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書,且慢。”
小尼姑從庵內行色匆匆的小跑出來,向林靖澄揖手一禮,“林尚書,師傅命貧尼前來傳話,請貴府依嫡長子禮製厚葬林公子。至於貴府家事還請妥善處置,莫要讓人辱沒吳小姐的清白。”
似有什麽東西爬過心口,林靖澄勉力收斂起情緒,迴了一禮,“小師父,摒塵師太還有何交代?”
二人算是熟稔,數年來,他皆是在靜心庵門前默默等候,小尼姑每每進去通稟,也隻道摒塵師太不願出來相見。可縱使長公主的腳步聲足夠輕,林靖澄心中了然,她定是在門後暗自窺視,故而習慣性地合上雙眼,這儼然形成二人之間的默契。
“師傅說,往後林尚書不必再來靜心庵,欠林府和林夫人的交代自會奉上。”說罷,小尼姑欠身施禮,便轉身迴了庵內。
林靖澄知曉方才那句話中的分量,莫要讓人辱沒吳蘭亭的清白,即已知曉此事之人,就不能再留下活口。昔日的痛楚她仍未忘懷,如今也隻祈盼兒媳勿要她的重蹈覆轍。
翌日,天已微明,雄偉壯闊的長安城在淡淡地晨光中露出模糊的輪廓。
林府今日來了位不速之客。
“公子,府外有自稱是摒塵師太的尼姑求見。”
林盡染將將得知此訊時頓感驚詫,可腳下仍未停歇,行色匆匆地往府外而去。然則暗暗思忖,腦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連他自己都覺得荒謬。可如今,長公主已然破例再進長安城,還有什麽是不可能的。
隻見長公主身著鬥篷,整個人俱是包裹其中。若非正視,確也瞧不見她的麵龐。
“摒塵師太!”林盡染甚是謙恭地揖手一禮,又盛情邀請道,“師太願親自前來,林府實在是蓬蓽生輝,請進府一敘。”
長公主微微頷首,迴以一禮,遂與他一齊進府。
林盡染將她引進書房,又令采苓請來李時安作陪招待貴客。
火盆燒的很旺,不消片刻就已祛除屋裏大半的寒氣。
李時安替長公主寬下鬥篷,又遞予一旁的采苓,便靜靜地坐在身旁。這番作陪並非是要說些什麽話,隻是未免落個他二人共處一室的話柄,名節尚且還是首位。
“今日前來尋林禦史,不過是來確認幾樁要事。事關姑娘家的名節,尚且馬虎不得。李老將軍既予我有恩,皇帝陛下在外也稱他為皇叔。如此說來,我等算是一家人。”
長公主淡然一笑,率先打開話茬,可言辭中多少帶了些場麵話。換言之,她今日並非是以摒塵師太的身份在此言論,而是以長公主的姿態。
林盡染驀然斂神屏息,正襟危坐,正色道,“長公主抬舉了,李府與林府上下受寵若驚。長公主既有話要問,不妨直言,染之與時安定然知無不答。”
“大婚之日,吳蘭亭是否為林明德欺辱?”
“這······”
林盡染略有遲疑,眼珠子不由地往旁側的李時安處一瞥,似有求救之意。可這般的情狀已落入她的眼中。
長公主秀眉微蹙,眼裏的流光幽幽溶動,話音冷漠得幾乎無溫,“故而,林禦史與時安早就知曉此事?”
李時安在一旁替他開脫道,“攸關蘭亭清白,時安與夫君怎敢四處宣揚。”
說罷,又起身取來桌案上的錦盒,展開金釵中的紙條,遞予長公主,又續道,“請長公主一閱。前些時日夫君納妾,邀大公子與蘭亭前來赴宴,這份賀禮中有一封書信,上書林明德與三皇子聯袂構陷太子一案,而紙條上有書‘林二辱嫂’四個字。”
長公主眼神淡漠,玉手緊攥著紙條,心中萬般糾結,低聲喃喃道,“故···阿英所言,即為事實?”
若說先前對紙條的解讀可能有失偏頗,然現下有韋氏親口承認,那必是確鑿無疑!
