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寶的金光護體下,楊晉一逐漸適應了先前那剛猛霸道的煞氣,待得經文閱盡,懸浮在自身周圍的古字逐漸沒了先前的濃鬱殺意,身體周遭變得溫暖和煦,讓他隻覺如沐春風,好不舒適。
正當他訝異之餘,眼前文字如雪般融化,隨著文字的融落,他竟來到另一方天地之中——這是一座小亭,四角飛簷上挑著幾支銅鈴,幾寸積雪,亭簷凝著冰棱,似插了數柄水晶短劍。
“這是什麽地方?”
楊晉一站在亭中,環顧四周,但見亭外是一片梅香撲鼻的梅林,走至出口處立定,又見階前一塊殘碑,碑麵苔痕斑駁,但依稀可見“折梅”二字。忽一陣朔風卷過,簷角銅鈴不響,卻震得亭外梅林簌簌亂顫,千百玲瓏葉裹著雪沫紛揚,洋洋灑灑地落在林間地下不見了蹤跡。
“小施主,請坐。”
但聞身後有人聲,楊晉一驚恐迴頭,才發現亭正中不知何時出現了個慈眉目善的老僧。
老僧坐在一張石桌前,麵前桌上的炭火爐中正熬煮著一壺清水,沸水滾滾,唿唿向外噴著白色的水汽,楊晉一迴過頭時,老僧示意他坐在自己左首邊的石凳上,同時將一撮茶葉放入壺中。
楊晉一心懷忐忑,小心翼翼地走過去坐下,開口道:“你……”
剛要說話,老僧含笑望著他,伸手示意他先別說話,道:“喝茶。”端住壺把,給楊晉一麵前的茶杯裏斟了一杯。
楊晉一小心翼翼地端起茶杯,兩人你一杯我一杯,將壺中茶水喝盡,老僧倒掉茶渣,端起空壺,走出角亭,盛了一壺積雪迴來,將壺放在爐上繼續煮,待得壺中水再開,他從茶罐中揪出一把茶葉,丟入壺中。
楊晉一又驚又奇,默默地看著對方的一舉一動,二人相對而坐,均望著壺中翻滾的沸水與茶葉出了神。
半晌,老僧將壺端起,又給楊晉一斟上一杯,忽然怔在原地,盯著杯中茶水和那幾片茶葉,滿臉困惑地問道:“卻不知滾水激葉是水度茶,還是茶度水?而這茶香在水,還是在茶?”
老僧語意含禪,楊晉一知他想考校自己,右手使指節輕叩石案,杯中茶湯忽起漣漪。
下一刻,他並指從水中拈起一片浮沉不定的狹長的茶葉,任其在指間舒展蜷縮,想著佛家信緣,開口道:\"滾水不度茶,茶亦不度水,原是因緣共沸,刹那生滅。\"
說話間,他將杯中的沸茶潑向庭外一株梅樹,茶水浸在剛剛被風吹落的梅花的位置,積雪融化,那裏竟發新芽,眨眼間便就生成了一朵新梅。
“煎茶如修道,滾水是劫數,嫩芽曆劫方成滋味。”
“哈哈哈……”
身旁老僧放聲大笑,爽朗的笑聲響徹四麵八方,楊晉一迴頭,老僧已不知去了何處,角亭消失,四周再一次變得潔白無瑕起來。
他環顧四周,不見人影,唯聞其聲,那老僧開口高唱:“阿彌陀佛。”
楊晉一忙做恭敬狀,對虛空抱了一禮,垂首道:“晚輩楊晉一,擅闖法玄寺私密之地,有失禮數,敢請前輩高人莫要責怪。”
“風動幡動終非動,因緣海上一浮漚。未生已結三劫諾,方寸蓮台納須彌。小施主,水煮茶是緣,你我相見更是緣分,這冥冥中注定的緣分,貧僧又怎會責怪小施主呢?”
楊晉一聽老僧的語氣頗為和善,心中也是放鬆下來,問道:“敢問老前輩高姓大名?”
“貧僧法號慧悟,是法玄寺第二十代門內弟子。”
楊晉一暗想對方果然是法玄寺的人,恭敬道:“晚輩見過慧悟大師。不知大師身處何方,能否現身一見?”
