是親兄弟也不行。
在硬著頭皮進行了一番交涉後,那首領倒也通情達理,同意讓自己的人馬在城外休息,但又讓自己的小兒子出麵,說自己要進城見女兒,還有太師呂尚,帶來的羊毛和乳酪也要交易,自己要帶幾個人進城。
城衛很想對來人說你們應該交稅,因為自己手上有好幾把削尖的木矛。
但看了看對方一行人腰間別著的武器,他又覺得那玩意好像更有說服力一些,就沒敢提。
正當他躊躇不定的時候,城中出來的人卻讓他大大鬆了口氣。
隻見國主姬昌滿麵春風、身著便服,騎著一匹無鞍轡的老馬飛奔而來。
姬昌騎馬停到城門口,也不等馬拴好,徑直便奔向了城外的羌族首領。
“今日早上我卜了一卦,結果是“亨”,說是“利見大人”、“用大牲吉”,我便讓人殺了頭牛,正想著會是什麽貴客,沒想到竟是義兄來了。”
見姬昌居然親自出來,那城衛連忙退到了後麵去。
這羌族首領早就與姬昌認識,隻是後來因為“賣身費”的關係,他們發生了衝突。
一方覺得“兄弟”對自己太小氣,另一方則是覺得“兄弟”不夠體諒自己,畢竟季曆新喪,岐山還需要恢複元氣。
但現在看來,似乎有機會冰釋前嫌?
那首領見姬昌出來,倒也不客氣:“我來找我女兒,還有薑尚,你們的東西若是備好了,就拿來給我先看看。”
他特意提了“薑尚”而不是“呂尚”,顯然是在強調著什麽。
姬昌臉上的笑容不變,心中卻在打鼓。
那太師在自己不知道的時候又搞了什麽鬼?
“備的什麽東西?”他差點就脫口而出。
但在自己老娘長期言傳身教之下,姬昌早就已經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三思而後行”,所以還是把話咽了下去。
如果自己問這話,就代表自己對呂尚和首領之間的交易完全不知情。而對方則是讓我拿出“備好的東西”,也就是說,這要麽是在試探,要麽是依然以為呂尚是在為自己辦事,自己出言問這個問題,都是在向外人表明自己“君臣失和”。
這樣不好。
“義兄平日裏風餐露宿,兄弟們又是長途跋涉,就算是要幹正事,也該讓小弟略進地主之誼,接風洗塵吧?”姬昌打了個哈哈,“牛肉煮久了,會變得太硬。”
首領倒也沒有懷疑什麽:“也好...多加些鹽,你不能餓到我們的勇士。”
說罷,他便將馬鞭交給了自己的族人,準備帶幾個兒子進城。
看見對方如此不客氣,姬昌心中有些犯滴咕。
他一邊讓下人們趕緊去準備肉食和熱水,一邊讓人去通知薑子牙趕緊過來,他要問清到底發生了什麽。
薑子牙倒是早就從楊戩這裏知道了他們的所作所為,但他卻又有些不太敢相信——萬一那些羌族人沒有來,那自己的信誓旦旦豈不是變成了笑話。
聽說羌人前來,薑子牙心中大定。
“楊戩賢侄...這恩情薑尚沒齒難忘!”他衝著正在下棋的小姑娘深鞠一躬。
楊戩此時正眉頭緊鎖,盯著麵前的棋局,絞盡腦汁當中。
盡管姚遠讓了她6子,但棋至中盤,楊戩卻隻有一方角地是活棋,另外三角和中央都已經憤死。
對麵的大狗子趴在地上,打了個哈欠。
“快點,師叔問你正事呢...別下了,沒救了已經。”他有意刺激著楊戩。
小姑娘氣得一拍棋盤,棋子飛得老高:“你就不會讓著我點嗎?”
“開什麽玩笑,要是在這裏讓了你,你以後出去丟人時說是我教的,我豈不是更丟人?我這是為你好啊...快,師叔問話了,先去處理,然後再來複盤。”
楊戩這才氣鼓鼓地站起來:“師叔...什麽事?”
“呃...”薑子牙一時有些語塞,想了一下後才慢慢說出了羌人已到的事。
楊戩懂了:“哦,原來是要銅來了。”
她轉過身去,向孝天犬伸出手:“趕緊的,羌人來了,拿“錢”出來!”
