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平原君的驚懼
綜武:長生萬古,每天自動變強 作者:維周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尋背著柴火,身邊跟著十歲少年,沉默的向著餛飩店走去,邯鄲城內隨著秦軍退兵的消息傳來,氣氛短暫熱烈了一下,再度轉為壓抑,蓋因長平一戰,趙國損失慘重,人人都要麵對這災難性後果。
衰退的經濟,荒蕪的田地,導致趙國物資短缺,百姓生活困難,大麵積的饑荒在趙國蔓延。
長街兩側,百姓倚牆蹲坐,亂發披臉,渾身髒臭,烏蠅圍繞著嗡嗡亂飛,溝渠處,一具具無人認領的屍骸爬滿蛆蟲,斷壁殘垣,沿街乞討之聲不絕於耳,宛若末世。
尋腳步一頓,僅存的左眼驟然一縮。
身邊十歲的少年發出一聲驚唿。
“尋叔快看!”
“那有一個孩子!”
少年快步跑了過去,從一具婦人的屍體下抱起一個大約六個月大的嬰兒。
嬰兒烏黑的雙眼盯著少年,吧唧著小嘴,惹人憐愛。
尋從少年的懷中用剩下的右臂將嬰兒接過,嬰兒瘦骨嶙峋,輕飄飄的近乎沒有重量。
“造孽啊。”
尋歎了口氣。
抱著嬰兒迴到餛飩店。
他們從李驚蟬購買的別院側門進入,尋與少年將柴火卸下,李驚蟬正在教導年齡較小的孩子讀書認字。
婦人們見到尋手中的嬰兒,習以為常的上前將嬰兒接過來,幸而這些婦人當中有三人正在哺育嬰兒,故而不愁沒有人喂養。
再加上李驚蟬這裏不缺糧食,三位媽媽的奶水足夠充足。
這已經不是尋第一次從外麵帶迴嬰兒了。
這些嬰兒的運氣還算不錯,遇到尋,將其帶迴來喂養,大部分嬰兒在大人餓死之後,也都餓死在野外,被野獸撕咬吞食了。
如今已經是秦昭襄王四十九年七月,一月,秦軍退兵,秦國與韓國趙國達成和議,韓國割讓垣雍城,趙國割讓六城給秦國。
在韓國行使約定割讓垣雍城之後,趙國這邊卻遲遲沒有動靜。
“先生,平原君來了。”
在前麵餛飩店負責日常生意的少年【壯】快步跑到別院。
雖然趙國百姓的日子十分淒苦,但餛飩店的生意卻越發好了。
趙國貴族們縱情享樂,獨此一家的餛飩店是他們常來的地方。
李驚蟬因此賺的盆滿缽滿。
前世李驚蟬曾經聽說過一個觀點,經濟越差,貧富差距越會拉大;經濟越好,貧富差距反而會相對縮小。
如今的趙國正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情況。
餛飩店內被李驚蟬建六間包廂,平原君就在甲字房。
李驚蟬示意壯去招待其他客人,自己叩響房門,裏麵傳來平原君沉穩有力的聲音。
“進!”
李驚蟬打開門步入其中,平原君趙勝左擁右抱,麵色發紅,顯然喝了不少酒,但他的目光依舊清澈見底,神智極為清醒。
“李先生快入座,一起喝酒!”
他隨手拽過左邊的姑娘,將她推到李驚蟬身邊。
姑娘熱烈的貼了上來,溫潤熾熱的氣息從紅唇中輕吐到李驚蟬臉上。
這姑娘肌膚白皙細膩,眉眼如畫,更兼媚骨天成,身段妖嬈,的確是一等一的尤物。
奈何李驚蟬的腦海裏卻想到他這些日子在邯鄲城內見到的死去婦人。
那些婦人每一個都是容貌粗鄙,皮膚粗糙如樹皮,對比平原君的姬妾當然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可她們骨瘦如柴的模樣才是趙國現在最真實的麵目。
李驚蟬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平原君趙勝指著他哈哈一笑:“李先生,秦軍退兵,大趙轉危為安,想來異人不會再讓你替他照顧老婆孩子了。”
在一月,秦軍退兵時,趙姬為異人誕下一子,取名政,可見異人心底所想。
呂不韋曾來向李驚蟬報喜,李驚蟬給了呂不韋一枚玉佩,算作他給嬴政的禮物。
平原君說這些,看似是酒後玩笑,實則是在告訴李驚蟬,異人的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包括他與李驚蟬的來往。
“三個月之內,秦軍必定抵達邯鄲。”
李驚蟬淡笑著看向平原君趙勝,語氣淡然有力。
平原君噙著笑容的神色頓時一變,他盯著李驚蟬,語氣森寒:“李先生可知道你在說什麽?”
