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成跟在顧正臣身旁,不解地詢問:“李駙馬都尉手底下的陸嵐商隊,當真是軍士出身?”
顧正臣走走看看,買了些瓜果,至人少的地方才迴道:“不知道,但衛六老的話給了我一個提示,那就是營造中都時有不少軍士失蹤了,這些人並沒有完全被抓迴去。”
蕭成思索了下:“既然懷疑了,為何還要說出來,暗中調查不就可以了,如此打草驚蛇豈不是給了他們應對的機會?”
“嗬嗬,要的就是打草驚蛇。”
顧正臣看向前麵的客棧,對蕭成吩咐道:“讓人給方美傳句話,就說要調查江浦人口過去戶籍,但凡有從軍背景的,一律查清楚了,看看是不是參與過中都營造,是逃兵還是什麽,聲音大點,動作小點。”
蕭成記了下來,問道:“這與李大祥案沒什麽關係吧,營造中都是洪武二年的事。”
顧正臣看到了值守的周宗等人,抬了抬手,對蕭成低聲道:“江浦可不是一起案子,李大祥、羅根夫婦的案件需要調查,那知縣一家人被燒死的案件也需要調查。”
“有沒有關係是另外一迴事,先將所有疑點與可能找出來吧。尤其是羅根夫婦的死,說明十七年前的那批人出手了,他們在江浦兩次出手,是不是也可以推測,他們就住在江浦?”
“縱是不住在江浦,那也應該在江浦有個落腳之地吧,這種人不太可能住客棧。不管怎麽樣,反正我們現在沒更多線索,那就廣撒網,先撈一撈看,興許有意外之喜。”
蕭成見顧正臣走入了客棧,轉身離開去安排。
老顧氏、顧老夫人看著歸來的顧正臣,總算是放心下來,顧正臣看過張希婉與孩子等人,一切都還好。
雖是熱天趕路,可因為攜帶的物資多,準備充足,天熱的時候完全可以找個清涼的地方紮下帳篷休息,倒也沒人出現身體不適,嗯,除了朱梓、朱檀……
就是吳鯤、陸北冥,那表現都比二王好。
林誠意拿出一封信,遞給顧正臣:“夫君,有一封福州崇經堂的信送來,劉倩兒見信有些重要,便讓人追上車隊,將書信送了過來。”
顧正臣接過書信看了看,麵帶笑意,問道:“羅先生在哪個房間?”
推開門,見羅貫中還在翻看航海日誌,準備寫作素材,馬三寶在一旁坐著看書,顧正臣勸道:“這一路本就辛苦了,還是需要多多休息。”
羅貫中從鼻子裏發出了哼聲:“你是一家之主,結果呢,幾次找你不見,一問才知你留在了滁州。若不是馬三寶、林白帆在,我想找人詢問下航海細節都沒人問。”
航海日誌多是記錄事件,對一些細節的描述確實不多。
顧正臣拉開椅子坐了下來,止住了想要倒茶的馬三寶,對羅貫中說:“在遠航的時候,你對水師大量購置你的《三國誌通俗演義》有些不太滿意,總覺得這書沒進入民間,終究不美。”
“可結果你也看到了,軍士喜歡《三國誌通俗演義》,歸航迴來之後,不少人通讀了全本,還到處講故事。金陵售賣《三國誌通俗演義》的書坊你也應該知道了吧,賺的錢令人眼紅。”
羅貫中鄙視地看著顧正臣。
書坊是誰家的,你自己沒點譜?
冬青書坊,以前沒人知道冬青是什麽鬼,現在但凡有點眼力的誰不知道?
