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出東海誤入仙山,遇二道各言前塵
龍族:從西遊記歸來的路明非 作者:水田居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東溟大海清波蕩,浪湧飛雪映碧空。
奇珍異寶蒙塵霧,蝦兵蟹將影無蹤。
水晶堂殿深淵墮,蛟魔覓寶臨舊宮。
此情當在心田憶,不期何時再重逢。
且說路明非躍出大海,重駕祥雲,複歸家而去。
行在空中,隻覺身沉體重,如負巨石。
他心知是那畫戟沉重,需運法力維持,如今他法力隻餘三成,恐半途落空,便即尋一崇山峻嶺,幽林暗丘,落在僻靜之處。
甫一落地,他即張口一吐,那畫戟複歸本來大小,墜落塵埃,隻聽當一聲,沙塵騰起,地陷半尺有餘。
路明非扇去塵煙,暗道:“此物終不似如意金箍棒、隨心鐵杆兵,無法變大變小,全憑壺天法維持。前世如此倒還受得,今朝怎生消受。該尋個一勞永逸之法也。”
他思量多時,撚法訣,誦真言,咬破舌尖,將一口精血噴出,染上畫杆。
隻見他拔一根額發青絲,口念道:“噉噓嗬吸嘻吹唿。”吹一口真氣,將發絲係在那畫杆之上。
畫戟即綻光彩,霎時間霞光萬道,瑞彩千條。路明非心念一動,那畫戟即刻化作一縷發絲,烏光一閃,簪在額間。
路明非輕吐濁氣,心道:“此法是我從牛大哥處學來。聽說他尋了個羅刹女為妻,生子喚作聖嬰。有一芭蕉扇,是天地產成的一個靈寶,乃太陰之精葉。複念此訣便可大可小,大如蒲葵,小若杏葉。我自學來,加以改良,卻還未得靈寶試用,嘿,今番用於此也。”
此時法力有餘,他自抻了抻腰,便欲離去。
卻忽見前方山勢起伏,林深霧隱。正是:
崢崢嶸峻嶺險峰,鬱蔥蔥林密煙含。
日映遠山瑞霞透,風過晴林彩霧繞。
千年凜凜芙蓉峰,百歲蒼蒼福林抱。
靈禽玄鶴百鳥鳴,壽鹿仙狐萬獸嘯。
真個如天上人間仙界境,可堪比花山水簾號洞天。
路明非暗忖道:“此地絕非人間凡境,必有神仙聖隱,卻不知來路,難尋歸途,該是個洞天福地,不為外人道也。”
他又思量道:“我今誤入此間,不知是吉是兇,該謹慎為之,勿輕舉妄動,且待探明虛實,再施手段不急。”
想罷,便負手閑遊,閑庭信步,自行探幽。
行不過二裏,及見一枯藤老樹,枝枝丫丫,並無修剪。樹下石桌停當,其上縱橫交錯,合十九道也。
有二人對坐,皆作道士打扮,一撚碎石,一夾鬆果,正互博對弈,少言靜語。你道他二人如何:
麵似晚霞花甲態,枯月三秋古稀年。
墨發如雲青春體,童身玲瓏少年衫。
半枯半榮畸形貌,鶴發童顏正相反。
蛟魔縱然見聞廣,卻也無緣見此般。
路明非暗自驚道:“這二人形體怪異,身似青春少年,麵如蒼顏老朽,青絲如墨,皺紋累堆,不合天地之理,更不是仙人之姿。怕是異症纏身,將不久於世啊!”
他有心詢問,還未及言語,便聽左手一人道:“兄長機謀巧算,我不及也,認負了,認負了。”
說罷便將棋盤一掃。
右手一人笑道:“師父常言賢弟疲懶鬆懈,不肯久思,千百年來,卻也不改。”
左手那人道:“改正與否,如今也無甚所謂。”
右手那人順勢歎道:“賢弟此言,也不無道理。”
路明非聽得真切,卻不解其意,便朗聲道:“二位仙長,在下這廂有禮。”
這二人如夢方醒,甩臉觀瞧,隻見路明非:
墨發貌秀妍,聰敏實可誇。
青春正年少,靈眸瑩光恰。
誠如天上麒麟子,洞天真人踏塵霞。
龍種自然貌非常,妙齡端莊氣質佳。
這二人即起身還禮道:“荒鄉野村,窮山惡水,少見閣下仙顏。還禮,還禮。”
三人寒暄片刻,分賓主落座。
路明非便道:“在下在外閑遊,不期迷路失徑。敢問二位仙長,此山喚作何山?二位又如何稱唿?在何方觀中求道?”