林盡染身子微微前傾,略有歉意道,“望長公主恕罪。事關吳蘭亭清白,饒是陛下與染之尤有猜疑,也未敢聲張。”
長公主唇角牽強,“深謝林禦史和時安思慮周全。若···”可話音卻是一頓,眸中的波光離散,良久方淒傷道,“若我早早知曉這等內情,對明德之事或許會袖手旁觀。”
“長公主心善,或為報答林夫人撫育大公子二十餘載的恩情,而生惻隱之心。然則,林明德罪行累累,昭然若揭。若一昧的寬恕,僅會令他還有無辜之人墮入無盡深淵。”
此言顯然戳中她的憂慮,微微眯著眼眸,難以察覺的點了點頭,凝目望著火盆中的紅光,好半晌才緩緩將視線轉移到林盡染的臉上,“未能保住明德性命,我已然失信在前,此事自是要予韋英交代。謀害林明德的元兇,還請林禦史稍加留心。”
“陛下已命大理寺前去淯陽查探,料想不日便會傳來音訊。”
長公主稍稍鬆了口氣,雙手捧起茶盞抿了一口,“方才就算是公事,我托大喚你一聲染之······”
林盡染微微躬身,趕忙揖手一禮,“長公主言重了。”
長公主抬起手,示意他不必多禮,又言道,“染之年少有為,尚且能自由進出文英殿,每每向陛下進言,多也入得聖聽。”
“長公主不妨直言,您這誇讚倒是真令染之惶恐萬分。”
“昨日韋英來過靜心庵,隻是她將將曆經喪子之痛,言行難免會有些偏激,還望染之替韋府美言幾句。”
林盡染雙眉微蹙,不自覺地輕輕揉撚著指尖,心中暗忖,若言語僅有失偏頗,長公主怕也不會特意提醒,料想定是有出格之舉。
“前些時日,林明德的死訊將將傳至文英殿,陛下已有審問。韋太師已向陛下求得恩典。若林夫人言行有失禮數,陛下尚能體諒寬宥。不過,染之敢問,林夫人對長公主可有何不敬之舉?”
畢竟對方是女子,又是長公主的身份,林盡染終究是不宜過份打量。但說話間,李時安已然心領神會,微微偏過身去,端詳她有何異樣。
方才替長公主寬下鬥篷時,注意未曾放在她的臉上。可屋內縱使有火盆的炙烤,臉色會有些紅潤,但還是能隱隱綽綽地覷見麵頰上的指印。
李時安狐疑地問道,“長···長公主,林夫人可是掌摑了您?”
剛剛打量時,她已然有些刻意閃避。但當問出口後,長公主更顯無所適從,這恰恰是印證了韋氏果真如此。
林盡染見狀,不免搖頭苦笑,“長公主是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何為真,何為假?”
“假話尚且能寬慰一二。真話便是,染之也未敢揣度聖意。”
她的臉色頓時煞白,咬緊牙根問詢,“染之且先說來聽聽。”
“若依譜牒,長公主已記作身故,當下的身份確為摒塵師太,林夫人縱使言語有些冒犯,亦或舉止偏激,陛下並無借口處置,故而也不致落個流放或是斬刑的下場。”
若是這般聽來,倒也不必出麵求情,韋英應當無礙,長公主提著的心稍稍放下些。
林盡染似是已猜出她心中所想,斟酌一番後又言道,“長公主雖已是方外之人,但陛下對您一直心存愧疚,否則又怎會派禁軍暗伏在靜心庵周遭守護二十載。興許昨日禁軍已將箭矢瞄向了林夫人,隻是她的確未有危及長公主的性命,故而箭在弦上,一直未發。何況······”
“何況皇帝陛下意欲針對林靖澄,是嗎?”
