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東郡,燕縣。
這是一場因三千戰馬引發的血戰….
不過,你別小看三千戰馬的價值,以當今一匹戰馬可以換兩千石糧換算,這三千戰馬就相當於六百萬石糧。
而麵對這麽大一筆財富,劉岱能放過嗎?
當日,劉岱從戲誌才那裏得知燕城內有數千戰馬,遂領兩萬大軍急速撲進燕縣。(還有一萬兗州軍在長垣城外對峙曹操)
一到燕縣,劉岱當即揮軍攻打燕城,誓要奪得城內戰馬,與高幹在燕城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
劉岱雖然人多勢眾,但高幹手中不僅有五千兵力,還有城池為屏障,使得劉岱攻城受阻。
就在這個時候,袁紹從北岸黎陽津南渡,劉岱得知後,派大將毛暉領一萬大軍屯駐大河南岸白馬津,阻止袁紹南渡。
袁紹頓時怒不可遏,劉岱這個六親不認的混賬,之前談地好好的,一聽孤有三千戰馬,就恬不知恥地想黑吃孤?
於是,袁紹盡起三萬南撤大軍,在白馬津與毛暉展開血戰。
袁軍被趙雲打怕了,但對上兗州軍,氣勢倒是十足。
血戰十餘日後,毛暉不敵袁紹,敗退白馬城,袁紹也就終於踏上東郡。
而劉岱跟毛暉一樣不給力,苦攻十餘日,還是沒有攻破燕城。
這時,袁紹直接領軍殺了過來,與劉岱戰於燕城外。
就在劉岱要不敵時,在長垣城外對峙曹操的劉岱大將徐翕,再顧不得城內曹操,急忙領著一萬生力軍投入戰場,救下了劉岱。
隨後,袁紹領軍撤入燕城,而劉岱也揮軍退入白馬城。
白馬城內,劉岱不甘心失敗,也無法忍受失敗,因為兗州是他的地盤,若是收拾不了一個在冀州被打得棄地而逃的袁紹,那他劉岱不是比袁紹還不如嗎?
於是,劉岱發了狠,打算再從青、徐、豫三州邊界抽調駐軍投入東郡戰場。
“主公,不可再從三州邊界調兵了!”
白馬縣衙內,兗州治中兼隨軍軍師萬潛,聽聞劉岱還想從三州邊界抽調駐軍投入東郡戰場,急忙勸阻劉岱這個已經上頭的想法。
劉岱雖然是兗州刺史,但人口最多的陳留、東郡二郡卻不在劉岱掌控中,如今劉岱實際掌控的兗州隻有六個郡,治下有兩百多萬百姓,總兵力八萬。
從出兵攻打東郡開始,劉岱就在東郡投入三萬兵力,最近又從青、徐、豫三州邊界駐軍中抽調了一萬兵力投入東郡戰場。
也就是說,劉岱在東郡投入了四萬兵力,已達總兵力的一半。
其他州拿一半兵力出來征戰沒有什麽,但兗州是什麽地方?
兗州地處中原,乃名副其實的四戰之地,四麵八方無險可阻,隨時都有可能遭到其他諸侯的攻擊。
萬潛認為若是劉岱再抽走青、徐、豫三州的駐軍,那麽恐有傾覆之禍。
劉岱腦中也不是豆渣,聽萬潛這麽一提醒,也意識到,就算袁術、陶謙不攻擊他,青州袁譚也不可能坐視其父袁紹被揍。
想到袁譚,劉岱瞬間沒有抽調邊界駐軍的想法,同時還得提防袁譚出兵。
堂中沉默了一會兒,劉岱對萬潛道:“如今我方與袁賊僵持也不是辦法,若袁譚得知這邊戰事,必定攻我兗東!”
萬潛愁著臉,說不定袁紹已經派人前往青州了,若袁譚知曉,必定猛攻兗東,屆時便是兩麵作戰了!
萬潛愁著一張臉,半天拿不出主意,戲誌才適時躬身上前:“主公,我方必須在袁譚來攻時解決袁紹!”
戲誌才這話說到了劉岱心坎裏,他也知道要盡快解決袁紹,但現在解決不了啊,急道:“誌才可有妙策助孤?”
“在下倒有個想法!”
戲誌才跟隨劉岱有些時日了,也給劉岱出了些計謀,讓劉岱肯定了戲誌才的能力。
一聽戲誌才之言,劉岱喜道:“誌才請速速道來!”
戲誌才拱手道:“主公可有想過借力打力?”
