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甄寶玉進賈府1
紅樓夢中人:賈環要翻身 作者:有隻老虎叫啊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賈母笑道:“倒是也有好處的,這不就把哥兒推到我們這裏,咱們見麵了。”
甄寶玉笑了起來,賈母遂又說道:“你家老太太其實是善於理家的,如今家道如此,既是你家老太太分的明白,哥兒你迴去是該好生振作起來。我們女人管家裏的事兒,你們男人是外麵奔大事兒的,既是天家赦了你們二房,合該你與你父親正幹些,如今你的年紀也不小了,且趕緊科舉了,出個人才隻當為家裏贖罪,也是起複之相。”
甄寶玉趕緊站起來聽住了,賈母笑道:“哥兒且坐下聽著吧,咱們家的孩子就這點不好,太過多禮。”
賈環和甄寶玉都笑了。
賈母又問道:“你可曾找了你姐姐了麽,那北靜王府是怎麽說的。”
一提起這個,甄寶玉就是一把辛酸淚,自己站在姐姐門前隻是被看門的下人攔著進不去,說出去誰人能信呢,遂與賈母勉強的說了說。
賈母是知道的,遂罵了看門的人幾句,安慰甄寶玉道:“他們這些個狗奴才慣常就是這樣,勢利眼罷了,哥兒孤身一人過去,隻怕也有些個風塵,也未曾塞給他們銀子做好處,他們必然是不稟報的,與北靜王妃是沒有妨礙的。哥兒好生在我這裏住著,待明日我遞了帖子過去,王妃必定懲戒他們。”
甄寶玉心裏豈有不感激的,遂站起來致謝笑道:“下人無禮,可是也是實情,論起來,誰家走親戚不是鄭重過去呢,所以他們謹慎些也是有的。想來到王府冒充親戚的多了,他們不攔著些,不是誰人都能夠進王妃走一遭了,老太太隻遞帖子就好,不必再說其他的了。”
賈母聽了更加喜歡,說:“果然是個好孩子。”
上下打量打量,倒是更覺得甄寶玉身上散發出來的氣度更甚賈寶玉,知道也是家道中落逼迫甄寶玉上進,心裏更加敬佩,趕著叫人收拾了住處,又叫道:“寶玉若是有空,進來與甄家哥兒說說話才好,之前在甄家叨擾了許多,感情都忘記了麽。”
鴛鴦等人忙忙的出去接了賈寶玉進來,待賈寶玉進得榮禧堂,見了甄寶玉,自是又有一番寒暄,倒是不再贅述了。
獨寶玉迴到自己房中,告訴了寶釵,說是:“常提的甄寶玉,就是去年我與珍大哥哥往金陵甄家請安時候見過的,果真是與我長得一模一樣,說出的話也是甚合我心意的,如今他既是已經過來與老太太請安,你們也去瞧瞧,看他果然和我像不像。”
寶釵聽了說道:“噯,你說話怎麽越發不留神了?什麽男人同你一樣都說出來了,還叫我們瞧去嗎!”
寶玉聽了,知是失言,臉上一紅,連忙的還要解說。
寶釵倒是笑了起來:“想來是二爺覺得甄家的爺長得的確和您很像,一時忘神也是有的。”
寶玉方安了安心,笑道:“真真是這樣的,我倒是想著姐姐的,隻是忘了忌諱。”
寶釵便笑著問道:“那甄寶玉果然像你麽?”
寶玉說道:“相貌倒還是一樣的,上一次我們也是投機的很。隻是今日坐起來說話,言談間看起來,倒是比前次說話有些個不投機了,似乎也有些個祿蠹了。”
寶釵說道:“你又編派人家了。怎麽就見得也是個祿蠹呢?”
