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喝多了躺下就睡,有些人喝多了就話多,喋喋不休到恨不得將他打死的地步……
黃琛顯然是後者。
這個時候房間裏就剩下兩人,朱梓、朱檀都在小孩那一桌,也喝不了酒,門口等待伺候的下人也換成了徐允恭、湯鼎。
“龍江衛守禦千戶那個位置看似不高,可守的是金陵的大門啊,陛下將如此重要的位置交給你,這是何等器重……”
“哪裏哪裏,我隻是奉命做事罷了……”
“沒有本事,如何能坐在那個位置上。說起來還是你能力出眾,多次跟隨大軍征討,當時誰是主將來著……”
“哈哈,主將自然是陛下,說起來當年安豐之戰時我也參與其中了……”
“哦,那就是那個該死而沒死在安豐的小明王?”
“你也覺得小明王該死?”
“那當然了,劉福通都死了,他為啥不死。不過還好,幸虧這家夥運氣不好,在過江的時候翻了船……”
“沒錯,就是他運氣不好……”
“說起來那個李大祥運氣也不太好,一家人好不容易團聚了,結果全家都沒了,動手的是應該有二十幾個人吧?”
“那用不著,淨罪司出手,四個人足夠了。”
“淨罪司?”
顧正臣心頭一沉。
這是一個從來沒聽說過,也沒出現在記錄裏的神秘機構。
一個司!
這很可能是朱元璋在開國之前手底下的秘密力量!
“這淨罪司有多少人,現在怎麽沒聽聞過了?”
顧正臣遞上一杯酒。
黃琛一飲而盡,腳步有些踉蹌,抓著顧正臣的肩膀道:“你雖然是鎮國公,可畢竟沒有經過開國之戰,不知道的事多著呢。你以為在檢校出現之前,什麽人在守護陛下?嗬嗬,這淨罪司就是其中之一。”
顧正臣倒著酒:“之一,在這之外還有幾個司?”
黃琛一隻手搭在顧正臣的肩膀上,親密無間地說:“四個司,不過其他司都沒有淨罪司功勞出眾,比如陛下的侄子朱文正,那就是淨罪司洞察了其欲投靠張士誠,陛下這才及時出手……”
“哦,怪不得小明王之事也交給淨罪司來辦,那李大祥也是淨罪司的人嗎?”
“想什麽呢,李大祥就是個棋子,不過他手不幹淨,做了事之後還不閉嘴,竟還因此事想要更多好處!嗬,這種人沒半點覺悟,那就隻能送他去死了!慘烈是慘烈了些,可你也知道,他有取死之道!”
“那殺了李大祥的四人,至今都還在淨罪司做事嗎?”
“這倒沒有,開國之後,檢校出現,淨罪司就撤銷了,一部分人手進入了檢校,一部分人手解甲歸田,迴到了原籍之地,那四人去向我也說不準,畢竟在那之後,我就被調離了龍江衛千戶守禦所,先是去了明州,後去了淮安……”
“那四個人的名字你總知道吧?”
“鎮國公啊,你不用再問了,追查下去沒結果的,你也不希望淨罪司的事暴露出來吧?都是替陛下做事的人,總需要想想為陛下分憂,而不是給陛下添煩惱……”
“說出四個人的名字,這壇酒我就幹了。”
顧正臣指了指旁邊的一壇酒,一把提了起來,一搖晃,酒水從壇子口冒了出來。
“你能喝得下?”
“隻要你說出名字。”
“名字我不知道,我隻知道他們是淨罪司的人,但有個人應該知道他們的名字,你幹了,我告訴你這個人的名字。”
顧正臣深深看著黃琛,嗬嗬笑了笑:“那就多謝黃駙馬都尉了!”
說罷,提起酒壇子。
酒壇高起入口,酒水不斷灌入口中,還有大量的酒水從嘴邊流淌而下。
咕咚咕咚——
顧正臣喝了個幹淨,也浪費了不少,將酒壇子往桌上一放,看著黃琛。
黃琛點了點頭:“了不起,去找德慶侯吧,其他事與我無關。”
顧正臣感覺胃裏有些難受,看著黃琛問出了最後的問題:“你沒醉?”
黃琛端起酒杯一飲而盡:“不,你我都醉了。”
顧正臣沒想到黃琛的酒量竟是如此之好,也沒想到,自己費盡心思刨根問底,不過是對方的成全!
