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事便留給劉子涵去煩著她那位準師弟,時時鞭策。
青兒這廂貌似又到了無所事事的境地。
她望著遠處已在變紅的萬千楓林,思緒緩緩下沉。
若她所料不錯,趙世勇那邊起事應該就在眼前,可能在她走之前便會有結果了。
青兒怔了片刻,起身迴到屋內,盤身坐於桌前,一邊思索,一邊提筆在紙上書寫起來。
她想在離開之前,給她的這位侄兒留下些珍貴的東西。
——
光陰似水,一日三秋。
一年期滿,就在青兒再次見到鄭紹元之時,她微微一怔。
麵前這位男弟子的麵貌實在是和她印象中的鄭紹元相差甚遠。
隻見麵前之人雖是全身被打理得一絲不苟,但形容枯槁,麵色萎靡,額頭一圈發紅發黑,那是常年被汗水浸潤所致。
不過那雙布滿血絲的雙眼卻比之前明銳得多,仿佛能洞穿虛妄。
此時身形瘦了不止二十斤的鄭紹元用那雙有些枯瘦的雙手捧著一幅刺繡,朝青兒深深行了一禮,聲音沙啞道:“弟子鄭紹元幸不辱命,獻上親手完成的刺繡一幅,還請堂主驗查。”
青兒望著眼前之人,神色微微動容。
她伸手一招,將那幅刺繡拿到手中伸展開來。
這是一幅鬆鶴圖,三隻仙鶴正在一棵青鬆的橫枝上嬉戲,有的展翅欲飛,有的壓頸低嘯,其身形栩栩如生、靈性十足。但最難繡的,卻是那層疊密布的鬆針,好在其針腳細密,無絲毫敷衍的痕跡,可見這位當真是手藝精湛,堪稱獨具匠心。
青鬆白鶴自古以來便是道教祥瑞,此番寓意也是極好。
青兒細細端詳一番,點了點頭,緩聲迴道:“不錯,你的這件拜師禮,為師收下了。”
還不等鄭紹元迴話,一旁的劉子涵趕緊一巴掌拍在他的肩膀上,急道:“還愣著做什麽?趕緊行拜師禮啊!”
鄭紹元聞言,頓時欣喜之色溢於言表,隨後鄭重整理了一番衣著,鏘聲道:“此番拜師本當先焚香沐浴,卻也不知這刺繡是否合堂主心意。師尊在上,弟子鄭紹元拜見!”
當即便行了道家三跪九叩大禮。
青兒立身受禮,待禮畢後,點了點頭,道:“無妨,起身吧。今日起,你便是我蘇清然座下二徒,劉子涵入門比你早,以後便以師姐相稱。”
鄭紹元起身朝劉子涵行禮道:“見過師姐。”
劉子涵也迴禮道:“鄭師弟。”
其實這一年來二人早已相熟,隻是今日終於正式以師姐弟相稱。
青兒收了刺繡,便再問道:“鄭紹元,你修的是何功法?”
“迴稟師尊,弟子修的是《太乙磐岩劍訣》。”
這是一門形神兩修的高階劍法,很多土靈根的劍修皆以此劍法入道,其劍陣攻勢不足,但守禦有餘,可以突破至元嬰期。
能突破至元嬰期,指的是功法可以催化結嬰,但結嬰後就沒有後繼功法了。
青兒大袖一甩,便盤身坐於竹屋簷下,朝兩人抬手虛按。
二人見此,也是盤身坐下。
稍稍深思數息,青兒言道:“紹元,你既成我弟子,為師我並無收徒禮予你,隻能在此對你稍加點化,也算全了這師徒之情。”
鄭紹元聞言深深一拜,道:“弟子謹領師尊教誨。”
青兒點了點頭,問道:“為師剛入派時,與前堂主的那場切磋你可在場?”
“弟子那時在場,師尊絕代風華之姿,弟子永生難忘!”鄭紹元一迴憶起那日所見情形,便會覺得渾身熱血沸騰,隻覺得劍修當如是也!
“想必子涵你也見過金丹期劍修的劍氣了吧?”
