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將軍,閻蒼無需像皇帝那般權衡各方勢力、考量派係之分。
於他而言,唯有那些既有真本事又對秦國忠心耿耿之人,方值得委以重任。
如此一來,秦國在未來的征戰之路上方能無往不利。
馬緣重重地點了點頭,迴應道:“多謝閻將軍的賞識與信任!您也多多保重!願我們早日在疆場重逢,共為大秦建立不世之功!”
馬緣靜靜地站在原地,目光緊緊地追隨著閻家那逐漸遠去的龐大車隊。
直到那長長的隊伍消失在視野盡頭,他才緩緩轉過身來,對著身後整齊列隊的兵馬大手一揮,高聲喊道:“迴昭陵郡!”
這一次前來與閻蒼會麵,馬緣所肩負的責任重大,他所代表的並非僅僅隻是他個人的意願,而是整個原五軍護五軍出身的將領們共同的期望。
自從侯家老爺子離世之後,原本被推選出來作為代表人的侯靜也不幸身亡。
眾人急需尋找到一個能夠帶領他們走向輝煌、開辟出全新晉升道路的領軍人物。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和對局勢的分析判斷,無論是藍飛還是花南都無法滿足大家對於未來發展的期許。
這些將領們毫不猶豫地將賭注全都押在了閻蒼身上,期待著他能引領大家走出困境,邁向更高的榮耀。
閻家的車馬一路疾馳,順利地進入了南平郡境內。
隨後,他們並未停留,徑直朝著秦陽城方向繼續前行。
相較於保州地區而言,這裏的土地更為肥沃富饒,即便不久前剛遭受過戰火的洗禮,但從沿途百姓們的生活狀態便可看出,此地依舊洋溢著一種相對富足和安寧的氣息。
街頭巷尾,人們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往來;集市商鋪內,各種商品琳琅滿目,交易聲此起彼伏。
孩子們在街巷間嬉笑玩耍,老人們則坐在門前曬著太陽,悠然自得。
這樣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畫麵,讓人不禁感歎這片土地的堅韌與頑強。
這便是晉國得以強盛且稱霸一方最為關鍵之緣由所在。
其所掌控之天下八州地域廣袤,然而唯有涼州因其地處邊陲、氣候嚴寒而被視為苦寒之所,但其餘各州皆可謂富饒豐腴之地。
即便是那秦州,因乃昔日前秦發祥之源,又兼得充裕的牧草資源,故而足以確保該州郡縣之民衣食無憂、生活安定,更何況其他更為繁榮昌盛之州郡呢?
再說這中州,若非數年前接連遭遇嚴重的旱災與洪澇之災,且晉國對該地災情救助之舉不甚積極,否則單就這一州之經濟收益而言,便足以媲美秦國之保州與永州二者相加之和。
即便如此,幸得公儀琦及葉喜等一眾原先任職於中州之官員在此悉心施治理政,中州已然逐漸重拾往昔榮光,再度煥發出屬於其自身的光芒。
此刻,於秦陽城內之行宮當中,大將軍白奐正襟危坐,聚精會神地傾聽著最新呈遞上來的人口調查報告。
“根據我方最新展開的關於人口普查的結果來看,中州實際人口數量理應遠不止此前登記在冊之二百五十萬之數,據初步估算,恐怕將近三百萬也有可能!”
自從在此地紮根以來,隨著朝廷派遣的一部分官員陸續抵達,中州的政務工作終於能夠有條不紊地順利開展起來。
而其中最為關鍵且至關重要的兩項任務,便是對土地資源以及人口狀況的全麵調查與詳細統計。
經過一番深入細致的調研後,令人矚目的結果逐漸浮出水麵,尤其是關於人口方麵的數據,更是給秦國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巨大驚喜。
據戶部所呈交的報告顯示,僅中州一地的人口數量居然高達整整三百萬之多!這個數字著實讓人瞠目結舌。
“什麽?三百萬人口?這簡直快要趕得上咱們的保州啦!”