劉岱興趣大增,當初他答應袁紹借道,就是想借袁紹的力,攻破濮陽城,現在若是有力可借收拾袁紹,那就太好了,喜道:“何處借力?”
“曹操!”
戲誌才吐出兩個字。
聞言,劉岱臉上喜色散去,不是他不想借曹操的力,而是之前他踹曹操的窩,雙方已經撕破臉皮,曹操不趁火打劫就偷著樂了,又豈會助他攻袁?
見劉岱麵露難色,戲誌才又道:“主公可能覺得,與曹操已是敵對,無法摒棄前嫌!”
劉岱點了點頭。
戲誌才接著道:“但主公可想過,曹操與袁紹還如當初那般嗎?袁紹之前突襲曹操白馬、燕縣二城,也已撕破麵皮!”
“而且,最近曹操屯於長垣,在徐翕將軍來援後,也未有出兵的意思,可見曹操是不想與主公為敵的!”
劉岱感覺戲誌才說得有點道理,心想:當日徐翕撤離長垣來援,曹操都沒有趁機背刺我,可見曹操也許是不想與我為敵,但我覺得,曹操是想坐山觀鬥,漁人之利。
想到這點,劉岱越覺得曹操屯在長垣按兵不動,就是想漁人之利。
而劉岱怎麽可能讓曹操最後撿便宜呢?
他覺得必須將曹操拖下水,對戲誌才道:“誌才可有辦法,令曹阿瞞為孤所用?”
戲誌才躬身一拜,激昂道:“在下願親入曹營,以三寸不爛之舌,說得曹操出兵相助!”
聞言,劉岱連連道好,非常佩服戲誌才的勇氣,要知道他與曹操之前還在你死我活呢?
雖然猜測曹操不想與他為敵,但這終究是猜測,曹操到底什麽態度,是很難說的,戲誌才入曹營,是有很大幾率被曹操給砍了的。
所以,劉岱很佩服戲誌才的勇氣,同時也很感動:“孤有誌才,天賜良才也!”
“必不讓主公失望!”戲誌才躬身再拜。
翌日,戲誌才急馳長垣城,而他本就是曹操的人,與曹操密議一番後,又急急忙忙迴來見劉岱。
劉岱得到曹操願意助他攻袁的承諾後,當即揮軍燕城,曹操也說話算話,盡起麾下一萬八千兵卒,向燕城殺去。
袁紹得知小老弟與劉岱苟合,頓時氣憤難當,當初要不是我罩著你曹阿瞞,你能坐上東郡太守?
還有之前你挖我牆角,我都不與你計較了,現在你倒好,和劉岱那個六親不認的東西,聯合起來對付我?
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
至於,袁紹派兵攻占白馬、燕縣這事,袁紹覺得大哥向小弟拿點東西,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劉岱、曹操合兵一起,兵力高達四萬,袁紹不敢出城,選擇據城對抗。
毫無懸念,攻城戰瞬間打響,然而袁紹兵力不弱,又有城池為障,劉岱、曹操一時間也難以攻破燕城。
於是乎,雙方又僵持了起來。
一天夜晚,袁紹正暗罵曹阿瞞忘恩負義,文醜卻突然從外急匆匆走來。
“主公,城外有人射入這個!”文醜將一張紙條呈給袁紹。
袁紹一看,頓時大驚,字跡是小老弟曹阿瞞的,他倆從小一起玩,對彼此字跡再熟悉不過了,再看紙上內容,隻有五個字:三日後劫營!
袁紹遲疑了起來,心忖:不會是曹阿瞞使詐,故意誘我出城吧?
轉念一想,袁紹暗道:若是阿瞞真在暗中相助,那我豈不白白錯過破劉岱的機會?
如果一戰破了劉岱,不僅能去青州,還能趁機占得兗州!
想到有希望占得兗州,袁紹就壓製不住內心的激動,連忙派人去請逢紀、許攸、荀諶三大謀主。
三人很快來到袁紹麵前,袁紹將紙條遞給許攸。
許攸與袁紹、曹操年輕時是好友,一見紙條字跡,許攸驚道:“曹阿瞞寫的!”
隨即,許攸將紙條傳給逢紀、荀諶二人。
等三人都看過後,袁紹內心激動,表麵冷靜道:“你們怎麽看?曹阿瞞能信否?”
逢紀沉吟片刻,沉聲道:“可信亦不可信!”
許攸、荀諶認同地點了點頭,出門在外,大敵當前,他們的看法終於一致了。
袁紹對三人道:“何為可信?何為不可信?”
