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孤兒老弱對藺相如的衝擊
綜武:長生萬古,每天自動變強 作者:維周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驚蟬的一句話讓異人連美味的餛飩都吃不下了,他匆匆用過飯,就帶著趙姬離開了。
臨走時,趙姬悄悄迴頭窺視李驚蟬,眼神妖媚。
李驚蟬倒也沒有過多的意思,隻是提醒罷了,待到長平之戰結束,趙軍元氣大傷,異人縱然結交再多人脈,也擋不住趙孝成王的怒火。
伴隨著前線的消息不斷傳迴邯鄲,邯鄲百姓日夜憂心,各處都是悲戚哀傷的氛圍。
七月,趙軍築起圍牆,龜縮在營壘裏不敢應戰,王齕率領秦軍發起強攻,攻占下趙軍西邊的營壘,斬殺趙軍兩名都尉。
趙軍連敗,趙將廉頗深切的認識到秦趙兩軍實力差距巨大,不再主動求戰、迎戰,率軍退至丹河東岸,采取深溝高壘,防禦為主的策略,趙軍自此怯縮不戰。
年輕的趙孝成王對廉頗的舉動自然十分不滿,他渴望擊敗秦國,開創屬於他的功勳時代,於是幾次下詔斥責廉頗,要求廉頗出戰,尋找機會擊敗秦軍。
趙孝成王甚至動了親自趕赴前線,領兵作戰的念頭,幸而被大臣們阻止。
連戰連敗之下,群臣中有人開始提出與秦國議和,以上卿樓昌為代表,但也有另外一派,以上卿虞信為代表,認為秦國攻趙,議和沒有作用,眼下應該派人出使韓國、魏國、楚國等,合縱諸國,一起攻秦。
兩邊爭論的極為激烈,但最終趙孝成王采納了樓昌的建議,派遣貴族鄭朱前往秦國議和。
鄭朱臨行之前,特意邀請樓昌前來李驚蟬的食鋪一起吃餛飩。
“上卿放心,我此行定能與秦國議和成功,由此,兵事可熄,百姓得安。”
鄭朱與樓昌端坐在桌案兩側,身邊各有兩名美婢伺候,食鋪門口亦是有侍衛守衛,防止有外人打擾。
“趙軍不敵秦軍,這是事實,我等雖不願與秦人議和,然而事實在眼前,為了趙國百姓,也隻能議和了。”
“可笑那虞信竟然想要重啟合縱,他以為他是蘇秦嗎?”
樓昌輕哼一聲,神色不屑,虞信這一次阻止他議和,已經成為他的死對頭。
鄭朱笑道:“上卿何必惱怒,虞信不過是一個誇誇其談的無能之人,哪裏懂得上卿的良苦用心。”
鄭朱的馬屁拍的很好,樓昌大笑起來,二人就著美味的餛飩,摟著身邊婢女,放浪形骸。
一直鬧了一個多時辰,鄭朱想著自己還要出使秦國,方才罷休離開。
他們走後不久,又有一名衣著錦袍,須發皆白的老者從馬車上下來,在一名老仆的攙扶下步入食鋪。
老者麵容清臒,雙眸炯炯有神,不怒自威,年歲已大,卻依舊腰杆筆直。
“掌櫃,來二份餛飩。”
他落座之後,打量著小小食鋪,最後目光在李驚蟬身上稍稍定格,又轉到一旁。
身邊老仆給老者取出一卷竹簡,老者一邊等待餛飩一邊看了起來。
李驚蟬煮好餛飩,靈敏的聽覺感知到旁邊的院子發生了些事情,於是快步趕過去,讓一個少年將餛飩端給老者。
少年是李驚蟬收養的孩童之一,父親被征調走了,他力所能及的幫助李驚蟬做事來報答李驚蟬。
老者正在看一份竹簡,少年放下餛飩後,盯著竹簡。
老者見狀,笑著問道:“你識字?”
少年點了點頭。
老者有些吃驚,這個年月,識字可不是一般人有資格的。
他叫來少年,讓少年看著竹簡,少年磕磕巴巴念了幾個字,大部分都不認識。
老者看出來少年應該是剛剛學習認字,好奇的問道:“是誰教你認字的?”
少年道:“是掌櫃先生啊。”
老者與老仆相視一眼,想不到這小小食鋪內竟然還隱藏一位讀書人。
這時,李驚蟬迴到櫃台,剛剛別院那邊,有一個丈夫和兒子都被征兵的老婦哀傷過度暈倒了,李驚蟬為她針灸後已經蘇醒,讓別人照顧一下老婦,李驚蟬就迴到這邊。
老者看向李驚蟬,拱手道:“老夫藺相如,不知掌櫃高姓大名?”
