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航水師不是鐵板一塊,尤其是被勳貴塞進去的將官,壓根就不是水師的人,是人家用錢財換來的鍍金機會。
雖然這筆錢被方美盤點之後送給了朱元璋,壓根沒存到定遠侯府。可勳貴不管這些,收了錢你就得辦事,沒辦好事,那就是你顧正臣的問題,這虧不能白吃。
金朝興、周德興、傅友德、趙庸等人都吃了虧,畢竟名單上人多,迴來的人少。
不過這些人沒有直接找顧正臣的麻煩,畢竟為了這點事得罪顧正臣不劃算,何況人家還是辦事了,沒全部留下,當時交易的時候顧正臣還進行過無責說明,說過不保證都迴來。
當時聽著以為這些人可能死在路上,結果竟然是留秦國了。
這怎麽看,顧正臣說的也沒錯……
何況還是帶迴來一些人了的,尤其是送親兒子去了的,大部都跟著探索美洲了,這功勞是鐵定的,找顧正臣翻臉,等兒子領封賞的時候,這事不好看啊。
可問題是,有一個人沒兒子,名單沒送出去,反而被關了禁閉,有一個有兒子沒舍得讓兒子去冒險,一口氣塞過去十五個義子,結果所有義子都沒迴來。
這兩個人,損失最是慘重。
冒出來人彈劾顧正臣,顧正臣有準備。
但周召這個人,明麵上並不屬於常茂,也不屬於藍玉,而是宜春侯黃彬的人。而黃彬塞給顧正臣五個人,顧正臣一個也沒少,全都帶在了水師裏,甚至在探索南美洲時,還有三人跟著支隊深入過美洲。
按理說,其他人有怨氣彈劾顧正臣有情可原,黃彬這樣做,那就有些過了吧?可偏偏周召跳了出來,沒怨還跳出來,那彈劾才顯得更有殺傷力。
顧正臣搖了搖頭,邁步走了出來:“陛下,臣無德無能,不能領水師左都督,周指揮僉事有大才,遠航途中也是盡心盡力,表現良好,臣保舉周指揮僉事接替微臣,提領水師整訓、懲戒、征伐諸事。”
周召錯愕不已。
我在這裏彈劾你,你竟然保舉我?
什麽情況?
顧正臣這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朱元璋眯著眼看著顧正臣,見顧正臣嘴角帶著笑意還點了點頭,沉吟了下,順水推舟地說:“既然是你保舉,那就這樣定了吧,由周召接替定遠侯,任職水師左都督。”
周召傻眼了。
我去!
我就站出來彈劾了下,就直接官升水師大都督了?
激動!
太激動了!
娘啊,算命的就說我水命,果然,這出航一趟迴來,終於迎來了我的光輝時刻。
水師左都督啊,這官職以前想都不敢想!
周召趕忙跪下,喊道:“謝陛下隆恩,臣定不負所托,誓死效忠陛下!”
李文忠看了一眼湯和:“看來水師大都督府要熱鬧了,就是不知道會不會牽連到你。”
湯和翻了個白眼。
這個周召是白癡啊,也不想想顧正臣是什麽人,這你也敢接?
這他娘的不是保舉,而是想要弄死你啊!
水師上下多少人是靠著顧正臣吃軍功的,那麽多人知道你將顧正臣給頂下去了,他們怎麽想?
要知道遠航的功勞可都沒下發呢,大家翹首以盼,突然聽說有人欺負定遠侯,還來了水師大都督府,站在了大家的頭頂上作威作福,你一個連大福船船長都沒混上的家夥,坐在左都督的位置上,底下的人能服氣?
鄧愈暗暗歎了口氣,啥也沒說。
周召是個不開竅的,領了左都督之後還不罷手:“陛下,定遠侯的罪可不隻是摘了左都督官職能寬恕的,當將其治罪啊。”
文官見狀,紛紛順著周召的話彈劾顧正臣。
朱元璋一甩袖子,沉聲道:“彈劾到底是捕風捉影,一時之快,還是手握證據,據實奏報,朕還是分得清楚!諸位若是想繼續彈劾,朕希望多找點證據,沒有物證,哪怕是人證也好啊!”
“比如這周召周左都督,那可就是跳出來的人證!你們手中有什麽證據,拿出來再說,若是沒個證據,滿口空話,朕今日懲治了定遠侯,改日輪到官員無憑無據彈劾你們時,朕要不要懲治你們?”
