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提前布置
他們中的很多人早已逝去,人死如燈滅,而在這係統麵板上,甚至連他們的一點信息都不再顯示。
仿佛隨著他們生命的終結,所有關於他們的痕跡都被無情地抹去。
或許除了他自己還能記得這些弟子之外,就連這冰冷的係統都如此殘忍,毫不猶豫地將他們的一切信息從這世上徹底刪除。
想到這裏,他的心頭湧起一陣悲涼。
看著眼前剩餘的幾個弟子,閻蒼的心情稍微舒緩了一些。
除了尚未出師的那四個人外,其餘的八位弟子基本上都已經投身於激烈的戰場之中,用自己所學來建功立業。
閻蒼短時間內恐怕都不會考慮再收弟子的想法,原本他計劃將下一個招收弟子的寶貴名額留給他與金妍的孩子。
可世事難料,如今這個願望恐怕也隻能成為泡影,無法實現。
‘先等等吧!待到這天下重歸太平、四海安定之時,也許我將會選擇成為一名教書育人的先生,這樣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皆可在曆史長河之中留下足跡…’
閻鐵與閻文的動作可謂迅速異常,他倆現今皆於秦州為官,在收到自家師父發來的調任指令後,便馬不停蹄地趕來雞鹿塞。
當他們二人抵達此處,一眼望見門外跪地不起的閻安時,不禁皆是一驚。
隻見閻安那身軀幾近麻木不仁,仿佛已失去知覺一般。
若非其身旁的副將譚淩正手持熱水小心翼翼地為他擦拭著身子,隻怕閻安早已被這嚴寒徹骨的天氣給徹底凍僵了。
閻鐵微微側頭,朝著閻文使了個眼色,並將手指向仍跪在地上的閻安。
然而,閻文卻隻是輕輕地搖了搖頭,表示無需在意。
於是,兩人默契地不再多瞧閻安一眼,徑直邁步走進了師父閻蒼所在的屋舍之內。
“將軍啊,您的那兩位師弟已然進屋去了。將軍,算了吧,您的身體才最為緊要,何苦要在這裏遭受這般巨大的罪過呢?
此刻閻都督正值盛怒之際,不過過上一段時日,想必他也就會漸漸忘卻此事啦。”
譚淩心中清楚,自己如今所擁有的一切榮華富貴全都係於閻安一身,故而他自然是萬分不願見到閻安遭遇任何不測之事。
要知道,早在他選擇“背叛”趙岩轉而投身於閻安帳下之時,他那本就不好的名聲便已如墜冰窖般在軍中日漸敗壞。
此時此刻,舉目四望,能夠真正被他視作依靠的唯有閻安一人而已。
“再耐心等待一下,等他們現身……”
閻安心知肚明,如果此次貿然離去,那麽極有可能從此徹底斬斷與師父閻蒼之間的師徒情誼。
依著閻蒼那剛直倔強的脾性,日後自己怕是再無可能重歸其門下了。
滿心焦慮的閻安隻得將所有的期望盡數傾注在了閻文身上。
畢竟,他倆可是從同一個村落走出來的同鄉!
‘他肯定會幫我在師父麵前美言幾句的……一定不會坐視不管!’
閻安在心中不斷地給自己打氣。
“師父!”
閻文和閻鐵兩人規規矩矩地進了房中,抬眼望去,但見閻蒼正端坐在一張雕花大椅之上,手中緊握著一卷泛黃的古籍,聚精會神地閱讀著,瞧那模樣,顯然已經沉浸其中許久了。
待到閻文和閻鐵快步走到閻蒼跟前,雙雙恭敬地躬身行禮,並齊聲問候道:“師父安好!”
閻蒼微微頷首,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輕聲說道:“都別站著了,快快落座吧。
至於此番叫你們前來所為何事,想來你們心裏也都清楚了。”
說罷,閻蒼緩緩放下手中的書卷,目光依次掃過眼前的兩個徒兒,終於開始了這一次見麵的主題。
“根據目前的局勢來看,秦晉兩國之間的戰爭極有可能就在明年爆發。你們二人,相較於其他幾位師兄弟而言,在治理政事這一方麵所展現出的才能無疑要更為出眾一些。
所以呢,我尋思著讓你們留在秦州這邊,去協助穀副都督以及關副都督一同掌管政務,暫且不必投身於前線的戰場之上。”
話音剛落,隻見閻鐵迅速迴應道:“是!”