寶玉說道:“他說了半天,並沒個明心見性之談,不過說些什麽文章經濟,又說什麽為忠為孝,還勸我好生多讀讀四書五經,早日考取了功名,也是為朝廷效力,家裏也高興,這樣人可不是個祿蠹麽?隻可惜他也生了這樣一個相貌。我想來,有了他,我竟要連我這個相貌都不要了。”
寶釵見他又發呆話,便說道:“你真真說出句話來叫人發笑,這相貌怎麽能不要呢?況且人家這話是正理,做了一個男人,原該要立身揚名的,誰像你一味的柔情私意。不說自己沒有剛烈,倒說人家是祿蠹。”
寶玉本聽了甄寶玉的話,甚不耐煩,又被寶釵搶白了一場,心中更加不樂,悶悶昏昏,不覺將舊病又勾起來了,並不言語,隻是傻笑。
寶釵不知,隻道是“我的話錯了,他所以冷笑”,也不理他,豈知那日便有些發呆,襲人、玉釧兒等慪他,也不言語,心裏也不知在想些什麽,倒是沒有生病了,眾人也就不理會他,也沒有迴了賈母。
賈母招待了甄寶玉住下,一麵著了人遞了帖子往北靜王府去了,隻說是甄家的哥兒甄寶玉在賈家做客呢。
北靜王妃近來為著擔心娘家的變故,已然是生了一場大病,整日憂心的不行,猛聽得賈家來人說自家的兄弟來京了,不由得嚇了一跳,反複問了幾次,方知道是真的,倒是疑惑起來,怎麽自家兄弟來京不先找了自己,倒先找了賈家,遂笑著打賞了來人,與婆子隻說自己知道了,待明日整理了行裝過去接了兄弟進府住著。
婆子迴去自與賈母學說了,賈母微微點頭示意知道了,轉頭與賈政等人說道:“隻怕王妃過來探兄弟容易,若是接了兄弟進府是有些個難處,叫下人們都好生待著甄家的哥兒,府裏的哥兒該有的隻管給甄家的哥兒添上,住些時日,若是哥兒不樂意住了,咱們再好生的送了迴去。”
北靜王妃第二日過來,拉著甄寶玉哭了好半天,私底下又問了甄寶玉緣何來京不找了自己。
甄寶玉老實說道:“起初是咱們家在王家擱了些個細軟的,弟弟也是想著畢竟這事兒要做的隱秘些,又是耽擱罪名的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譬如說叫姐姐知道了,倒是該和王爺說與不說呢。說了,王爺秉公執法,又報了陛下,咱們家如今是風雨飄搖的,再經不起一點風浪了。若是不說,畢竟是姐姐的夫君,叫王爺知道了豈有不寒心的呢,故此弟弟就想著瞞著姐姐,自己拿了就走,待日後來了京城再與姐姐相聚,豈不是好。”
甄寶玉笑了起來,賈母遂又說道:“你家老太太其實是善於理家的,如今家道如此,既是你家老太太分的明白,哥兒你迴去是該好生振作起來。我們女人管家裏的事兒,你們男人是外麵奔大事兒的,既是天家赦了你們二房,合該你與你父親正幹些,如今你的年紀也不小了,且趕緊科舉了,出個人才隻當為家裏贖罪,也是起複之相。”
甄寶玉趕緊站起來聽住了,賈母笑道:“哥兒且坐下聽著吧,咱們家的孩子就這點不好,太過多禮。”
賈環和甄寶玉都笑了。
賈母又問道:“你可曾找了你姐姐了麽,那北靜王府是怎麽說的。”
一提起這個,甄寶玉就是一把辛酸淚,自己站在姐姐門前隻是被看門的下人攔著進不去,說出去誰人能信呢,遂與賈母勉強的說了說。
賈母是知道的,遂罵了看門的人幾句,安慰甄寶玉道:“他們這些個狗奴才慣常就是這樣,勢利眼罷了,哥兒孤身一人過去,隻怕也有些個風塵,也未曾塞給他們銀子做好處,他們必然是不稟報的,與北靜王妃是沒有妨礙的。哥兒好生在我這裏住著,待明日我遞了帖子過去,王妃必定懲戒他們。”
甄寶玉心裏豈有不感激的,遂站起來致謝笑道:“下人無禮,可是也是實情,論起來,誰家走親戚不是鄭重過去呢,所以他們謹慎些也是有的。想來到王府冒充親戚的多了,他們不攔著些,不是誰人都能夠進王妃走一遭了,老太太隻遞帖子就好,不必再說其他的了。”
賈母聽了更加喜歡,說:“果然是個好孩子。”
上下打量打量,倒是更覺得甄寶玉身上散發出來的氣度更甚賈寶玉,知道也是家道中落逼迫甄寶玉上進,心裏更加敬佩,趕著叫人收拾了住處,又叫道:“寶玉若是有空,進來與甄家哥兒說說話才好,之前在甄家叨擾了許多,感情都忘記了麽。”
鴛鴦等人忙忙的出去接了賈寶玉進來,待賈寶玉進得榮禧堂,見了甄寶玉,自是又有一番寒暄,倒是不再贅述了。
獨寶玉迴到自己房中,告訴了寶釵,說是:“常提的甄寶玉,就是去年我與珍大哥哥往金陵甄家請安時候見過的,果真是與我長得一模一樣,說出的話也是甚合我心意的,如今他既是已經過來與老太太請安,你們也去瞧瞧,看他果然和我像不像。”
寶釵聽了說道:“噯,你說話怎麽越發不留神了?什麽男人同你一樣都說出來了,還叫我們瞧去嗎!”
