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穿書之炮灰原配擺爛記 作者:林棠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裴辰輕哼,“她再是郡王妃,也是府上的姑奶奶,不必這麽謹小慎微,左右是一家人。”
齊悅娘聽來,連連失笑。
“世子可不能這麽說來,咱們去拜見郡王妃,也是郡王爺給的體麵。”
否則,入京才半日,哪裏輪得到裴家上門?
提到劉珂,裴辰更煩躁,“也就是你們這些婦道人家當這是體麵,我瞧著怕是他劉珂入了京,無人理會,門前空蕩蕩的,他不習慣罷了。”
劉珂從前在京城,是個混不吝的紈絝世子。
裴辰這樣的不是他的對手,其他皇親國戚,也對這劉珂恨得牙咬咬,他有實權,但談不上清明,混賬起來也不是旁人能及。
“世子……”
齊悅娘滿臉無奈,“好歹是長姐的娘家,您就不盼著點好?”
裴海這會兒也走了進來,同齊悅娘稟道,“大少夫人,賀禮馬車都備齊了,就等您吩咐就是,樺大公子差人來問,今兒可要一同過去請安?”
齊悅娘思來,輕輕頷首。
“郡王妃一路舟車勞頓,我們先行上門去,來日裏郡王妃迴到公府,再請他們到這邊來與長姐相會。”
“是。”
妯娌三人,分乘兩輛馬車,裴辰因為麵上有傷,隻能與自家娘子一乘同行,齊悅娘同宋觀舟上了車,低聲交代了些事兒,“我也是好些年不曾見過長姐,如今也摸不出何樣的脾氣,你且隨著我,定然無事兒。”
宋觀舟頷首,“大嫂放心就是,她是長姐,又是郡王妃,我定然是敬著她。”
“這我就放心了,說來,父親也擔心,多交代了我兩句,今兒咱們骨肉相聚,旁的事兒且放一邊,哪怕你二嫂說話不好聽,咱也不計較,笑笑了之。”
“好,都聽嫂子的。”
京城裏裏頭,如若不是常駐京城的,譬如賀疆此類的郡王,尋常的郡王都不叫府,統稱別苑,亦或是別院。
規格自是比不得老本營郡王府規格宏偉。
也就比尋常的三進院大些,頂多附加個側院,或者花園。
所以,宋觀舟立在明郡王府的別院門口,抬頭看了門楣,確實不如公府。
可不妨礙規矩多。
一層一層,過了好幾處廊簷,走了兩處抄手遊廊,方才來到裴秋芸所居的正房門外。
明郡王府的丫鬟們穿著藍、紅兩色的帶袖褙子,打扮穿著的,倒有些滇南的氣息所在。
與京城,略有不同。
打頭的嬤嬤,五十來歲,閨名白茶,蕭引秀剛見她,並上前握住雙手,“茶姑姑,好些年頭不見,怎地姑姑也生了白發?”
茶姑姑滿麵笑意,“世子夫人,時光荏苒,瞧著哥兒們都這般大了,老奴怎地又不會變老呢?”
她是老蕭氏跟前最為得力的丫鬟,後頭配了人,做了姑姑,裴秋芸出嫁時,一家子的,全跟著嫁到了滇南。
到如今,滇南郡王府裏頭的內務,半壁江山都是白茶與她男人撐了起來。
深得裴秋芸信任。
故而,這會子專門出來迎接裴秋芸的娘家人,其中,蕭引秀與她最為熟稔,二人挽手,寒暄幾句。
茶姑姑方才看了過來,齊悅娘她不陌生,可齊氏後頭鵝黃身影,就這容貌,可真是讓人難以移目。
聽得說過,公府四少夫人顏色極好,豔名遠播。
但不曾想到,竟是這般的模樣。
一張標致的鵝蛋臉上,猶如暖白玉精雕細琢出來,這等陰霾天氣之中,也散發著瑩瑩白光。
白裏透紅的玉麵之上,少有的生了一雙劍眉大眼,配著挺直秀美的鼻梁,整個人就是神仙話本子裏的仙女啊!
難怪啊!
