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穿書之炮灰原配擺爛記 作者:林棠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醉春舫自開業接客以來,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尋常富戶書生,也不是沒見過樣貌出眾的男賓女客,可若要說樣樣登對之人,少見。
“貴人盈門,實乃草民的福分。”
吉祥話說來,裴岸略微頷首,親自扶著宋觀舟從河堤下去,上了畫舫,這是宋觀舟頭一次來到畫舫之地。
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這醉春舫竟是二層,裴岸直接引著上了二樓,“這裏視野開闊,一會子劃到湖中央,四麵皆水,景色更加怡人。”
宋觀舟登高遠望,長歎一聲。
“這才是生活啊!”
日日裏囚在韶華苑中,幸得有蕭家的賬目等著盤算,不然宋觀舟早就瘋了。
她屋子裏的話本,秦二與文四兩人采買,都供不應求。
下頭臨山與阿魯交代周家夫妻幾句,畫舫並開了起來,丫鬟婆子們在一樓艙室,若無裴岸夫妻召喚,並不上去叨擾。
待到船家娘子生了炭火,蝶舞蝶衣才送了茶爐上去。
裴岸正跟宋觀舟說著這湖上所觀景色,哪裏是隆恩寺的方向,哪裏是溫溪山莊的去處,兩道城門,分別在何處。
宋觀舟聽得入了迷。
又問滿月樓在何處,裴岸指著前麵不遠處,“那裏有個小碼頭,平日裏寶月姑娘也會到畫舫上待客,就從她房前小碼頭登船。”
宋觀舟好奇太多。
她甚至問到了船伎,裴岸略有訝異,但並沒有拒絕迴答。
他大致說了明白,宋觀舟聽來,歎了一聲,“——幸好我家爹娘能幹!”
裴岸扶額。
“娘子萬不能與她們來比,她們大多是可憐人,一來是屋中實在貧困,難以生存;再者是家道中落,沒有辦法不得已為之。”
宋觀舟低笑,“我自然知道。”
但不能否認,這穿書沒給她穿成天崩開局,直接在花樓上頭,那樣的話,隻能一頭碰死——
好似剛來大隆時,她也想過死的……
死,是需要勇氣。
宋觀舟莫名顫抖一下,幸好沒有。
用飯也在畫舫之中,船家老板娘早早在望仙樓定了飯菜,等到畫舫靠過去,老板娘一步登上岸,不多時就提了滿滿兩大食盒下來。
後麵還有兩個店小二,各自提著銅鍋。
一鍋子熱飯,一鍋子熱湯。
忍冬差人接下來,船娘又自己燒火,做了三五個拿手小菜,蝶舞蝶衣和荷花三人,來來迴迴,上下好幾趟,才給主子們布置妥當。
冬日暖陽,照在身上,不覺得刺眼,卻渾身暖唿唿。
畫舫二樓,四麵當風,掛著紗簾,風與暖陽都能照進來,裴岸與宋觀舟對坐,時不時與宋觀舟布菜,宋觀舟隻覺得這番好山好水,沒個絲竹彌音,實在寡淡。
她喊了忍冬上來,問了大夥兒,誰會吹拉彈唱——
蝶舞蝶衣跟著上來,倒是雙手一攤,“少夫人,奴姐妹二人隻會拳腳功夫,身上不多的禮儀,還是入府前學來的。”
不走錯路說錯話行錯禮,已是能耐。
至於琴棋書畫,全然不會。
再看荷花與兩個小丫鬟,一臉稚氣,雙丫髻都差點搖散了,裴岸無奈,“一會子我給你彈琴。”
忍冬遲疑,好一會兒才躬身答道,“少夫人,奴也略會一二。”
謔!
此言一出,宋觀舟都愣住了,“從前不曾聽你說來——”
不過轉念一想,也知是可能的。
忍冬從船家取來琵琶,抱著上了二樓,小丫鬟們這會子麻溜吃完飯,擦了嘴就噔噔噔跟了上去,席地而坐,翹首以盼。
“少夫人,四公子,奴也是好些年不曾碰過,怕是有些生疏,您二位見諒。”
“隻管彈就是。”
宋觀舟雙手捧臉,杵在桌上,迎著清風豔陽,聽著忍冬調撥幾下琴弦,滿眼期待。
湖麵之上,波光粼粼。
畫舫不少,但因湖大,倒也湊不到一處兒。
偶爾擦肩而過,也鮮少能探知對方畫舫主客是誰,少了招唿,少了交際,怡然自得。
但忍冬彈得一手好琵琶,著實讓宋觀舟耳目一新。
她彈奏之時,還開口吟唱。
怪不得從前裴辰盯著她不放,就這般容貌和才情,確實是丫鬟裏少見的。
琴藝不俗,聲如黃鶯吟唱,一曲終了,宋觀舟帶頭鼓掌。
“好!冬姐姐,你可是深藏不露。”
忍冬蒙著半張臉,一襲蔥綠帶袖褙子,雖說年歲不算小,但身形依然窈窕。
她聽得主子誇讚,蝶舞蝶衣眾人喝彩,滿麵羞赧。
抱著琵琶起身,眼神害羞不已,孰不知這一曲歎秋調引來旁側畫舫之中好奇。
“陳家的,可知是何人在彈琵琶?”
