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察使房安冷汗直下,顧正臣敢打敢殺,他若是發飆,那按察使司確實扛不住。
房安拱手,壓彎腰杆:“鎮國公放心,按察使司必定做好本職之事,讓山西吏治清明,百姓安泰。”
顧正臣抬手:“不知房按察使可有具體安排?”
房安錯愕,說話也變得吞吐不順:“這個,本官打算調閱地方卷宗,不,是安排官員前往府州縣明察暗訪,這樣一來,貪官必然現形,百姓自會安寧……”
顧正臣對這個迴答並不滿意,沉吟道:“僅僅如此?”
房安抬起袖子擦了擦額頭的汗,思索著對策,便在此時,一個年約四十餘歲的中年人走了出來,沉聲道:“房按察使見到鎮國公過於緊張,這才不善言辭。昨日,房按察使還與下官商議吏治之事,提出了整飭八條。”
顧正臣看了過去,眼前之人身材中等,麵容微黃,下頜短須,雙目狹長,眼尾皺紋暗藏精明之色,鼻梁直而鼻翼寬,胸口補子為白鷳,五品官,想來應該是按察司僉事。
房安吃了一驚,看了一眼走出的官員,剛想說什麽,就聽顧正臣開口:“整飭八條?那倒要聽聽,房按察使,不必緊張,顧某也不是動輒殺人的魔頭,講一講吧。”
“鎮國公——”
房安差點暈倒,瞪了一眼走出的官員,心頭直罵,這不是想要逼死我啊!
哪來的整飭八條?
我怎麽不記得,昨天咱們見麵就打了個招唿,問了問吃飯沒,啥時候討論過吏治的問題……
八條沒有,可鎮國公就在眼前啊。
就在房安準備交代時,那官員上前一步,從袖子裏抽出一本文書遞給了房安:“這是下官依據房按察使的指示,整理出來的文書。”
房安接過一看,一張緊繃的臉頓時放鬆下來,對顧正臣道:“這整飭八條,確實是本官的心思,也是想為山西吏治大善做些貢獻,這第一條,便是對接信訪司,全麵清查積案、民怨……”
顧正臣臉上帶著若有若無的笑意,在房安念完文書中的整飭八條之後,站起身走到那個五品官麵前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下官郭桓!”
中年人拱手,一臉恭敬。
顧正臣眉頭抬了下,盯著眼前之人:“郭——桓,一個木一個亙的桓?”
郭桓肅然道:“沒錯!”
顧正臣哈哈笑了起來,連連點頭,對房安道:“這是個聰明的官員。”
房安臉一紅。
看來郭桓的這點把戲還是瞞不住鎮國公。
顧正臣仔細打量了下郭桓,目光變得冰冷起來,警告道:“你可要認真做事,切莫有貪婪之心。否則,我會提劍殺了你!”
郭桓心頭一驚,趕忙說:“下官心係百姓,絕不敢有貪婪之心!”
顧正臣背著雙手,朝著外麵走去:“那就好好辦事吧。”
郭桓,這個家夥竟然在山西!
