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討酒喝的老和尚
綜武:長生萬古,每天自動變強 作者:維周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師父,那個人是誰?”
梁蕭好奇的問道,即便是開天大典上,童鑄他們也沒有指名道姓,但看師父的樣子,似乎已經知道那個人的身份。
阿青淡淡一笑:“太乙分光劍,三三步,這些武功早已說明那人的身份,此人與你也有些關係,他叫公羊羽,教導過你父親,正所謂萬古雲霄一羽毛,此人的天資的確了得,隻是為人固執,不過也不必太擔心,他的武功對世人來說很了不得,但對你而言,也未必有多了不起。”
梁蕭心頭恍然,原來父親的武功是此人教的,不過片刻後他便沒有放在心上,這世上的人武功再高,也是絕沒有可能高過師父的。
“蕭兒,你算學大成,武功進步了然,如今欠缺的就是內功積累,我這裏有一枚聚仙丹,你服下之後,內力增長,此後好好消化,三年之內便可與蕭千絕一分高低。”
“不,三年之後,除了在實戰經驗上不如蕭千絕,各方麵你都會比蕭千絕強得多,我與你師母這一次離開,便去尋找蕭千絕,替你下這一封戰書。”
“三年之後,八月十五,就在你父親的墳墓前,你與他決一死戰,隻是蕭兒,你的母親未必會願意讓蕭千絕死掉,這是你要想好的事情。”
梁蕭心頭一動,沒想到師父這一次離開竟然是為了尋找蕭千絕,三年時間,他就可以替父親報仇了。
想到當初父親慘死時的情景,他仍然心痛不已。
幸好,拜師李驚蟬,他距離報仇如此之近。
“師父,我會處理好天機宮之事的。”
“您和師娘放心去吧,師弟也要去嗎?”
梁蕭忽然想起張君寶,李驚蟬點點頭:“你的道在算學,君寶的道在道家,他閱讀十萬道藏,如今該是時候離開了,至於你們下一次會什麽時候再見麵,為師也難說啊。”
“好了,先服下聚仙丹,我和你師娘給你護法,等你將藥力消化,我們再離開。”
“多謝師父,師娘。”
梁蕭服下聚仙丹,在李驚蟬的幫助下,花費了三天消化,自身內力增長數倍,達到匪夷所思的境界。
即便如此,聚仙丹還有很大一部分藥力沉寂在梁蕭的血肉當中,需要梁蕭一點點開發。
三日之後,李驚蟬、阿青攜著張君寶離開天機宮。
他們出了天機宮,打算一路向北,張君寶閱讀十萬道藏,道心已成,一路上觀名山大川,若有所悟,逐漸走出自己的武道。
李驚蟬看在眼中,滿意無比。
“今日我們就在這裏歇歇吧。”
一路上他們都是爬山越水,今日來到城鎮,不遠處又有碧波萬頃,風景秀麗,李驚蟬三人決定好好休整一番。
李驚蟬與阿青武功到了超凡脫俗的境界,便是一粒灰塵也不會粘在他們身上,張君寶卻還做不到這一點,翻山越嶺,感悟天地的代價就是他如今完全成了一個風塵仆仆的泥猴子。
故而李驚蟬特意選擇城鎮讓他好好休息,放鬆心情,勞逸結合。
張君寶換了衣服,又洗了個熱水澡,通體舒泰,三人在一樓要了座位,點了飯菜,說話間,走來一名綠衫女子,頭戴細柳鬥笠,枝葉未凋,遮住容貌,一身水綠紗衣也用柳條束著,楚腰纖纖,隻堪一握。
更讓人注意的是她牽著的一匹馬,這馬通體雪白,骨骼神駿,一看便是少有的好馬。
不過張君寶隻看了一眼就不看了,李驚蟬和阿青則是說著話,紅塵多年,他們心靜無波,任何事也難以引起他們的波動。
女子要了飯菜,奇異的是她竟然還要了酒,孤身一人的女子出門在外,竟然還飲酒,著實出乎意料,張君寶眼神中驚訝一閃而過。
不過,下一刻,張君寶就被更奇怪的事情吸引了。
長街之上,一口大鍾正飛奔而來。
這大鍾高約兩丈,沉重數千斤,竟奔走如飛,張君寶看到銅鍾之內有人在走。
顯然是有人扛起這一口鍾,這人的力氣當真是大!