李驚蟬招唿少年去玩,迴禮道:“李驚蟬。”
藺相如道:“李先生,可否移步一談?”
李驚蟬道:“相國大人身份高貴,見識廣博,我不過是一個生意人,實在不知有什麽可以與相國大人談的。”
藺相如身邊的老仆皺起眉頭,對李驚蟬的態度十分不滿。
藺相如目露精光,以他在趙國的名望,任何人見到他,都會恭敬有禮,畢竟隻要他藺相如一句話,飛黃騰達就不在話下。
這食鋪掌櫃有些意思,早就聽聞這食鋪的餛飩乃是一種新食物,鮮美異常,今日一見,想不到非但餛飩好吃,人也出乎意料。
“李先生,剛剛那少年不是你的孩子吧?”
“不是,他的父親被征兵帶走了,留下他,我代為照顧。”
藺相如的神色微微一肅,李驚蟬的話讓他一時間無言以對,國勢到此,他這名宰相有不可推辭的責任。
“不知李先生照顧多少人?”
“相國大人如果想看看的話,從這側門進去就可以了,都是一些孤寡老弱,家裏唯一的男丁被征兵之後,剩下他們無人看顧,就送到我這裏。”
李驚蟬給藺相如指明道路,藺相如在老仆的陪伴下來到李驚蟬買下的兩座別院,出現在他眼前的是盲眼老婦、稚齡幼子、孤兒寡母。
藺相如腳步一晃,在老仆的攙扶下返迴店內。
他久坐無言,身為趙國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雖然他預料到征兵會對百姓造成一些影響,但這種紙麵上的話語,推測中的場景,遠遠沒有現實出現在眼前帶給他的衝擊大。
“相國大人,這些人不過這附近一片地方的人,邯鄲那麽大,趙國那麽大,又有多少人如他們一樣?”
李驚蟬之所以讓藺相如看到這些,為的是阻止征兵,長平一戰,趙國必敗無疑,現在征兵越多,到時候死的就越多。
李驚蟬不可能因為垂憐邯鄲百姓就去一劍把白起殺了,恰巧今日遇到藺相如,可以借助藺相如的權力少死一些人。
臨走時,趙姬悄悄迴頭窺視李驚蟬,眼神妖媚。
李驚蟬倒也沒有過多的意思,隻是提醒罷了,待到長平之戰結束,趙軍元氣大傷,異人縱然結交再多人脈,也擋不住趙孝成王的怒火。
伴隨著前線的消息不斷傳迴邯鄲,邯鄲百姓日夜憂心,各處都是悲戚哀傷的氛圍。
七月,趙軍築起圍牆,龜縮在營壘裏不敢應戰,王齕率領秦軍發起強攻,攻占下趙軍西邊的營壘,斬殺趙軍兩名都尉。
趙軍連敗,趙將廉頗深切的認識到秦趙兩軍實力差距巨大,不再主動求戰、迎戰,率軍退至丹河東岸,采取深溝高壘,防禦為主的策略,趙軍自此怯縮不戰。
年輕的趙孝成王對廉頗的舉動自然十分不滿,他渴望擊敗秦國,開創屬於他的功勳時代,於是幾次下詔斥責廉頗,要求廉頗出戰,尋找機會擊敗秦軍。
趙孝成王甚至動了親自趕赴前線,領兵作戰的念頭,幸而被大臣們阻止。
連戰連敗之下,群臣中有人開始提出與秦國議和,以上卿樓昌為代表,但也有另外一派,以上卿虞信為代表,認為秦國攻趙,議和沒有作用,眼下應該派人出使韓國、魏國、楚國等,合縱諸國,一起攻秦。
兩邊爭論的極為激烈,但最終趙孝成王采納了樓昌的建議,派遣貴族鄭朱前往秦國議和。
鄭朱臨行之前,特意邀請樓昌前來李驚蟬的食鋪一起吃餛飩。
“上卿放心,我此行定能與秦國議和成功,由此,兵事可熄,百姓得安。”
鄭朱與樓昌端坐在桌案兩側,身邊各有兩名美婢伺候,食鋪門口亦是有侍衛守衛,防止有外人打擾。
“趙軍不敵秦軍,這是事實,我等雖不願與秦人議和,然而事實在眼前,為了趙國百姓,也隻能議和了。”
“可笑那虞信竟然想要重啟合縱,他以為他是蘇秦嗎?”