“阿彌陀佛。”慧悟平靜道,“貧僧早已作古,剛剛和小施主的見麵,不過是貧僧留在石碑中的一縷執念罷了。”
楊晉一震驚不已,又聽慧悟繼續道:“小施主閱我法玄寺真經而不受反噬,丹海內金光閃耀,可是小施主過去煉化過一枚天地異寶麽?”
楊晉一點點頭,道:“晚輩幼年時因機緣巧合得到這場造化。”
“唔。”慧悟沉吟片刻,又道:“除此之外,小施主又使了我寺不傳之秘‘天罡神功’,卻不知這‘天罡神功’又是從何處習來?”
楊晉一當即將自己在響沙大漠中的事情大致講了,當他提到“青龍”二字時,慧悟“啊”得驚唿一聲“大師兄”,楊晉一剛要發問,慧悟便請楊晉一將所有事情詳細說了,但卻沒有提及“青龍元經”四個字,隻怕慧悟知曉後,徒增事端。
聽完楊晉一所述,慧悟沉默良久,方道:“青龍是我等的大師兄。昔年西海出事時,師兄獨自一人追誅四兇而去,從此杳無音訊,卻沒想他在臨死之後,還能收到你這樣一位擁有‘無盡之海’體質的徒兒,實乃我佛慈悲,護法玄寺衣缽不斷,乃人間大福祉。”
慧悟沉默一會兒,又道:“說起來,小施主是否應該叫我一聲師叔啊?”
楊晉一忙拜跪虛空,高聲道:“弟子楊晉一參見慧悟師叔。”
慧悟哈哈一笑,笑道:“阿彌陀佛,好師侄,快快請起。”
楊晉一聽命站起身來,慧悟又問道:“師兄坐化之後留下的那些功法,你可全部學會了?”
楊晉一老老實實將《青龍元經》裏記載的幾種功法說了,道:“晚輩所學除了萬法心經,便隻有神域九天、五行易陽拳、天罡神功、破界浮屠、無相神功和不滅神訣這六套玄功,至於碑文記載的其它幾種玄功,晚輩之前從沒見過,更沒有機會學。”他頓了頓,忽然想到石碑上的經文裏沒有記載“混元劍經”,驚唿一聲又道:“還有一套名為‘混元劍經’的劍法,晚輩也在多年前學到了,隻是……隻是這部劍經沒有被青龍師父寫下來。”
“混元劍經?”慧悟驚詫萬分,沉默一陣,道:“這套劍法並非法玄寺所有,你是從何處學來的?”
楊晉一暗想當日自己使混元劍經,老槐妖一眼便瞧認出來,還說是法玄寺的招法,怎麽慧悟大師又說不是法玄寺的?他想了想,又覺慧悟大師所說不錯,畢竟這等強橫劍法真是法玄寺所創,又怎會不記載在這塊石碑之上?當下將自己在劍宗石碑裏學到這部劍經的事情說了。
慧悟長誦一聲佛號,道:“天意,都是天意。”說完這句話,他許久都沒再開口說話。
楊晉一候在一旁,等了好一會兒,見對方仍不開口,便道:“慧悟師叔,您……”
“我還在這裏。”慧悟道,“那混元劍經是西海秘境的一位道家真人所創,這位真人的實力與我法玄寺主持不相上下,得知我寺心法可納萬法為己用,便執意將‘混元劍經’留給我師尊。後來此劍法由他老人家向諸位弟子傳授。因為是道家真人所創,主持不允許著錄經文的弟子將此法寫入法玄寺本經當中,要求另開經頁,寫下這套劍經,並著以真人之名。”
楊晉一深深點頭。
慧悟繼續道:“所以那套劍經才沒有被大師兄記下。再者,大師兄沒有將本寺其它幾種功法傳下,多半是怕往後得到他傳承的人與我佛無緣。若是與佛無緣,未來修習這幾招時,難免墮入魔障,屆時如若看不破,對習法之人,有百害而無一利。畢竟法玄寺的‘須彌芥子陣’、‘地藏本願咒’、‘大日如來神掌’這等至高無上的功法,非有佛門慧根者,無法學至大成,如若強行修習,必定走火入魔,陷入魔怔。”
正當他訝異之餘,眼前文字如雪般融化,隨著文字的融落,他竟來到另一方天地之中——這是一座小亭,四角飛簷上挑著幾支銅鈴,幾寸積雪,亭簷凝著冰棱,似插了數柄水晶短劍。
“這是什麽地方?”
