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榮寧二府抄家後,李紈賈蘭母子二人因血親的緣故被鎖進了獄神廟,聽候發落。得幸新君即位,大赦天下,故而撿得一條性命。
之後寄住薛家數日,又見薛家爭鬥,寶釵病倒,李紈便尋機帶著兒子離去,好在臨行前金鶯兒給了盤纏銀子,不至於餓死街頭。
本欲投靠在京李氏親族,那料對方怕上麵反悔,秋後算賬,不接納李紈母子。窘迫之下,孤兒寡母隻好當了身上僅存的貴重物品,換了銀兩,出城尋了一戶農家,借住安穩下來。
憑借往日在大觀園稻香村中,種瓜摘豆,養雞護鴨,李紈並不排斥鄉下農耕。
雖是艱苦,然時常不忘教導賈蘭學業。
一晃五年,望著鏡子當中憔悴滄桑的麵容,尤其是那額間刺目的白發和手掌上發黃的繭子,李紈終是忍不住,哭出聲來。
原來時間真的會催人老。
今日是放榜的日子,早些時辰,賈蘭便帶了幹糧和被褥進了城,為了讓兒子好受些,李紈還給他塞了些許銀兩,以便不時之需。
天下異主的事,李紈是知道的。當今聖上正是當年路祭的北靜王,雖不得見過天顏,但也曾遠遠看過,彼時賈家的那幾位爺都在,尤以寶玉最為顯眼。
寶玉還得了一串珠子,叫什麽鶺鴒香串,後來不知怎地再也沒拿出來彰顯過。
想到寶玉,李紈的心隱隱作痛,但同時也有恨鐵不成鋼的憎怨。
然後又想起了許多人,寶姑娘,林姑娘,雲姑娘,迎丫頭,探丫頭,小惜春,最後落到了王熙鳳身上,不由地冷笑三聲,也不知是譏諷,還是自嘲。
“機關算盡又如何?最後還不是落的個淒慘境地,無家可歸。貌美如花又如何?最後還不是成了個斑白老嫗,塚中枯骨。才藝驚世又如何?最後還不是做了船娘瘦馬,任人褻玩。”
胡思亂想間,門外忽地傳來鞭炮聲和喜樂以及開道的銅鑼聲。
李紈忙擦掉臉上的淚水,掀起窗戶的一角,向外看去。
隻見一少年鮮衣怒馬,興高采烈地朝著路旁圍觀的百姓拱手行禮。看陣仗,是頭名三甲的禦姐誇官!
“是蘭兒嗎?”李紈不敢相信,又揉了揉眼睛,定睛細看。
那少年人許是察覺到李紈的目光,亦是朝著這邊看了一眼,微笑著點了點頭,便離開了,與之一並離開的還有一位母親飽含期許和希望的心。
恍惚間,李紈好似又迴到了那一年,對了,同德八年,又或者是同德十年,具體的她已記不大清了。
隻記得那一年,榮國府上上下下為此慶祝了好些日子,皆因太太王夫人的娘家,也就是和賈家齊名的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出了一位探花郎。
說來那林姑娘的父親林老爺也是位探花郎。
對了,他們是師徒,還是翁婿。
名攸,字文泱,號雲泱文士。
賈蘭往日常讀的幾本書上還有那人所注的批注,不過後來那些地方被自己撕了去當成了柴火一並燒了去,皆因那人成了現今朝廷的逆賊,李紈不想賈蘭為此毀了仕途。
若非那人,太太也不會那般偏心,若非那人,鳳丫頭也不會那般跋扈,若非那人,寶玉也不會……
李紈合上窗,她是個寡婦,也是個節婦,雖然這些年少不得拋頭露麵,但所作所為皆是為了生計,為了賈蘭,隻盼著兒子能出人頭地,至於光宗耀祖,她不敢奢求。
說到底,她心裏怕,怕有人提起當年的賈家,從而禍及她母子二人。
“娘!”遠遠的一聲娘驚的李紈趕忙下了地,她聽出了那是賈蘭的聲音。
如今的賈蘭生的俊美非常,過了年便是弱冠,眉宇間頗似當年的賈珠,身段又與賈寶玉有幾分類似。此刻的他穿著一身錦服,儼然一世家公子作派
“娘,兒中了!”賈蘭興奮不已,毫無顧忌的撲到母親懷中,“兒子進了三甲,聖上賜同進士出身,不日便有旨意下來。”
