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和見顧正臣要商議正事,上了茶之後,便將顧安、張書帶了出去。
顧安擦了擦額頭的汗,心有餘悸地看向張和:“我這侄子,不,侯爺是不是也太強勢了,見到王爺都不行禮?”
張和暼了一眼顧安,向前走去:“誰家先生用給弟子行禮……”
書房內。
顧正臣一臉嚴肅,手中盤弄著銅錢,言道:“既然京師大醫院建了起來,那就應該擔負起更多責任,接生問題是需要規範下了,一屍兩命的事,不應該頻頻發生。”
孫五娘愁容刻眉間:“每次收到產婦大出血時,大部已是無力迴天,有些甚至還沒到京師大醫院便已斷了氣。說起來,她們是有希望活下來的。隻是外宣學院努力過,宣傳過,無奈效果不佳。”
朱橚拿起毛筆,鋪開紙張,寫下一些數字:“先生,據格物學院調查,金陵城之內,產婦死亡率在一成半左右,嬰兒死亡率在兩成左右,這是一個很恐怖的事,意味著每一百個產婦就有十五個喪命,二十個嬰兒夭折。”
聽著似乎不太可信,可這就是血淋淋的現實。
隻不過許多產婦、嬰兒死了,這種事自家不願意說,外麵的人感歎兩句,也不會到處傳。
這還是金陵,金陵之外就更不好說了。
顧正臣看著眼前的數字,用銅錢敲了敲桌子:“若是金陵產婦悉數送至京師大醫院接生,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能降至多少?”
朱橚看向孫五娘。
孫五娘謹慎地盤算了下,認真迴道:“這種事沒有萬全,京師大醫院也不能保證沒有產婦、嬰兒死亡,畢竟有些狀況我們也不能應對。但我有降低一半的把握,也就說,一百個產婦,死亡不超過八人,嬰兒不超過十個。”
顧正臣沉默了。
這話要是在後世醫院裏說出來,估計都能被人強拆了,別說一百了,就是一萬個死八個產婦,那也是絕對的草菅人命。
隻是,後世醫療畢竟先進,各種條件與技術都跟上了,現在的大明——
一言難盡。
新醫學才剛剛蹣跚學步,距離長大還早著呢。若是能降低一半,這已經是了不得的進步。
顧正臣摘下帽子:“京師大醫院竭盡所能降低死亡率吧,順帶著將接生遇到的問題、對策總結成冊,日後用於教學,另外,專門培養一批負責接生的女醫,安排一些道具模擬教學。”
孫五娘答應下來,問道:“可百姓不願將產婦送來,這可如何是好?”
顧正臣嗬了聲:“在這件事上,問題的關鍵不在百姓,而在穩婆。周王擬定文書,提請朝廷將金陵穩婆編纂在冊,並讓應天府衙發布公告,日後所有穩婆都需前往京師大醫院接受培訓,取得接生資質。”
“若沒有接生資質,則不允許穩婆擅自接生,一旦發現,嚴懲不貸。所有取得資質的穩婆,但有人家請上門去接生的,必須將其產婦送至京師大醫院內,否則出了事,穩婆接生資質不僅取消,還將罰沒家產。”
朱橚、孫五娘聽聞之後,欣喜不已。
確實啊,百姓是不好說服的,而且顧慮頗多,不願意到醫院去,去做金陵百姓的工作,那是難度太大了,人口多嘛。可穩婆數量少,整個金陵的穩婆加起來,滿打滿算也就幾百人,不會超過一千。
針對這些穩婆做工作,那就輕鬆多了。
再說了,百姓也好,大戶也罷,所有接生都需要穩婆來負責,穩婆說送到京師大醫院,不送不接生,那就隻能送了。
破局的關鍵不在百姓,而在穩婆。
孫五娘對顧正臣的安排很是讚同,也提出了個疑問:“可穩婆讓人送到京師大醫院,那是交穩婆接生還是?”