按照曆史記載,郭桓案爆發於洪武十八年,也就是兩年之後。若不是自己來山西,估計郭桓也該被調至金陵當戶部侍郎了吧,要不然,他哪來的時間貪汙……
郭桓案死了很多人,許多人都是冤死的。
至於郭桓本人,大概率是貪汙了的,隻不過數額有限,結黨有限。要不然為啥是郭桓案,而不是李桓案……
今日一見,這個家夥確實是個有心機,有手段的,他沒有直接站出來說自己的整飭八條,而是將這個功勞給了房安,一來既引起了自己的注意,也幫助了房安這個按察使,日後官路便寬闊了許多。
最令顧正臣感覺到郭桓不凡的是,此人拿出了整飭八條,絕不是昨晚心血來潮寫出來的,而是在等待一個機會,而這個機會,就是自己!他預料到了自己會到按察使司,也預料到了自己會問什麽,準備了一場好戲。
不得不說,郭桓這家夥很有能力。
希望這一次,老郭不要走錯路。
若是他錯了,還不如自己將他殺了,免得連累無辜。
空印案沒來,郭桓案最好也不要出現。
顧正臣交代好一應事宜之後,在十月中旬離開了陽曲,帶著二王、徐允恭、湯鼎、馬三寶等人一路遊曆,並抵達了雁門關南的前腰鋪驛站休整。
因為大明與元廷並不通商,這個時候的前腰鋪驛站及其周圍雖然有些商旅,但遠遠談不上熱鬧。
平陽府也好,太原府也罷,商人想要進入大同府或出關貿易或走私,多數會走雁門關。
雁門關東走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西去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坐落於代州城北勾注山脊之上,依山傍險,高踞雄偉。
關城周長十餘裏,起起伏伏,一眼無盡。
軍士營房安置在關城正北,東南方向則設有校場,西麵有關帝廟,東麵建有靖邊祠。
關帝廟自不用說,關羽仁義勇猛,許多將士推崇關羽。
靖邊祠裏則是戰國時期的名將李牧。
顧正臣帶人從靖邊祠裏走出來,看向不遠處的烽火台、堡寨等,言道:“自古以來許多名將從這裏出關,建立功勳。李牧大破匈奴是從這裏離開,蒙恬北擊胡,悉收河南之地(河套),將匈奴趕到陰山以北,也是自雁門而出。”
“還有宋代楊業,滿門忠烈,也曾在這一帶戰鬥……說起來,允恭,你父親也從這裏走出去,追擊元軍。現在,他就在北麵。”
顧正臣指向北方。
徐允恭笑了:“先生,我想縱馬了。”
顧正臣哈哈一笑,看向朱梓、朱檀:“出了雁門關,縱馬奔向大同,可受得住?”
朱梓、朱檀連連點頭。
騎馬總好過走路,對兩個人來說並不算什麽難事,雖然沒多精妙的騎術。
大同城。
這一日,徐達坐鎮行都司公署,正盯著眼前的沙盤沉思,都指揮僉事趙涉穀走了進來,遞給徐達一份文書:“朔州發來消息,說布政使司下發的協查犯人王舟,似乎從朔州出現過,目前正在追緝此人,並希望邊關衛所配合。”
徐達目光微冷,盯著趙涉穀:“怎麽,這王舟還想出關不成?”
房安拱手,壓彎腰杆:“鎮國公放心,按察使司必定做好本職之事,讓山西吏治清明,百姓安泰。”
顧正臣抬手:“不知房按察使可有具體安排?”
房安錯愕,說話也變得吞吐不順:“這個,本官打算調閱地方卷宗,不,是安排官員前往府州縣明察暗訪,這樣一來,貪官必然現形,百姓自會安寧……”
顧正臣對這個迴答並不滿意,沉吟道:“僅僅如此?”
房安抬起袖子擦了擦額頭的汗,思索著對策,便在此時,一個年約四十餘歲的中年人走了出來,沉聲道:“房按察使見到鎮國公過於緊張,這才不善言辭。昨日,房按察使還與下官商議吏治之事,提出了整飭八條。”
顧正臣看了過去,眼前之人身材中等,麵容微黃,下頜短須,雙目狹長,眼尾皺紋暗藏精明之色,鼻梁直而鼻翼寬,胸口補子為白鷳,五品官,想來應該是按察司僉事。
房安吃了一驚,看了一眼走出的官員,剛想說什麽,就聽顧正臣開口:“整飭八條?那倒要聽聽,房按察使,不必緊張,顧某也不是動輒殺人的魔頭,講一講吧。”
“鎮國公——”
房安差點暈倒,瞪了一眼走出的官員,心頭直罵,這不是想要逼死我啊!
哪來的整飭八條?
我怎麽不記得,昨天咱們見麵就打了個招唿,問了問吃飯沒,啥時候討論過吏治的問題……
八條沒有,可鎮國公就在眼前啊。
就在房安準備交代時,那官員上前一步,從袖子裏抽出一本文書遞給了房安:“這是下官依據房按察使的指示,整理出來的文書。”
房安接過一看,一張緊繃的臉頓時放鬆下來,對顧正臣道:“這整飭八條,確實是本官的心思,也是想為山西吏治大善做些貢獻,這第一條,便是對接信訪司,全麵清查積案、民怨……”
顧正臣臉上帶著若有若無的笑意,在房安念完文書中的整飭八條之後,站起身走到那個五品官麵前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下官郭桓!”
