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這樣想著,微微側頭看了看文彥博和曾鞏,發現二人也是一籌莫展的神情。同為經曆了三朝帝王的人,大約這樣的時候都會有同樣的態度,不推動、不慫恿,不表態、不站隊。
這時,他身後站的王陶忽然憤然開口說著:“陛下,那幫庸碌之人蠅營狗苟這麽多年,如今利益受損,勢必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起事端。如若不能連根拔出……”
“不可!”韓維這次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們之所以反抗是因為我們上次的革新和排查戳中了他們的痛處,如若我們還繼續步步緊逼,恐怕他們會拚個魚死網破。況且,這次的事情也可以看出,他們多年沉澱下來的勢力已經深入各部、各州、各縣。就算想要一次連根拔出,也要想清楚是否會影響朝廷穩定。”
王安石此時也讚同著:“韓大人言之有理。如今大宋之傷,傷在根本。如果為了治傷挖肉剔骨、甚至傷及肺腑經脈,反而會適得其反。”
富弼聽了王安石的話,點點頭,心下讚同。卻也沒開口說什麽。
王陶聽完王安石的話,也不再冒進,情緒也平靜了一些。
曾鞏這時讚同的說著:“王大人言之有理。撥亂反正並非一朝一夕之力。他們很多都是幾代蔭封、世襲為官,勢力之龐雜、根脈之深厚,不是說撼動就撼動的。隻能逐級分化、逐步取代。”
王安石十分讚同他的想法,於是提出了新的建議:“正如韓大人與曾相公所言,如若疾風猛進,勢必傷及國體之本,造成官員空缺或者拚死反抗。不若我們徐徐謀之,從人才入手,廣開科恩,加大人才招錄,多方考察,以備後用。”
關於這個想法,富弼還是支持的,他想了想,婉轉的說著:“幾位大人所言甚是,當務之急是平定了流民風波之後,如何排查與定責。此番也是陛下給出的態度。”
趙頊聽到富弼的話,怒氣又升起一些:“怎麽?朕還要給他們網開一麵?給個台階?做個退讓?”一連串的逼問,讓現場的氣壓變的十分低沉。
站在趙頊的角度,大臣都要逼宮了,他卻要當做無事發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就是明晃晃的示弱。
富弼卻說:“並非是要讓步,隻是揪出幾個典型,殺雞儆猴即可。其他的人,不要深究。就像曾相公所言,需徐徐謀之。”
文彥博此時才說話:“富相公所言有理,需徐徐謀之。”簡短一句之後,再沒說什麽。
富弼斜著眼睛看了他一眼,繼續說著:“流民之事才引得人心惶惶,現在百姓都需要穩定。先穩而後定。隻有百姓穩定,朝廷才能穩定。”
曾鞏補充著:“是啊陛下,流民還未離開,若城內百姓再人心不定,若有有心之人稍加煽動,恐成燎原之勢。”
韓維讚同著:“如此說來,同時要暗中排查是否有人在背後做推手。謹防京城內外流民暴亂。”
王陶有些不開心了:“流民我都安置妥當,暴亂的可能性很小。”韓維解釋著:“王大人此次力挽狂瀾、高效有序的安置,我們都有目共睹。隻是後麵的事,防止小人作祟,王大人也不想受牽連吧?我們隻能以防萬一,切不可掉以輕心。”韓維曾與趙頊一起做過王陶的學生,對王陶十分恭敬有禮,說話也帶著恭敬。
王陶並不是不明事理之人,隻是因為他本就有些急功近利,加上流民是他安置,聽到說會有暴亂就覺得被指責了,所以才生起氣來。韓維這幾句恭維的話說的恰到好處,讓他快速冷靜下來:“韓大人言之有理,開封府必定全力排查。”
這時,他身後站的王陶忽然憤然開口說著:“陛下,那幫庸碌之人蠅營狗苟這麽多年,如今利益受損,勢必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起事端。如若不能連根拔出……”
“不可!”韓維這次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們之所以反抗是因為我們上次的革新和排查戳中了他們的痛處,如若我們還繼續步步緊逼,恐怕他們會拚個魚死網破。況且,這次的事情也可以看出,他們多年沉澱下來的勢力已經深入各部、各州、各縣。就算想要一次連根拔出,也要想清楚是否會影響朝廷穩定。”
王安石此時也讚同著:“韓大人言之有理。如今大宋之傷,傷在根本。如果為了治傷挖肉剔骨、甚至傷及肺腑經脈,反而會適得其反。”
富弼聽了王安石的話,點點頭,心下讚同。卻也沒開口說什麽。
王陶聽完王安石的話,也不再冒進,情緒也平靜了一些。
曾鞏這時讚同的說著:“王大人言之有理。撥亂反正並非一朝一夕之力。他們很多都是幾代蔭封、世襲為官,勢力之龐雜、根脈之深厚,不是說撼動就撼動的。隻能逐級分化、逐步取代。”
王安石十分讚同他的想法,於是提出了新的建議:“正如韓大人與曾相公所言,如若疾風猛進,勢必傷及國體之本,造成官員空缺或者拚死反抗。不若我們徐徐謀之,從人才入手,廣開科恩,加大人才招錄,多方考察,以備後用。”
關於這個想法,富弼還是支持的,他想了想,婉轉的說著:“幾位大人所言甚是,當務之急是平定了流民風波之後,如何排查與定責。此番也是陛下給出的態度。”
趙頊聽到富弼的話,怒氣又升起一些:“怎麽?朕還要給他們網開一麵?給個台階?做個退讓?”一連串的逼問,讓現場的氣壓變的十分低沉。
站在趙頊的角度,大臣都要逼宮了,他卻要當做無事發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就是明晃晃的示弱。
富弼卻說:“並非是要讓步,隻是揪出幾個典型,殺雞儆猴即可。其他的人,不要深究。就像曾相公所言,需徐徐謀之。”
文彥博此時才說話:“富相公所言有理,需徐徐謀之。”簡短一句之後,再沒說什麽。
富弼斜著眼睛看了他一眼,繼續說著:“流民之事才引得人心惶惶,現在百姓都需要穩定。先穩而後定。隻有百姓穩定,朝廷才能穩定。”
曾鞏補充著:“是啊陛下,流民還未離開,若城內百姓再人心不定,若有有心之人稍加煽動,恐成燎原之勢。”
韓維讚同著:“如此說來,同時要暗中排查是否有人在背後做推手。謹防京城內外流民暴亂。”
王陶有些不開心了:“流民我都安置妥當,暴亂的可能性很小。”韓維解釋著:“王大人此次力挽狂瀾、高效有序的安置,我們都有目共睹。隻是後麵的事,防止小人作祟,王大人也不想受牽連吧?我們隻能以防萬一,切不可掉以輕心。”韓維曾與趙頊一起做過王陶的學生,對王陶十分恭敬有禮,說話也帶著恭敬。
王陶並不是不明事理之人,隻是因為他本就有些急功近利,加上流民是他安置,聽到說會有暴亂就覺得被指責了,所以才生起氣來。韓維這幾句恭維的話說的恰到好處,讓他快速冷靜下來:“韓大人言之有理,開封府必定全力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