長公主也未等他將話說完,就已然猜到七八分。包括上迴他與李時安一同前來,打探昔日舊事,她就已然暗暗起疑,故此話中俱是有所保留。
畢竟尚書令府中不光是有舊人林靖澄,還有林明禮在。
“林夫人此舉尚未能牽連尚書令府,還請長公主寬心。陛下體恤韋太師年事已高,興許幾番權衡下,不予理會也未可知。隻是恕染之無能為力,不說攸關皇家顏麵,太師也早已求過情,當下再多進言已然無用。”
長公主輕咬著上唇,方才確是領會錯了意思,但同樣也佐證了自己的猜想,皇帝陛下的確是起了針對尚書令府的念頭。
“還請染之轉達,我想與陛下見上一麵。”
林盡染的眉心一攏,此事說難不難,若僅是轉達一聲倒也無妨,可依長公主的意思,定然是要與陛下相見。且不論眼下身份懸殊,陛下若真願意,早已現身,又何須等到今日。
“無論是否能成,我俱是感念染之這份恩情。”
林盡染輕歎一聲,“長公主說的哪裏話,隻是···哎,染之定會向陛下傳達您的意思。”
長公主暗中到訪林府直至正午,又閑敘些家長裏短,林盡染便命申越親自駕車送她迴靜心庵,而自己便先往皇宮而去。
彼時,二皇子聞訊去了寒園,正於閣樓外跺去裹在鞋底的雪泥,抖落大氅上的細雪。雖是天寒地凍,但他也沒立即進入燒著火盆的屋內取暖,反而在外受著冷風,垂眸凝視地上的腳印。
唯有在冰天雪地之中,足跡是騙不了人的。縱使仍有細雪覆蓋,雪地之中仍有深淺不一的痕跡。而在他之前,已有三人來過此處,卻僅有一對離去。
那另外兩對的主人呢?除卻母妃的足跡,還有一對似乎男子留下的,且一直在閣樓內未曾離開,二皇子暗自腹誹。
未多時,屋內驟然傳來淑貴妃的媚聲,“可是承熠來了?”
二皇子穩住有些散亂的心神,大步踏進屋子後,旋即帶上門,趨身向揖禮,“母妃。”
“起來吧。”
淑貴妃稍稍抬手,抿唇一笑,邀他坐下。然,並未戳破他的心思,她早已大略看清他在屋外的動作,若說跺腳、撣雪尚且要花些功夫,這垂頭發怔興許就是在觀察究竟有何人進出樓閣。
二皇子寬下大氅,撩袍而坐,溫聲道,“昨日林夫人抬棺上了二郎山,去了靜心庵,可是要尋尼姑做法?”
淑貴妃一聲媚笑,“承熠何故裝傻充愣?靜心庵的摒塵師太可從未替誰家做過法。”
“看來母妃已知曉靜心庵那位大人物是何身份。”
淑貴妃的腮邊紅暈未消,映得水眸香唇更為嬌豔,微微挑了挑眉,“摒塵師太竟真的是長公主,算起來你還得喚她一聲姑姑。”
“長公主?那譜牒中果真是有貓膩?”二皇子俊眉一蹙,沉吟片刻,遂言道,“是父皇刻意隱瞞長公主的行蹤,故而將她記作身故?可如此舉措,意欲何為?”
淑貴妃輕輕撚轉著酒盞,旋即一飲而盡,麵色更顯紅潤,朱唇翕張,“因為長公主曾與突厥和親。這倒也算是牽扯起一段往事,不過個中曲直,母妃知曉的也不算詳盡。據說三十年前,隴西李氏因家主戰死北境曾起內亂,先皇在世時為穩北境安寧,曾將長公主遠嫁和親,算是爭取幾年太平光陰。不過李老將軍平定家族內亂之後,遂奔赴北境。大戰之後,長公主便被迎迴長安。而後不知為何,她就此銷聲匿跡。”
然則,不怪淑貴妃對其中的細節知之甚少,三十年前她還尚未入宮,冊立為妃,又攸關皇族密辛。能說清內情者,除卻楚帝、李代遠、林靖澄與長公主外,怕也是鳳毛麟角。
“無怪父皇和林靖澄會如此看重林明禮。”二皇子的心湖久久未平,片刻後又饒有意味的一聲輕笑,“老三曾說,林明德曾命人在其兄長外出遊曆時,設法截殺,可惜皆是無功而返。看來林明禮身邊一直有人守護,那長公主應同樣如是。”
“依目前的形勢看,摒塵師太再也無法正身。而林明禮從大義上來說,有且隻能是林靖澄和韋英的嫡長子。”
林明德當下身故已成事實,韋邈父女即便有意扶持他為嫡子,也無任何意義,林明禮才是繼承林氏家業的唯一子嗣。
二皇子剛欲舉起杯盞,遽然身形一頓,眼縫眯得狹長,沉吟道,“離京前,林明德曾與老三在安樂居見過一麵。次日,老三便派遣城外譙國公留予他的衛隊,一路護送林明德前往汝南。作為交換,老三興許也從他的口中得知林明禮及其娘親的身份。難為他,前陣子突然發難,責問吾是否命人暗殺林明德。”
可剛念及此處,二皇子不由地看向她,問詢,“母妃可有命人半路截殺?”