更為華貴的畫舫之中,三層煙籠紗隔住窗內外之景,一女子淡淡的聲音緩緩響起。
負責這天家畫舫的是個管事兒,叫陳生。
此刻,他家娘子小心謹慎來到船舫門畔,躬身答道,“瞧著是醉春舫,老周家的畫舫,但要說彈奏之人,奴婢也不得而知。”
嗯?
聽得這話,女子微微側首,“我還以為是哪家的姑娘,竟有這般靈動的嗓音和琴聲。”
陳生娘子探頭往醉春舫看去,最後搖頭。
“迴公主的話,隻怕不是尋常上畫舫的伎子姐兒,瞧著像是富貴人家自己帶出來的小娘子。”
哦——
女子一聲短歎,略有遺憾。
旁側杏姑姑低頭,“公主,不如老奴去瞧一瞧,如若是尋常人家的小娘子,請來給您彈奏兩曲,也是她的福分。”
原來,這煙籠紗之中若隱若現的姑娘,是福滿公主劉妝。
她陪著老太後剛從隆恩寺禮佛二十七日歸來,好不容易有了閑暇時刻,才上了自己私人畫舫。
午間日頭正好,不熱不冷,一層暖意籠罩在身。
劉妝昏昏欲睡之時,聽到了這琵琶聲聲脆,登時也不瞌睡了,聽完一曲,意猶未盡。
“不必。我自微服遊玩,擺這架子作甚,好生歇息一日好了。”
杏姑姑揮手,示意陳生家的下去。
她躬身在側,給劉妝添茶倒水,伺候妥當,劉妝雙目緊閉,低歎道,“杏姑姑,東駿來了使團,我總覺得心慌慌的。”
“貴人盈門,實乃草民的福分。”
吉祥話說來,裴岸略微頷首,親自扶著宋觀舟從河堤下去,上了畫舫,這是宋觀舟頭一次來到畫舫之地。
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這醉春舫竟是二層,裴岸直接引著上了二樓,“這裏視野開闊,一會子劃到湖中央,四麵皆水,景色更加怡人。”
宋觀舟登高遠望,長歎一聲。
“這才是生活啊!”
日日裏囚在韶華苑中,幸得有蕭家的賬目等著盤算,不然宋觀舟早就瘋了。
她屋子裏的話本,秦二與文四兩人采買,都供不應求。
下頭臨山與阿魯交代周家夫妻幾句,畫舫並開了起來,丫鬟婆子們在一樓艙室,若無裴岸夫妻召喚,並不上去叨擾。
待到船家娘子生了炭火,蝶舞蝶衣才送了茶爐上去。
裴岸正跟宋觀舟說著這湖上所觀景色,哪裏是隆恩寺的方向,哪裏是溫溪山莊的去處,兩道城門,分別在何處。
宋觀舟聽得入了迷。
又問滿月樓在何處,裴岸指著前麵不遠處,“那裏有個小碼頭,平日裏寶月姑娘也會到畫舫上待客,就從她房前小碼頭登船。”
宋觀舟好奇太多。
她甚至問到了船伎,裴岸略有訝異,但並沒有拒絕迴答。
他大致說了明白,宋觀舟聽來,歎了一聲,“——幸好我家爹娘能幹!”