這話一出,壓下了所有聲音。
文官也明白了,皇帝要看物證、人證。
物證不好找,誰也不敢去定遠侯府翻找妖書、火器去,人證那還是可以找一找的,出航了那麽多人,找出來幾個作證,總沒問題吧?
沒人說話了。
顧正臣開口:“陛下,臣有本奏。”
“講!”
朱元璋沉聲道。
顧正臣肅然道:“臣歸航時,遇到倭寇襲擊商船。倭寇再犯,朝廷應發雷霆之威,震懾宵小。隻不過為了表示大明威儀,彰顯大國之風,在派大軍征討之前,臣以為當派遣使臣去一趟日本國。”
“一來告誡日本南北兩朝,當約束子民,勿令其下海。二來告訴他們,太宰府的京觀沒了,大明不介意換個地方再壘一些京觀。若朝廷沒有任何動作,反而可能讓倭寇下海之勢越來越大。”
朱元璋點了點頭:“定遠侯所言極是,你認為該派誰出使日本國?”
顧正臣嗬嗬一笑:“這種時候派去的人官職低了,沒什麽威懾作用,臣原本想要親自領兵前往,既然臣在水師都督府沒了官職,當應該由周左都督代之。”
朱元璋深深看了一眼周召,對顧正臣道:“言之有理。”
周召踏步而出:“臣願往!”
朱元璋站起身,厲聲道:“朕累了,今日朝會到此為止。”
群臣恭送。
李文忠、湯和、鄧愈走向顧正臣。
湯和直言道:“你沒事,底下的水師將官還能安靜,現在你的左都督都被人拿走了,水師諸將怕不會無動於衷,他們一旦反彈過來,這朝堂之上又是一場風波。這個時候,何必呢?”
李文忠目光銳利:“信國公,他這樣做可不是為了惹出新的風波,也不是退縮了,而是圖謀甚大。這小子想要那塊地想瘋了,隻是定遠侯,你想過沒有,一旦這樣做,你如何給陛下交代?”
鄧愈心頭一驚,恍然地看向顧正臣:“你是想要借刀——”
顧正臣直搖頭:“什麽刀不刀的,今日不聊刀了的事。周召這個人跳出來,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今日那些人為了避嫌,可一個都沒來上朝啊……”
雖然這筆錢被方美盤點之後送給了朱元璋,壓根沒存到定遠侯府。可勳貴不管這些,收了錢你就得辦事,沒辦好事,那就是你顧正臣的問題,這虧不能白吃。
金朝興、周德興、傅友德、趙庸等人都吃了虧,畢竟名單上人多,迴來的人少。
不過這些人沒有直接找顧正臣的麻煩,畢竟為了這點事得罪顧正臣不劃算,何況人家還是辦事了,沒全部留下,當時交易的時候顧正臣還進行過無責說明,說過不保證都迴來。
當時聽著以為這些人可能死在路上,結果竟然是留秦國了。
這怎麽看,顧正臣說的也沒錯……
何況還是帶迴來一些人了的,尤其是送親兒子去了的,大部都跟著探索美洲了,這功勞是鐵定的,找顧正臣翻臉,等兒子領封賞的時候,這事不好看啊。
可問題是,有一個人沒兒子,名單沒送出去,反而被關了禁閉,有一個有兒子沒舍得讓兒子去冒險,一口氣塞過去十五個義子,結果所有義子都沒迴來。
這兩個人,損失最是慘重。
冒出來人彈劾顧正臣,顧正臣有準備。
但周召這個人,明麵上並不屬於常茂,也不屬於藍玉,而是宜春侯黃彬的人。而黃彬塞給顧正臣五個人,顧正臣一個也沒少,全都帶在了水師裏,甚至在探索南美洲時,還有三人跟著支隊深入過美洲。
按理說,其他人有怨氣彈劾顧正臣有情可原,黃彬這樣做,那就有些過了吧?可偏偏周召跳了出來,沒怨還跳出來,那彈劾才顯得更有殺傷力。
顧正臣搖了搖頭,邁步走了出來:“陛下,臣無德無能,不能領水師左都督,周指揮僉事有大才,遠航途中也是盡心盡力,表現良好,臣保舉周指揮僉事接替微臣,提領水師整訓、懲戒、征伐諸事。”
周召錯愕不已。
我在這裏彈劾你,你竟然保舉我?
什麽情況?