淑貴妃伸出玉指,掩嘴一笑,“若母妃有這般本事,能在禁軍、譙國公家衛隊的眼皮子底下向林明德投毒,你父皇怕是夜不能寐。”
小尼姑從庵內行色匆匆的小跑出來,向林靖澄揖手一禮,“林尚書,師傅命貧尼前來傳話,請貴府依嫡長子禮製厚葬林公子。至於貴府家事還請妥善處置,莫要讓人辱沒吳小姐的清白。”
似有什麽東西爬過心口,林靖澄勉力收斂起情緒,迴了一禮,“小師父,摒塵師太還有何交代?”
二人算是熟稔,數年來,他皆是在靜心庵門前默默等候,小尼姑每每進去通稟,也隻道摒塵師太不願出來相見。可縱使長公主的腳步聲足夠輕,林靖澄心中了然,她定是在門後暗自窺視,故而習慣性地合上雙眼,這儼然形成二人之間的默契。
“師傅說,往後林尚書不必再來靜心庵,欠林府和林夫人的交代自會奉上。”說罷,小尼姑欠身施禮,便轉身迴了庵內。
林靖澄知曉方才那句話中的分量,莫要讓人辱沒吳蘭亭的清白,即已知曉此事之人,就不能再留下活口。昔日的痛楚她仍未忘懷,如今也隻祈盼兒媳勿要她的重蹈覆轍。
翌日,天已微明,雄偉壯闊的長安城在淡淡地晨光中露出模糊的輪廓。
林府今日來了位不速之客。
“公子,府外有自稱是摒塵師太的尼姑求見。”
林盡染將將得知此訊時頓感驚詫,可腳下仍未停歇,行色匆匆地往府外而去。然則暗暗思忖,腦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連他自己都覺得荒謬。可如今,長公主已然破例再進長安城,還有什麽是不可能的。
隻見長公主身著鬥篷,整個人俱是包裹其中。若非正視,確也瞧不見她的麵龐。
“摒塵師太!”林盡染甚是謙恭地揖手一禮,又盛情邀請道,“師太願親自前來,林府實在是蓬蓽生輝,請進府一敘。”
長公主微微頷首,迴以一禮,遂與他一齊進府。
林盡染將她引進書房,又令采苓請來李時安作陪招待貴客。
火盆燒的很旺,不消片刻就已祛除屋裏大半的寒氣。
李時安替長公主寬下鬥篷,又遞予一旁的采苓,便靜靜地坐在身旁。這番作陪並非是要說些什麽話,隻是未免落個他二人共處一室的話柄,名節尚且還是首位。
“今日前來尋林禦史,不過是來確認幾樁要事。事關姑娘家的名節,尚且馬虎不得。李老將軍既予我有恩,皇帝陛下在外也稱他為皇叔。如此說來,我等算是一家人。”
長公主淡然一笑,率先打開話茬,可言辭中多少帶了些場麵話。換言之,她今日並非是以摒塵師太的身份在此言論,而是以長公主的姿態。
林盡染驀然斂神屏息,正襟危坐,正色道,“長公主抬舉了,李府與林府上下受寵若驚。長公主既有話要問,不妨直言,染之與時安定然知無不答。”
“大婚之日,吳蘭亭是否為林明德欺辱?”
“這······”
林盡染略有遲疑,眼珠子不由地往旁側的李時安處一瞥,似有求救之意。可這般的情狀已落入她的眼中。
長公主秀眉微蹙,眼裏的流光幽幽溶動,話音冷漠得幾乎無溫,“故而,林禦史與時安早就知曉此事?”
李時安在一旁替他開脫道,“攸關蘭亭清白,時安與夫君怎敢四處宣揚。”
說罷,又起身取來桌案上的錦盒,展開金釵中的紙條,遞予長公主,又續道,“請長公主一閱。前些時日夫君納妾,邀大公子與蘭亭前來赴宴,這份賀禮中有一封書信,上書林明德與三皇子聯袂構陷太子一案,而紙條上有書‘林二辱嫂’四個字。”
長公主眼神淡漠,玉手緊攥著紙條,心中萬般糾結,低聲喃喃道,“故···阿英所言,即為事實?”
若說先前對紙條的解讀可能有失偏頗,然現下有韋氏親口承認,那必是確鑿無疑!