逢紀拱手迴道:“我軍與劉岱交戰這些時日,曹操於長垣按兵不動,可見其有坐山觀鬥,漁人之利的心思!但我方與劉岱相持不下,曹操便急了,所以與劉岱聯合來攻,不過曹操自然不是真心助劉岱,而是為了這個!”
說著,逢紀攤開手上的紙條,繼續道:“曹操希望主公幫他滅了劉岱,所以說,曹操可信!”
袁紹沉著臉,好你個曹阿瞞,原來是想利用我幫你除掉劉岱,看來你也想圖謀兗州!
袁紹又道:“不可信呢?”
這次不是逢紀迴答,而是許攸:“不可信在於,若我方劫營攻滅劉岱,難保曹阿瞞不會打著為劉岱報仇的口號,對我軍反戈一擊!”
“嘶!”
袁紹冷嘶一聲,以他對曹操的了解,肯定會這麽幹,因為這樣曹操就能收得劉岱舊部的心,屆時得利的都成了他曹阿瞞一個人。
想到這裏,袁紹道:“此事就此作罷,我等還是等顯思出兵兗州為好!”
袁紹覺得曹操太鬼了,不能上曹操的當,還是等袁譚出兵攻打兗州為好。
“主公,我們想等,但糧草等不起!”
荀諶語氣憂心忡忡;他們在這裏與劉岱打了快一個月,又沒有後勤補給,全靠當初從鄴城帶出的糧草,就算青州那邊馬上發起攻擊,但馬上就能殺入兗州嗎?
所以,他們真等不起了,多耗一天,危險就多一分。
袁紹恍然,是啊!現在城內數萬人,天天人吃馬嚼,再等可就是絕路了,連忙道:“那如何是好,難道隻能為曹阿瞞做嫁衣?”
逢紀道:“主公,曹阿瞞想要的是兗州,而我們想要的是前往青州!”
聞言,袁紹暗道:我不止想前往青州,我也想要兗州!
也許逢紀從袁紹的表情,猜到了袁紹內心的想法,但也不點破,繼續道:“其實這叫各取所需,故而,在下以為可以與曹操合作,不過要杜絕後患!”
後患是什麽?
當然是幹掉劉岱後,曹操打著報仇的口號反戈一擊。
“如何杜絕後患?”袁紹當即問道。
許攸嗬嗬笑道:“讓曹阿瞞拿出誠意,比如將其子秘密送來主公身邊!”
這是一場因三千戰馬引發的血戰….
不過,你別小看三千戰馬的價值,以當今一匹戰馬可以換兩千石糧換算,這三千戰馬就相當於六百萬石糧。
而麵對這麽大一筆財富,劉岱能放過嗎?
當日,劉岱從戲誌才那裏得知燕城內有數千戰馬,遂領兩萬大軍急速撲進燕縣。(還有一萬兗州軍在長垣城外對峙曹操)
一到燕縣,劉岱當即揮軍攻打燕城,誓要奪得城內戰馬,與高幹在燕城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
劉岱雖然人多勢眾,但高幹手中不僅有五千兵力,還有城池為屏障,使得劉岱攻城受阻。
就在這個時候,袁紹從北岸黎陽津南渡,劉岱得知後,派大將毛暉領一萬大軍屯駐大河南岸白馬津,阻止袁紹南渡。
袁紹頓時怒不可遏,劉岱這個六親不認的混賬,之前談地好好的,一聽孤有三千戰馬,就恬不知恥地想黑吃孤?
於是,袁紹盡起三萬南撤大軍,在白馬津與毛暉展開血戰。
袁軍被趙雲打怕了,但對上兗州軍,氣勢倒是十足。
血戰十餘日後,毛暉不敵袁紹,敗退白馬城,袁紹也就終於踏上東郡。
而劉岱跟毛暉一樣不給力,苦攻十餘日,還是沒有攻破燕城。
這時,袁紹直接領軍殺了過來,與劉岱戰於燕城外。
就在劉岱要不敵時,在長垣城外對峙曹操的劉岱大將徐翕,再顧不得城內曹操,急忙領著一萬生力軍投入戰場,救下了劉岱。
隨後,袁紹領軍撤入燕城,而劉岱也揮軍退入白馬城。
白馬城內,劉岱不甘心失敗,也無法忍受失敗,因為兗州是他的地盤,若是收拾不了一個在冀州被打得棄地而逃的袁紹,那他劉岱不是比袁紹還不如嗎?
於是,劉岱發了狠,打算再從青、徐、豫三州邊界抽調駐軍投入東郡戰場。
“主公,不可再從三州邊界調兵了!”
