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陳宮在翼城作別後,趙雲率領麾下近四千騎兵沿官道一路向南急馳…..
趙雲要去的地方,自然是有著三晉南部門戶之稱的茅津渡。
茅津渡與風陵渡、大禹渡合稱黃河三大古渡,其中茅津為最,有黃河第一渡的美譽。
其地位於河東最南端,與弘農郡陝城隔河相望,自古以來便是三晉出入河南及南方各州的門戶,有著地當晉豫通衢,商旅輻輳,三晉運鹽孔道之稱,乃司州商道命脈。
同時,茅津渡又是三晉屏藩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乃兵家必爭之要津。
比如假道伐虢,唇亡齒寒等典故就發生該地……
據說春秋時期,晉國君主詭諸意圖吞並晉國南部的虢國與虞國,但虢國與虞國世代聯盟,勢力不容小覷,所以晉國想要吞並兩國並非易事。
於是,晉國大夫荀息向詭諸提出假道伐虢之計,荀息說虞公昏庸貪鄙,我們可以用良馬美玉、奇珍異寶收買虞國君主,以此拆散虢、虞兩國同盟,屆時再向虞國君主借道伐虢。
而虞公果如荀息所說,收到晉國的重禮後,立刻撕毀與虢國的盟約,答借道給晉國伐虢。
但虞國也有明白人,賢臣宮之奇以唇齒相依比喻虞國與虢國的關係,但昏庸的虞公根本不聽,執意借道給晉國伐虢。
最終,虢國獨木難支被晉國覆滅,而虞國則在晉國軍隊迴師時,被晉國覆滅。
言歸正傳。
假道伐虢事件雖然與趙雲所處的時代,已太過久遠,但虞、虢故地的地位,從未下降,特別是茅津渡乃承北啟南的重要節點。
當年,趙雲入洛陽救少帝劉辯時,正是從茅津渡過河,從而深刻體會到茅津渡的重要性。
毫不誇張的說,隻要趙雲占據茅津渡,不僅鎖死了河東的南大門,更是斬斷了司州極為依賴的鹽道。
因為司州地區吃的鹽,基本來自一個地方,那就是河東。
所以,趙雲隻要截斷茅津渡鹽道,那麽司州的弘農、河南尹、河內等地將無鹽可食。
當然,趙雲的目的可不止截斷鹽道……
滾滾鐵騎奔馳在河東官道上,揚塵蔽日,蹄聲震天,驚得沿途河東官民無不目瞪口呆…..
他們完全沒想到,河東境內怎麽突然出現了大隊白袍軍?
然而,他們隻能目瞪口呆地目送滾滾騎兵遠去….
不到一天時間,趙雲麾下一人雙馬,甚至三馬的騎兵,奔行四百餘裏,出現在河東郡南端大陽城外。
大陽城因吃著茅津渡帶來的紅利,是一個商貿非常發達的地方,過往商販絡繹不絕,呈現一派一熙熙攘攘的繁榮景象。
然而,當數千鐵騎奔湧至大陽城外時,車水馬龍的大陽城,瞬間變成一副雞飛狗跳,亂做一團的場景。
趙雲沒有時間在大陽城停留,很快便抵達了大陽城以南數裏的茅津渡。
茅津渡不愧是黃河第一渡,渡口非常大,舟楫雲集,車水馬龍,一派商貿繁榮的景象。
不過,因白袍軍的突然出現,整個渡口比大陽城還混亂,無數商販、民夫肩挑背負,帶著貨物倉惶逃竄,特別是河東產出的鹽,灑得滿地都是。
趙雲沒有時間理這些人,當即大喝:“即刻搶占渡船,不得傷人性命!”
“諾!”
