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安手顫得厲害,酒杯裏的酒水都灑出去一半多,神情淒然地看向母親。
老顧氏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裏,一雙滄桑的眼忽睜忽閉,眼簾也遮不住惶恐。
張書一直在吞咽口水,心頭焦急萬分,帶著幾分僥幸詢問:“這不是真的吧,我聽說定遠侯有顧青天之名……”
高綸反問:“那他還有個人屠的名聲你可聽過?”
“這個——”
張書不敢直視高綸。
高綸拿起筷子,勸人吃菜,然後說:“定遠侯是個厲害人物,可問題是他野心太大了,你們想啊,不到三十歲的侯爵,還手握兵權,結交東宮,最令人不齒的是,他還結交其他皇子,收勳貴之子為弟子……”
“這些你們連在一起想想,他這是想幹嘛?除了造反還能是啥,據說定遠侯還勾結了錦衣衛,收買錦衣衛的官員,錦衣衛是什麽人,那是皇帝的親衛,這都敢伸手,那就是取死之道啊。”
顧安牙齒磕碰了幾下,壓低聲音:“這不可能吧,定遠侯是個忠臣——”
高綸呸了一口,神情頗是不屑:“忠臣?當年的平涼侯費聚不是忠臣,丞相胡惟庸不是忠臣,韓國公李善長的弟弟不是忠臣?結果呢,人心隔肚皮,誰知道這些人在想什麽。”
“反正你們是要去金陵的,不信就去打探打探,問問晉王、燕王、周王是不是定遠侯的弟子,還有魏國公、西平侯的長子,就是那曹國公的公子,現如今也喊定遠侯先生……”
這時,夥計走了過來,對高綸耳語了幾句。
高綸起身,拱手道:“鋪子裏有些事需要我去一遭,客棧那裏安排好了,飯菜我也會結了,明日我送你們去金陵,反正是順路。”
張書、顧安謝過,目送高綸離開。
顧安剛想說話,卻被老顧氏給打斷了:“迴客棧說。”
張書也沒了吃東西的興致,正歎息中,聽到有人議論起來,討論的事正是定遠侯畝產十石、二十石的事,還有說是畝產二十五石的,聽得張書心煩意亂。
顧安忍不住,走了出去詢問:“這事當真是定遠侯說的?”
那酒客打量了下顧安,一隻腳踩在凳子上:“怎麽,你還不信,前一日長江都封了,金陵所有人都出來了,皇帝、皇後、太子也到了,為的就是迎接定遠侯歸來。”
“可誰知,他竟說找到了畝產二十幾石的農作物。這等滑稽、可笑的話,不是欺騙帝後與世人嘛。我聽說人說,定遠侯說出這番話,定是因為白蓮教的緣故。”
一旁的酒客好奇地問:“這怎麽還與白蓮教這等邪教扯上關係了?”
酒客直言:“白蓮教蠱惑人心時,就說什麽彌勒佛國畝產能達到十幾石。可你們也知道,那都是騙人的東西。定遠侯在山東整頓過白蓮教,說不得那時候便看過白蓮教的書,被邪魔入侵……”
顧安越聽越不安,這他娘的顧正臣都加入白蓮教了,這消息一旦傳入皇帝耳朵裏,顧正臣還有得活?
返迴客棧,緊閉門窗。
顧安看著老顧氏,輕聲道:“母親,孩兒認為——這金陵城,也不是一定要去。”
老顧氏坐在桌子旁,冷著臉:“這一路上,想攀上定遠侯府的人不是你嗎?這到了家門口,你竟告訴我不進去了?”
顧安著急起來:“此一時彼一時。咱們來之前,定遠侯府還沒這麽多事,可眼下定遠侯府已是是非之地,說不得就會有傾覆之危。須知,覆巢之下無完卵,這個時候湊上去,風險太大。”
老顧氏抬手拍了下桌子,站起身來:“你就這麽怕死不成?”
顧安看向一言不發的張書,咬牙道:“當年顧阫隻不過是得罪了一個知縣,一個典史,咱家就從一個大族淪落到了今日這地步。現如今那定遠侯要做的,可是謀逆造反之事,是要被株連九族的!”