如此沉重的一口銅鍾,武道高手固然可以用內力將之支撐起來,但內力有盡,唯有那等真正神力之人才能扛住這樣一口銅鍾飛奔。
李驚蟬微微一笑:“大金剛神力,當真非比尋常。”
阿青也道:“這一門武功比起當初你的龍象般若功也不遑多讓。”
張君寶道:“師父,這人是不是也很有名氣啊?”
李驚蟬緩緩頷首:“他也是禪宗之人,隻是此人一向嗬佛罵祖,酒肉不禁,至少少林寺是絕不會接納他的。”
張君寶詫異,他沒想到這人竟然是個和尚,對比起那綠衫女子,這個和尚讓張君寶更加親近。
等到銅鍾到了店門口,扛鍾之人的麵容也顯露出來,此人是一個年老和尚,體格高壯,須眉如雪,麵孔紅潤,不帶火氣。
他一手拿著一條烏木棒子,一手擎著銅鍾,隻見他左手一放,銅鍾向地麵砸去,立刻讓店內眾人大吃一驚,那銅鍾數千斤沉重,砸在地上,豈不是要嚇死個人?
誰料銅鍾落地,竟如一片羽毛,不曾發出一點動靜,這一手舉重若輕的功夫讓張君寶神色一動,好厲害的和尚!
“和尚是衝女子來的。”
李驚蟬聚音成線,傳入阿青與張君寶耳內。
李驚蟬話音未落,就聽到和尚說道:“真是熱鬧,人太多了。”
說著,他竟然拿著烏木棒子狠狠敲在銅鍾上,鍾聲厚重,好似雷鳴炸響在耳畔,許多客人受不了,紛紛結賬走人。
掌櫃的怒不可遏,可看著老和尚的力氣,連一句惡話也是不敢說的。
張君寶蹙眉道:“這位大師,出家人與人方便,你怎的反倒壞人生意?這店家莫非與你有仇?”
掌櫃的見有人開口,連連附和:“這位客官說得對,大師,你也是出家人,怎麽來為難我這個小小生意人?”
老和尚並未因為張君寶的話感到任何羞愧,反倒是大笑道:“貧僧討口酒喝,等貧僧吃飽了喝足,自然就帶著銅鍾走了。”
梁蕭好奇的問道,即便是開天大典上,童鑄他們也沒有指名道姓,但看師父的樣子,似乎已經知道那個人的身份。
阿青淡淡一笑:“太乙分光劍,三三步,這些武功早已說明那人的身份,此人與你也有些關係,他叫公羊羽,教導過你父親,正所謂萬古雲霄一羽毛,此人的天資的確了得,隻是為人固執,不過也不必太擔心,他的武功對世人來說很了不得,但對你而言,也未必有多了不起。”
梁蕭心頭恍然,原來父親的武功是此人教的,不過片刻後他便沒有放在心上,這世上的人武功再高,也是絕沒有可能高過師父的。
“蕭兒,你算學大成,武功進步了然,如今欠缺的就是內功積累,我這裏有一枚聚仙丹,你服下之後,內力增長,此後好好消化,三年之內便可與蕭千絕一分高低。”
“不,三年之後,除了在實戰經驗上不如蕭千絕,各方麵你都會比蕭千絕強得多,我與你師母這一次離開,便去尋找蕭千絕,替你下這一封戰書。”
“三年之後,八月十五,就在你父親的墳墓前,你與他決一死戰,隻是蕭兒,你的母親未必會願意讓蕭千絕死掉,這是你要想好的事情。”
梁蕭心頭一動,沒想到師父這一次離開竟然是為了尋找蕭千絕,三年時間,他就可以替父親報仇了。
想到當初父親慘死時的情景,他仍然心痛不已。
幸好,拜師李驚蟬,他距離報仇如此之近。
“師父,我會處理好天機宮之事的。”
“您和師娘放心去吧,師弟也要去嗎?”