“多謝!”
顧正臣抱拳,腳步是真的不穩了。
徐允恭、湯鼎進來,攙住顧正臣時,黃琛已經醉倒在了椅子裏。
翌日。
顧正臣醒來,隻感覺頭疼得厲害,喝了一碗粥之後才覺得好了些。
張希婉看著有些憔悴的顧正臣,埋怨道:“好端端的一頓飯,怎麽就喝成這樣子,就是夫君獲封公爵時也沒今日如此狼狽,衣裳都濕透了,全都是酒水。”
顧正臣揉了揉眉頭:“遇到一個能喝的,還是一個能裝的,吃虧了啊。”
罪受了,也沒問出個所以然來,除了一個不知所謂的淨罪司,李大祥有取死之道,就沒任何有價值的消息了。
至於去找廖永忠,那屬於最後的法子。
再說了,你都知道不開口,廖永忠那裏能開口嗎?而且看黃琛的樣子,也不確定廖永忠也一定知道名字。
還有,現在人在鳳陽,距離滁州、江浦還不算遠,拿到淨罪司那四個人的名字還可以從容布置,說不定過段時間就能有結果了。現在廖永忠在河南練兵,人在開封,等我到了開封,即便是問出來,那距離江浦也很遠了,這不是折騰人……
明著來黃琛不說,這個家夥還是一個很能喝的人,暗著來也不行。
沒辦法,要麽去找廖永忠,要麽去找朱元璋。
直接找老朱的話,因為牽連到淨罪司與韓林兒,會不會允許繼續調查下去,這也是一迴事。另外,如果直接找朱元璋調查,那隱含的意思不就是說皇帝你給淨罪司下了命令殺了李大祥一家人?
這種事朱元璋能容忍?
如此黑料,就不能公之於眾,不能為世人知曉,比如韓林兒的死,誰都知道是朱元璋的授意,可誰敢直接問朱元璋,是不是你幹的?
這是取死之道啊。
顧正臣自然清楚這事在沒調查出來之前,不能經老朱的手,別人會不會告訴老朱那是別人的事,自己是絕對不能的。
那就繼續向北,去開封,找德慶侯廖永忠!
黃琛顯然是後者。
這個時候房間裏就剩下兩人,朱梓、朱檀都在小孩那一桌,也喝不了酒,門口等待伺候的下人也換成了徐允恭、湯鼎。
“龍江衛守禦千戶那個位置看似不高,可守的是金陵的大門啊,陛下將如此重要的位置交給你,這是何等器重……”
“哪裏哪裏,我隻是奉命做事罷了……”
“沒有本事,如何能坐在那個位置上。說起來還是你能力出眾,多次跟隨大軍征討,當時誰是主將來著……”
“哈哈,主將自然是陛下,說起來當年安豐之戰時我也參與其中了……”
“哦,那就是那個該死而沒死在安豐的小明王?”
“你也覺得小明王該死?”
“那當然了,劉福通都死了,他為啥不死。不過還好,幸虧這家夥運氣不好,在過江的時候翻了船……”
“沒錯,就是他運氣不好……”
“說起來那個李大祥運氣也不太好,一家人好不容易團聚了,結果全家都沒了,動手的是應該有二十幾個人吧?”
“那用不著,淨罪司出手,四個人足夠了。”
“淨罪司?”
顧正臣心頭一沉。
這是一個從來沒聽說過,也沒出現在記錄裏的神秘機構。
一個司!
這很可能是朱元璋在開國之前手底下的秘密力量!
“這淨罪司有多少人,現在怎麽沒聽聞過了?”
顧正臣遞上一杯酒。
黃琛一飲而盡,腳步有些踉蹌,抓著顧正臣的肩膀道:“你雖然是鎮國公,可畢竟沒有經過開國之戰,不知道的事多著呢。你以為在檢校出現之前,什麽人在守護陛下?嗬嗬,這淨罪司就是其中之一。”
顧正臣倒著酒:“之一,在這之外還有幾個司?”
黃琛一隻手搭在顧正臣的肩膀上,親密無間地說:“四個司,不過其他司都沒有淨罪司功勞出眾,比如陛下的侄子朱文正,那就是淨罪司洞察了其欲投靠張士誠,陛下這才及時出手……”
“哦,怪不得小明王之事也交給淨罪司來辦,那李大祥也是淨罪司的人嗎?”