顧正臣輕聲道:“以京師大醫院為主,穩婆為輔。另外,穩婆每送一個產婦至醫院,成功接生之後,由穩婆將孩子抱出,主人家給不給賞,給多少賞,都由穩婆接著。”
“另外從京師大醫院賬上,支給穩婆一兩銀。產婦接生、住院等,不收取任何費用,這一點由穩婆提前給百姓家交代清楚,京師大醫院負責核對是否知情……”
必須保證穩婆的既得利益,要不然這群人配合起來也不積極。
隻有給她們足夠的好處,那才能養成百姓將產婦送到醫院的習慣,等這個習慣養成了,京師大醫院負責接生的醫生數量也應該不少了,到時候這些金陵的穩婆要麽進入醫院,要麽轉行……
這倒不是用完了就丟,實在是行業在進步,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就需要承受時代的陣痛。
總不能因為這些人,舍棄了新醫學的進步吧。
孫五娘、朱橚明白了顧正臣的整個安排,朱橚起身道:“這件事我來寫文書。”
顧正臣點頭,命人送走兩人,一個人留在房中思索著。
將接生資質這東西拋出來,會不會引發其他資質跟進,比如醫生資質、匠人資質等,這就不太好說了。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接生資質這東西在大明不是牟利的,培訓的成本也是由朝廷承擔,不像後世某些行業,將資質做成了買賣……
當天晚上,胡恆財便差人將名單送入府中。
顧正臣看過之後,交給大舅張書:“按這份名單,以定遠侯的名義擬寫邀請函,就說四月一日齊聚定遠侯府,商議財運大事。”
張書看著一堆名字,剛想說話,眼睛忍不住瞪大了一些,看著上麵“顧青青”與“林誠意”的名字,忍不住皺眉,對顧正臣道:“這商人之中,還有與顧青青同名的,還有這林誠意,我記得你的側室……”
顧正臣笑道:“顧青青就是你外甥女,至於林誠意,她是華安玉石坊的東家,自然有上這份名單的資格,不過這兩人不用寫邀請函了,明日青青迴來府上,誠意我晚點會告訴她……”
張書瞠目。
華安玉石坊的東家,那不就是東水關城牆上掛廣告的。顧正臣的小妾,柔柔弱弱,竟是個隱藏的商業巨擘?
等等,那顧青青為啥也能上這名單,她都嫁入東宮了,總不能也做買賣吧?
顧家的底蘊,到底有多強啊!
顧安擦了擦額頭的汗,心有餘悸地看向張和:“我這侄子,不,侯爺是不是也太強勢了,見到王爺都不行禮?”
張和暼了一眼顧安,向前走去:“誰家先生用給弟子行禮……”
書房內。
顧正臣一臉嚴肅,手中盤弄著銅錢,言道:“既然京師大醫院建了起來,那就應該擔負起更多責任,接生問題是需要規範下了,一屍兩命的事,不應該頻頻發生。”
孫五娘愁容刻眉間:“每次收到產婦大出血時,大部已是無力迴天,有些甚至還沒到京師大醫院便已斷了氣。說起來,她們是有希望活下來的。隻是外宣學院努力過,宣傳過,無奈效果不佳。”
朱橚拿起毛筆,鋪開紙張,寫下一些數字:“先生,據格物學院調查,金陵城之內,產婦死亡率在一成半左右,嬰兒死亡率在兩成左右,這是一個很恐怖的事,意味著每一百個產婦就有十五個喪命,二十個嬰兒夭折。”
聽著似乎不太可信,可這就是血淋淋的現實。
隻不過許多產婦、嬰兒死了,這種事自家不願意說,外麵的人感歎兩句,也不會到處傳。
這還是金陵,金陵之外就更不好說了。
顧正臣看著眼前的數字,用銅錢敲了敲桌子:“若是金陵產婦悉數送至京師大醫院接生,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能降至多少?”
朱橚看向孫五娘。
孫五娘謹慎地盤算了下,認真迴道:“這種事沒有萬全,京師大醫院也不能保證沒有產婦、嬰兒死亡,畢竟有些狀況我們也不能應對。但我有降低一半的把握,也就說,一百個產婦,死亡不超過八人,嬰兒不超過十個。”
顧正臣沉默了。
這話要是在後世醫院裏說出來,估計都能被人強拆了,別說一百了,就是一萬個死八個產婦,那也是絕對的草菅人命。
隻是,後世醫療畢竟先進,各種條件與技術都跟上了,現在的大明——
一言難盡。
新醫學才剛剛蹣跚學步,距離長大還早著呢。若是能降低一半,這已經是了不得的進步。
顧正臣摘下帽子:“京師大醫院竭盡所能降低死亡率吧,順帶著將接生遇到的問題、對策總結成冊,日後用於教學,另外,專門培養一批負責接生的女醫,安排一些道具模擬教學。”
孫五娘答應下來,問道:“可百姓不願將產婦送來,這可如何是好?”
