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重耕作,每到春耕時,有些皇帝會下地幹幹活,表率萬民。
當然,有些閉關修煉的皇帝估計是下不了地的,但老朱本就是農民出身,種點莊稼啥的沒什麽難度,不過這倒是苦了一幹妃嬪、小皇子……
開溝看似簡單,一開始也不累,但你多開一會,看看手上有沒有水泡。
種土豆也不難,按下去就行,但你按一個時辰,試試這腰杆子直不直得起來。
隻不過這裏隻有四百畝,人那麽多,根本讓他們體驗不到百姓兩成的辛苦,就這樣,也揮了汗,皺了眉……
“定遠侯,這一畝地能種塊土豆?”
聲音從不遠處傳來。
顧正臣抬起頭看去,隻見宜春侯黃彬笑嗬嗬地邁大步走了過來,將手中的土豆按了下去,直起腰道:“宜春侯,這一畝大致能種個四千株土豆吧,間距不宜過近。”
黃彬接過馬三寶裝著土豆的盤子,彎腰種了下去:“周召的事不是我安排的。”
顧正臣嘴角微動,輕聲道:“我知道。”
黃彬歎了口氣:“說起來我也看走眼了,至於周召幕後的人,我沒辦法說,相信以你的能耐也能調查出來。”
顧正臣直起了身,一隻手按在腰間:“我知道。”
黃彬看了看顧正臣,將盤子交還給馬三寶,對黃擇招了招手。
黃擇走了過來,行禮之後,從腰後取出一個一尺多長的木匣,托給顧正臣。
黃彬看著皺眉的顧正臣,嗬嗬笑道:“這件事雖然不是我安排的,但說到底,周召這個人是我安排到水師裏去的,這點薄禮你要收下。”
顧正臣吃驚地看著黃彬。
這個老家夥知道送禮賠罪,說明還是知道人情世故的。可你他娘的也不看看這是什麽地方,文臣、勳貴、武將、皇帝一大家都在,那麽多眼睛盯著,你公開送禮?
“這是在盤算什麽買賣,朕能聽聽嗎?”
顧正臣聽到聲音,無奈地轉過身看向朱元璋,剛剛他還在幾十步開外,這怎麽突然過來了。
宜春侯黃彬不見緊張之色,行禮之後,嗬嗬笑道:“陛下,臣的兒子跟著定遠侯遠航,迴來之後如是脫胎換骨,不僅沉穩了許多,還變得更明事理,這不是,一直怕登門叨擾,今日便備了些薄禮感謝定遠侯。”
朱元璋將擦汗的手帕收了起來,催促道:“顧小子,收下看看是什麽禮物,宜春侯應該不會小氣。”
顧正臣看了一眼黃彬,見他沒什麽反應,便接過木匣打開來,看了一眼立馬合了起來,咬牙道:“宜春侯,你這薄禮有點傷人啊。”
朱元璋看到了裏麵的東西,細長,前麵還帶刺,哈哈大笑起來,點頭道:“這禮物送得好啊。”
黃彬笑得燦爛。
這當著皇帝的麵送禮還人情,這總不能叫賄賂吧。
不就是區區一根虎鞭,看將定遠侯樂得,這肩膀都抖了起來,不過這樣一來,自己的兒子可就沒虎鞭了,迴頭讓這小子節製節製……
顧正臣將禮物送還給黃彬:“我不需要這玩意!”
黃彬退後一步,對朱元璋行禮:“臣去種土豆了。”
朱元璋一擺手,在黃彬等人離開後,對顧正臣道:“給你了就留著用吧,多大點事,年紀也不小了,三十了,補補沒什麽可丟人的。關於山西事,你應該有些主意了吧?”
顧正臣隻好將東西交給蕭成收起,開口道:“山西事大,臣尋思良久,認為要做好此事,當提前布置,統籌各方,任用賢幹,以民為本。但提前布置、統籌各方,便需要山西、山東、河南、北平四布政使司協同發力。”
朱元璋微微點頭:“朕會下旨將四地布政使召至金陵,具體如何布置,你來安排。至於任用賢幹,你是想?”
“臣想用一批格物學院的弟子。”
“哦,比如?”
“方孝孺、鄭楷、王紳、沈詞、魯永正等。”
“方孝孺啊,朕知道此人,品德學業兼優,隻是他們能勝任嗎?”
“玉不琢不成器。”
“你擬名單,朕來批,其他呢?”