楊晉一站在亭中,環顧四周,但見亭外是一片梅香撲鼻的梅林,走至出口處立定,又見階前一塊殘碑,碑麵苔痕斑駁,但依稀可見“折梅”二字。忽一陣朔風卷過,簷角銅鈴不響,卻震得亭外梅林簌簌亂顫,千百玲瓏葉裹著雪沫紛揚,洋洋灑灑地落在林間地下不見了蹤跡。
“小施主,請坐。”
但聞身後有人聲,楊晉一驚恐迴頭,才發現亭正中不知何時出現了個慈眉目善的老僧。
老僧坐在一張石桌前,麵前桌上的炭火爐中正熬煮著一壺清水,沸水滾滾,唿唿向外噴著白色的水汽,楊晉一迴過頭時,老僧示意他坐在自己左首邊的石凳上,同時將一撮茶葉放入壺中。
楊晉一心懷忐忑,小心翼翼地走過去坐下,開口道:“你……”
剛要說話,老僧含笑望著他,伸手示意他先別說話,道:“喝茶。”端住壺把,給楊晉一麵前的茶杯裏斟了一杯。
楊晉一小心翼翼地端起茶杯,兩人你一杯我一杯,將壺中茶水喝盡,老僧倒掉茶渣,端起空壺,走出角亭,盛了一壺積雪迴來,將壺放在爐上繼續煮,待得壺中水再開,他從茶罐中揪出一把茶葉,丟入壺中。
楊晉一又驚又奇,默默地看著對方的一舉一動,二人相對而坐,均望著壺中翻滾的沸水與茶葉出了神。
半晌,老僧將壺端起,又給楊晉一斟上一杯,忽然怔在原地,盯著杯中茶水和那幾片茶葉,滿臉困惑地問道:“卻不知滾水激葉是水度茶,還是茶度水?而這茶香在水,還是在茶?”
老僧語意含禪,楊晉一知他想考校自己,右手使指節輕叩石案,杯中茶湯忽起漣漪。
下一刻,他並指從水中拈起一片浮沉不定的狹長的茶葉,任其在指間舒展蜷縮,想著佛家信緣,開口道:\"滾水不度茶,茶亦不度水,原是因緣共沸,刹那生滅。\"
說話間,他將杯中的沸茶潑向庭外一株梅樹,茶水浸在剛剛被風吹落的梅花的位置,積雪融化,那裏竟發新芽,眨眼間便就生成了一朵新梅。
“煎茶如修道,滾水是劫數,嫩芽曆劫方成滋味。”
“哈哈哈……”
身旁老僧放聲大笑,爽朗的笑聲響徹四麵八方,楊晉一迴頭,老僧已不知去了何處,角亭消失,四周再一次變得潔白無瑕起來。
他環顧四周,不見人影,唯聞其聲,那老僧開口高唱:“阿彌陀佛。”
楊晉一忙做恭敬狀,對虛空抱了一禮,垂首道:“晚輩楊晉一,擅闖法玄寺私密之地,有失禮數,敢請前輩高人莫要責怪。”
“風動幡動終非動,因緣海上一浮漚。未生已結三劫諾,方寸蓮台納須彌。小施主,水煮茶是緣,你我相見更是緣分,這冥冥中注定的緣分,貧僧又怎會責怪小施主呢?”
楊晉一聽老僧的語氣頗為和善,心中也是放鬆下來,問道:“敢問老前輩高姓大名?”
“貧僧法號慧悟,是法玄寺第二十代門內弟子。”
楊晉一暗想對方果然是法玄寺的人,恭敬道:“晚輩見過慧悟大師。不知大師身處何方,能否現身一見?”
