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山不來就我,我來就山的行事風格,顧正臣眼見嚴桑桑不鑽進來,索性等嚴桑桑沐浴的時候鑽了進去……
這都多久沒好好洗澡了,總需要有個人搓搓背不是。
至於搓著搓著就出了一身汗,臉也紅了,那一定是水溫的問題……
不覺夜長,轉眼已是天亮。
軍士已經開始忙碌起來,將拿到的土豆、玉米、花生等分配到每一艘船上,即便是大福船,也存放了一些種子。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這些東西自然也不能放在一條船上。
羅貫中終於看到顧正臣走出了營帳,上前詢問:“你們拿到了大量的土豆,這一點我見到了。隻不過,為何不見有人說起土豆產量?”
要知道,這次遠航為的就是高產農作物。
主打高產的就兩個,一個土豆,一個番薯。
既然拿到了土豆,甚至連土豆宴都辦了,可到頭來,土豆到底是個怎麽樣的產量,還沒人能說得清楚。
顧正臣活動了下身體,對羅貫中笑道:“誰不想知道土豆的產量,這不是沒辦法。我們趕到庫斯科的時候,他們的土豆剛收獲完還不到一個月,都從地裏挖出來了,你讓我們如何知道畝產多少去?”
人家六月多剛挖出土豆,七月份咱們就到地方了。
怎麽去驗證土豆的產量?
他們十月份種植土豆,等再一次收獲的時候,那就是明年年中的事了……
如此龐大的明軍隊伍,不可能在庫斯科停留一個土豆的成長期。
再說了,庫斯科是高原地帶,這裏的百姓耕種多是梯田,成片成片的田地並不好找,想要按照大明的田畝去衡量土豆的產量,並不容易。
顧正臣將原因解釋給羅貫中。
羅貫中恍然,感歎道:“原是如此。”
顧正臣看向海邊,小船正在不斷朝寶船運輸物資,輕聲道:“雖然在這裏沒有拿到具體的土豆畝產數據,可從庫斯科能輕而易舉拿出幾十萬斤土豆來看,土豆的產量必是不小。”
羅貫中點頭。
從行軍日誌與軍士口述得知,庫斯科的物產十分豐富,土豆這種主糧更是充足,尤其是這次明軍抵達時,恰逢印加豐收之後,這才能輕易拿來大量土豆。
從土豆的個頭大小來看,產量不會低了。
趙海樓走至顧正臣身前,問道:“這次我們休整幾日?”
顧正臣思索了下,嚴肅地說:“土豆最多存放六個月,算算時間,也就是說我們帶來的土豆,隻能再存放三個月。”
“啊?”
趙海樓有些緊張,急切地問:“那我們豈不是要返航了,那番薯——”
顧正臣擺了擺手:“再過三個月土豆會大量發芽,到那時土豆已不可以食用,但留著作為種子存放兩個月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久留。再休整兩日,第三日一早出航向北,讓軍士在船上休整吧。我們需要盡早趕往中美洲,拿到番薯,然後順海流迴家!”
趙海樓領命,將命令傳達了下去。
一部分羊駝被帶到了船上,大部分羊駝被宰殺,肉被醃製並掛出來風幹。
羊駝的毛也被收集起來。
顧正臣壓根沒理會印加王亞瓦爾,也沒人約束他,想怎麽溜達怎麽溜達,隻要不跑路就行。
查斯基也不忽悠馬三寶了,因為大明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太過高端,就連鍋碗瓢盆,這些人都驚歎不已,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和澳洲土著差不多……
休整,說白了就是吃了睡,睡了吃。
對於大部分軍士是這樣,顧正臣也想飽暖之後幹點別的,可無奈羅貫中這個老頭子沒半點眼力勁,總是冒出來問東問西。
你他娘的不知道翻看行軍日誌啊,沐春、徐允恭也沒少記錄細節。
再說了,你去采訪采訪朱棡、朱棣,還有鄧鎮,問問他們吃薯片的感覺,日後記在書裏多好啊,問我庫斯科的細節,可我這會隻想找嚴桑桑探討運動的一些細節……
為了打發走羅貫中,顧正臣已經許下了三頓土豆大餐,然後看著一臉鄙視的羅貫中走了,轉身去找嚴桑桑,結果嚴桑桑掩笑跑了,去檢驗馬三寶的本事去了。
馬三寶,你等著瞧!
