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王家軼事4
紅樓夢中人:賈環要翻身 作者:有隻老虎叫啊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661章 王家軼事4
王子騰夫人笑道:“老太太又錯了,若是盡著咱們家的銀子辦理,又能置辦到什麽地步去,且咱們家的姑娘不少,個個都要置辦嫁妝,那爺們也該成親了,照這麽開銷下去,隻怕不足幾年就精窮了,咱們又吃什麽去。”
王母奇道:“這可怪了,剛剛是你說的要給珠丫頭置辦嫁妝,如今又說什麽精窮了。那麽你說說,還能如何呢,總不能叫哪裏變出一筆銀錢來吧。”
王子騰夫人笑道:“老太太也是了,咱們家的姑太太是做什麽的,既是侄女要成親,難道她就不能給些個嫁妝?就是往常也該給添妝的,難道現如今就行不通了?”
王母一聽,心道原來是打在了薛姨媽頭上,遂說道:“我知道你的意思,隻是如今咱們都出來了,姑太太也給了銀錢,實在很不必打攪了。”
王子騰夫人笑道:“我知道老太太為著是心疼姑太太的緣故,隻是事情擺在這裏,老太太也是疼孫女的,那嫁妝簡薄的女子嫁到婆家究竟是個什麽境地,老太太不必我說,自己想也知道。姑太太又是疼侄女的,且又不是拿不出來,隻不過是叫她照著平常人家置辦一份罷了,就是蟠兒的一頓飯錢,姑太太也拿不出來麽,倒是枉叫嬌珠叫她一聲姑姑了。”
王子勝夫人眼睛一亮,既是送上來的買賣,如何自己不攙一腳,不過就是多費些唾沫罷了,遂趕緊說道:“姑太太也是讀過《女則》《女訓》的,這些道理她都懂得,既是要嫁妝,不妨多要一些銀子,咱們送姑娘出門也是要置辦幾桌酒席的,哪裏不用銀子了。”
眾人都紛紛附和,又不是用自家銀子,既是要讓薛姨媽出血,自是樂見其成的,且萬一有個什麽便宜,自家也能沾沾。
王母微微歎氣,自是知道眾人的心思,隻是她也是心疼孫女的,遂召了薛姨媽過來說話。
平心而論,薛姨媽還是心裏想著自己的娘家的,所以一聽王母說起了嬌珠的親事,下意識的就說道:“這是不行的,好好的大姑娘做什麽要去做別人的外室,敢是天底下沒有人了麽,說出去也怕人恥笑。”
王母歎道:“這話就不要再說了,你是她的親姑母,既是給她找不了一個好人家,不如就叫她母親去辦吧,何苦招人厭煩。”
薛姨媽氣道:“母親既是不叫女兒說話,為何又叫我過來。”
王母強笑道:“叫你來,自有你來的道理。”
遂慢慢的將意思透了出來,她也是知道不好意思的,遂安慰薛姨媽道:“譬如說就隻當是你府裏的丫鬟要放出去嫁人,你還能不給些銀錢置辦嫁妝麽。如今你侄女隻有你一個姑姑做靠,不看著你又看誰去呢。沒說的,你隻當是養條貓兒狗兒的,多費些糧食罷了,待我一發子蹬腿去了,也不怕你不認他們。”
說著,就禁不住擦起了眼淚,不過一年,自家的心氣果真就敗壞了,叫她還能說什麽呢。
薛姨媽看了也是難過,遂說道:“不是母親怪罪,如今薛家也難過不少,又是蟠兒的媳婦當家,叫女兒怎麽和那孫氏說話呢,本來那孫氏就不是個省心的性子,為著咱們家的事兒,已然和女兒分歧了不少,連帶著蟠兒也同女兒離心了,如今薛家家裏實際上是孫氏把持著,叫女兒還能怎麽辦呢。”
王母聽了怎麽會信,且又是事關自家孫女的嫁妝,遂笑道:“卻又來,你的體己還少麽,當初為著你嫁到薛家受屈,咱們家給你陪送的可是比你姐姐的要多上許多,這麽些年你在薛家操持,又沒個婆婆壓著,隻怕那月例銀子也沒個花處,不過就是叫你略微出個尋常小戶人家的分例也不肯麽,心也太狠了些。”