不過,書暢銷了,那確實是個好事。
目前《水滸傳》也在雕版,雖然進度有些慢,初稿還送到了皇宮之中,目前也沒個準消息,但羅貫中相信《水滸傳》早晚可以問世,眼下最重要的是遠航的這本書。
顧正臣指了指羅貫中桌案上擺著的草稿:“等你這本書寫出來之後,可以送去福建了,這次不行雕版,而是用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那能成嗎?這書關係到整個遠航水師,許多人可都盼著——”
羅貫中有些急。
土豆的產量震驚世人,許多人都在追問這土豆來自哪裏,想要知道遠航的故事。
若是簡單印刷,成品不好,反而容易壞事,萬一被世人認為這書中內容胡編亂造,那想要宣揚水師功勞,讓人開眼看世界,那就無從談起……
顧正臣安撫羅貫中坐下:“崇經堂的莊武研究活字印刷已經有些眉目了,雖然耗費的成本有些高,選擇的是金屬活字,但活字印刷的許多問題已經解決了六七成,剩下的就是油墨、大量印刷測試了。”
“這路上前往山西需要幾個月,到山西你寫完還需要幾個月,修改一番,大概算下來,明年這個時候還是要的。再給莊武一年,活字印刷的問題想來也可以解決了。”
羅貫中聽到這裏總算是放心下來:“我這裏應該沒問題,至於印刷的事你來拿捏吧。”
顧正臣點頭,索性借了羅貫中的紙筆寫了一封迴信,內容就一條:
做得很好,繼續攻關。
當然,為了加大攻關速度,解決活字印刷剩下的問題,顧正臣索性讓福州的掌櫃增撥一千兩錢鈔。
技術這東西,除非有堅不可摧的信仰,無私奉獻的精神,否則,不砸錢進去很難實現深層次的突破。
活字印刷是出來很多年了,可問題一直沒被解決,限製了活字印刷普及,當然,也限製了文教,以至於現在的許多府州縣與社學,還流傳著許多手抄本教材,做不到人手一本教材。
吃飯的問題隻要解決了,隨之而來的就是文化需求,活字印刷跟不上,隻靠雕版印刷,想要興起較大規模的市井文化有些難,這個時候力推活字印刷,正在其時。
信寫好了,顧正臣交給林白帆。
林白帆收下之後,拉著顧正臣到了窗口,指了指賣瓜的中年人:“李善長來過一次客棧,離開時在那買了瓜,兩人似乎說了一些什麽,不像隻是買賣。”
顧正臣眯著眼觀察了一陣子,輕聲道:“這裏有錦衣衛的人手吧,你去找出來,告訴他們,這個人的一舉一動,都要盯緊了。”
顧正臣走走看看,買了些瓜果,至人少的地方才迴道:“不知道,但衛六老的話給了我一個提示,那就是營造中都時有不少軍士失蹤了,這些人並沒有完全被抓迴去。”
蕭成思索了下:“既然懷疑了,為何還要說出來,暗中調查不就可以了,如此打草驚蛇豈不是給了他們應對的機會?”
“嗬嗬,要的就是打草驚蛇。”
顧正臣看向前麵的客棧,對蕭成吩咐道:“讓人給方美傳句話,就說要調查江浦人口過去戶籍,但凡有從軍背景的,一律查清楚了,看看是不是參與過中都營造,是逃兵還是什麽,聲音大點,動作小點。”
蕭成記了下來,問道:“這與李大祥案沒什麽關係吧,營造中都是洪武二年的事。”
顧正臣看到了值守的周宗等人,抬了抬手,對蕭成低聲道:“江浦可不是一起案子,李大祥、羅根夫婦的案件需要調查,那知縣一家人被燒死的案件也需要調查。”
“有沒有關係是另外一迴事,先將所有疑點與可能找出來吧。尤其是羅根夫婦的死,說明十七年前的那批人出手了,他們在江浦兩次出手,是不是也可以推測,他們就住在江浦?”
“縱是不住在江浦,那也應該在江浦有個落腳之地吧,這種人不太可能住客棧。不管怎麽樣,反正我們現在沒更多線索,那就廣撒網,先撈一撈看,興許有意外之喜。”
蕭成見顧正臣走入了客棧,轉身離開去安排。
老顧氏、顧老夫人看著歸來的顧正臣,總算是放心下來,顧正臣看過張希婉與孩子等人,一切都還好。
雖是熱天趕路,可因為攜帶的物資多,準備充足,天熱的時候完全可以找個清涼的地方紮下帳篷休息,倒也沒人出現身體不適,嗯,除了朱梓、朱檀……
就是吳鯤、陸北冥,那表現都比二王好。
林誠意拿出一封信,遞給顧正臣:“夫君,有一封福州崇經堂的信送來,劉倩兒見信有些重要,便讓人追上車隊,將書信送了過來。”
顧正臣接過書信看了看,麵帶笑意,問道:“羅先生在哪個房間?”