“這個時候去定遠侯府,到時候母親,我,還有你的孫兒們、孫女們,那可都是要上刑場的啊。皇帝,那哪能是我們能得罪得起的?不如就此迴山西,等等看。”
老顧氏抬手指著顧安:“你竟是如此的勢利,見到風來你就倒啊,你的骨氣呢?”
顧安咬牙道:“骨氣,母親現在讓我有骨氣?當年最有骨氣的二弟顧阫,母親為了家族不也將他全家趕了出去?今日我也是為了家族著想,與其攀上定遠侯府連累所有人,不如暫且作罷。”
老顧氏氣得渾身顫抖,喊道:“逆子!”
顧安生怕母親出事,跪了下來:“兒也是為整個家族著想。”
老顧氏看向張書:“你也是這樣想的?”
張書走至桌邊,拿起茶壺慢條斯理地倒了一杯水,端起水杯走到顧安麵前,抬手便將水潑了過去。
“你幹什麽?”
顧安惱怒。
張書憤怒地喊道:“我幹什麽,我還想問問你幹什麽!眼看人家封侯,就巴不得趕緊讓其認祖歸宗,也好光耀門楣,揚眉吐氣!可一聽他要倒黴,還可能性命不保,就開始撇清關係,不顧親情了?”
“顧安啊顧安,顧阫當年可是很尊重你這個大哥的!可你就是這樣對待你親侄子的?口口聲聲為了家族,讓我說,你們就是為了苟活一二年,全是沒良知的冷漠之人!”
可惡的家夥!
這一路上憧憬了多少美事,連睡覺的時候都說夢話,以定遠侯的大伯自居,想著迴洪洞之後,讓那些瞧不起他的,欺負過他的,全都磕頭認罪!
結果呢?
看著多在乎親情,多在意顧正臣,實在是在意的不過是自身的利益!
得利的話,需要人家的時候,那就是侄子是定遠侯。
有害的話,就開始說家族利益,那就是不認識的陌路人!
這人啊,到底是如何活成兩張臉皮的!
張書轉身,將水杯頓在桌子上,看向了老顧氏:“你們要不要認定遠侯是你們的事,我張書哪怕是要死,也要認自家妹妹、外甥、外甥女!明日一早,要麽一起去金陵,要麽——從今以後,永遠不要踏足金陵!你我兩家,死也莫要來往!”
老顧氏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裏,一雙滄桑的眼忽睜忽閉,眼簾也遮不住惶恐。
張書一直在吞咽口水,心頭焦急萬分,帶著幾分僥幸詢問:“這不是真的吧,我聽說定遠侯有顧青天之名……”
高綸反問:“那他還有個人屠的名聲你可聽過?”
“這個——”
張書不敢直視高綸。
高綸拿起筷子,勸人吃菜,然後說:“定遠侯是個厲害人物,可問題是他野心太大了,你們想啊,不到三十歲的侯爵,還手握兵權,結交東宮,最令人不齒的是,他還結交其他皇子,收勳貴之子為弟子……”
“這些你們連在一起想想,他這是想幹嘛?除了造反還能是啥,據說定遠侯還勾結了錦衣衛,收買錦衣衛的官員,錦衣衛是什麽人,那是皇帝的親衛,這都敢伸手,那就是取死之道啊。”
顧安牙齒磕碰了幾下,壓低聲音:“這不可能吧,定遠侯是個忠臣——”
高綸呸了一口,神情頗是不屑:“忠臣?當年的平涼侯費聚不是忠臣,丞相胡惟庸不是忠臣,韓國公李善長的弟弟不是忠臣?結果呢,人心隔肚皮,誰知道這些人在想什麽。”
“反正你們是要去金陵的,不信就去打探打探,問問晉王、燕王、周王是不是定遠侯的弟子,還有魏國公、西平侯的長子,就是那曹國公的公子,現如今也喊定遠侯先生……”
這時,夥計走了過來,對高綸耳語了幾句。
高綸起身,拱手道:“鋪子裏有些事需要我去一遭,客棧那裏安排好了,飯菜我也會結了,明日我送你們去金陵,反正是順路。”
張書、顧安謝過,目送高綸離開。
顧安剛想說話,卻被老顧氏給打斷了:“迴客棧說。”
張書也沒了吃東西的興致,正歎息中,聽到有人議論起來,討論的事正是定遠侯畝產十石、二十石的事,還有說是畝產二十五石的,聽得張書心煩意亂。
顧安忍不住,走了出去詢問:“這事當真是定遠侯說的?”