林盡染身子微微前傾,略有歉意道,“望長公主恕罪。事關吳蘭亭清白,饒是陛下與染之尤有猜疑,也未敢聲張。”
長公主唇角牽強,“深謝林禦史和時安思慮周全。若···”可話音卻是一頓,眸中的波光離散,良久方淒傷道,“若我早早知曉這等內情,對明德之事或許會袖手旁觀。”
“長公主心善,或為報答林夫人撫育大公子二十餘載的恩情,而生惻隱之心。然則,林明德罪行累累,昭然若揭。若一昧的寬恕,僅會令他還有無辜之人墮入無盡深淵。”
此言顯然戳中她的憂慮,微微眯著眼眸,難以察覺的點了點頭,凝目望著火盆中的紅光,好半晌才緩緩將視線轉移到林盡染的臉上,“未能保住明德性命,我已然失信在前,此事自是要予韋英交代。謀害林明德的元兇,還請林禦史稍加留心。”
“陛下已命大理寺前去淯陽查探,料想不日便會傳來音訊。”
長公主稍稍鬆了口氣,雙手捧起茶盞抿了一口,“方才就算是公事,我托大喚你一聲染之······”
林盡染微微躬身,趕忙揖手一禮,“長公主言重了。”
長公主抬起手,示意他不必多禮,又言道,“染之年少有為,尚且能自由進出文英殿,每每向陛下進言,多也入得聖聽。”
“長公主不妨直言,您這誇讚倒是真令染之惶恐萬分。”
“昨日韋英來過靜心庵,隻是她將將曆經喪子之痛,言行難免會有些偏激,還望染之替韋府美言幾句。”
林盡染雙眉微蹙,不自覺地輕輕揉撚著指尖,心中暗忖,若言語僅有失偏頗,長公主怕也不會特意提醒,料想定是有出格之舉。
“前些時日,林明德的死訊將將傳至文英殿,陛下已有審問。韋太師已向陛下求得恩典。若林夫人言行有失禮數,陛下尚能體諒寬宥。不過,染之敢問,林夫人對長公主可有何不敬之舉?”
畢竟對方是女子,又是長公主的身份,林盡染終究是不宜過份打量。但說話間,李時安已然心領神會,微微偏過身去,端詳她有何異樣。
方才替長公主寬下鬥篷時,注意未曾放在她的臉上。可屋內縱使有火盆的炙烤,臉色會有些紅潤,但還是能隱隱綽綽地覷見麵頰上的指印。
李時安狐疑地問道,“長···長公主,林夫人可是掌摑了您?”
剛剛打量時,她已然有些刻意閃避。但當問出口後,長公主更顯無所適從,這恰恰是印證了韋氏果真如此。
林盡染見狀,不免搖頭苦笑,“長公主是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何為真,何為假?”
“假話尚且能寬慰一二。真話便是,染之也未敢揣度聖意。”
她的臉色頓時煞白,咬緊牙根問詢,“染之且先說來聽聽。”
“若依譜牒,長公主已記作身故,當下的身份確為摒塵師太,林夫人縱使言語有些冒犯,亦或舉止偏激,陛下並無借口處置,故而也不致落個流放或是斬刑的下場。”
若是這般聽來,倒也不必出麵求情,韋英應當無礙,長公主提著的心稍稍放下些。
林盡染似是已猜出她心中所想,斟酌一番後又言道,“長公主雖已是方外之人,但陛下對您一直心存愧疚,否則又怎會派禁軍暗伏在靜心庵周遭守護二十載。興許昨日禁軍已將箭矢瞄向了林夫人,隻是她的確未有危及長公主的性命,故而箭在弦上,一直未發。何況······”
“何況皇帝陛下意欲針對林靖澄,是嗎?”