李驚蟬玩味的看著一直以來都帶著王族傲氣的平原君:“和議之後,韓國已經將垣雍城交割完畢,反倒是大趙按照和議該交割給秦國的六座城池一直拖延到現在,還沒有交割。”
“秦昭襄王,一代梟雄霸主,怎麽會容忍趙國這樣欺騙他,所以要不了多久,秦軍就會卷土重來,而且會直擊邯鄲!”
平原君冷冷的道:“你錯了,我們隻是做些準備罷了,準備好了,立刻就會將六座城交給秦國。”
李驚蟬輕笑:“平原君,最近的糧價又漲了,趙人百姓很多都已經吃不起飯,按道理在秦軍退兵後,危機解除,其餘各國的糧食都可以運送進趙國,趙國糧價應該會下降。”
“偏偏趙國糧價一直在漲,我為了買糧,曾經找了幾家糧鋪,得知他們的糧食都已經被人買完了。”
“在大趙嚴格的監管下,還能夠如此大規模購買糧食的人隻有趙王。”
“趙王購買糧食的原因不問可知,除開為了戰爭做足準備,又有什麽用呢?”
李驚蟬輕描淡寫的話語,讓平原君趙勝心中驚懼,寒意刺骨,他吃驚的不是李驚蟬的判斷是否準確,而是李驚蟬對趙國的機密一清二楚。
針對割讓六城給秦國的事情,趙孝成王的確反悔了。
反悔的原因在於虞信。
長平之戰前,廉頗與王齕屢戰屢敗,虞信和樓昌因為是否要和議一事發生爭執,趙孝成王聽從樓昌之言,結果導致後麵戰敗。
於是這次趙王聽從虞信之言:“趙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六城賂齊國,聯齊抗秦。
趙孝成王既用其謀,立刻派虞信東見齊王建,商討合縱抗秦計劃,並借魏國使者來趙連絡合縱之機,與魏訂立盟約。同時將靈丘封給楚相春申君黃歇,結好楚國,並對韓、燕極力交好。
穩固外部環境,聯絡五國的同時,趙王在國內亦是積極購買糧草,重整軍備,進行抗秦準備。
衰退的經濟,荒蕪的田地,導致趙國物資短缺,百姓生活困難,大麵積的饑荒在趙國蔓延。
長街兩側,百姓倚牆蹲坐,亂發披臉,渾身髒臭,烏蠅圍繞著嗡嗡亂飛,溝渠處,一具具無人認領的屍骸爬滿蛆蟲,斷壁殘垣,沿街乞討之聲不絕於耳,宛若末世。
尋腳步一頓,僅存的左眼驟然一縮。
身邊十歲的少年發出一聲驚唿。
“尋叔快看!”
“那有一個孩子!”
少年快步跑了過去,從一具婦人的屍體下抱起一個大約六個月大的嬰兒。
嬰兒烏黑的雙眼盯著少年,吧唧著小嘴,惹人憐愛。
尋從少年的懷中用剩下的右臂將嬰兒接過,嬰兒瘦骨嶙峋,輕飄飄的近乎沒有重量。
“造孽啊。”
尋歎了口氣。
抱著嬰兒迴到餛飩店。
他們從李驚蟬購買的別院側門進入,尋與少年將柴火卸下,李驚蟬正在教導年齡較小的孩子讀書認字。
婦人們見到尋手中的嬰兒,習以為常的上前將嬰兒接過來,幸而這些婦人當中有三人正在哺育嬰兒,故而不愁沒有人喂養。
再加上李驚蟬這裏不缺糧食,三位媽媽的奶水足夠充足。
這已經不是尋第一次從外麵帶迴嬰兒了。
這些嬰兒的運氣還算不錯,遇到尋,將其帶迴來喂養,大部分嬰兒在大人餓死之後,也都餓死在野外,被野獸撕咬吞食了。
如今已經是秦昭襄王四十九年七月,一月,秦軍退兵,秦國與韓國趙國達成和議,韓國割讓垣雍城,趙國割讓六城給秦國。
在韓國行使約定割讓垣雍城之後,趙國這邊卻遲遲沒有動靜。
“先生,平原君來了。”
在前麵餛飩店負責日常生意的少年【壯】快步跑到別院。
雖然趙國百姓的日子十分淒苦,但餛飩店的生意卻越發好了。
趙國貴族們縱情享樂,獨此一家的餛飩店是他們常來的地方。
李驚蟬因此賺的盆滿缽滿。
前世李驚蟬曾經聽說過一個觀點,經濟越差,貧富差距越會拉大;經濟越好,貧富差距反而會相對縮小。
如今的趙國正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情況。
餛飩店內被李驚蟬建六間包廂,平原君就在甲字房。
李驚蟬示意壯去招待其他客人,自己叩響房門,裏麵傳來平原君沉穩有力的聲音。
“進!”