梁蕭忽然想起張君寶,李驚蟬點點頭:“你的道在算學,君寶的道在道家,他閱讀十萬道藏,如今該是時候離開了,至於你們下一次會什麽時候再見麵,為師也難說啊。”
“好了,先服下聚仙丹,我和你師娘給你護法,等你將藥力消化,我們再離開。”
“多謝師父,師娘。”
梁蕭服下聚仙丹,在李驚蟬的幫助下,花費了三天消化,自身內力增長數倍,達到匪夷所思的境界。
即便如此,聚仙丹還有很大一部分藥力沉寂在梁蕭的血肉當中,需要梁蕭一點點開發。
三日之後,李驚蟬、阿青攜著張君寶離開天機宮。
他們出了天機宮,打算一路向北,張君寶閱讀十萬道藏,道心已成,一路上觀名山大川,若有所悟,逐漸走出自己的武道。
李驚蟬看在眼中,滿意無比。
“今日我們就在這裏歇歇吧。”
一路上他們都是爬山越水,今日來到城鎮,不遠處又有碧波萬頃,風景秀麗,李驚蟬三人決定好好休整一番。
李驚蟬與阿青武功到了超凡脫俗的境界,便是一粒灰塵也不會粘在他們身上,張君寶卻還做不到這一點,翻山越嶺,感悟天地的代價就是他如今完全成了一個風塵仆仆的泥猴子。
故而李驚蟬特意選擇城鎮讓他好好休息,放鬆心情,勞逸結合。
張君寶換了衣服,又洗了個熱水澡,通體舒泰,三人在一樓要了座位,點了飯菜,說話間,走來一名綠衫女子,頭戴細柳鬥笠,枝葉未凋,遮住容貌,一身水綠紗衣也用柳條束著,楚腰纖纖,隻堪一握。
更讓人注意的是她牽著的一匹馬,這馬通體雪白,骨骼神駿,一看便是少有的好馬。
不過張君寶隻看了一眼就不看了,李驚蟬和阿青則是說著話,紅塵多年,他們心靜無波,任何事也難以引起他們的波動。
女子要了飯菜,奇異的是她竟然還要了酒,孤身一人的女子出門在外,竟然還飲酒,著實出乎意料,張君寶眼神中驚訝一閃而過。
不過,下一刻,張君寶就被更奇怪的事情吸引了。
長街之上,一口大鍾正飛奔而來。
這大鍾高約兩丈,沉重數千斤,竟奔走如飛,張君寶看到銅鍾之內有人在走。
顯然是有人扛起這一口鍾,這人的力氣當真是大!
如此沉重的一口銅鍾,武道高手固然可以用內力將之支撐起來,但內力有盡,唯有那等真正神力之人才能扛住這樣一口銅鍾飛奔。
李驚蟬微微一笑:“大金剛神力,當真非比尋常。”
阿青也道:“這一門武功比起當初你的龍象般若功也不遑多讓。”
張君寶道:“師父,這人是不是也很有名氣啊?”
李驚蟬緩緩頷首:“他也是禪宗之人,隻是此人一向嗬佛罵祖,酒肉不禁,至少少林寺是絕不會接納他的。”
張君寶詫異,他沒想到這人竟然是個和尚,對比起那綠衫女子,這個和尚讓張君寶更加親近。
等到銅鍾到了店門口,扛鍾之人的麵容也顯露出來,此人是一個年老和尚,體格高壯,須眉如雪,麵孔紅潤,不帶火氣。
他一手拿著一條烏木棒子,一手擎著銅鍾,隻見他左手一放,銅鍾向地麵砸去,立刻讓店內眾人大吃一驚,那銅鍾數千斤沉重,砸在地上,豈不是要嚇死個人?
誰料銅鍾落地,竟如一片羽毛,不曾發出一點動靜,這一手舉重若輕的功夫讓張君寶神色一動,好厲害的和尚!
“和尚是衝女子來的。”
李驚蟬聚音成線,傳入阿青與張君寶耳內。
李驚蟬話音未落,就聽到和尚說道:“真是熱鬧,人太多了。”
說著,他竟然拿著烏木棒子狠狠敲在銅鍾上,鍾聲厚重,好似雷鳴炸響在耳畔,許多客人受不了,紛紛結賬走人。
掌櫃的怒不可遏,可看著老和尚的力氣,連一句惡話也是不敢說的。
張君寶蹙眉道:“這位大師,出家人與人方便,你怎的反倒壞人生意?這店家莫非與你有仇?”
掌櫃的見有人開口,連連附和:“這位客官說得對,大師,你也是出家人,怎麽來為難我這個小小生意人?”
老和尚並未因為張君寶的話感到任何羞愧,反倒是大笑道:“貧僧討口酒喝,等貧僧吃飽了喝足,自然就帶著銅鍾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