顧正臣嗬了聲:“在這件事上,問題的關鍵不在百姓,而在穩婆。周王擬定文書,提請朝廷將金陵穩婆編纂在冊,並讓應天府衙發布公告,日後所有穩婆都需前往京師大醫院接受培訓,取得接生資質。”
“若沒有接生資質,則不允許穩婆擅自接生,一旦發現,嚴懲不貸。所有取得資質的穩婆,但有人家請上門去接生的,必須將其產婦送至京師大醫院內,否則出了事,穩婆接生資質不僅取消,還將罰沒家產。”
朱橚、孫五娘聽聞之後,欣喜不已。
確實啊,百姓是不好說服的,而且顧慮頗多,不願意到醫院去,去做金陵百姓的工作,那是難度太大了,人口多嘛。可穩婆數量少,整個金陵的穩婆加起來,滿打滿算也就幾百人,不會超過一千。
針對這些穩婆做工作,那就輕鬆多了。
再說了,百姓也好,大戶也罷,所有接生都需要穩婆來負責,穩婆說送到京師大醫院,不送不接生,那就隻能送了。
破局的關鍵不在百姓,而在穩婆。
孫五娘對顧正臣的安排很是讚同,也提出了個疑問:“可穩婆讓人送到京師大醫院,那是交穩婆接生還是?”
顧正臣輕聲道:“以京師大醫院為主,穩婆為輔。另外,穩婆每送一個產婦至醫院,成功接生之後,由穩婆將孩子抱出,主人家給不給賞,給多少賞,都由穩婆接著。”
“另外從京師大醫院賬上,支給穩婆一兩銀。產婦接生、住院等,不收取任何費用,這一點由穩婆提前給百姓家交代清楚,京師大醫院負責核對是否知情……”
必須保證穩婆的既得利益,要不然這群人配合起來也不積極。
隻有給她們足夠的好處,那才能養成百姓將產婦送到醫院的習慣,等這個習慣養成了,京師大醫院負責接生的醫生數量也應該不少了,到時候這些金陵的穩婆要麽進入醫院,要麽轉行……
這倒不是用完了就丟,實在是行業在進步,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就需要承受時代的陣痛。
總不能因為這些人,舍棄了新醫學的進步吧。
孫五娘、朱橚明白了顧正臣的整個安排,朱橚起身道:“這件事我來寫文書。”
顧正臣點頭,命人送走兩人,一個人留在房中思索著。
將接生資質這東西拋出來,會不會引發其他資質跟進,比如醫生資質、匠人資質等,這就不太好說了。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接生資質這東西在大明不是牟利的,培訓的成本也是由朝廷承擔,不像後世某些行業,將資質做成了買賣……
當天晚上,胡恆財便差人將名單送入府中。
顧正臣看過之後,交給大舅張書:“按這份名單,以定遠侯的名義擬寫邀請函,就說四月一日齊聚定遠侯府,商議財運大事。”
張書看著一堆名字,剛想說話,眼睛忍不住瞪大了一些,看著上麵“顧青青”與“林誠意”的名字,忍不住皺眉,對顧正臣道:“這商人之中,還有與顧青青同名的,還有這林誠意,我記得你的側室……”
顧正臣笑道:“顧青青就是你外甥女,至於林誠意,她是華安玉石坊的東家,自然有上這份名單的資格,不過這兩人不用寫邀請函了,明日青青迴來府上,誠意我晚點會告訴她……”
張書瞠目。
華安玉石坊的東家,那不就是東水關城牆上掛廣告的。顧正臣的小妾,柔柔弱弱,竟是個隱藏的商業巨擘?
等等,那顧青青為啥也能上這名單,她都嫁入東宮了,總不能也做買賣吧?
顧家的底蘊,到底有多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