長公主也未等他將話說完,就已然猜到七八分。包括上迴他與李時安一同前來,打探昔日舊事,她就已然暗暗起疑,故此話中俱是有所保留。
畢竟尚書令府中不光是有舊人林靖澄,還有林明禮在。
“林夫人此舉尚未能牽連尚書令府,還請長公主寬心。陛下體恤韋太師年事已高,興許幾番權衡下,不予理會也未可知。隻是恕染之無能為力,不說攸關皇家顏麵,太師也早已求過情,當下再多進言已然無用。”
長公主輕咬著上唇,方才確是領會錯了意思,但同樣也佐證了自己的猜想,皇帝陛下的確是起了針對尚書令府的念頭。
“還請染之轉達,我想與陛下見上一麵。”
林盡染的眉心一攏,此事說難不難,若僅是轉達一聲倒也無妨,可依長公主的意思,定然是要與陛下相見。且不論眼下身份懸殊,陛下若真願意,早已現身,又何須等到今日。
“無論是否能成,我俱是感念染之這份恩情。”
林盡染輕歎一聲,“長公主說的哪裏話,隻是···哎,染之定會向陛下傳達您的意思。”
長公主暗中到訪林府直至正午,又閑敘些家長裏短,林盡染便命申越親自駕車送她迴靜心庵,而自己便先往皇宮而去。
彼時,二皇子聞訊去了寒園,正於閣樓外跺去裹在鞋底的雪泥,抖落大氅上的細雪。雖是天寒地凍,但他也沒立即進入燒著火盆的屋內取暖,反而在外受著冷風,垂眸凝視地上的腳印。
唯有在冰天雪地之中,足跡是騙不了人的。縱使仍有細雪覆蓋,雪地之中仍有深淺不一的痕跡。而在他之前,已有三人來過此處,卻僅有一對離去。
那另外兩對的主人呢?除卻母妃的足跡,還有一對似乎男子留下的,且一直在閣樓內未曾離開,二皇子暗自腹誹。
未多時,屋內驟然傳來淑貴妃的媚聲,“可是承熠來了?”
二皇子穩住有些散亂的心神,大步踏進屋子後,旋即帶上門,趨身向揖禮,“母妃。”
“起來吧。”
淑貴妃稍稍抬手,抿唇一笑,邀他坐下。然,並未戳破他的心思,她早已大略看清他在屋外的動作,若說跺腳、撣雪尚且要花些功夫,這垂頭發怔興許就是在觀察究竟有何人進出樓閣。
二皇子寬下大氅,撩袍而坐,溫聲道,“昨日林夫人抬棺上了二郎山,去了靜心庵,可是要尋尼姑做法?”
淑貴妃一聲媚笑,“承熠何故裝傻充愣?靜心庵的摒塵師太可從未替誰家做過法。”
“看來母妃已知曉靜心庵那位大人物是何身份。”
淑貴妃的腮邊紅暈未消,映得水眸香唇更為嬌豔,微微挑了挑眉,“摒塵師太竟真的是長公主,算起來你還得喚她一聲姑姑。”
“長公主?那譜牒中果真是有貓膩?”二皇子俊眉一蹙,沉吟片刻,遂言道,“是父皇刻意隱瞞長公主的行蹤,故而將她記作身故?可如此舉措,意欲何為?”
淑貴妃輕輕撚轉著酒盞,旋即一飲而盡,麵色更顯紅潤,朱唇翕張,“因為長公主曾與突厥和親。這倒也算是牽扯起一段往事,不過個中曲直,母妃知曉的也不算詳盡。據說三十年前,隴西李氏因家主戰死北境曾起內亂,先皇在世時為穩北境安寧,曾將長公主遠嫁和親,算是爭取幾年太平光陰。不過李老將軍平定家族內亂之後,遂奔赴北境。大戰之後,長公主便被迎迴長安。而後不知為何,她就此銷聲匿跡。”
然則,不怪淑貴妃對其中的細節知之甚少,三十年前她還尚未入宮,冊立為妃,又攸關皇族密辛。能說清內情者,除卻楚帝、李代遠、林靖澄與長公主外,怕也是鳳毛麟角。
“無怪父皇和林靖澄會如此看重林明禮。”二皇子的心湖久久未平,片刻後又饒有意味的一聲輕笑,“老三曾說,林明德曾命人在其兄長外出遊曆時,設法截殺,可惜皆是無功而返。看來林明禮身邊一直有人守護,那長公主應同樣如是。”
“依目前的形勢看,摒塵師太再也無法正身。而林明禮從大義上來說,有且隻能是林靖澄和韋英的嫡長子。”
林明德當下身故已成事實,韋邈父女即便有意扶持他為嫡子,也無任何意義,林明禮才是繼承林氏家業的唯一子嗣。
二皇子剛欲舉起杯盞,遽然身形一頓,眼縫眯得狹長,沉吟道,“離京前,林明德曾與老三在安樂居見過一麵。次日,老三便派遣城外譙國公留予他的衛隊,一路護送林明德前往汝南。作為交換,老三興許也從他的口中得知林明禮及其娘親的身份。難為他,前陣子突然發難,責問吾是否命人暗殺林明德。”
可剛念及此處,二皇子不由地看向她,問詢,“母妃可有命人半路截殺?”
淑貴妃伸出玉指,掩嘴一笑,“若母妃有這般本事,能在禁軍、譙國公家衛隊的眼皮子底下向林明德投毒,你父皇怕是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