那酒客打量了下顧安,一隻腳踩在凳子上:“怎麽,你還不信,前一日長江都封了,金陵所有人都出來了,皇帝、皇後、太子也到了,為的就是迎接定遠侯歸來。”
“可誰知,他竟說找到了畝產二十幾石的農作物。這等滑稽、可笑的話,不是欺騙帝後與世人嘛。我聽說人說,定遠侯說出這番話,定是因為白蓮教的緣故。”
一旁的酒客好奇地問:“這怎麽還與白蓮教這等邪教扯上關係了?”
酒客直言:“白蓮教蠱惑人心時,就說什麽彌勒佛國畝產能達到十幾石。可你們也知道,那都是騙人的東西。定遠侯在山東整頓過白蓮教,說不得那時候便看過白蓮教的書,被邪魔入侵……”
顧安越聽越不安,這他娘的顧正臣都加入白蓮教了,這消息一旦傳入皇帝耳朵裏,顧正臣還有得活?
返迴客棧,緊閉門窗。
顧安看著老顧氏,輕聲道:“母親,孩兒認為——這金陵城,也不是一定要去。”
老顧氏坐在桌子旁,冷著臉:“這一路上,想攀上定遠侯府的人不是你嗎?這到了家門口,你竟告訴我不進去了?”
顧安著急起來:“此一時彼一時。咱們來之前,定遠侯府還沒這麽多事,可眼下定遠侯府已是是非之地,說不得就會有傾覆之危。須知,覆巢之下無完卵,這個時候湊上去,風險太大。”
老顧氏抬手拍了下桌子,站起身來:“你就這麽怕死不成?”
顧安看向一言不發的張書,咬牙道:“當年顧阫隻不過是得罪了一個知縣,一個典史,咱家就從一個大族淪落到了今日這地步。現如今那定遠侯要做的,可是謀逆造反之事,是要被株連九族的!”
“這個時候去定遠侯府,到時候母親,我,還有你的孫兒們、孫女們,那可都是要上刑場的啊。皇帝,那哪能是我們能得罪得起的?不如就此迴山西,等等看。”
老顧氏抬手指著顧安:“你竟是如此的勢利,見到風來你就倒啊,你的骨氣呢?”
顧安咬牙道:“骨氣,母親現在讓我有骨氣?當年最有骨氣的二弟顧阫,母親為了家族不也將他全家趕了出去?今日我也是為了家族著想,與其攀上定遠侯府連累所有人,不如暫且作罷。”
老顧氏氣得渾身顫抖,喊道:“逆子!”
顧安生怕母親出事,跪了下來:“兒也是為整個家族著想。”
老顧氏看向張書:“你也是這樣想的?”
張書走至桌邊,拿起茶壺慢條斯理地倒了一杯水,端起水杯走到顧安麵前,抬手便將水潑了過去。
“你幹什麽?”
顧安惱怒。
張書憤怒地喊道:“我幹什麽,我還想問問你幹什麽!眼看人家封侯,就巴不得趕緊讓其認祖歸宗,也好光耀門楣,揚眉吐氣!可一聽他要倒黴,還可能性命不保,就開始撇清關係,不顧親情了?”
“顧安啊顧安,顧阫當年可是很尊重你這個大哥的!可你就是這樣對待你親侄子的?口口聲聲為了家族,讓我說,你們就是為了苟活一二年,全是沒良知的冷漠之人!”
可惡的家夥!
這一路上憧憬了多少美事,連睡覺的時候都說夢話,以定遠侯的大伯自居,想著迴洪洞之後,讓那些瞧不起他的,欺負過他的,全都磕頭認罪!
結果呢?
看著多在乎親情,多在意顧正臣,實在是在意的不過是自身的利益!
得利的話,需要人家的時候,那就是侄子是定遠侯。
有害的話,就開始說家族利益,那就是不認識的陌路人!
這人啊,到底是如何活成兩張臉皮的!
張書轉身,將水杯頓在桌子上,看向了老顧氏:“你們要不要認定遠侯是你們的事,我張書哪怕是要死,也要認自家妹妹、外甥、外甥女!明日一早,要麽一起去金陵,要麽——從今以後,永遠不要踏足金陵!你我兩家,死也莫要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