姚遠毫不在意地撓了撓自己的下巴,從那裏麵掏出了一串又一串的“五角”銅錢,堆到了地上。
“喏,拿去...記住,行軍期間一天給兩朋,打仗時給五朋,這樣他們應該就能滿足了。”他對楊戩說。
“這麽少?”楊戩問。
“一開始不能把他們胃口養太大,養太大的話,後麵會很難辦。”
“哦。”
楊戩將地上的銅錢堆了起來,用了個小術法將它們變小,然後轉手就遞給了薑子牙:“師叔,你聽到了...先給他們這麽多,你帶邑薑出去。”
薑子牙拿著那幾十串銅錢,麵色有些微紅:“這...須彌之術,我卻是不會啊。”
楊戩愣了一下:“那我再畫道符。”
她順手又在空中畫了道墨符,然後將它印在了薑子牙手上。
“這樣就行啦!”
搞完這些事後,小姑娘又一屁股坐到了棋盤前:“再來一盤!”
但邑薑上門迴來後,卻顯得興高采烈。
因為她沒被王妃辛氏看上!
“哈哈哈...就那小胖子還想娶我?”邑薑那丫頭得意地仰天大笑,“我就讓王妃看了看,如果他敢把我迎進門,我就把西伯府鬧個天昏地暗!”
實話說,這個結果讓姚遠有些懵逼,因為這和他知道的曆史完全不同。
“到底是怎麽迴事?”他好奇地問。
見那隻會說話的狗子問自己問題,邑薑扭頭看向了楊戩。
楊戩倒是很開明:“隨便你,想說就說,不想說就不說。”
邑薑再無顧慮:“就是王妃說我不夠端莊啊,女孩子不能隨便笑啊之類的,我也聽不懂啦...但要是不讓我笑,那還不得讓我死啊?”
“啊...原來如此。”姚遠倒是懂了。
周文王姬昌娶的辛氏姓“姒”,所以按照這年頭的規矩,應該叫她“辛姒”。
“姒”姓人畢竟是上古遺風,教育要嫁出去的女兒的方式大多是“杏冷澹風”,講究一個“不喜yin、不好笑”,隻有這樣才能當一個合格的主婦。
這樣教育出來的女人確實端莊,也非常適合當王後,尤其是後來儒家出身的文人都非常欣賞這種王妃,認為端莊大方的女人才配當皇後,愛笑的女人都太輕佻。
但奈何剪掉羽翼太久後,就算這雛鳥重新長出了翅膀,它也不會再飛了。這樣的女孩教育得久了,她也就真的不會笑了。
最著名的“姒”家女——褒姒,周幽王為了讓她笑一笑,不管是裂帛還是烽火戲諸侯,幾乎是什麽都做了,而最後也為了這一笑,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辛姒瞧不上邑薑是很自然的,因為她自己的教育環境決定了她無法容忍這樣的兒媳。
楊戩倒是很高興:“沒關係,不嫁就不嫁,有我呢。”
她是真的高興,因為這樣就意味著她還可以再玩幾年。
姚遠斜覷了楊戩一眼,覺得她太樂觀了。
......
辛姒王妃沒能瞧上邑薑的事並沒有瞞住姬昌多久,畢竟兩人雖然還都年輕,卻已經是老夫老妻了。
對於妻子的指責,姬昌其實不是很在乎。
雖然這年頭還沒有娶妻娶德、納妾納色的說法,但作為“百子”的周文王本人,為了生孩子也有了幾個妾室。盡管他也認為王後應該端莊,但如果身旁的女人全是不苟言笑的冷美人,他也不太受得了。
愛笑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如果不能做妻,做妾也可以。
不過既然自己老婆反對,那就暫時不考慮這事了,反正隻要自己提出過這樣的意向,就已經足夠拉攏薑尚那樣的能臣,更別說昆侖山。
不娶就不娶吧,無所謂。
姬昌本來是這樣想的,直到幾個月後他看到了那支浩浩蕩蕩的馬隊。
那支馬隊來自於“兄弟”——也就是羌人部落的,數量大約是一兩百人,而且幾乎每個人都是“全副武裝”,不僅有細羊毛編成的氈甲,甚至腰間還別有青銅短匕,首領臉上還有一麵青銅麵具。
城門的守衛當然不可能就這樣把一支部隊放進城,別說是異姓兄弟了,哪怕是親兄弟也不行。
在硬著頭皮進行了一番交涉後,那首領倒也通情達理,同意讓自己的人馬在城外休息,但又讓自己的小兒子出麵,說自己要進城見女兒,還有太師呂尚,帶來的羊毛和乳酪也要交易,自己要帶幾個人進城。
城衛很想對來人說你們應該交稅,因為自己手上有好幾把削尖的木矛。
但看了看對方一行人腰間別著的武器,他又覺得那玩意好像更有說服力一些,就沒敢提。
正當他躊躇不定的時候,城中出來的人卻讓他大大鬆了口氣。
隻見國主姬昌滿麵春風、身著便服,騎著一匹無鞍轡的老馬飛奔而來。
姬昌騎馬停到城門口,也不等馬拴好,徑直便奔向了城外的羌族首領。
“今日早上我卜了一卦,結果是“亨”,說是“利見大人”、“用大牲吉”,我便讓人殺了頭牛,正想著會是什麽貴客,沒想到竟是義兄來了。”
見姬昌居然親自出來,那城衛連忙退到了後麵去。
這羌族首領早就與姬昌認識,隻是後來因為“賣身費”的關係,他們發生了衝突。
一方覺得“兄弟”對自己太小氣,另一方則是覺得“兄弟”不夠體諒自己,畢竟季曆新喪,岐山還需要恢複元氣。
但現在看來,似乎有機會冰釋前嫌?