寶玉聽了,知是失言,臉上一紅,連忙的還要解說。
寶釵倒是笑了起來:“想來是二爺覺得甄家的爺長得的確和您很像,一時忘神也是有的。”
寶玉方安了安心,笑道:“真真是這樣的,我倒是想著姐姐的,隻是忘了忌諱。”
寶釵便笑著問道:“那甄寶玉果然像你麽?”
寶玉說道:“相貌倒還是一樣的,上一次我們也是投機的很。隻是今日坐起來說話,言談間看起來,倒是比前次說話有些個不投機了,似乎也有些個祿蠹了。”
寶釵說道:“你又編派人家了。怎麽就見得也是個祿蠹呢?”
寶玉說道:“他說了半天,並沒個明心見性之談,不過說些什麽文章經濟,又說什麽為忠為孝,還勸我好生多讀讀四書五經,早日考取了功名,也是為朝廷效力,家裏也高興,這樣人可不是個祿蠹麽?隻可惜他也生了這樣一個相貌。我想來,有了他,我竟要連我這個相貌都不要了。”
寶釵見他又發呆話,便說道:“你真真說出句話來叫人發笑,這相貌怎麽能不要呢?況且人家這話是正理,做了一個男人,原該要立身揚名的,誰像你一味的柔情私意。不說自己沒有剛烈,倒說人家是祿蠹。”
寶玉本聽了甄寶玉的話,甚不耐煩,又被寶釵搶白了一場,心中更加不樂,悶悶昏昏,不覺將舊病又勾起來了,並不言語,隻是傻笑。
寶釵不知,隻道是“我的話錯了,他所以冷笑”,也不理他,豈知那日便有些發呆,襲人、玉釧兒等慪他,也不言語,心裏也不知在想些什麽,倒是沒有生病了,眾人也就不理會他,也沒有迴了賈母。
賈母招待了甄寶玉住下,一麵著了人遞了帖子往北靜王府去了,隻說是甄家的哥兒甄寶玉在賈家做客呢。
北靜王妃近來為著擔心娘家的變故,已然是生了一場大病,整日憂心的不行,猛聽得賈家來人說自家的兄弟來京了,不由得嚇了一跳,反複問了幾次,方知道是真的,倒是疑惑起來,怎麽自家兄弟來京不先找了自己,倒先找了賈家,遂笑著打賞了來人,與婆子隻說自己知道了,待明日整理了行裝過去接了兄弟進府住著。
婆子迴去自與賈母學說了,賈母微微點頭示意知道了,轉頭與賈政等人說道:“隻怕王妃過來探兄弟容易,若是接了兄弟進府是有些個難處,叫下人們都好生待著甄家的哥兒,府裏的哥兒該有的隻管給甄家的哥兒添上,住些時日,若是哥兒不樂意住了,咱們再好生的送了迴去。”
北靜王妃第二日過來,拉著甄寶玉哭了好半天,私底下又問了甄寶玉緣何來京不找了自己。
甄寶玉老實說道:“起初是咱們家在王家擱了些個細軟的,弟弟也是想著畢竟這事兒要做的隱秘些,又是耽擱罪名的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譬如說叫姐姐知道了,倒是該和王爺說與不說呢。說了,王爺秉公執法,又報了陛下,咱們家如今是風雨飄搖的,再經不起一點風浪了。若是不說,畢竟是姐姐的夫君,叫王爺知道了豈有不寒心的呢,故此弟弟就想著瞞著姐姐,自己拿了就走,待日後來了京城再與姐姐相聚,豈不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