顧正臣將賬記在了馬三寶身上,眼見鄧鎮湊了過來,也不解釋,上前就是兩腳。
鄧鎮心裏那個委屈,不就是想問問下次土豆宴什麽時候進行,怎麽還沒開口呢,就挨了一頓揍。
休整的日子很快結束,帶來的貨物也在軍士的忙碌之下運到了船上。
站在岸邊高處,顧正臣看著集結的將士,抬手握西風,沉聲喊道:“如你們所知,我們拿到了土豆,拿到了玉米,拿到了花生、辣椒……翻過了山,經曆了戰爭,完成了大部使命!”
“但——番薯還沒有拿到!我們沒時間在這裏繼續停下去,需要出航前往中美洲,去找尋番薯。一旦拿到番薯,我們將完成美洲之行,返迴家園!”
“在完成使命之前,我需要你們打起精神,鬥誌昂揚地出航!我需要你們提高警惕,小心探查海道,避免觸碰暗礁!我需要你們銘記使命,並背負著使命,穩步地前進!”
完成了一個階段的任務,拿到了大部想要的物資,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將士很容易陷入自滿,行為懈怠,甚至開始憧憬返迴大明之後的好日子。
隻是,好日子還遠著呢。
至少,目前還談不上看到好日子的影子。
必須收心!
顧正臣銳利的目光掃過眾將士,威嚴地喊道:“我希望你們都能活著迴家,所以,不要在真正的希望與黎明到來之前,倒在了黑暗裏,倒在大意之下!”
“一旦哪一艘船出了問題,行進不到位,該頂上去時沒頂上去,該護衛的沒護衛住,該跟進的沒跟上,一律按軍法懲治!諸位醒一醒,使命尚未完成,我們仍需努力!”
“現在,登船!”
“登船!”
趙海樓、朱棣等人喊道。
再次登臨寶船旗艦,顧正臣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摸摸船舷,船舵,桅杆,站在甲板上張開雙臂,任西風吹拂,輕聲道:“讓我們出航吧。”
這都多久沒好好洗澡了,總需要有個人搓搓背不是。
至於搓著搓著就出了一身汗,臉也紅了,那一定是水溫的問題……
不覺夜長,轉眼已是天亮。
軍士已經開始忙碌起來,將拿到的土豆、玉米、花生等分配到每一艘船上,即便是大福船,也存放了一些種子。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這些東西自然也不能放在一條船上。
羅貫中終於看到顧正臣走出了營帳,上前詢問:“你們拿到了大量的土豆,這一點我見到了。隻不過,為何不見有人說起土豆產量?”
要知道,這次遠航為的就是高產農作物。
主打高產的就兩個,一個土豆,一個番薯。
既然拿到了土豆,甚至連土豆宴都辦了,可到頭來,土豆到底是個怎麽樣的產量,還沒人能說得清楚。
顧正臣活動了下身體,對羅貫中笑道:“誰不想知道土豆的產量,這不是沒辦法。我們趕到庫斯科的時候,他們的土豆剛收獲完還不到一個月,都從地裏挖出來了,你讓我們如何知道畝產多少去?”
人家六月多剛挖出土豆,七月份咱們就到地方了。
怎麽去驗證土豆的產量?
他們十月份種植土豆,等再一次收獲的時候,那就是明年年中的事了……
如此龐大的明軍隊伍,不可能在庫斯科停留一個土豆的成長期。
再說了,庫斯科是高原地帶,這裏的百姓耕種多是梯田,成片成片的田地並不好找,想要按照大明的田畝去衡量土豆的產量,並不容易。
顧正臣將原因解釋給羅貫中。
羅貫中恍然,感歎道:“原是如此。”
顧正臣看向海邊,小船正在不斷朝寶船運輸物資,輕聲道:“雖然在這裏沒有拿到具體的土豆畝產數據,可從庫斯科能輕而易舉拿出幾十萬斤土豆來看,土豆的產量必是不小。”
羅貫中點頭。
從行軍日誌與軍士口述得知,庫斯科的物產十分豐富,土豆這種主糧更是充足,尤其是這次明軍抵達時,恰逢印加豐收之後,這才能輕易拿來大量土豆。
從土豆的個頭大小來看,產量不會低了。
趙海樓走至顧正臣身前,問道:“這次我們休整幾日?”