一眾白袍軍轟然應諾,人人滾鞍落馬,如狼似虎地向慌忙離岸的渡船撲去。
渡船上,船夫拚了命的劃槳,但很多渡船還是被白袍軍搶占,為此嚇得渡船上的人棄船跳河。
沒一會兒,白袍軍就搶占近百艘渡船。
但騎兵渡河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情,而且隊伍還是一人雙馬,甚至一人三馬的配置。
趙雲很清楚,等他的騎兵渡過黃河,估計對岸陝城,早就閉門死守了。
於是,趙雲帶著八百虎衛棄馬渡河,誓要在對岸陝城反應過來前,拿下陝城。
其實,這就是趙雲疾馳茅津渡的最終目的,他不僅要牢牢抓住晉南門戶茅津渡,還要奪取茅津渡對岸的陝城。
因為陝城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其地正好位於崤函古道上,而崤函古道乃是河洛之地與關中的交通命脈。
也就是說,如果趙雲奪取了陝城,那麽就堵在了崤函古道上,從而截斷了河洛與關中的聯係。
那麽,司州就被分割成了兩塊,對呂布必然是一記重擊。
黃河南岸,陝城渡口。
在北岸雞飛狗跳後,陝城渡口也變得混亂起來,原本一開始等著過河的商販們,忽見北岸亂作一團,還好奇不已,頻頻隔河張望。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不對勁了,隻見北岸的渡船遭到搶奪,有些僥幸逃脫的渡船正倉惶南渡….
這下,可將他們嚇得不輕,一眾商販急忙招唿仆從,扛著貨物就跑,在他們想來,應是白波賊又竄出來劫掠了。
但商販們都清楚,他們帶著貨物,就算先逃,也不可能跑得過賊兵,所以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躲進後方的陝城內。
但陝城渡口距南邊陝城也有數裏遠,隻見一大群商販、民夫一窩蜂地往陝城跑,嘴裏大喊著:“白波賊又來了,快跑啊!”
一時間,陝城北門外與之前大陽城一樣,一幅雞飛狗跳的場景,驚慌失措的人群一個勁兒往陝城擠。
“快關城門!”
陝縣縣令驚聞白波賊來了,急匆匆趕往北門,心急如焚地大喊快關城門。
但此刻,擠成一團的城門,哪是說關就能關的,哪怕是縣兵拔刀威脅也沒有震懾力,無數商販民夫依舊拚了命的往城內擠。
一見這種情況,陝縣縣令氣憤至極,他急忙登上城樓,查看北麵的情況,隻見人們口中的白波賊已在渡口下船登陸了
而城外,是密密麻麻往城裏湧的人潮。
見此,縣令腿肚子打顫,不停自語:“完了完了!”
“縣君,快逃吧!”
隨從扶著陝縣縣令,驚惶失色;以前白波賊殺來,一般沒有這麽突然,基本是在北岸劫掠一番後,才會登船渡河。
但這次,直奔南岸來了,他們連關閉城門的時間都沒有了。
“對對!”
肥頭大耳的陝縣縣令頓覺此言有理,既然關不了城門,那就趕緊逃吧,反正這些年在陝城也撈了不少,足夠他下半輩子的花銷了。
另一邊,趙雲領著八百虎衛向陝城急撲而來。
一見陝城城門處人潮擠成一團,趙雲大喜,這可真是如有天助啊。
很快,趙雲與一眾虎衛氣勢洶洶來到城門外,還未進城的商販民夫嚇得四散奔逃,原本擁擠的城門轉眼空空蕩蕩。
隨即,趙雲一行人進入陝城。
至此,趙雲奪得了崤函古道上最重要的陝城,實現了截斷崤函古道的目的。
而趙雲這一係列行動,就是從冷泉關出兵算起,也不過短短三天時間,可謂是將兵貴神速用到了極致。
當然,如果趙雲不是速度夠快,像陝城這樣兵家重地,可沒這麽容易奪得。
說白了,這就是兵法中常說的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在敵人還未反應過來前,實現戰略目標。
站在陝城上,趙雲展目東望,眸光深邃而幽遠…
呂布…你我之間,該有一個了結了!
想到呂布,趙雲腦海中不禁浮現當年第一次與呂布相識的場景。
那一年,呂布二十五歲,朝氣蓬勃,意氣風發,是並北邊軍的精神支柱,也是並北邊民的飛將軍。
那個時候的呂布,滿腔熱血,一心殺胡衛邊,如此簡單,如此令人敬佩。
後來,他與呂布一起出兵草原,一同斬殺鮮卑大汗魁頭,時至今日他都還記得呂布麵對數萬鐵騎視之如草芥的狂傲一吼。
趙雲臉上露出些許迴憶的微笑,這是他喜歡的呂布,狂傲、隨性。
但後來,他與呂布之間漸漸出現了裂痕,至於孰是孰非,他不想再提。
這也許就是,人有千麵,心有千變,當各自的立場不同時,就注定分道揚鑣….