顧正臣這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朱元璋眯著眼看著顧正臣,見顧正臣嘴角帶著笑意還點了點頭,沉吟了下,順水推舟地說:“既然是你保舉,那就這樣定了吧,由周召接替定遠侯,任職水師左都督。”
周召傻眼了。
我去!
我就站出來彈劾了下,就直接官升水師大都督了?
激動!
太激動了!
娘啊,算命的就說我水命,果然,這出航一趟迴來,終於迎來了我的光輝時刻。
水師左都督啊,這官職以前想都不敢想!
周召趕忙跪下,喊道:“謝陛下隆恩,臣定不負所托,誓死效忠陛下!”
李文忠看了一眼湯和:“看來水師大都督府要熱鬧了,就是不知道會不會牽連到你。”
湯和翻了個白眼。
這個周召是白癡啊,也不想想顧正臣是什麽人,這你也敢接?
這他娘的不是保舉,而是想要弄死你啊!
水師上下多少人是靠著顧正臣吃軍功的,那麽多人知道你將顧正臣給頂下去了,他們怎麽想?
要知道遠航的功勞可都沒下發呢,大家翹首以盼,突然聽說有人欺負定遠侯,還來了水師大都督府,站在了大家的頭頂上作威作福,你一個連大福船船長都沒混上的家夥,坐在左都督的位置上,底下的人能服氣?
鄧愈暗暗歎了口氣,啥也沒說。
周召是個不開竅的,領了左都督之後還不罷手:“陛下,定遠侯的罪可不隻是摘了左都督官職能寬恕的,當將其治罪啊。”
文官見狀,紛紛順著周召的話彈劾顧正臣。
朱元璋一甩袖子,沉聲道:“彈劾到底是捕風捉影,一時之快,還是手握證據,據實奏報,朕還是分得清楚!諸位若是想繼續彈劾,朕希望多找點證據,沒有物證,哪怕是人證也好啊!”
“比如這周召周左都督,那可就是跳出來的人證!你們手中有什麽證據,拿出來再說,若是沒個證據,滿口空話,朕今日懲治了定遠侯,改日輪到官員無憑無據彈劾你們時,朕要不要懲治你們?”
這話一出,壓下了所有聲音。
文官也明白了,皇帝要看物證、人證。
物證不好找,誰也不敢去定遠侯府翻找妖書、火器去,人證那還是可以找一找的,出航了那麽多人,找出來幾個作證,總沒問題吧?
沒人說話了。
顧正臣開口:“陛下,臣有本奏。”
“講!”
朱元璋沉聲道。
顧正臣肅然道:“臣歸航時,遇到倭寇襲擊商船。倭寇再犯,朝廷應發雷霆之威,震懾宵小。隻不過為了表示大明威儀,彰顯大國之風,在派大軍征討之前,臣以為當派遣使臣去一趟日本國。”
“一來告誡日本南北兩朝,當約束子民,勿令其下海。二來告訴他們,太宰府的京觀沒了,大明不介意換個地方再壘一些京觀。若朝廷沒有任何動作,反而可能讓倭寇下海之勢越來越大。”
朱元璋點了點頭:“定遠侯所言極是,你認為該派誰出使日本國?”
顧正臣嗬嗬一笑:“這種時候派去的人官職低了,沒什麽威懾作用,臣原本想要親自領兵前往,既然臣在水師都督府沒了官職,當應該由周左都督代之。”
朱元璋深深看了一眼周召,對顧正臣道:“言之有理。”
周召踏步而出:“臣願往!”
朱元璋站起身,厲聲道:“朕累了,今日朝會到此為止。”
群臣恭送。
李文忠、湯和、鄧愈走向顧正臣。
湯和直言道:“你沒事,底下的水師將官還能安靜,現在你的左都督都被人拿走了,水師諸將怕不會無動於衷,他們一旦反彈過來,這朝堂之上又是一場風波。這個時候,何必呢?”
李文忠目光銳利:“信國公,他這樣做可不是為了惹出新的風波,也不是退縮了,而是圖謀甚大。這小子想要那塊地想瘋了,隻是定遠侯,你想過沒有,一旦這樣做,你如何給陛下交代?”
鄧愈心頭一驚,恍然地看向顧正臣:“你是想要借刀——”
顧正臣直搖頭:“什麽刀不刀的,今日不聊刀了的事。周召這個人跳出來,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今日那些人為了避嫌,可一個都沒來上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