當白奐聽到這份報告時,不禁發出由衷的驚歎。
要知道,秦國在保州苦心經營、大力發展這麽多年,期間還不斷從全國各地遷徙而來近百萬的人口。
但即便如此,在他們發動北伐行動之前,保州的總人口數也才僅僅接近四百萬而已。
然而,如今展現在眼前的事實卻是,中州這塊地域的麵積尚不足保州的一半大小,但它所擁有的人口卻已然逼近三百萬之眾。
麵對這樣驚人的對比,又怎能不讓白奐心生感慨、倍感驚喜呢?
畢竟,如此龐大的人口規模無疑意味著更多的勞動力、更繁榮的經濟以及更為廣闊的發展潛力。
隻見戶部尚書談光眉頭緊蹙,滿臉憂慮之色,緩緩開口道:“諸位,如今這中州之地的百姓對戰爭可謂是深惡痛絕!
前些年,晉國曾數次在此征兵,但即便是兵源最為鼎盛之時,每次也僅能募集到區區三萬之人而已。
眼下這場戰爭方才落幕,那些百姓們好不容易才得以過上安穩日子,又怎會心甘情願地丟下手中的鋤頭和鐮刀,再度投身軍旅呢?”
目前秦國在此駐紮的軍隊多達十五萬之眾。
然而,除去晉國投降過來的兵力外,實際人數尚不足十二萬!
這相比之下,現如今保州地區的駐軍僅有五萬之數。
倘若無法在中州成功招募到充足的兵員,恐怕就得斟酌一番,究竟是該將這十二萬來自保州的將士調遣迴去,還是暫且讓他們繼續留守於此。
說到此處,談光目光掃過眾人,最後定格在大將軍白奐身上,繼續言道:“依下官之見,既然朝廷已然決定向北遷徙,那麽保州的戰略地位相較以往便不再那般舉足輕重了。
不知能否奏請陛下,自南州調撥部分軍力前往保州駐守,如此一來,這十二萬大軍便可安心暫留中州了。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談光深吸一口氣,緩緩地站起身來,鄭重其事地向在座的眾人闡述著自己深思熟慮後的觀點。
身為秦國戶部尚書的他,對於國家各個地區的經濟狀況可謂了如指掌。
那片位於邊境的南州之地,一直以來都是秦國經濟效益最為低下的區域,但卻偏偏又是對財政投入需求極高的地方。
於他而言,唯有那些既有真本事又對秦國忠心耿耿之人,方值得委以重任。
如此一來,秦國在未來的征戰之路上方能無往不利。
馬緣重重地點了點頭,迴應道:“多謝閻將軍的賞識與信任!您也多多保重!願我們早日在疆場重逢,共為大秦建立不世之功!”
馬緣靜靜地站在原地,目光緊緊地追隨著閻家那逐漸遠去的龐大車隊。
直到那長長的隊伍消失在視野盡頭,他才緩緩轉過身來,對著身後整齊列隊的兵馬大手一揮,高聲喊道:“迴昭陵郡!”
這一次前來與閻蒼會麵,馬緣所肩負的責任重大,他所代表的並非僅僅隻是他個人的意願,而是整個原五軍護五軍出身的將領們共同的期望。
自從侯家老爺子離世之後,原本被推選出來作為代表人的侯靜也不幸身亡。
眾人急需尋找到一個能夠帶領他們走向輝煌、開辟出全新晉升道路的領軍人物。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和對局勢的分析判斷,無論是藍飛還是花南都無法滿足大家對於未來發展的期許。
這些將領們毫不猶豫地將賭注全都押在了閻蒼身上,期待著他能引領大家走出困境,邁向更高的榮耀。
閻家的車馬一路疾馳,順利地進入了南平郡境內。
隨後,他們並未停留,徑直朝著秦陽城方向繼續前行。
相較於保州地區而言,這裏的土地更為肥沃富饒,即便不久前剛遭受過戰火的洗禮,但從沿途百姓們的生活狀態便可看出,此地依舊洋溢著一種相對富足和安寧的氣息。
街頭巷尾,人們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往來;集市商鋪內,各種商品琳琅滿目,交易聲此起彼伏。
孩子們在街巷間嬉笑玩耍,老人們則坐在門前曬著太陽,悠然自得。
這樣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畫麵,讓人不禁感歎這片土地的堅韌與頑強。
這便是晉國得以強盛且稱霸一方最為關鍵之緣由所在。
其所掌控之天下八州地域廣袤,然而唯有涼州因其地處邊陲、氣候嚴寒而被視為苦寒之所,但其餘各州皆可謂富饒豐腴之地。
即便是那秦州,因乃昔日前秦發祥之源,又兼得充裕的牧草資源,故而足以確保該州郡縣之民衣食無憂、生活安定,更何況其他更為繁榮昌盛之州郡呢?