劉子涵點了點頭。
“很好,那便省下為師不少的口舌。如你二人所見,天以氣而運行,道貫三才為一氣耳。以神禦劍,有質無形;以氣馭劍,有形無質。我輩劍修當早日踏入氣境,收集罡煞,孕養劍氣,此乃你二人最為緊要之事。功法雖也重要,但與此相比,反倒成了細枝末節,切記勿要本末倒置。”
青兒說完並指一點,一道劍氣激發而出,輕鬆將不遠處一個石凳切成兩半。
二人見此有些興奮,但劉子涵下一刻便如泄了氣的皮球般:“弟子第一日見師尊便得師尊點化,但直到如今也未摸到氣境的門檻。”
鄭紹元也是點頭應和。
青兒苦笑道:“此疑問為師亦不知如何迴答。當年為師還是築基後期,是在與人生死激鬥時明悟的,那時尚不知氣境為何物,直至見到吾師宮玉蕊後才得師尊點化。如此看來,隻此一項你二人便要遠勝於我,至少不至於像我當初那般無知了。”
座下二人皆是無言。
“今日便到此為止。子涵,你帶著紹元去麵見掌教,之後去登記造冊,並將我收徒之事告知於禦劍堂眾人,退下吧。”青兒朝二人揮了揮手。
“弟子告退。”二人行禮後聯袂而去。
待二位弟子離開,青兒轉身迴到竹屋內的書桌前,望著桌上一年間已經寫了如書般厚的一摞白紙,陷入深思。
隻見那作為封麵的一頁寫著四個大字——《治國九論》
這是她這一整年的成果。
趙家舉事在即,青兒作為實質上的趙家老祖,並不想完全置身事外。
然而重活一世,並且壽命久遠,她想親眼看看自己到底最後能親手締造出怎樣的一個帝國。
顧名思義,《治國九論》分為九大章節,分別為“格位論”、“宗親論”、“均田論”、“稅賦論”、“齊戶論”、“軍事論”、“科舉論”、“官吏論”和“道德論”。
青兒前世是個學習不錯的文科生,上學時曆史和政治也是自己非常喜歡的學科。
當時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倒是也仔細梳理過封建王朝覆滅的成因。
此時想來,雖然自己寫得稚嫩不假,遠遠不如那些專門搞研究的專家教授,但以自己現代人的思維,改變整個王朝的發展脈絡還是可以做到的。
——
此書開篇便詳述了一個前世某王朝專門為皇帝幹髒活的衙門。
錦衣衛。
隻因之後有很多內容要涉及這個衙門。
青兒前世並未仔細研究過錦衣衛,隻是在看電影和電視劇的時候對這個特務機構有些大概的了解。
在她的筆下,錦衣衛分內司、外司和稽查司三司,她也分不清南北鎮撫司的區別。
錦衣衛隻對皇帝負責,有密奏之權。
其中內司作為皇帝的耳目,專司監察百官,有稽查、拘捕、抄家和行刑等職責,並設詔獄,可對官員用刑。
青兒將治安和皇帝親衛的職責摘除,前者交由衙門的緝捕房,後者完全交由禁衛負責。
而官職也並不實行世襲製。
外司則專司對外諜報收集,可以廣派密探、間諜,最好能把暗樁插進各國內部,必要時也可執行暗殺任務。
內司和外司設指揮使一位。
而稽查司便簡單了,它是錦衣衛內置的一個審計監察部門。
青兒覺得為了製衡錦衣衛,再成立一個東廠有些小題大做。
稽查司設司正一位,與指揮使同級,隻對皇帝負責,亦有密奏之權。其對整個錦衣衛的人事任命、日常收支、辦案經過、抄家所得和對官員用刑等進行全程監察。
稽查司每月將錦衣衛的賬目上報,若是與錦衣衛自己上報的數目不符,則皇帝可直接介入調查。