趙雲要去的地方,自然是有著三晉南部門戶之稱的茅津渡。
茅津渡與風陵渡、大禹渡合稱黃河三大古渡,其中茅津為最,有黃河第一渡的美譽。
其地位於河東最南端,與弘農郡陝城隔河相望,自古以來便是三晉出入河南及南方各州的門戶,有著地當晉豫通衢,商旅輻輳,三晉運鹽孔道之稱,乃司州商道命脈。
同時,茅津渡又是三晉屏藩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乃兵家必爭之要津。
比如假道伐虢,唇亡齒寒等典故就發生該地……
據說春秋時期,晉國君主詭諸意圖吞並晉國南部的虢國與虞國,但虢國與虞國世代聯盟,勢力不容小覷,所以晉國想要吞並兩國並非易事。
於是,晉國大夫荀息向詭諸提出假道伐虢之計,荀息說虞公昏庸貪鄙,我們可以用良馬美玉、奇珍異寶收買虞國君主,以此拆散虢、虞兩國同盟,屆時再向虞國君主借道伐虢。
而虞公果如荀息所說,收到晉國的重禮後,立刻撕毀與虢國的盟約,答借道給晉國伐虢。
但虞國也有明白人,賢臣宮之奇以唇齒相依比喻虞國與虢國的關係,但昏庸的虞公根本不聽,執意借道給晉國伐虢。
最終,虢國獨木難支被晉國覆滅,而虞國則在晉國軍隊迴師時,被晉國覆滅。
言歸正傳。
假道伐虢事件雖然與趙雲所處的時代,已太過久遠,但虞、虢故地的地位,從未下降,特別是茅津渡乃承北啟南的重要節點。
當年,趙雲入洛陽救少帝劉辯時,正是從茅津渡過河,從而深刻體會到茅津渡的重要性。
毫不誇張的說,隻要趙雲占據茅津渡,不僅鎖死了河東的南大門,更是斬斷了司州極為依賴的鹽道。
因為司州地區吃的鹽,基本來自一個地方,那就是河東。
所以,趙雲隻要截斷茅津渡鹽道,那麽司州的弘農、河南尹、河內等地將無鹽可食。
當然,趙雲的目的可不止截斷鹽道……
滾滾鐵騎奔馳在河東官道上,揚塵蔽日,蹄聲震天,驚得沿途河東官民無不目瞪口呆…..
他們完全沒想到,河東境內怎麽突然出現了大隊白袍軍?
然而,他們隻能目瞪口呆地目送滾滾騎兵遠去….
不到一天時間,趙雲麾下一人雙馬,甚至三馬的騎兵,奔行四百餘裏,出現在河東郡南端大陽城外。
大陽城因吃著茅津渡帶來的紅利,是一個商貿非常發達的地方,過往商販絡繹不絕,呈現一派一熙熙攘攘的繁榮景象。
然而,當數千鐵騎奔湧至大陽城外時,車水馬龍的大陽城,瞬間變成一副雞飛狗跳,亂做一團的場景。
趙雲沒有時間在大陽城停留,很快便抵達了大陽城以南數裏的茅津渡。
茅津渡不愧是黃河第一渡,渡口非常大,舟楫雲集,車水馬龍,一派商貿繁榮的景象。
不過,因白袍軍的突然出現,整個渡口比大陽城還混亂,無數商販、民夫肩挑背負,帶著貨物倉惶逃竄,特別是河東產出的鹽,灑得滿地都是。
趙雲沒有時間理這些人,當即大喝:“即刻搶占渡船,不得傷人性命!”
“諾!”