再說這中州,若非數年前接連遭遇嚴重的旱災與洪澇之災,且晉國對該地災情救助之舉不甚積極,否則單就這一州之經濟收益而言,便足以媲美秦國之保州與永州二者相加之和。
即便如此,幸得公儀琦及葉喜等一眾原先任職於中州之官員在此悉心施治理政,中州已然逐漸重拾往昔榮光,再度煥發出屬於其自身的光芒。
此刻,於秦陽城內之行宮當中,大將軍白奐正襟危坐,聚精會神地傾聽著最新呈遞上來的人口調查報告。
“根據我方最新展開的關於人口普查的結果來看,中州實際人口數量理應遠不止此前登記在冊之二百五十萬之數,據初步估算,恐怕將近三百萬也有可能!”
自從在此地紮根以來,隨著朝廷派遣的一部分官員陸續抵達,中州的政務工作終於能夠有條不紊地順利開展起來。
而其中最為關鍵且至關重要的兩項任務,便是對土地資源以及人口狀況的全麵調查與詳細統計。
經過一番深入細致的調研後,令人矚目的結果逐漸浮出水麵,尤其是關於人口方麵的數據,更是給秦國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巨大驚喜。
據戶部所呈交的報告顯示,僅中州一地的人口數量居然高達整整三百萬之多!這個數字著實讓人瞠目結舌。
“什麽?三百萬人口?這簡直快要趕得上咱們的保州啦!”
當白奐聽到這份報告時,不禁發出由衷的驚歎。
要知道,秦國在保州苦心經營、大力發展這麽多年,期間還不斷從全國各地遷徙而來近百萬的人口。
但即便如此,在他們發動北伐行動之前,保州的總人口數也才僅僅接近四百萬而已。
然而,如今展現在眼前的事實卻是,中州這塊地域的麵積尚不足保州的一半大小,但它所擁有的人口卻已然逼近三百萬之眾。
麵對這樣驚人的對比,又怎能不讓白奐心生感慨、倍感驚喜呢?
畢竟,如此龐大的人口規模無疑意味著更多的勞動力、更繁榮的經濟以及更為廣闊的發展潛力。
隻見戶部尚書談光眉頭緊蹙,滿臉憂慮之色,緩緩開口道:“諸位,如今這中州之地的百姓對戰爭可謂是深惡痛絕!
前些年,晉國曾數次在此征兵,但即便是兵源最為鼎盛之時,每次也僅能募集到區區三萬之人而已。
眼下這場戰爭方才落幕,那些百姓們好不容易才得以過上安穩日子,又怎會心甘情願地丟下手中的鋤頭和鐮刀,再度投身軍旅呢?”
目前秦國在此駐紮的軍隊多達十五萬之眾。
然而,除去晉國投降過來的兵力外,實際人數尚不足十二萬!
這相比之下,現如今保州地區的駐軍僅有五萬之數。
倘若無法在中州成功招募到充足的兵員,恐怕就得斟酌一番,究竟是該將這十二萬來自保州的將士調遣迴去,還是暫且讓他們繼續留守於此。
說到此處,談光目光掃過眾人,最後定格在大將軍白奐身上,繼續言道:“依下官之見,既然朝廷已然決定向北遷徙,那麽保州的戰略地位相較以往便不再那般舉足輕重了。
不知能否奏請陛下,自南州調撥部分軍力前往保州駐守,如此一來,這十二萬大軍便可安心暫留中州了。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談光深吸一口氣,緩緩地站起身來,鄭重其事地向在座的眾人闡述著自己深思熟慮後的觀點。
身為秦國戶部尚書的他,對於國家各個地區的經濟狀況可謂了如指掌。
那片位於邊境的南州之地,一直以來都是秦國經濟效益最為低下的區域,但卻偏偏又是對財政投入需求極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