四公子守著這麽嬌豔華貴的姑娘,旁人還哪裏能入得了眼,茶姑姑心中想到了些事兒,不由得心下一沉。
可如今也不是思忖這事兒的時候,與齊悅娘、宋觀舟見禮之後,茶姑姑帶著丫鬟們,迎接了裴家三妯娌還有三個哥兒入門。
繞過外屋,穿過屏風,方才來到客室,貴妃榻上,這會子坐著個三十多歲的婦人,穿著華貴,頭戴金鳳簪,端看這五尾鳳簪,就知身份尊貴。
旁側兩個丫鬟,一個在熏香,一個在幫襯著捋腰間玉佩瓔珞。
“郡王妃,大少夫人、世子夫人、四少夫人來了。”
茶姑姑前頭引路稟報,後頭三人魚貫而入,來到裴秋芸跟前,齊齊行禮,宋觀舟年歲小,資曆淺,站在齊悅娘與蕭引秀身後,跟著行禮請安,禮儀上頭,挑不出錯來,但也說不得多好。
可裴秋芸還是一眼看中了她。
這等子樣貌,就算今兒宋觀舟隨意裝扮,龜縮人後,也躲不過裴秋芸的眼神。
“快些起來,都是自家姊妹,莫要多禮。”
又與欽哥兒兄弟三人見麵,摟著喊心肝寶兒的,一番姑侄親近,方才差人帶了三兄弟出門。
“我與你們母親嬸子說說話。”
吩咐丫鬟婆子們,好生照看。
隨後,給妯娌三人賜座。
一番寒暄,都是齊悅娘與蕭引秀主導,同裴秋芸憶往昔,念當年,各自問了些近況,提到早亡的弟弟,難免一陣心傷。
裴秋芸接過婢女遞來的軟帕,輕拭眼角,相逢之喜,還是壓不住多年離別惆悵。
齊悅娘與蕭引秀不由得也被感染,也跟著拭淚吟泣。
“好端端的得見妹妹們,一屋子骨肉親情相逢,本是大喜的事兒,實在不該落淚,隻是想到滇南離京城遙遠,從前相見,個個都如四弟妹青春貌美,而今相逢,卻都難掩蒼老憔悴,怎地不讓人唏噓?”
裴秋芸動情說了起來,期間連連拭淚,瞧著是真正的感傷。
宋觀舟聽得提及自己,也不知如何應對,隻能說不敢,哪知裴秋芸聽得這話,麵上悲傷即刻掩了下去,換上笑意,柔聲說道,“四弟妹真正是個妙人,我雖不在京城,可時有聽說,倒是個了不得的姑娘呢。”
好家夥!
這誇的,怎麽讓人汗毛聳立呢?
宋觀舟沒辦法,唯有起身,“得郡王妃謬讚,觀舟實在惶恐。”
齊悅娘聽來,連連失笑。
“世子可不能這麽說來,咱們去拜見郡王妃,也是郡王爺給的體麵。”
否則,入京才半日,哪裏輪得到裴家上門?
提到劉珂,裴辰更煩躁,“也就是你們這些婦道人家當這是體麵,我瞧著怕是他劉珂入了京,無人理會,門前空蕩蕩的,他不習慣罷了。”
劉珂從前在京城,是個混不吝的紈絝世子。
裴辰這樣的不是他的對手,其他皇親國戚,也對這劉珂恨得牙咬咬,他有實權,但談不上清明,混賬起來也不是旁人能及。
“世子……”
齊悅娘滿臉無奈,“好歹是長姐的娘家,您就不盼著點好?”
裴海這會兒也走了進來,同齊悅娘稟道,“大少夫人,賀禮馬車都備齊了,就等您吩咐就是,樺大公子差人來問,今兒可要一同過去請安?”
齊悅娘思來,輕輕頷首。
“郡王妃一路舟車勞頓,我們先行上門去,來日裏郡王妃迴到公府,再請他們到這邊來與長姐相會。”
“是。”
妯娌三人,分乘兩輛馬車,裴辰因為麵上有傷,隻能與自家娘子一乘同行,齊悅娘同宋觀舟上了車,低聲交代了些事兒,“我也是好些年不曾見過長姐,如今也摸不出何樣的脾氣,你且隨著我,定然無事兒。”
宋觀舟頷首,“大嫂放心就是,她是長姐,又是郡王妃,我定然是敬著她。”
“這我就放心了,說來,父親也擔心,多交代了我兩句,今兒咱們骨肉相聚,旁的事兒且放一邊,哪怕你二嫂說話不好聽,咱也不計較,笑笑了之。”
“好,都聽嫂子的。”
京城裏裏頭,如若不是常駐京城的,譬如賀疆此類的郡王,尋常的郡王都不叫府,統稱別苑,亦或是別院。
規格自是比不得老本營郡王府規格宏偉。
也就比尋常的三進院大些,頂多附加個側院,或者花園。
所以,宋觀舟立在明郡王府的別院門口,抬頭看了門楣,確實不如公府。
可不妨礙規矩多。
一層一層,過了好幾處廊簷,走了兩處抄手遊廊,方才來到裴秋芸所居的正房門外。
明郡王府的丫鬟們穿著藍、紅兩色的帶袖褙子,打扮穿著的,倒有些滇南的氣息所在。
與京城,略有不同。
打頭的嬤嬤,五十來歲,閨名白茶,蕭引秀剛見她,並上前握住雙手,“茶姑姑,好些年頭不見,怎地姑姑也生了白發?”