顧正臣思索了下,嚴肅地說:“土豆最多存放六個月,算算時間,也就是說我們帶來的土豆,隻能再存放三個月。”
“啊?”
趙海樓有些緊張,急切地問:“那我們豈不是要返航了,那番薯——”
顧正臣擺了擺手:“再過三個月土豆會大量發芽,到那時土豆已不可以食用,但留著作為種子存放兩個月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久留。再休整兩日,第三日一早出航向北,讓軍士在船上休整吧。我們需要盡早趕往中美洲,拿到番薯,然後順海流迴家!”
趙海樓領命,將命令傳達了下去。
一部分羊駝被帶到了船上,大部分羊駝被宰殺,肉被醃製並掛出來風幹。
羊駝的毛也被收集起來。
顧正臣壓根沒理會印加王亞瓦爾,也沒人約束他,想怎麽溜達怎麽溜達,隻要不跑路就行。
查斯基也不忽悠馬三寶了,因為大明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太過高端,就連鍋碗瓢盆,這些人都驚歎不已,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和澳洲土著差不多……
休整,說白了就是吃了睡,睡了吃。
對於大部分軍士是這樣,顧正臣也想飽暖之後幹點別的,可無奈羅貫中這個老頭子沒半點眼力勁,總是冒出來問東問西。
你他娘的不知道翻看行軍日誌啊,沐春、徐允恭也沒少記錄細節。
再說了,你去采訪采訪朱棡、朱棣,還有鄧鎮,問問他們吃薯片的感覺,日後記在書裏多好啊,問我庫斯科的細節,可我這會隻想找嚴桑桑探討運動的一些細節……
為了打發走羅貫中,顧正臣已經許下了三頓土豆大餐,然後看著一臉鄙視的羅貫中走了,轉身去找嚴桑桑,結果嚴桑桑掩笑跑了,去檢驗馬三寶的本事去了。
馬三寶,你等著瞧!
顧正臣將賬記在了馬三寶身上,眼見鄧鎮湊了過來,也不解釋,上前就是兩腳。
鄧鎮心裏那個委屈,不就是想問問下次土豆宴什麽時候進行,怎麽還沒開口呢,就挨了一頓揍。
休整的日子很快結束,帶來的貨物也在軍士的忙碌之下運到了船上。
站在岸邊高處,顧正臣看著集結的將士,抬手握西風,沉聲喊道:“如你們所知,我們拿到了土豆,拿到了玉米,拿到了花生、辣椒……翻過了山,經曆了戰爭,完成了大部使命!”
“但——番薯還沒有拿到!我們沒時間在這裏繼續停下去,需要出航前往中美洲,去找尋番薯。一旦拿到番薯,我們將完成美洲之行,返迴家園!”
“在完成使命之前,我需要你們打起精神,鬥誌昂揚地出航!我需要你們提高警惕,小心探查海道,避免觸碰暗礁!我需要你們銘記使命,並背負著使命,穩步地前進!”
完成了一個階段的任務,拿到了大部想要的物資,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將士很容易陷入自滿,行為懈怠,甚至開始憧憬返迴大明之後的好日子。
隻是,好日子還遠著呢。
至少,目前還談不上看到好日子的影子。
必須收心!
顧正臣銳利的目光掃過眾將士,威嚴地喊道:“我希望你們都能活著迴家,所以,不要在真正的希望與黎明到來之前,倒在了黑暗裏,倒在大意之下!”
“一旦哪一艘船出了問題,行進不到位,該頂上去時沒頂上去,該護衛的沒護衛住,該跟進的沒跟上,一律按軍法懲治!諸位醒一醒,使命尚未完成,我們仍需努力!”
“現在,登船!”
“登船!”
趙海樓、朱棣等人喊道。
再次登臨寶船旗艦,顧正臣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摸摸船舷,船舵,桅杆,站在甲板上張開雙臂,任西風吹拂,輕聲道:“讓我們出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