“想什麽呢,李大祥就是個棋子,不過他手不幹淨,做了事之後還不閉嘴,竟還因此事想要更多好處!嗬,這種人沒半點覺悟,那就隻能送他去死了!慘烈是慘烈了些,可你也知道,他有取死之道!”
“那殺了李大祥的四人,至今都還在淨罪司做事嗎?”
“這倒沒有,開國之後,檢校出現,淨罪司就撤銷了,一部分人手進入了檢校,一部分人手解甲歸田,迴到了原籍之地,那四人去向我也說不準,畢竟在那之後,我就被調離了龍江衛千戶守禦所,先是去了明州,後去了淮安……”
“那四個人的名字你總知道吧?”
“鎮國公啊,你不用再問了,追查下去沒結果的,你也不希望淨罪司的事暴露出來吧?都是替陛下做事的人,總需要想想為陛下分憂,而不是給陛下添煩惱……”
“說出四個人的名字,這壇酒我就幹了。”
顧正臣指了指旁邊的一壇酒,一把提了起來,一搖晃,酒水從壇子口冒了出來。
“你能喝得下?”
“隻要你說出名字。”
“名字我不知道,我隻知道他們是淨罪司的人,但有個人應該知道他們的名字,你幹了,我告訴你這個人的名字。”
顧正臣深深看著黃琛,嗬嗬笑了笑:“那就多謝黃駙馬都尉了!”
說罷,提起酒壇子。
酒壇高起入口,酒水不斷灌入口中,還有大量的酒水從嘴邊流淌而下。
咕咚咕咚——
顧正臣喝了個幹淨,也浪費了不少,將酒壇子往桌上一放,看著黃琛。
黃琛點了點頭:“了不起,去找德慶侯吧,其他事與我無關。”
顧正臣感覺胃裏有些難受,看著黃琛問出了最後的問題:“你沒醉?”
黃琛端起酒杯一飲而盡:“不,你我都醉了。”
顧正臣沒想到黃琛的酒量竟是如此之好,也沒想到,自己費盡心思刨根問底,不過是對方的成全!
“多謝!”
顧正臣抱拳,腳步是真的不穩了。
徐允恭、湯鼎進來,攙住顧正臣時,黃琛已經醉倒在了椅子裏。
翌日。
顧正臣醒來,隻感覺頭疼得厲害,喝了一碗粥之後才覺得好了些。
張希婉看著有些憔悴的顧正臣,埋怨道:“好端端的一頓飯,怎麽就喝成這樣子,就是夫君獲封公爵時也沒今日如此狼狽,衣裳都濕透了,全都是酒水。”
顧正臣揉了揉眉頭:“遇到一個能喝的,還是一個能裝的,吃虧了啊。”
罪受了,也沒問出個所以然來,除了一個不知所謂的淨罪司,李大祥有取死之道,就沒任何有價值的消息了。
至於去找廖永忠,那屬於最後的法子。
再說了,你都知道不開口,廖永忠那裏能開口嗎?而且看黃琛的樣子,也不確定廖永忠也一定知道名字。
還有,現在人在鳳陽,距離滁州、江浦還不算遠,拿到淨罪司那四個人的名字還可以從容布置,說不定過段時間就能有結果了。現在廖永忠在河南練兵,人在開封,等我到了開封,即便是問出來,那距離江浦也很遠了,這不是折騰人……
明著來黃琛不說,這個家夥還是一個很能喝的人,暗著來也不行。
沒辦法,要麽去找廖永忠,要麽去找朱元璋。
直接找老朱的話,因為牽連到淨罪司與韓林兒,會不會允許繼續調查下去,這也是一迴事。另外,如果直接找朱元璋調查,那隱含的意思不就是說皇帝你給淨罪司下了命令殺了李大祥一家人?
這種事朱元璋能容忍?
如此黑料,就不能公之於眾,不能為世人知曉,比如韓林兒的死,誰都知道是朱元璋的授意,可誰敢直接問朱元璋,是不是你幹的?
這是取死之道啊。
顧正臣自然清楚這事在沒調查出來之前,不能經老朱的手,別人會不會告訴老朱那是別人的事,自己是絕對不能的。
那就繼續向北,去開封,找德慶侯廖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