李紈癡呆般怔怔看著賈蘭,久久不語。賈蘭見狀,慌忙攙扶著母親進裏屋。
“嗬,嗬,嗬嗬…”母親的唿吸愈發急促,急的賈蘭連聲大喊,他曾在書中見過此類事件,說是一個常年不中的人突然一日高中,大喜之下一命嗚唿的事。
賈蘭何嚐不理解母親的難處,這幾年起早貪黑,白日裏辛勤耕耘不說,到了晚上還要督促自己讀書,考校功課。
自己念母親不易,想著能幫上一些忙,還被她罵不上進,又說一個讀書人如何下的了庖廚,挑的了柴水。
“娘,娘!兒子……”賈蘭想到母親含辛茹苦,好不容易熬出了頭,同時又瞥見額鬢處的白發,不由放聲大哭起來,“娘,兒不孝,不該欺瞞您,您不要離開兒子啊。”實在是怕李紈出事,賈蘭隻好說了句違心的話,來安撫母親的情緒。
果不其然,李紈的氣息漸漸平穩起來,聽到賈蘭撒謊,不由大怒,叱道:“該死的孽障,你可知假傳聖旨可是要抄家滅族的。當年……”
“兒子知錯了。”賈蘭俯身磕頭,“您要好好保重身體才是。”
李紈瞧他身上的錦衣,不由問起緣故,賈蘭隻得說是一個同窗送他的,明日便還迴去。
李紈點了點頭,她心裏清楚兒子的深淺,能不能高中,也得看天意。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這一次天意真的屬意。
三日後,如賈蘭所言,上頭來了旨意,傳旨的是一個宮裏的太監。
這讓李紈母子二人皆是受寵若驚,賈蘭深怕母親又如那日一般,在拿出家裏所剩無幾的銀兩打點了傳旨太監後,連忙安頓李紈。
李紈麵無表情的望向兒子,正色說道:“你當真中了三甲?”
賈蘭沉默地點了點頭,好似個做錯事的孩子顯得極為局促。
“去吧。”
“娘!”賈蘭原以為李紈會囑咐幾句,不曾想得到的卻是這兩個如釋重負般的字。
“天意不可違,娘在家等你。”
“娘,等我。我一定為你賺身誥命迴來!”
之後寄住薛家數日,又見薛家爭鬥,寶釵病倒,李紈便尋機帶著兒子離去,好在臨行前金鶯兒給了盤纏銀子,不至於餓死街頭。
本欲投靠在京李氏親族,那料對方怕上麵反悔,秋後算賬,不接納李紈母子。窘迫之下,孤兒寡母隻好當了身上僅存的貴重物品,換了銀兩,出城尋了一戶農家,借住安穩下來。
憑借往日在大觀園稻香村中,種瓜摘豆,養雞護鴨,李紈並不排斥鄉下農耕。
雖是艱苦,然時常不忘教導賈蘭學業。
一晃五年,望著鏡子當中憔悴滄桑的麵容,尤其是那額間刺目的白發和手掌上發黃的繭子,李紈終是忍不住,哭出聲來。
原來時間真的會催人老。
今日是放榜的日子,早些時辰,賈蘭便帶了幹糧和被褥進了城,為了讓兒子好受些,李紈還給他塞了些許銀兩,以便不時之需。
天下異主的事,李紈是知道的。當今聖上正是當年路祭的北靜王,雖不得見過天顏,但也曾遠遠看過,彼時賈家的那幾位爺都在,尤以寶玉最為顯眼。
寶玉還得了一串珠子,叫什麽鶺鴒香串,後來不知怎地再也沒拿出來彰顯過。
想到寶玉,李紈的心隱隱作痛,但同時也有恨鐵不成鋼的憎怨。
然後又想起了許多人,寶姑娘,林姑娘,雲姑娘,迎丫頭,探丫頭,小惜春,最後落到了王熙鳳身上,不由地冷笑三聲,也不知是譏諷,還是自嘲。
“機關算盡又如何?最後還不是落的個淒慘境地,無家可歸。貌美如花又如何?最後還不是成了個斑白老嫗,塚中枯骨。才藝驚世又如何?最後還不是做了船娘瘦馬,任人褻玩。”
胡思亂想間,門外忽地傳來鞭炮聲和喜樂以及開道的銅鑼聲。
李紈忙擦掉臉上的淚水,掀起窗戶的一角,向外看去。
隻見一少年鮮衣怒馬,興高采烈地朝著路旁圍觀的百姓拱手行禮。看陣仗,是頭名三甲的禦姐誇官!