隻聽左手那人道:“閣下必是久居方外之人,不識路徑也在所難免。此山名喚萬壽山。山中有一道藏,名喚五莊觀。我二人乃一師之徒,本姓乳名早已不知,師父為我兄弟二人取得法名。我兄長喚作清風,在下喚作明月。”
路明非不聽則可,一聽便肅然驚道:“萬壽山五莊觀?可是鎮元大仙道場所在?”
明月展顏笑道:“正是家師道諱,閣下識得?”
路明非擺手道:“未曾拜見,隻道是地仙之祖,與世同君。不知尊師何處,我即拜見。”
那清風眼中黯然,歎道:“千載前,家師領諸位師兄隨元始天尊而去,赴上清天彌羅宮也,隻留我兄弟二人看護家園,至今未歸矣。”
那二人自沮喪黯顏,言語間似有埋怨之意。
路明非卻心思翻動,暗道:“我昔年尋仙訪道,也曾雲遊海角天涯。聞得這五莊觀中有一靈株,乃是混沌初分,鴻濛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產成這一顆靈根。名喚人參果,又名草還丹。”
他眼眸閃動,思量道:“這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似這萬年,隻結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手足俱全,五官鹹備。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他心下便生了遐思,心想:“我若吃得一顆,豈不勝過千載苦修?隻恐他二人小氣,不肯予我。卻不知他二人本領幾何?”
路明非正暗自思量,卻聽清風言道:“我觀閣下天生神聖,必是不凡。不知是何方人氏?”
路明非心道:“他二人久居於此,想必無甚見識。我便實言相告,他等也無處尋我。”
他便道:“我乃東海畔花果山人氏,喚作路明非,也是個積年的山主,水府的主事。”
那二人一怔,麵露驚色。
隻聽那明月脫口而出:“你可識得那鬧天宮的弼馬溫?”
路明非也是一怔,心道:“莫非他二人識得我七弟孫悟空麽?”正是:
迷途仙域訪玄真,得遇二人說前塵。
萬壽山中五莊觀,鎮元大仙道場門。
靈株薈萃天地造,亙古未有隻一根。
忽聞故人兄弟名,不知是友還是恨。
奇珍異寶蒙塵霧,蝦兵蟹將影無蹤。
水晶堂殿深淵墮,蛟魔覓寶臨舊宮。
此情當在心田憶,不期何時再重逢。
且說路明非躍出大海,重駕祥雲,複歸家而去。
行在空中,隻覺身沉體重,如負巨石。
他心知是那畫戟沉重,需運法力維持,如今他法力隻餘三成,恐半途落空,便即尋一崇山峻嶺,幽林暗丘,落在僻靜之處。
甫一落地,他即張口一吐,那畫戟複歸本來大小,墜落塵埃,隻聽當一聲,沙塵騰起,地陷半尺有餘。
路明非扇去塵煙,暗道:“此物終不似如意金箍棒、隨心鐵杆兵,無法變大變小,全憑壺天法維持。前世如此倒還受得,今朝怎生消受。該尋個一勞永逸之法也。”
他思量多時,撚法訣,誦真言,咬破舌尖,將一口精血噴出,染上畫杆。
隻見他拔一根額發青絲,口念道:“噉噓嗬吸嘻吹唿。”吹一口真氣,將發絲係在那畫杆之上。
畫戟即綻光彩,霎時間霞光萬道,瑞彩千條。路明非心念一動,那畫戟即刻化作一縷發絲,烏光一閃,簪在額間。
路明非輕吐濁氣,心道:“此法是我從牛大哥處學來。聽說他尋了個羅刹女為妻,生子喚作聖嬰。有一芭蕉扇,是天地產成的一個靈寶,乃太陰之精葉。複念此訣便可大可小,大如蒲葵,小若杏葉。我自學來,加以改良,卻還未得靈寶試用,嘿,今番用於此也。”
此時法力有餘,他自抻了抻腰,便欲離去。
卻忽見前方山勢起伏,林深霧隱。正是:
崢崢嶸峻嶺險峰,鬱蔥蔥林密煙含。
日映遠山瑞霞透,風過晴林彩霧繞。
千年凜凜芙蓉峰,百歲蒼蒼福林抱。
靈禽玄鶴百鳥鳴,壽鹿仙狐萬獸嘯。
真個如天上人間仙界境,可堪比花山水簾號洞天。
路明非暗忖道:“此地絕非人間凡境,必有神仙聖隱,卻不知來路,難尋歸途,該是個洞天福地,不為外人道也。”
他又思量道:“我今誤入此間,不知是吉是兇,該謹慎為之,勿輕舉妄動,且待探明虛實,再施手段不急。”
想罷,便負手閑遊,閑庭信步,自行探幽。
行不過二裏,及見一枯藤老樹,枝枝丫丫,並無修剪。樹下石桌停當,其上縱橫交錯,合十九道也。
有二人對坐,皆作道士打扮,一撚碎石,一夾鬆果,正互博對弈,少言靜語。你道他二人如何:
麵似晚霞花甲態,枯月三秋古稀年。
墨發如雲青春體,童身玲瓏少年衫。
半枯半榮畸形貌,鶴發童顏正相反。
蛟魔縱然見聞廣,卻也無緣見此般。
路明非暗自驚道:“這二人形體怪異,身似青春少年,麵如蒼顏老朽,青絲如墨,皺紋累堆,不合天地之理,更不是仙人之姿。怕是異症纏身,將不久於世啊!”