“其他就是山西盤根錯節的事了,那些事不親自去,不知實際狀況,臣不好說什麽,更談不到安排。”
朱元璋含笑,迎麵對春風:“那就等吧,等到土豆成熟。”
顧正臣猶豫了下,還是說道:“後麵臣閑著沒事,想在金陵附近轉轉,比如江浦。”
朱元璋深深看了看顧正臣:“帶上申屠敏、關勝寶,外麵可不比金陵安全。”
顧正臣了然。
開溝,種土豆,覆土……
枯燥但熱鬧的種植持續到中午還沒結束,好在事前有通知,多準備了些糕點,不過定遠侯府沒那麽多糕點,直接埋鍋造飯了,委屈誰也不能委屈肚子,至於信國公啃冷饅頭,曹國公費力撕咬肉幹,衛國公被噎住了,那都不關自家事……
皇帝也是,喊這麽一群人過來耽誤事,玩耍的居多,還有照顧孩子的,亂糟糟的,要不然一上午也將這麽多地幹完了。
又忙碌了半個下午,四百畝地土豆終於完全種下。
朱元璋目光中透著期待,對聚攏過來的群臣道:“朕知道你們之中有很多人借土豆、番薯等彈劾定遠侯,非議水師,嗬,不打緊,四個多月,待著土豆成熟了,挖出來稱量一下便是。”
“事實勝於雄辯,耐心等上一等。為了避免有人在這田地裏動手腳,到時候再起爭執,督察院派四個禦史,駐留在此,晝夜輪值,看著這片田地。另外信國公,從水師裏抽調二百軍士,一同值守,以防畜生傷田。”
這話說的,就好像這附近畜生很多一樣……
地種完了,事結了,各自迴家。
接下來是農學院的四百畝地,還有百姓家的四百畝地。
黃家、農學院的地集中在一起,好辦,可百姓家的那四百畝地,可就太難辦了,顧正臣甚至有些後悔,早知道不這麽幹了,這是要跑斷腿的節奏啊。也就是農學院、水師將官多,可以分散去幹活,否則這四百畝地,要命……
趙家莊。
趙大灶踮起腳尖,站在村外的路口眺望,對身旁的裏長趙渡道:“不是說今日有人來種土豆,怎麽還不見人來?”
趙渡抬頭看了看天色,直想問候趙大灶全家。
剛進五更天啊,你他娘的就將我從被窩裏拉出來,合著就在這裏幹耗著等天亮?
當然,有些閉關修煉的皇帝估計是下不了地的,但老朱本就是農民出身,種點莊稼啥的沒什麽難度,不過這倒是苦了一幹妃嬪、小皇子……
開溝看似簡單,一開始也不累,但你多開一會,看看手上有沒有水泡。
種土豆也不難,按下去就行,但你按一個時辰,試試這腰杆子直不直得起來。
隻不過這裏隻有四百畝,人那麽多,根本讓他們體驗不到百姓兩成的辛苦,就這樣,也揮了汗,皺了眉……
“定遠侯,這一畝地能種塊土豆?”
聲音從不遠處傳來。
顧正臣抬起頭看去,隻見宜春侯黃彬笑嗬嗬地邁大步走了過來,將手中的土豆按了下去,直起腰道:“宜春侯,這一畝大致能種個四千株土豆吧,間距不宜過近。”
黃彬接過馬三寶裝著土豆的盤子,彎腰種了下去:“周召的事不是我安排的。”
顧正臣嘴角微動,輕聲道:“我知道。”
黃彬歎了口氣:“說起來我也看走眼了,至於周召幕後的人,我沒辦法說,相信以你的能耐也能調查出來。”
顧正臣直起了身,一隻手按在腰間:“我知道。”
黃彬看了看顧正臣,將盤子交還給馬三寶,對黃擇招了招手。
黃擇走了過來,行禮之後,從腰後取出一個一尺多長的木匣,托給顧正臣。
黃彬看著皺眉的顧正臣,嗬嗬笑道:“這件事雖然不是我安排的,但說到底,周召這個人是我安排到水師裏去的,這點薄禮你要收下。”
顧正臣吃驚地看著黃彬。
這個老家夥知道送禮賠罪,說明還是知道人情世故的。可你他娘的也不看看這是什麽地方,文臣、勳貴、武將、皇帝一大家都在,那麽多眼睛盯著,你公開送禮?
“這是在盤算什麽買賣,朕能聽聽嗎?”