一眾白袍軍轟然應諾,人人滾鞍落馬,如狼似虎地向慌忙離岸的渡船撲去。
渡船上,船夫拚了命的劃槳,但很多渡船還是被白袍軍搶占,為此嚇得渡船上的人棄船跳河。
沒一會兒,白袍軍就搶占近百艘渡船。
但騎兵渡河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情,而且隊伍還是一人雙馬,甚至一人三馬的配置。
趙雲很清楚,等他的騎兵渡過黃河,估計對岸陝城,早就閉門死守了。
於是,趙雲帶著八百虎衛棄馬渡河,誓要在對岸陝城反應過來前,拿下陝城。
其實,這就是趙雲疾馳茅津渡的最終目的,他不僅要牢牢抓住晉南門戶茅津渡,還要奪取茅津渡對岸的陝城。
因為陝城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其地正好位於崤函古道上,而崤函古道乃是河洛之地與關中的交通命脈。
也就是說,如果趙雲奪取了陝城,那麽就堵在了崤函古道上,從而截斷了河洛與關中的聯係。
那麽,司州就被分割成了兩塊,對呂布必然是一記重擊。
黃河南岸,陝城渡口。
在北岸雞飛狗跳後,陝城渡口也變得混亂起來,原本一開始等著過河的商販們,忽見北岸亂作一團,還好奇不已,頻頻隔河張望。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不對勁了,隻見北岸的渡船遭到搶奪,有些僥幸逃脫的渡船正倉惶南渡….
這下,可將他們嚇得不輕,一眾商販急忙招唿仆從,扛著貨物就跑,在他們想來,應是白波賊又竄出來劫掠了。
但商販們都清楚,他們帶著貨物,就算先逃,也不可能跑得過賊兵,所以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躲進後方的陝城內。
但陝城渡口距南邊陝城也有數裏遠,隻見一大群商販、民夫一窩蜂地往陝城跑,嘴裏大喊著:“白波賊又來了,快跑啊!”
一時間,陝城北門外與之前大陽城一樣,一幅雞飛狗跳的場景,驚慌失措的人群一個勁兒往陝城擠。
“快關城門!”
陝縣縣令驚聞白波賊來了,急匆匆趕往北門,心急如焚地大喊快關城門。
但此刻,擠成一團的城門,哪是說關就能關的,哪怕是縣兵拔刀威脅也沒有震懾力,無數商販民夫依舊拚了命的往城內擠。
一見這種情況,陝縣縣令氣憤至極,他急忙登上城樓,查看北麵的情況,隻見人們口中的白波賊已在渡口下船登陸了
而城外,是密密麻麻往城裏湧的人潮。
見此,縣令腿肚子打顫,不停自語:“完了完了!”
“縣君,快逃吧!”
隨從扶著陝縣縣令,驚惶失色;以前白波賊殺來,一般沒有這麽突然,基本是在北岸劫掠一番後,才會登船渡河。
但這次,直奔南岸來了,他們連關閉城門的時間都沒有了。
“對對!”
肥頭大耳的陝縣縣令頓覺此言有理,既然關不了城門,那就趕緊逃吧,反正這些年在陝城也撈了不少,足夠他下半輩子的花銷了。
另一邊,趙雲領著八百虎衛向陝城急撲而來。
一見陝城城門處人潮擠成一團,趙雲大喜,這可真是如有天助啊。
很快,趙雲與一眾虎衛氣勢洶洶來到城門外,還未進城的商販民夫嚇得四散奔逃,原本擁擠的城門轉眼空空蕩蕩。
隨即,趙雲一行人進入陝城。
至此,趙雲奪得了崤函古道上最重要的陝城,實現了截斷崤函古道的目的。
而趙雲這一係列行動,就是從冷泉關出兵算起,也不過短短三天時間,可謂是將兵貴神速用到了極致。
當然,如果趙雲不是速度夠快,像陝城這樣兵家重地,可沒這麽容易奪得。
說白了,這就是兵法中常說的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在敵人還未反應過來前,實現戰略目標。
站在陝城上,趙雲展目東望,眸光深邃而幽遠…
呂布…你我之間,該有一個了結了!
想到呂布,趙雲腦海中不禁浮現當年第一次與呂布相識的場景。
那一年,呂布二十五歲,朝氣蓬勃,意氣風發,是並北邊軍的精神支柱,也是並北邊民的飛將軍。
那個時候的呂布,滿腔熱血,一心殺胡衛邊,如此簡單,如此令人敬佩。
後來,他與呂布一起出兵草原,一同斬殺鮮卑大汗魁頭,時至今日他都還記得呂布麵對數萬鐵騎視之如草芥的狂傲一吼。
趙雲臉上露出些許迴憶的微笑,這是他喜歡的呂布,狂傲、隨性。
但後來,他與呂布之間漸漸出現了裂痕,至於孰是孰非,他不想再提。
這也許就是,人有千麵,心有千變,當各自的立場不同時,就注定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