裴岸扶額。
“娘子萬不能與她們來比,她們大多是可憐人,一來是屋中實在貧困,難以生存;再者是家道中落,沒有辦法不得已為之。”
宋觀舟低笑,“我自然知道。”
但不能否認,這穿書沒給她穿成天崩開局,直接在花樓上頭,那樣的話,隻能一頭碰死——
好似剛來大隆時,她也想過死的……
死,是需要勇氣。
宋觀舟莫名顫抖一下,幸好沒有。
用飯也在畫舫之中,船家老板娘早早在望仙樓定了飯菜,等到畫舫靠過去,老板娘一步登上岸,不多時就提了滿滿兩大食盒下來。
後麵還有兩個店小二,各自提著銅鍋。
一鍋子熱飯,一鍋子熱湯。
忍冬差人接下來,船娘又自己燒火,做了三五個拿手小菜,蝶舞蝶衣和荷花三人,來來迴迴,上下好幾趟,才給主子們布置妥當。
冬日暖陽,照在身上,不覺得刺眼,卻渾身暖唿唿。
畫舫二樓,四麵當風,掛著紗簾,風與暖陽都能照進來,裴岸與宋觀舟對坐,時不時與宋觀舟布菜,宋觀舟隻覺得這番好山好水,沒個絲竹彌音,實在寡淡。
她喊了忍冬上來,問了大夥兒,誰會吹拉彈唱——
蝶舞蝶衣跟著上來,倒是雙手一攤,“少夫人,奴姐妹二人隻會拳腳功夫,身上不多的禮儀,還是入府前學來的。”
不走錯路說錯話行錯禮,已是能耐。
至於琴棋書畫,全然不會。
再看荷花與兩個小丫鬟,一臉稚氣,雙丫髻都差點搖散了,裴岸無奈,“一會子我給你彈琴。”
忍冬遲疑,好一會兒才躬身答道,“少夫人,奴也略會一二。”
謔!
此言一出,宋觀舟都愣住了,“從前不曾聽你說來——”
不過轉念一想,也知是可能的。
忍冬從船家取來琵琶,抱著上了二樓,小丫鬟們這會子麻溜吃完飯,擦了嘴就噔噔噔跟了上去,席地而坐,翹首以盼。
“少夫人,四公子,奴也是好些年不曾碰過,怕是有些生疏,您二位見諒。”
“隻管彈就是。”
宋觀舟雙手捧臉,杵在桌上,迎著清風豔陽,聽著忍冬調撥幾下琴弦,滿眼期待。
湖麵之上,波光粼粼。
畫舫不少,但因湖大,倒也湊不到一處兒。
偶爾擦肩而過,也鮮少能探知對方畫舫主客是誰,少了招唿,少了交際,怡然自得。
但忍冬彈得一手好琵琶,著實讓宋觀舟耳目一新。
她彈奏之時,還開口吟唱。
怪不得從前裴辰盯著她不放,就這般容貌和才情,確實是丫鬟裏少見的。
琴藝不俗,聲如黃鶯吟唱,一曲終了,宋觀舟帶頭鼓掌。
“好!冬姐姐,你可是深藏不露。”
忍冬蒙著半張臉,一襲蔥綠帶袖褙子,雖說年歲不算小,但身形依然窈窕。
她聽得主子誇讚,蝶舞蝶衣眾人喝彩,滿麵羞赧。
抱著琵琶起身,眼神害羞不已,孰不知這一曲歎秋調引來旁側畫舫之中好奇。
“陳家的,可知是何人在彈琵琶?”
更為華貴的畫舫之中,三層煙籠紗隔住窗內外之景,一女子淡淡的聲音緩緩響起。
負責這天家畫舫的是個管事兒,叫陳生。
此刻,他家娘子小心謹慎來到船舫門畔,躬身答道,“瞧著是醉春舫,老周家的畫舫,但要說彈奏之人,奴婢也不得而知。”
嗯?
聽得這話,女子微微側首,“我還以為是哪家的姑娘,竟有這般靈動的嗓音和琴聲。”
陳生娘子探頭往醉春舫看去,最後搖頭。
“迴公主的話,隻怕不是尋常上畫舫的伎子姐兒,瞧著像是富貴人家自己帶出來的小娘子。”
哦——
女子一聲短歎,略有遺憾。
旁側杏姑姑低頭,“公主,不如老奴去瞧一瞧,如若是尋常人家的小娘子,請來給您彈奏兩曲,也是她的福分。”
原來,這煙籠紗之中若隱若現的姑娘,是福滿公主劉妝。
她陪著老太後剛從隆恩寺禮佛二十七日歸來,好不容易有了閑暇時刻,才上了自己私人畫舫。
午間日頭正好,不熱不冷,一層暖意籠罩在身。
劉妝昏昏欲睡之時,聽到了這琵琶聲聲脆,登時也不瞌睡了,聽完一曲,意猶未盡。
“不必。我自微服遊玩,擺這架子作甚,好生歇息一日好了。”
杏姑姑揮手,示意陳生家的下去。
她躬身在側,給劉妝添茶倒水,伺候妥當,劉妝雙目緊閉,低歎道,“杏姑姑,東駿來了使團,我總覺得心慌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