顧正臣聽到聲音,無奈地轉過身看向朱元璋,剛剛他還在幾十步開外,這怎麽突然過來了。
宜春侯黃彬不見緊張之色,行禮之後,嗬嗬笑道:“陛下,臣的兒子跟著定遠侯遠航,迴來之後如是脫胎換骨,不僅沉穩了許多,還變得更明事理,這不是,一直怕登門叨擾,今日便備了些薄禮感謝定遠侯。”
朱元璋將擦汗的手帕收了起來,催促道:“顧小子,收下看看是什麽禮物,宜春侯應該不會小氣。”
顧正臣看了一眼黃彬,見他沒什麽反應,便接過木匣打開來,看了一眼立馬合了起來,咬牙道:“宜春侯,你這薄禮有點傷人啊。”
朱元璋看到了裏麵的東西,細長,前麵還帶刺,哈哈大笑起來,點頭道:“這禮物送得好啊。”
黃彬笑得燦爛。
這當著皇帝的麵送禮還人情,這總不能叫賄賂吧。
不就是區區一根虎鞭,看將定遠侯樂得,這肩膀都抖了起來,不過這樣一來,自己的兒子可就沒虎鞭了,迴頭讓這小子節製節製……
顧正臣將禮物送還給黃彬:“我不需要這玩意!”
黃彬退後一步,對朱元璋行禮:“臣去種土豆了。”
朱元璋一擺手,在黃彬等人離開後,對顧正臣道:“給你了就留著用吧,多大點事,年紀也不小了,三十了,補補沒什麽可丟人的。關於山西事,你應該有些主意了吧?”
顧正臣隻好將東西交給蕭成收起,開口道:“山西事大,臣尋思良久,認為要做好此事,當提前布置,統籌各方,任用賢幹,以民為本。但提前布置、統籌各方,便需要山西、山東、河南、北平四布政使司協同發力。”
朱元璋微微點頭:“朕會下旨將四地布政使召至金陵,具體如何布置,你來安排。至於任用賢幹,你是想?”
“臣想用一批格物學院的弟子。”
“哦,比如?”
“方孝孺、鄭楷、王紳、沈詞、魯永正等。”
“方孝孺啊,朕知道此人,品德學業兼優,隻是他們能勝任嗎?”
“玉不琢不成器。”
“你擬名單,朕來批,其他呢?”
“其他就是山西盤根錯節的事了,那些事不親自去,不知實際狀況,臣不好說什麽,更談不到安排。”
朱元璋含笑,迎麵對春風:“那就等吧,等到土豆成熟。”
顧正臣猶豫了下,還是說道:“後麵臣閑著沒事,想在金陵附近轉轉,比如江浦。”
朱元璋深深看了看顧正臣:“帶上申屠敏、關勝寶,外麵可不比金陵安全。”
顧正臣了然。
開溝,種土豆,覆土……
枯燥但熱鬧的種植持續到中午還沒結束,好在事前有通知,多準備了些糕點,不過定遠侯府沒那麽多糕點,直接埋鍋造飯了,委屈誰也不能委屈肚子,至於信國公啃冷饅頭,曹國公費力撕咬肉幹,衛國公被噎住了,那都不關自家事……
皇帝也是,喊這麽一群人過來耽誤事,玩耍的居多,還有照顧孩子的,亂糟糟的,要不然一上午也將這麽多地幹完了。
又忙碌了半個下午,四百畝地土豆終於完全種下。
朱元璋目光中透著期待,對聚攏過來的群臣道:“朕知道你們之中有很多人借土豆、番薯等彈劾定遠侯,非議水師,嗬,不打緊,四個多月,待著土豆成熟了,挖出來稱量一下便是。”
“事實勝於雄辯,耐心等上一等。為了避免有人在這田地裏動手腳,到時候再起爭執,督察院派四個禦史,駐留在此,晝夜輪值,看著這片田地。另外信國公,從水師裏抽調二百軍士,一同值守,以防畜生傷田。”
這話說的,就好像這附近畜生很多一樣……
地種完了,事結了,各自迴家。
接下來是農學院的四百畝地,還有百姓家的四百畝地。
黃家、農學院的地集中在一起,好辦,可百姓家的那四百畝地,可就太難辦了,顧正臣甚至有些後悔,早知道不這麽幹了,這是要跑斷腿的節奏啊。也就是農學院、水師將官多,可以分散去幹活,否則這四百畝地,要命……
趙家莊。
趙大灶踮起腳尖,站在村外的路口眺望,對身旁的裏長趙渡道:“不是說今日有人來種土豆,怎麽還不見人來?”
趙渡抬頭看了看天色,直想問候趙大灶全家。
剛進五更天啊,你他娘的就將我從被窩裏拉出來,合著就在這裏幹耗著等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