“阿彌陀佛。”慧悟平靜道,“貧僧早已作古,剛剛和小施主的見麵,不過是貧僧留在石碑中的一縷執念罷了。”
楊晉一震驚不已,又聽慧悟繼續道:“小施主閱我法玄寺真經而不受反噬,丹海內金光閃耀,可是小施主過去煉化過一枚天地異寶麽?”
楊晉一點點頭,道:“晚輩幼年時因機緣巧合得到這場造化。”
“唔。”慧悟沉吟片刻,又道:“除此之外,小施主又使了我寺不傳之秘‘天罡神功’,卻不知這‘天罡神功’又是從何處習來?”
楊晉一當即將自己在響沙大漠中的事情大致講了,當他提到“青龍”二字時,慧悟“啊”得驚唿一聲“大師兄”,楊晉一剛要發問,慧悟便請楊晉一將所有事情詳細說了,但卻沒有提及“青龍元經”四個字,隻怕慧悟知曉後,徒增事端。
聽完楊晉一所述,慧悟沉默良久,方道:“青龍是我等的大師兄。昔年西海出事時,師兄獨自一人追誅四兇而去,從此杳無音訊,卻沒想他在臨死之後,還能收到你這樣一位擁有‘無盡之海’體質的徒兒,實乃我佛慈悲,護法玄寺衣缽不斷,乃人間大福祉。”
慧悟沉默一會兒,又道:“說起來,小施主是否應該叫我一聲師叔啊?”
楊晉一忙拜跪虛空,高聲道:“弟子楊晉一參見慧悟師叔。”
慧悟哈哈一笑,笑道:“阿彌陀佛,好師侄,快快請起。”
楊晉一聽命站起身來,慧悟又問道:“師兄坐化之後留下的那些功法,你可全部學會了?”
楊晉一老老實實將《青龍元經》裏記載的幾種功法說了,道:“晚輩所學除了萬法心經,便隻有神域九天、五行易陽拳、天罡神功、破界浮屠、無相神功和不滅神訣這六套玄功,至於碑文記載的其它幾種玄功,晚輩之前從沒見過,更沒有機會學。”他頓了頓,忽然想到石碑上的經文裏沒有記載“混元劍經”,驚唿一聲又道:“還有一套名為‘混元劍經’的劍法,晚輩也在多年前學到了,隻是……隻是這部劍經沒有被青龍師父寫下來。”
“混元劍經?”慧悟驚詫萬分,沉默一陣,道:“這套劍法並非法玄寺所有,你是從何處學來的?”
楊晉一暗想當日自己使混元劍經,老槐妖一眼便瞧認出來,還說是法玄寺的招法,怎麽慧悟大師又說不是法玄寺的?他想了想,又覺慧悟大師所說不錯,畢竟這等強橫劍法真是法玄寺所創,又怎會不記載在這塊石碑之上?當下將自己在劍宗石碑裏學到這部劍經的事情說了。
慧悟長誦一聲佛號,道:“天意,都是天意。”說完這句話,他許久都沒再開口說話。
楊晉一候在一旁,等了好一會兒,見對方仍不開口,便道:“慧悟師叔,您……”
“我還在這裏。”慧悟道,“那混元劍經是西海秘境的一位道家真人所創,這位真人的實力與我法玄寺主持不相上下,得知我寺心法可納萬法為己用,便執意將‘混元劍經’留給我師尊。後來此劍法由他老人家向諸位弟子傳授。因為是道家真人所創,主持不允許著錄經文的弟子將此法寫入法玄寺本經當中,要求另開經頁,寫下這套劍經,並著以真人之名。”
楊晉一深深點頭。
慧悟繼續道:“所以那套劍經才沒有被大師兄記下。再者,大師兄沒有將本寺其它幾種功法傳下,多半是怕往後得到他傳承的人與我佛無緣。若是與佛無緣,未來修習這幾招時,難免墮入魔障,屆時如若看不破,對習法之人,有百害而無一利。畢竟法玄寺的‘須彌芥子陣’、‘地藏本願咒’、‘大日如來神掌’這等至高無上的功法,非有佛門慧根者,無法學至大成,如若強行修習,必定走火入魔,陷入魔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