稽查司司正可由皇帝信任的太監和內宮嬪妃擔任,每五年一撤換,這兩種人肯定是對皇帝最忠誠的。
若是錦衣衛對稽查司行事不滿,也可抗辯,兩者相互製衡。
最後當然為了滿足青兒的某種惡趣味,青兒將印象中的翼善冠、飛魚服和繡春刀和惟妙惟肖地畫了出來。
青兒這廂貌似又到了無所事事的境地。
她望著遠處已在變紅的萬千楓林,思緒緩緩下沉。
若她所料不錯,趙世勇那邊起事應該就在眼前,可能在她走之前便會有結果了。
青兒怔了片刻,起身迴到屋內,盤身坐於桌前,一邊思索,一邊提筆在紙上書寫起來。
她想在離開之前,給她的這位侄兒留下些珍貴的東西。
——
光陰似水,一日三秋。
一年期滿,就在青兒再次見到鄭紹元之時,她微微一怔。
麵前這位男弟子的麵貌實在是和她印象中的鄭紹元相差甚遠。
隻見麵前之人雖是全身被打理得一絲不苟,但形容枯槁,麵色萎靡,額頭一圈發紅發黑,那是常年被汗水浸潤所致。
不過那雙布滿血絲的雙眼卻比之前明銳得多,仿佛能洞穿虛妄。
此時身形瘦了不止二十斤的鄭紹元用那雙有些枯瘦的雙手捧著一幅刺繡,朝青兒深深行了一禮,聲音沙啞道:“弟子鄭紹元幸不辱命,獻上親手完成的刺繡一幅,還請堂主驗查。”
青兒望著眼前之人,神色微微動容。
她伸手一招,將那幅刺繡拿到手中伸展開來。
這是一幅鬆鶴圖,三隻仙鶴正在一棵青鬆的橫枝上嬉戲,有的展翅欲飛,有的壓頸低嘯,其身形栩栩如生、靈性十足。但最難繡的,卻是那層疊密布的鬆針,好在其針腳細密,無絲毫敷衍的痕跡,可見這位當真是手藝精湛,堪稱獨具匠心。
青鬆白鶴自古以來便是道教祥瑞,此番寓意也是極好。
青兒細細端詳一番,點了點頭,緩聲迴道:“不錯,你的這件拜師禮,為師收下了。”
還不等鄭紹元迴話,一旁的劉子涵趕緊一巴掌拍在他的肩膀上,急道:“還愣著做什麽?趕緊行拜師禮啊!”
鄭紹元聞言,頓時欣喜之色溢於言表,隨後鄭重整理了一番衣著,鏘聲道:“此番拜師本當先焚香沐浴,卻也不知這刺繡是否合堂主心意。師尊在上,弟子鄭紹元拜見!”
當即便行了道家三跪九叩大禮。
青兒立身受禮,待禮畢後,點了點頭,道:“無妨,起身吧。今日起,你便是我蘇清然座下二徒,劉子涵入門比你早,以後便以師姐相稱。”
鄭紹元起身朝劉子涵行禮道:“見過師姐。”
劉子涵也迴禮道:“鄭師弟。”
其實這一年來二人早已相熟,隻是今日終於正式以師姐弟相稱。
青兒收了刺繡,便再問道:“鄭紹元,你修的是何功法?”
“迴稟師尊,弟子修的是《太乙磐岩劍訣》。”
這是一門形神兩修的高階劍法,很多土靈根的劍修皆以此劍法入道,其劍陣攻勢不足,但守禦有餘,可以突破至元嬰期。
能突破至元嬰期,指的是功法可以催化結嬰,但結嬰後就沒有後繼功法了。
青兒大袖一甩,便盤身坐於竹屋簷下,朝兩人抬手虛按。
二人見此,也是盤身坐下。
稍稍深思數息,青兒言道:“紹元,你既成我弟子,為師我並無收徒禮予你,隻能在此對你稍加點化,也算全了這師徒之情。”
鄭紹元聞言深深一拜,道:“弟子謹領師尊教誨。”
青兒點了點頭,問道:“為師剛入派時,與前堂主的那場切磋你可在場?”
“弟子那時在場,師尊絕代風華之姿,弟子永生難忘!”鄭紹元一迴憶起那日所見情形,便會覺得渾身熱血沸騰,隻覺得劍修當如是也!
“想必子涵你也見過金丹期劍修的劍氣了吧?”