“是蘭兒嗎?”李紈不敢相信,又揉了揉眼睛,定睛細看。
那少年人許是察覺到李紈的目光,亦是朝著這邊看了一眼,微笑著點了點頭,便離開了,與之一並離開的還有一位母親飽含期許和希望的心。
恍惚間,李紈好似又迴到了那一年,對了,同德八年,又或者是同德十年,具體的她已記不大清了。
隻記得那一年,榮國府上上下下為此慶祝了好些日子,皆因太太王夫人的娘家,也就是和賈家齊名的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出了一位探花郎。
說來那林姑娘的父親林老爺也是位探花郎。
對了,他們是師徒,還是翁婿。
名攸,字文泱,號雲泱文士。
賈蘭往日常讀的幾本書上還有那人所注的批注,不過後來那些地方被自己撕了去當成了柴火一並燒了去,皆因那人成了現今朝廷的逆賊,李紈不想賈蘭為此毀了仕途。
若非那人,太太也不會那般偏心,若非那人,鳳丫頭也不會那般跋扈,若非那人,寶玉也不會……
李紈合上窗,她是個寡婦,也是個節婦,雖然這些年少不得拋頭露麵,但所作所為皆是為了生計,為了賈蘭,隻盼著兒子能出人頭地,至於光宗耀祖,她不敢奢求。
說到底,她心裏怕,怕有人提起當年的賈家,從而禍及她母子二人。
“娘!”遠遠的一聲娘驚的李紈趕忙下了地,她聽出了那是賈蘭的聲音。
如今的賈蘭生的俊美非常,過了年便是弱冠,眉宇間頗似當年的賈珠,身段又與賈寶玉有幾分類似。此刻的他穿著一身錦服,儼然一世家公子作派
“娘,兒中了!”賈蘭興奮不已,毫無顧忌的撲到母親懷中,“兒子進了三甲,聖上賜同進士出身,不日便有旨意下來。”
李紈癡呆般怔怔看著賈蘭,久久不語。賈蘭見狀,慌忙攙扶著母親進裏屋。
“嗬,嗬,嗬嗬…”母親的唿吸愈發急促,急的賈蘭連聲大喊,他曾在書中見過此類事件,說是一個常年不中的人突然一日高中,大喜之下一命嗚唿的事。
賈蘭何嚐不理解母親的難處,這幾年起早貪黑,白日裏辛勤耕耘不說,到了晚上還要督促自己讀書,考校功課。
自己念母親不易,想著能幫上一些忙,還被她罵不上進,又說一個讀書人如何下的了庖廚,挑的了柴水。
“娘,娘!兒子……”賈蘭想到母親含辛茹苦,好不容易熬出了頭,同時又瞥見額鬢處的白發,不由放聲大哭起來,“娘,兒不孝,不該欺瞞您,您不要離開兒子啊。”實在是怕李紈出事,賈蘭隻好說了句違心的話,來安撫母親的情緒。
果不其然,李紈的氣息漸漸平穩起來,聽到賈蘭撒謊,不由大怒,叱道:“該死的孽障,你可知假傳聖旨可是要抄家滅族的。當年……”
“兒子知錯了。”賈蘭俯身磕頭,“您要好好保重身體才是。”
李紈瞧他身上的錦衣,不由問起緣故,賈蘭隻得說是一個同窗送他的,明日便還迴去。
李紈點了點頭,她心裏清楚兒子的深淺,能不能高中,也得看天意。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這一次天意真的屬意。
三日後,如賈蘭所言,上頭來了旨意,傳旨的是一個宮裏的太監。
這讓李紈母子二人皆是受寵若驚,賈蘭深怕母親又如那日一般,在拿出家裏所剩無幾的銀兩打點了傳旨太監後,連忙安頓李紈。
李紈麵無表情的望向兒子,正色說道:“你當真中了三甲?”
賈蘭沉默地點了點頭,好似個做錯事的孩子顯得極為局促。
“去吧。”
“娘!”賈蘭原以為李紈會囑咐幾句,不曾想得到的卻是這兩個如釋重負般的字。
“天意不可違,娘在家等你。”
“娘,等我。我一定為你賺身誥命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