他有心詢問,還未及言語,便聽左手一人道:“兄長機謀巧算,我不及也,認負了,認負了。”
說罷便將棋盤一掃。
右手一人笑道:“師父常言賢弟疲懶鬆懈,不肯久思,千百年來,卻也不改。”
左手那人道:“改正與否,如今也無甚所謂。”
右手那人順勢歎道:“賢弟此言,也不無道理。”
路明非聽得真切,卻不解其意,便朗聲道:“二位仙長,在下這廂有禮。”
這二人如夢方醒,甩臉觀瞧,隻見路明非:
墨發貌秀妍,聰敏實可誇。
青春正年少,靈眸瑩光恰。
誠如天上麒麟子,洞天真人踏塵霞。
龍種自然貌非常,妙齡端莊氣質佳。
這二人即起身還禮道:“荒鄉野村,窮山惡水,少見閣下仙顏。還禮,還禮。”
三人寒暄片刻,分賓主落座。
路明非便道:“在下在外閑遊,不期迷路失徑。敢問二位仙長,此山喚作何山?二位又如何稱唿?在何方觀中求道?”
隻聽左手那人道:“閣下必是久居方外之人,不識路徑也在所難免。此山名喚萬壽山。山中有一道藏,名喚五莊觀。我二人乃一師之徒,本姓乳名早已不知,師父為我兄弟二人取得法名。我兄長喚作清風,在下喚作明月。”
路明非不聽則可,一聽便肅然驚道:“萬壽山五莊觀?可是鎮元大仙道場所在?”
明月展顏笑道:“正是家師道諱,閣下識得?”
路明非擺手道:“未曾拜見,隻道是地仙之祖,與世同君。不知尊師何處,我即拜見。”
那清風眼中黯然,歎道:“千載前,家師領諸位師兄隨元始天尊而去,赴上清天彌羅宮也,隻留我兄弟二人看護家園,至今未歸矣。”
那二人自沮喪黯顏,言語間似有埋怨之意。
路明非卻心思翻動,暗道:“我昔年尋仙訪道,也曾雲遊海角天涯。聞得這五莊觀中有一靈株,乃是混沌初分,鴻濛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產成這一顆靈根。名喚人參果,又名草還丹。”
他眼眸閃動,思量道:“這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似這萬年,隻結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手足俱全,五官鹹備。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他心下便生了遐思,心想:“我若吃得一顆,豈不勝過千載苦修?隻恐他二人小氣,不肯予我。卻不知他二人本領幾何?”
路明非正暗自思量,卻聽清風言道:“我觀閣下天生神聖,必是不凡。不知是何方人氏?”
路明非心道:“他二人久居於此,想必無甚見識。我便實言相告,他等也無處尋我。”
他便道:“我乃東海畔花果山人氏,喚作路明非,也是個積年的山主,水府的主事。”
那二人一怔,麵露驚色。
隻聽那明月脫口而出:“你可識得那鬧天宮的弼馬溫?”
路明非也是一怔,心道:“莫非他二人識得我七弟孫悟空麽?”正是:
迷途仙域訪玄真,得遇二人說前塵。
萬壽山中五莊觀,鎮元大仙道場門。
靈株薈萃天地造,亙古未有隻一根。
忽聞故人兄弟名,不知是友還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