薛姨媽這個時候才算是知道了什麽叫做粘在手上的輕易丟棄不掉,此時出個分例倒也不難,難的是此例一開,王家的其他人和事都要向她聚攏而來,之前自己所做的功夫自然是白做了,隻怕今後還要更加變本加厲。可是若是不給,王母又要說她,就是自己也過不去這個坎,正值左右為難之時,王母歎道:“就是按平常論,你這個做姑母的還不得給一些添妝麽,怎麽就這樣為難,還是說你看如今王家敗落了,沒什麽結交的必要了,所以就假借推托。不是我這個當娘的說偏心話,好與不好的,且隻當孝敬了我吧,待你娘一發子蹬腿去了,你再說別的。”
這話壓的薛姨媽再也抬不起頭來,隻得說道:“母親生養我一場,女兒倒要引母親憂愁不是?母親隻管放心,珠丫頭的嫁妝隻管包在我身上,必不叫母親煩心。”
王母難過的看了薛姨媽一眼,就是再疼孫女,自己也是知道做的委實不對的,遂歎了一口氣說道:“你放心,母親不會叫你為難,今後除了情非得已,等閑的事情母親也不會求到你的門前。你也是一大家子人要養活,母親知道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
薛姨媽難過的苦笑了一聲,心道,隻怕將來情非得已的事情是要接連而至的,不說別的,這些個侄女侄子的親事就是一個好看,若是個個要她出銀子,這要出到何時去。
孫氏在屋裏,聽見下人迴說薛姨媽自外麵迴來了,臉色甚是不好看,遂唾了一口說道:“還有什麽不好看的,想來也是她娘家又找她說什麽知心話去了。這世上也是怪道了,外麵得了天花死去的何止千百,怎麽她家就不死上幾個衝一衝這京城的晦氣。所以說,好人不長命,惡人活千年,這也是世間的常理。”
說著,便吩咐陪嫁丫鬟道:“我有要事出去一趟,家裏有事即刻去沁香茶樓找我。”
丫鬟見孫氏打扮的甚是嬌俏,知道必是要會那王德去了,有心想勸孫氏幾句,知道她也是不聽的,反而還要罵自己,隻得點頭應下了。
王子騰夫人笑道:“老太太又錯了,若是盡著咱們家的銀子辦理,又能置辦到什麽地步去,且咱們家的姑娘不少,個個都要置辦嫁妝,那爺們也該成親了,照這麽開銷下去,隻怕不足幾年就精窮了,咱們又吃什麽去。”
王母奇道:“這可怪了,剛剛是你說的要給珠丫頭置辦嫁妝,如今又說什麽精窮了。那麽你說說,還能如何呢,總不能叫哪裏變出一筆銀錢來吧。”
王子騰夫人笑道:“老太太也是了,咱們家的姑太太是做什麽的,既是侄女要成親,難道她就不能給些個嫁妝?就是往常也該給添妝的,難道現如今就行不通了?”
王母一聽,心道原來是打在了薛姨媽頭上,遂說道:“我知道你的意思,隻是如今咱們都出來了,姑太太也給了銀錢,實在很不必打攪了。”
王子騰夫人笑道:“我知道老太太為著是心疼姑太太的緣故,隻是事情擺在這裏,老太太也是疼孫女的,那嫁妝簡薄的女子嫁到婆家究竟是個什麽境地,老太太不必我說,自己想也知道。姑太太又是疼侄女的,且又不是拿不出來,隻不過是叫她照著平常人家置辦一份罷了,就是蟠兒的一頓飯錢,姑太太也拿不出來麽,倒是枉叫嬌珠叫她一聲姑姑了。”
王子勝夫人眼睛一亮,既是送上來的買賣,如何自己不攙一腳,不過就是多費些唾沫罷了,遂趕緊說道:“姑太太也是讀過《女則》《女訓》的,這些道理她都懂得,既是要嫁妝,不妨多要一些銀子,咱們送姑娘出門也是要置辦幾桌酒席的,哪裏不用銀子了。”
眾人都紛紛附和,又不是用自家銀子,既是要讓薛姨媽出血,自是樂見其成的,且萬一有個什麽便宜,自家也能沾沾。
王母微微歎氣,自是知道眾人的心思,隻是她也是心疼孫女的,遂召了薛姨媽過來說話。