樓昌輕哼一聲,神色不屑,虞信這一次阻止他議和,已經成為他的死對頭。
鄭朱笑道:“上卿何必惱怒,虞信不過是一個誇誇其談的無能之人,哪裏懂得上卿的良苦用心。”
鄭朱的馬屁拍的很好,樓昌大笑起來,二人就著美味的餛飩,摟著身邊婢女,放浪形骸。
一直鬧了一個多時辰,鄭朱想著自己還要出使秦國,方才罷休離開。
他們走後不久,又有一名衣著錦袍,須發皆白的老者從馬車上下來,在一名老仆的攙扶下步入食鋪。
老者麵容清臒,雙眸炯炯有神,不怒自威,年歲已大,卻依舊腰杆筆直。
“掌櫃,來二份餛飩。”
他落座之後,打量著小小食鋪,最後目光在李驚蟬身上稍稍定格,又轉到一旁。
身邊老仆給老者取出一卷竹簡,老者一邊等待餛飩一邊看了起來。
李驚蟬煮好餛飩,靈敏的聽覺感知到旁邊的院子發生了些事情,於是快步趕過去,讓一個少年將餛飩端給老者。
少年是李驚蟬收養的孩童之一,父親被征調走了,他力所能及的幫助李驚蟬做事來報答李驚蟬。
老者正在看一份竹簡,少年放下餛飩後,盯著竹簡。
老者見狀,笑著問道:“你識字?”
少年點了點頭。
老者有些吃驚,這個年月,識字可不是一般人有資格的。
他叫來少年,讓少年看著竹簡,少年磕磕巴巴念了幾個字,大部分都不認識。
老者看出來少年應該是剛剛學習認字,好奇的問道:“是誰教你認字的?”
少年道:“是掌櫃先生啊。”
老者與老仆相視一眼,想不到這小小食鋪內竟然還隱藏一位讀書人。
這時,李驚蟬迴到櫃台,剛剛別院那邊,有一個丈夫和兒子都被征兵的老婦哀傷過度暈倒了,李驚蟬為她針灸後已經蘇醒,讓別人照顧一下老婦,李驚蟬就迴到這邊。
老者看向李驚蟬,拱手道:“老夫藺相如,不知掌櫃高姓大名?”
李驚蟬招唿少年去玩,迴禮道:“李驚蟬。”
藺相如道:“李先生,可否移步一談?”
李驚蟬道:“相國大人身份高貴,見識廣博,我不過是一個生意人,實在不知有什麽可以與相國大人談的。”
藺相如身邊的老仆皺起眉頭,對李驚蟬的態度十分不滿。
藺相如目露精光,以他在趙國的名望,任何人見到他,都會恭敬有禮,畢竟隻要他藺相如一句話,飛黃騰達就不在話下。
這食鋪掌櫃有些意思,早就聽聞這食鋪的餛飩乃是一種新食物,鮮美異常,今日一見,想不到非但餛飩好吃,人也出乎意料。
“李先生,剛剛那少年不是你的孩子吧?”
“不是,他的父親被征兵帶走了,留下他,我代為照顧。”
藺相如的神色微微一肅,李驚蟬的話讓他一時間無言以對,國勢到此,他這名宰相有不可推辭的責任。
“不知李先生照顧多少人?”
“相國大人如果想看看的話,從這側門進去就可以了,都是一些孤寡老弱,家裏唯一的男丁被征兵之後,剩下他們無人看顧,就送到我這裏。”
李驚蟬給藺相如指明道路,藺相如在老仆的陪伴下來到李驚蟬買下的兩座別院,出現在他眼前的是盲眼老婦、稚齡幼子、孤兒寡母。
藺相如腳步一晃,在老仆的攙扶下返迴店內。
他久坐無言,身為趙國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雖然他預料到征兵會對百姓造成一些影響,但這種紙麵上的話語,推測中的場景,遠遠沒有現實出現在眼前帶給他的衝擊大。
“相國大人,這些人不過這附近一片地方的人,邯鄲那麽大,趙國那麽大,又有多少人如他們一樣?”
李驚蟬之所以讓藺相如看到這些,為的是阻止征兵,長平一戰,趙國必敗無疑,現在征兵越多,到時候死的就越多。
李驚蟬不可能因為垂憐邯鄲百姓就去一劍把白起殺了,恰巧今日遇到藺相如,可以借助藺相如的權力少死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