白馬縣衙內,兗州治中兼隨軍軍師萬潛,聽聞劉岱還想從三州邊界抽調駐軍投入東郡戰場,急忙勸阻劉岱這個已經上頭的想法。
劉岱雖然是兗州刺史,但人口最多的陳留、東郡二郡卻不在劉岱掌控中,如今劉岱實際掌控的兗州隻有六個郡,治下有兩百多萬百姓,總兵力八萬。
從出兵攻打東郡開始,劉岱就在東郡投入三萬兵力,最近又從青、徐、豫三州邊界駐軍中抽調了一萬兵力投入東郡戰場。
也就是說,劉岱在東郡投入了四萬兵力,已達總兵力的一半。
其他州拿一半兵力出來征戰沒有什麽,但兗州是什麽地方?
兗州地處中原,乃名副其實的四戰之地,四麵八方無險可阻,隨時都有可能遭到其他諸侯的攻擊。
萬潛認為若是劉岱再抽走青、徐、豫三州的駐軍,那麽恐有傾覆之禍。
劉岱腦中也不是豆渣,聽萬潛這麽一提醒,也意識到,就算袁術、陶謙不攻擊他,青州袁譚也不可能坐視其父袁紹被揍。
想到袁譚,劉岱瞬間沒有抽調邊界駐軍的想法,同時還得提防袁譚出兵。
堂中沉默了一會兒,劉岱對萬潛道:“如今我方與袁賊僵持也不是辦法,若袁譚得知這邊戰事,必定攻我兗東!”
萬潛愁著臉,說不定袁紹已經派人前往青州了,若袁譚知曉,必定猛攻兗東,屆時便是兩麵作戰了!
萬潛愁著一張臉,半天拿不出主意,戲誌才適時躬身上前:“主公,我方必須在袁譚來攻時解決袁紹!”
戲誌才這話說到了劉岱心坎裏,他也知道要盡快解決袁紹,但現在解決不了啊,急道:“誌才可有妙策助孤?”
“在下倒有個想法!”
戲誌才跟隨劉岱有些時日了,也給劉岱出了些計謀,讓劉岱肯定了戲誌才的能力。
一聽戲誌才之言,劉岱喜道:“誌才請速速道來!”
戲誌才拱手道:“主公可有想過借力打力?”
劉岱興趣大增,當初他答應袁紹借道,就是想借袁紹的力,攻破濮陽城,現在若是有力可借收拾袁紹,那就太好了,喜道:“何處借力?”
“曹操!”
戲誌才吐出兩個字。
聞言,劉岱臉上喜色散去,不是他不想借曹操的力,而是之前他踹曹操的窩,雙方已經撕破臉皮,曹操不趁火打劫就偷著樂了,又豈會助他攻袁?
見劉岱麵露難色,戲誌才又道:“主公可能覺得,與曹操已是敵對,無法摒棄前嫌!”
劉岱點了點頭。
戲誌才接著道:“但主公可想過,曹操與袁紹還如當初那般嗎?袁紹之前突襲曹操白馬、燕縣二城,也已撕破麵皮!”
“而且,最近曹操屯於長垣,在徐翕將軍來援後,也未有出兵的意思,可見曹操是不想與主公為敵的!”
劉岱感覺戲誌才說得有點道理,心想:當日徐翕撤離長垣來援,曹操都沒有趁機背刺我,可見曹操也許是不想與我為敵,但我覺得,曹操是想坐山觀鬥,漁人之利。
想到這點,劉岱越覺得曹操屯在長垣按兵不動,就是想漁人之利。
而劉岱怎麽可能讓曹操最後撿便宜呢?
他覺得必須將曹操拖下水,對戲誌才道:“誌才可有辦法,令曹阿瞞為孤所用?”
戲誌才躬身一拜,激昂道:“在下願親入曹營,以三寸不爛之舌,說得曹操出兵相助!”
聞言,劉岱連連道好,非常佩服戲誌才的勇氣,要知道他與曹操之前還在你死我活呢?
雖然猜測曹操不想與他為敵,但這終究是猜測,曹操到底什麽態度,是很難說的,戲誌才入曹營,是有很大幾率被曹操給砍了的。
所以,劉岱很佩服戲誌才的勇氣,同時也很感動:“孤有誌才,天賜良才也!”
“必不讓主公失望!”戲誌才躬身再拜。
翌日,戲誌才急馳長垣城,而他本就是曹操的人,與曹操密議一番後,又急急忙忙迴來見劉岱。
劉岱得到曹操願意助他攻袁的承諾後,當即揮軍燕城,曹操也說話算話,盡起麾下一萬八千兵卒,向燕城殺去。
袁紹得知小老弟與劉岱苟合,頓時氣憤難當,當初要不是我罩著你曹阿瞞,你能坐上東郡太守?