中年人拱手,一臉恭敬。
顧正臣眉頭抬了下,盯著眼前之人:“郭——桓,一個木一個亙的桓?”
郭桓肅然道:“沒錯!”
顧正臣哈哈笑了起來,連連點頭,對房安道:“這是個聰明的官員。”
房安臉一紅。
看來郭桓的這點把戲還是瞞不住鎮國公。
顧正臣仔細打量了下郭桓,目光變得冰冷起來,警告道:“你可要認真做事,切莫有貪婪之心。否則,我會提劍殺了你!”
郭桓心頭一驚,趕忙說:“下官心係百姓,絕不敢有貪婪之心!”
顧正臣背著雙手,朝著外麵走去:“那就好好辦事吧。”
郭桓,這個家夥竟然在山西!
按照曆史記載,郭桓案爆發於洪武十八年,也就是兩年之後。若不是自己來山西,估計郭桓也該被調至金陵當戶部侍郎了吧,要不然,他哪來的時間貪汙……
郭桓案死了很多人,許多人都是冤死的。
至於郭桓本人,大概率是貪汙了的,隻不過數額有限,結黨有限。要不然為啥是郭桓案,而不是李桓案……
今日一見,這個家夥確實是個有心機,有手段的,他沒有直接站出來說自己的整飭八條,而是將這個功勞給了房安,一來既引起了自己的注意,也幫助了房安這個按察使,日後官路便寬闊了許多。
最令顧正臣感覺到郭桓不凡的是,此人拿出了整飭八條,絕不是昨晚心血來潮寫出來的,而是在等待一個機會,而這個機會,就是自己!他預料到了自己會到按察使司,也預料到了自己會問什麽,準備了一場好戲。
不得不說,郭桓這家夥很有能力。
希望這一次,老郭不要走錯路。
若是他錯了,還不如自己將他殺了,免得連累無辜。
空印案沒來,郭桓案最好也不要出現。
顧正臣交代好一應事宜之後,在十月中旬離開了陽曲,帶著二王、徐允恭、湯鼎、馬三寶等人一路遊曆,並抵達了雁門關南的前腰鋪驛站休整。
因為大明與元廷並不通商,這個時候的前腰鋪驛站及其周圍雖然有些商旅,但遠遠談不上熱鬧。
平陽府也好,太原府也罷,商人想要進入大同府或出關貿易或走私,多數會走雁門關。
雁門關東走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西去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坐落於代州城北勾注山脊之上,依山傍險,高踞雄偉。
關城周長十餘裏,起起伏伏,一眼無盡。
軍士營房安置在關城正北,東南方向則設有校場,西麵有關帝廟,東麵建有靖邊祠。
關帝廟自不用說,關羽仁義勇猛,許多將士推崇關羽。
靖邊祠裏則是戰國時期的名將李牧。
顧正臣帶人從靖邊祠裏走出來,看向不遠處的烽火台、堡寨等,言道:“自古以來許多名將從這裏出關,建立功勳。李牧大破匈奴是從這裏離開,蒙恬北擊胡,悉收河南之地(河套),將匈奴趕到陰山以北,也是自雁門而出。”
“還有宋代楊業,滿門忠烈,也曾在這一帶戰鬥……說起來,允恭,你父親也從這裏走出去,追擊元軍。現在,他就在北麵。”
顧正臣指向北方。
徐允恭笑了:“先生,我想縱馬了。”
顧正臣哈哈一笑,看向朱梓、朱檀:“出了雁門關,縱馬奔向大同,可受得住?”
朱梓、朱檀連連點頭。
騎馬總好過走路,對兩個人來說並不算什麽難事,雖然沒多精妙的騎術。
大同城。
這一日,徐達坐鎮行都司公署,正盯著眼前的沙盤沉思,都指揮僉事趙涉穀走了進來,遞給徐達一份文書:“朔州發來消息,說布政使司下發的協查犯人王舟,似乎從朔州出現過,目前正在追緝此人,並希望邊關衛所配合。”
徐達目光微冷,盯著趙涉穀:“怎麽,這王舟還想出關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