劉子涵點了點頭。
“很好,那便省下為師不少的口舌。如你二人所見,天以氣而運行,道貫三才為一氣耳。以神禦劍,有質無形;以氣馭劍,有形無質。我輩劍修當早日踏入氣境,收集罡煞,孕養劍氣,此乃你二人最為緊要之事。功法雖也重要,但與此相比,反倒成了細枝末節,切記勿要本末倒置。”
青兒說完並指一點,一道劍氣激發而出,輕鬆將不遠處一個石凳切成兩半。
二人見此有些興奮,但劉子涵下一刻便如泄了氣的皮球般:“弟子第一日見師尊便得師尊點化,但直到如今也未摸到氣境的門檻。”
鄭紹元也是點頭應和。
青兒苦笑道:“此疑問為師亦不知如何迴答。當年為師還是築基後期,是在與人生死激鬥時明悟的,那時尚不知氣境為何物,直至見到吾師宮玉蕊後才得師尊點化。如此看來,隻此一項你二人便要遠勝於我,至少不至於像我當初那般無知了。”
座下二人皆是無言。
“今日便到此為止。子涵,你帶著紹元去麵見掌教,之後去登記造冊,並將我收徒之事告知於禦劍堂眾人,退下吧。”青兒朝二人揮了揮手。
“弟子告退。”二人行禮後聯袂而去。
待二位弟子離開,青兒轉身迴到竹屋內的書桌前,望著桌上一年間已經寫了如書般厚的一摞白紙,陷入深思。
隻見那作為封麵的一頁寫著四個大字——《治國九論》
這是她這一整年的成果。
趙家舉事在即,青兒作為實質上的趙家老祖,並不想完全置身事外。
然而重活一世,並且壽命久遠,她想親眼看看自己到底最後能親手締造出怎樣的一個帝國。
顧名思義,《治國九論》分為九大章節,分別為“格位論”、“宗親論”、“均田論”、“稅賦論”、“齊戶論”、“軍事論”、“科舉論”、“官吏論”和“道德論”。
青兒前世是個學習不錯的文科生,上學時曆史和政治也是自己非常喜歡的學科。
當時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倒是也仔細梳理過封建王朝覆滅的成因。
此時想來,雖然自己寫得稚嫩不假,遠遠不如那些專門搞研究的專家教授,但以自己現代人的思維,改變整個王朝的發展脈絡還是可以做到的。
——
此書開篇便詳述了一個前世某王朝專門為皇帝幹髒活的衙門。
錦衣衛。
隻因之後有很多內容要涉及這個衙門。
青兒前世並未仔細研究過錦衣衛,隻是在看電影和電視劇的時候對這個特務機構有些大概的了解。
在她的筆下,錦衣衛分內司、外司和稽查司三司,她也分不清南北鎮撫司的區別。
錦衣衛隻對皇帝負責,有密奏之權。
其中內司作為皇帝的耳目,專司監察百官,有稽查、拘捕、抄家和行刑等職責,並設詔獄,可對官員用刑。
青兒將治安和皇帝親衛的職責摘除,前者交由衙門的緝捕房,後者完全交由禁衛負責。
而官職也並不實行世襲製。
外司則專司對外諜報收集,可以廣派密探、間諜,最好能把暗樁插進各國內部,必要時也可執行暗殺任務。
內司和外司設指揮使一位。
而稽查司便簡單了,它是錦衣衛內置的一個審計監察部門。
青兒覺得為了製衡錦衣衛,再成立一個東廠有些小題大做。
稽查司設司正一位,與指揮使同級,隻對皇帝負責,亦有密奏之權。其對整個錦衣衛的人事任命、日常收支、辦案經過、抄家所得和對官員用刑等進行全程監察。
稽查司每月將錦衣衛的賬目上報,若是與錦衣衛自己上報的數目不符,則皇帝可直接介入調查。
稽查司司正可由皇帝信任的太監和內宮嬪妃擔任,每五年一撤換,這兩種人肯定是對皇帝最忠誠的。
若是錦衣衛對稽查司行事不滿,也可抗辯,兩者相互製衡。
最後當然為了滿足青兒的某種惡趣味,青兒將印象中的翼善冠、飛魚服和繡春刀和惟妙惟肖地畫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