李驚蟬打開門步入其中,平原君趙勝左擁右抱,麵色發紅,顯然喝了不少酒,但他的目光依舊清澈見底,神智極為清醒。
“李先生快入座,一起喝酒!”
他隨手拽過左邊的姑娘,將她推到李驚蟬身邊。
姑娘熱烈的貼了上來,溫潤熾熱的氣息從紅唇中輕吐到李驚蟬臉上。
這姑娘肌膚白皙細膩,眉眼如畫,更兼媚骨天成,身段妖嬈,的確是一等一的尤物。
奈何李驚蟬的腦海裏卻想到他這些日子在邯鄲城內見到的死去婦人。
那些婦人每一個都是容貌粗鄙,皮膚粗糙如樹皮,對比平原君的姬妾當然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可她們骨瘦如柴的模樣才是趙國現在最真實的麵目。
李驚蟬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平原君趙勝指著他哈哈一笑:“李先生,秦軍退兵,大趙轉危為安,想來異人不會再讓你替他照顧老婆孩子了。”
在一月,秦軍退兵時,趙姬為異人誕下一子,取名政,可見異人心底所想。
呂不韋曾來向李驚蟬報喜,李驚蟬給了呂不韋一枚玉佩,算作他給嬴政的禮物。
平原君說這些,看似是酒後玩笑,實則是在告訴李驚蟬,異人的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包括他與李驚蟬的來往。
“三個月之內,秦軍必定抵達邯鄲。”
李驚蟬淡笑著看向平原君趙勝,語氣淡然有力。
平原君噙著笑容的神色頓時一變,他盯著李驚蟬,語氣森寒:“李先生可知道你在說什麽?”
李驚蟬玩味的看著一直以來都帶著王族傲氣的平原君:“和議之後,韓國已經將垣雍城交割完畢,反倒是大趙按照和議該交割給秦國的六座城池一直拖延到現在,還沒有交割。”
“秦昭襄王,一代梟雄霸主,怎麽會容忍趙國這樣欺騙他,所以要不了多久,秦軍就會卷土重來,而且會直擊邯鄲!”
平原君冷冷的道:“你錯了,我們隻是做些準備罷了,準備好了,立刻就會將六座城交給秦國。”
李驚蟬輕笑:“平原君,最近的糧價又漲了,趙人百姓很多都已經吃不起飯,按道理在秦軍退兵後,危機解除,其餘各國的糧食都可以運送進趙國,趙國糧價應該會下降。”
“偏偏趙國糧價一直在漲,我為了買糧,曾經找了幾家糧鋪,得知他們的糧食都已經被人買完了。”
“在大趙嚴格的監管下,還能夠如此大規模購買糧食的人隻有趙王。”
“趙王購買糧食的原因不問可知,除開為了戰爭做足準備,又有什麽用呢?”
李驚蟬輕描淡寫的話語,讓平原君趙勝心中驚懼,寒意刺骨,他吃驚的不是李驚蟬的判斷是否準確,而是李驚蟬對趙國的機密一清二楚。
針對割讓六城給秦國的事情,趙孝成王的確反悔了。
反悔的原因在於虞信。
長平之戰前,廉頗與王齕屢戰屢敗,虞信和樓昌因為是否要和議一事發生爭執,趙孝成王聽從樓昌之言,結果導致後麵戰敗。
於是這次趙王聽從虞信之言:“趙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六城賂齊國,聯齊抗秦。
趙孝成王既用其謀,立刻派虞信東見齊王建,商討合縱抗秦計劃,並借魏國使者來趙連絡合縱之機,與魏訂立盟約。同時將靈丘封給楚相春申君黃歇,結好楚國,並對韓、燕極力交好。
穩固外部環境,聯絡五國的同時,趙王在國內亦是積極購買糧草,重整軍備,進行抗秦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