還有之前你挖我牆角,我都不與你計較了,現在你倒好,和劉岱那個六親不認的東西,聯合起來對付我?
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
至於,袁紹派兵攻占白馬、燕縣這事,袁紹覺得大哥向小弟拿點東西,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劉岱、曹操合兵一起,兵力高達四萬,袁紹不敢出城,選擇據城對抗。
毫無懸念,攻城戰瞬間打響,然而袁紹兵力不弱,又有城池為障,劉岱、曹操一時間也難以攻破燕城。
於是乎,雙方又僵持了起來。
一天夜晚,袁紹正暗罵曹阿瞞忘恩負義,文醜卻突然從外急匆匆走來。
“主公,城外有人射入這個!”文醜將一張紙條呈給袁紹。
袁紹一看,頓時大驚,字跡是小老弟曹阿瞞的,他倆從小一起玩,對彼此字跡再熟悉不過了,再看紙上內容,隻有五個字:三日後劫營!
袁紹遲疑了起來,心忖:不會是曹阿瞞使詐,故意誘我出城吧?
轉念一想,袁紹暗道:若是阿瞞真在暗中相助,那我豈不白白錯過破劉岱的機會?
如果一戰破了劉岱,不僅能去青州,還能趁機占得兗州!
想到有希望占得兗州,袁紹就壓製不住內心的激動,連忙派人去請逢紀、許攸、荀諶三大謀主。
三人很快來到袁紹麵前,袁紹將紙條遞給許攸。
許攸與袁紹、曹操年輕時是好友,一見紙條字跡,許攸驚道:“曹阿瞞寫的!”
隨即,許攸將紙條傳給逢紀、荀諶二人。
等三人都看過後,袁紹內心激動,表麵冷靜道:“你們怎麽看?曹阿瞞能信否?”
逢紀沉吟片刻,沉聲道:“可信亦不可信!”
許攸、荀諶認同地點了點頭,出門在外,大敵當前,他們的看法終於一致了。
袁紹對三人道:“何為可信?何為不可信?”
逢紀拱手迴道:“我軍與劉岱交戰這些時日,曹操於長垣按兵不動,可見其有坐山觀鬥,漁人之利的心思!但我方與劉岱相持不下,曹操便急了,所以與劉岱聯合來攻,不過曹操自然不是真心助劉岱,而是為了這個!”
說著,逢紀攤開手上的紙條,繼續道:“曹操希望主公幫他滅了劉岱,所以說,曹操可信!”
袁紹沉著臉,好你個曹阿瞞,原來是想利用我幫你除掉劉岱,看來你也想圖謀兗州!
袁紹又道:“不可信呢?”
這次不是逢紀迴答,而是許攸:“不可信在於,若我方劫營攻滅劉岱,難保曹阿瞞不會打著為劉岱報仇的口號,對我軍反戈一擊!”
“嘶!”
袁紹冷嘶一聲,以他對曹操的了解,肯定會這麽幹,因為這樣曹操就能收得劉岱舊部的心,屆時得利的都成了他曹阿瞞一個人。
想到這裏,袁紹道:“此事就此作罷,我等還是等顯思出兵兗州為好!”
袁紹覺得曹操太鬼了,不能上曹操的當,還是等袁譚出兵攻打兗州為好。
“主公,我們想等,但糧草等不起!”
荀諶語氣憂心忡忡;他們在這裏與劉岱打了快一個月,又沒有後勤補給,全靠當初從鄴城帶出的糧草,就算青州那邊馬上發起攻擊,但馬上就能殺入兗州嗎?
所以,他們真等不起了,多耗一天,危險就多一分。
袁紹恍然,是啊!現在城內數萬人,天天人吃馬嚼,再等可就是絕路了,連忙道:“那如何是好,難道隻能為曹阿瞞做嫁衣?”
逢紀道:“主公,曹阿瞞想要的是兗州,而我們想要的是前往青州!”
聞言,袁紹暗道:我不止想前往青州,我也想要兗州!
也許逢紀從袁紹的表情,猜到了袁紹內心的想法,但也不點破,繼續道:“其實這叫各取所需,故而,在下以為可以與曹操合作,不過要杜絕後患!”
後患是什麽?
當然是幹掉劉岱後,曹操打著報仇的口號反戈一擊。
“如何杜絕後患?”袁紹當即問道。
許攸嗬嗬笑道:“讓曹阿瞞拿出誠意,比如將其子秘密送來主公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