那首領見姬昌出來,倒也不客氣:“我來找我女兒,還有薑尚,你們的東西若是備好了,就拿來給我先看看。”
他特意提了“薑尚”而不是“呂尚”,顯然是在強調著什麽。
姬昌臉上的笑容不變,心中卻在打鼓。
那太師在自己不知道的時候又搞了什麽鬼?
“備的什麽東西?”他差點就脫口而出。
但在自己老娘長期言傳身教之下,姬昌早就已經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三思而後行”,所以還是把話咽了下去。
如果自己問這話,就代表自己對呂尚和首領之間的交易完全不知情。而對方則是讓我拿出“備好的東西”,也就是說,這要麽是在試探,要麽是依然以為呂尚是在為自己辦事,自己出言問這個問題,都是在向外人表明自己“君臣失和”。
這樣不好。
“義兄平日裏風餐露宿,兄弟們又是長途跋涉,就算是要幹正事,也該讓小弟略進地主之誼,接風洗塵吧?”姬昌打了個哈哈,“牛肉煮久了,會變得太硬。”
首領倒也沒有懷疑什麽:“也好...多加些鹽,你不能餓到我們的勇士。”
說罷,他便將馬鞭交給了自己的族人,準備帶幾個兒子進城。
看見對方如此不客氣,姬昌心中有些犯滴咕。
他一邊讓下人們趕緊去準備肉食和熱水,一邊讓人去通知薑子牙趕緊過來,他要問清到底發生了什麽。
薑子牙倒是早就從楊戩這裏知道了他們的所作所為,但他卻又有些不太敢相信——萬一那些羌族人沒有來,那自己的信誓旦旦豈不是變成了笑話。
聽說羌人前來,薑子牙心中大定。
“楊戩賢侄...這恩情薑尚沒齒難忘!”他衝著正在下棋的小姑娘深鞠一躬。
楊戩此時正眉頭緊鎖,盯著麵前的棋局,絞盡腦汁當中。
盡管姚遠讓了她6子,但棋至中盤,楊戩卻隻有一方角地是活棋,另外三角和中央都已經憤死。
對麵的大狗子趴在地上,打了個哈欠。
“快點,師叔問你正事呢...別下了,沒救了已經。”他有意刺激著楊戩。
小姑娘氣得一拍棋盤,棋子飛得老高:“你就不會讓著我點嗎?”
“開什麽玩笑,要是在這裏讓了你,你以後出去丟人時說是我教的,我豈不是更丟人?我這是為你好啊...快,師叔問話了,先去處理,然後再來複盤。”
楊戩這才氣鼓鼓地站起來:“師叔...什麽事?”
“呃...”薑子牙一時有些語塞,想了一下後才慢慢說出了羌人已到的事。
楊戩懂了:“哦,原來是要銅來了。”
她轉過身去,向孝天犬伸出手:“趕緊的,羌人來了,拿“錢”出來!”
姚遠毫不在意地撓了撓自己的下巴,從那裏麵掏出了一串又一串的“五角”銅錢,堆到了地上。
“喏,拿去...記住,行軍期間一天給兩朋,打仗時給五朋,這樣他們應該就能滿足了。”他對楊戩說。
“這麽少?”楊戩問。
“一開始不能把他們胃口養太大,養太大的話,後麵會很難辦。”
“哦。”
楊戩將地上的銅錢堆了起來,用了個小術法將它們變小,然後轉手就遞給了薑子牙:“師叔,你聽到了...先給他們這麽多,你帶邑薑出去。”
薑子牙拿著那幾十串銅錢,麵色有些微紅:“這...須彌之術,我卻是不會啊。”
楊戩愣了一下:“那我再畫道符。”
她順手又在空中畫了道墨符,然後將它印在了薑子牙手上。
“這樣就行啦!”
搞完這些事後,小姑娘又一屁股坐到了棋盤前:“再來一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