茶姑姑滿麵笑意,“世子夫人,時光荏苒,瞧著哥兒們都這般大了,老奴怎地又不會變老呢?”
她是老蕭氏跟前最為得力的丫鬟,後頭配了人,做了姑姑,裴秋芸出嫁時,一家子的,全跟著嫁到了滇南。
到如今,滇南郡王府裏頭的內務,半壁江山都是白茶與她男人撐了起來。
深得裴秋芸信任。
故而,這會子專門出來迎接裴秋芸的娘家人,其中,蕭引秀與她最為熟稔,二人挽手,寒暄幾句。
茶姑姑方才看了過來,齊悅娘她不陌生,可齊氏後頭鵝黃身影,就這容貌,可真是讓人難以移目。
聽得說過,公府四少夫人顏色極好,豔名遠播。
但不曾想到,竟是這般的模樣。
一張標致的鵝蛋臉上,猶如暖白玉精雕細琢出來,這等陰霾天氣之中,也散發著瑩瑩白光。
白裏透紅的玉麵之上,少有的生了一雙劍眉大眼,配著挺直秀美的鼻梁,整個人就是神仙話本子裏的仙女啊!
難怪啊!
四公子守著這麽嬌豔華貴的姑娘,旁人還哪裏能入得了眼,茶姑姑心中想到了些事兒,不由得心下一沉。
可如今也不是思忖這事兒的時候,與齊悅娘、宋觀舟見禮之後,茶姑姑帶著丫鬟們,迎接了裴家三妯娌還有三個哥兒入門。
繞過外屋,穿過屏風,方才來到客室,貴妃榻上,這會子坐著個三十多歲的婦人,穿著華貴,頭戴金鳳簪,端看這五尾鳳簪,就知身份尊貴。
旁側兩個丫鬟,一個在熏香,一個在幫襯著捋腰間玉佩瓔珞。
“郡王妃,大少夫人、世子夫人、四少夫人來了。”
茶姑姑前頭引路稟報,後頭三人魚貫而入,來到裴秋芸跟前,齊齊行禮,宋觀舟年歲小,資曆淺,站在齊悅娘與蕭引秀身後,跟著行禮請安,禮儀上頭,挑不出錯來,但也說不得多好。
可裴秋芸還是一眼看中了她。
這等子樣貌,就算今兒宋觀舟隨意裝扮,龜縮人後,也躲不過裴秋芸的眼神。
“快些起來,都是自家姊妹,莫要多禮。”
又與欽哥兒兄弟三人見麵,摟著喊心肝寶兒的,一番姑侄親近,方才差人帶了三兄弟出門。
“我與你們母親嬸子說說話。”
吩咐丫鬟婆子們,好生照看。
隨後,給妯娌三人賜座。
一番寒暄,都是齊悅娘與蕭引秀主導,同裴秋芸憶往昔,念當年,各自問了些近況,提到早亡的弟弟,難免一陣心傷。
裴秋芸接過婢女遞來的軟帕,輕拭眼角,相逢之喜,還是壓不住多年離別惆悵。
齊悅娘與蕭引秀不由得也被感染,也跟著拭淚吟泣。
“好端端的得見妹妹們,一屋子骨肉親情相逢,本是大喜的事兒,實在不該落淚,隻是想到滇南離京城遙遠,從前相見,個個都如四弟妹青春貌美,而今相逢,卻都難掩蒼老憔悴,怎地不讓人唏噓?”
裴秋芸動情說了起來,期間連連拭淚,瞧著是真正的感傷。
宋觀舟聽得提及自己,也不知如何應對,隻能說不敢,哪知裴秋芸聽得這話,麵上悲傷即刻掩了下去,換上笑意,柔聲說道,“四弟妹真正是個妙人,我雖不在京城,可時有聽說,倒是個了不得的姑娘呢。”
好家夥!
這誇的,怎麽讓人汗毛聳立呢?
宋觀舟沒辦法,唯有起身,“得郡王妃謬讚,觀舟實在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