推開門,見羅貫中還在翻看航海日誌,準備寫作素材,馬三寶在一旁坐著看書,顧正臣勸道:“這一路本就辛苦了,還是需要多多休息。”
羅貫中從鼻子裏發出了哼聲:“你是一家之主,結果呢,幾次找你不見,一問才知你留在了滁州。若不是馬三寶、林白帆在,我想找人詢問下航海細節都沒人問。”
航海日誌多是記錄事件,對一些細節的描述確實不多。
顧正臣拉開椅子坐了下來,止住了想要倒茶的馬三寶,對羅貫中說:“在遠航的時候,你對水師大量購置你的《三國誌通俗演義》有些不太滿意,總覺得這書沒進入民間,終究不美。”
“可結果你也看到了,軍士喜歡《三國誌通俗演義》,歸航迴來之後,不少人通讀了全本,還到處講故事。金陵售賣《三國誌通俗演義》的書坊你也應該知道了吧,賺的錢令人眼紅。”
羅貫中鄙視地看著顧正臣。
書坊是誰家的,你自己沒點譜?
冬青書坊,以前沒人知道冬青是什麽鬼,現在但凡有點眼力的誰不知道?
不過,書暢銷了,那確實是個好事。
目前《水滸傳》也在雕版,雖然進度有些慢,初稿還送到了皇宮之中,目前也沒個準消息,但羅貫中相信《水滸傳》早晚可以問世,眼下最重要的是遠航的這本書。
顧正臣指了指羅貫中桌案上擺著的草稿:“等你這本書寫出來之後,可以送去福建了,這次不行雕版,而是用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那能成嗎?這書關係到整個遠航水師,許多人可都盼著——”
羅貫中有些急。
土豆的產量震驚世人,許多人都在追問這土豆來自哪裏,想要知道遠航的故事。
若是簡單印刷,成品不好,反而容易壞事,萬一被世人認為這書中內容胡編亂造,那想要宣揚水師功勞,讓人開眼看世界,那就無從談起……
顧正臣安撫羅貫中坐下:“崇經堂的莊武研究活字印刷已經有些眉目了,雖然耗費的成本有些高,選擇的是金屬活字,但活字印刷的許多問題已經解決了六七成,剩下的就是油墨、大量印刷測試了。”
“這路上前往山西需要幾個月,到山西你寫完還需要幾個月,修改一番,大概算下來,明年這個時候還是要的。再給莊武一年,活字印刷的問題想來也可以解決了。”
羅貫中聽到這裏總算是放心下來:“我這裏應該沒問題,至於印刷的事你來拿捏吧。”
顧正臣點頭,索性借了羅貫中的紙筆寫了一封迴信,內容就一條:
做得很好,繼續攻關。
當然,為了加大攻關速度,解決活字印刷剩下的問題,顧正臣索性讓福州的掌櫃增撥一千兩錢鈔。
技術這東西,除非有堅不可摧的信仰,無私奉獻的精神,否則,不砸錢進去很難實現深層次的突破。
活字印刷是出來很多年了,可問題一直沒被解決,限製了活字印刷普及,當然,也限製了文教,以至於現在的許多府州縣與社學,還流傳著許多手抄本教材,做不到人手一本教材。
吃飯的問題隻要解決了,隨之而來的就是文化需求,活字印刷跟不上,隻靠雕版印刷,想要興起較大規模的市井文化有些難,這個時候力推活字印刷,正在其時。
信寫好了,顧正臣交給林白帆。
林白帆收下之後,拉著顧正臣到了窗口,指了指賣瓜的中年人:“李善長來過一次客棧,離開時在那買了瓜,兩人似乎說了一些什麽,不像隻是買賣。”
顧正臣眯著眼觀察了一陣子,輕聲道:“這裏有錦衣衛的人手吧,你去找出來,告訴他們,這個人的一舉一動,都要盯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