平心而論,薛姨媽還是心裏想著自己的娘家的,所以一聽王母說起了嬌珠的親事,下意識的就說道:“這是不行的,好好的大姑娘做什麽要去做別人的外室,敢是天底下沒有人了麽,說出去也怕人恥笑。”
王母歎道:“這話就不要再說了,你是她的親姑母,既是給她找不了一個好人家,不如就叫她母親去辦吧,何苦招人厭煩。”
薛姨媽氣道:“母親既是不叫女兒說話,為何又叫我過來。”
王母強笑道:“叫你來,自有你來的道理。”
遂慢慢的將意思透了出來,她也是知道不好意思的,遂安慰薛姨媽道:“譬如說就隻當是你府裏的丫鬟要放出去嫁人,你還能不給些銀錢置辦嫁妝麽。如今你侄女隻有你一個姑姑做靠,不看著你又看誰去呢。沒說的,你隻當是養條貓兒狗兒的,多費些糧食罷了,待我一發子蹬腿去了,也不怕你不認他們。”
說著,就禁不住擦起了眼淚,不過一年,自家的心氣果真就敗壞了,叫她還能說什麽呢。
薛姨媽看了也是難過,遂說道:“不是母親怪罪,如今薛家也難過不少,又是蟠兒的媳婦當家,叫女兒怎麽和那孫氏說話呢,本來那孫氏就不是個省心的性子,為著咱們家的事兒,已然和女兒分歧了不少,連帶著蟠兒也同女兒離心了,如今薛家家裏實際上是孫氏把持著,叫女兒還能怎麽辦呢。”
王母聽了怎麽會信,且又是事關自家孫女的嫁妝,遂笑道:“卻又來,你的體己還少麽,當初為著你嫁到薛家受屈,咱們家給你陪送的可是比你姐姐的要多上許多,這麽些年你在薛家操持,又沒個婆婆壓著,隻怕那月例銀子也沒個花處,不過就是叫你略微出個尋常小戶人家的分例也不肯麽,心也太狠了些。”
薛姨媽這個時候才算是知道了什麽叫做粘在手上的輕易丟棄不掉,此時出個分例倒也不難,難的是此例一開,王家的其他人和事都要向她聚攏而來,之前自己所做的功夫自然是白做了,隻怕今後還要更加變本加厲。可是若是不給,王母又要說她,就是自己也過不去這個坎,正值左右為難之時,王母歎道:“就是按平常論,你這個做姑母的還不得給一些添妝麽,怎麽就這樣為難,還是說你看如今王家敗落了,沒什麽結交的必要了,所以就假借推托。不是我這個當娘的說偏心話,好與不好的,且隻當孝敬了我吧,待你娘一發子蹬腿去了,你再說別的。”
這話壓的薛姨媽再也抬不起頭來,隻得說道:“母親生養我一場,女兒倒要引母親憂愁不是?母親隻管放心,珠丫頭的嫁妝隻管包在我身上,必不叫母親煩心。”
王母難過的看了薛姨媽一眼,就是再疼孫女,自己也是知道做的委實不對的,遂歎了一口氣說道:“你放心,母親不會叫你為難,今後除了情非得已,等閑的事情母親也不會求到你的門前。你也是一大家子人要養活,母親知道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
薛姨媽難過的苦笑了一聲,心道,隻怕將來情非得已的事情是要接連而至的,不說別的,這些個侄女侄子的親事就是一個好看,若是個個要她出銀子,這要出到何時去。
孫氏在屋裏,聽見下人迴說薛姨媽自外麵迴來了,臉色甚是不好看,遂唾了一口說道:“還有什麽不好看的,想來也是她娘家又找她說什麽知心話去了。這世上也是怪道了,外麵得了天花死去的何止千百,怎麽她家就不死上幾個衝一衝這京城的晦氣。所以說,好人不長命,惡人活千年,這也是世間的常理。”
說著,便吩咐陪嫁丫鬟道:“我有要事出去一趟,家裏有事即刻去沁香茶樓找我。”
丫鬟見孫氏打扮的甚是嬌俏,知道必是要會那王德去了,有心想勸孫氏幾句,知道她也是不聽的,反而還要罵自己,隻得點頭應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