其實,閻鐵自身的身手本就平平無奇,而且這麽多年來,基本上都是被兄長閻蒼安排在了後方從事文職類的工作。
故而對於此次的任務分配,他內心並沒有太多的抵觸情緒。
然而,與閻鐵情況截然不同的是,閻文心中卻有著自己的一番盤算。
雖說此前他也曾在雞鹿塞負責處理過一段時日的政務,並且期間的表現可謂相當出色。
但相比於整日被困在城中埋頭處理各種瑣事,他實則更渴望能夠有機會親臨那硝煙彌漫的戰場,親身感受一下真正的金戈鐵馬、刀光劍影。
正當閻文準備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時,閻蒼似乎早已洞悉了他的心思,沒等他把話說出口便搶先一步說道:“問前你先在秦州好好幫忙做事,待到後續前方戰場若是急需增援人手之時,你再奔赴前線也為時不晚。”
麵對閻蒼如此果斷的決定,閻文縱使心有不甘,此刻也隻得無可奈何地點頭應承下來。
“那好,即日起便由問前擔任秦州從事一職,倉成則繼續留任秦州別駕之位。待到來年我興兵出征之際,後方諸事就全然托付給你們二位了。”
閻蒼端坐在椅子上,目光如炬地看著眼前的兩人,鄭重其事地下達著命令。
“遵命!”
二人齊聲應道,聲音洪亮且堅定。
閻蒼身為一州都督,在人事任免方麵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權,特別是在不牽涉到軍權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想當初,閻鐵被任命為秦州別駕,再加上他所研製出的新型霹靂車威力驚人,於軍事上立下赫赫戰功,因此他此次的連任倒也並未引起太多爭議。
至於閻文,早已在雞鹿塞主政多時,曆經種種權謀爭鬥與官場風波,想必已積累下足夠的經驗,足以應對各類明爭暗鬥、爾虞我詐之事。
他們中的很多人早已逝去,人死如燈滅,而在這係統麵板上,甚至連他們的一點信息都不再顯示。
仿佛隨著他們生命的終結,所有關於他們的痕跡都被無情地抹去。
或許除了他自己還能記得這些弟子之外,就連這冰冷的係統都如此殘忍,毫不猶豫地將他們的一切信息從這世上徹底刪除。
想到這裏,他的心頭湧起一陣悲涼。
看著眼前剩餘的幾個弟子,閻蒼的心情稍微舒緩了一些。
除了尚未出師的那四個人外,其餘的八位弟子基本上都已經投身於激烈的戰場之中,用自己所學來建功立業。
閻蒼短時間內恐怕都不會考慮再收弟子的想法,原本他計劃將下一個招收弟子的寶貴名額留給他與金妍的孩子。
可世事難料,如今這個願望恐怕也隻能成為泡影,無法實現。
‘先等等吧!待到這天下重歸太平、四海安定之時,也許我將會選擇成為一名教書育人的先生,這樣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皆可在曆史長河之中留下足跡…’
閻鐵與閻文的動作可謂迅速異常,他倆現今皆於秦州為官,在收到自家師父發來的調任指令後,便馬不停蹄地趕來雞鹿塞。
當他們二人抵達此處,一眼望見門外跪地不起的閻安時,不禁皆是一驚。
隻見閻安那身軀幾近麻木不仁,仿佛已失去知覺一般。
若非其身旁的副將譚淩正手持熱水小心翼翼地為他擦拭著身子,隻怕閻安早已被這嚴寒徹骨的天氣給徹底凍僵了。
閻鐵微微側頭,朝著閻文使了個眼色,並將手指向仍跪在地上的閻安。
然而,閻文卻隻是輕輕地搖了搖頭,表示無需在意。
於是,兩人默契地不再多瞧閻安一眼,徑直邁步走進了師父閻蒼所在的屋舍之內。
“將軍啊,您的那兩位師弟已然進屋去了。將軍,算了吧,您的身體才最為緊要,何苦要在這裏遭受這般巨大的罪過呢?
此刻閻都督正值盛怒之際,不過過上一段時日,想必他也就會漸漸忘卻此事啦。”
譚淩心中清楚,自己如今所擁有的一切榮華富貴全都係於閻安一身,故而他自然是萬分不願見到閻安遭遇任何不測之事。
要知道,早在他選擇“背叛”趙岩轉而投身於閻安帳下之時,他那本就不好的名聲便已如墜冰窖般在軍中日漸敗壞。
此時此刻,舉目四望,能夠真正被他視作依靠的唯有閻安一人而已。
“再耐心等待一下,等他們現身……”
閻安心知肚明,如果此次貿然離去,那麽極有可能從此徹底斬斷與師父閻蒼之間的師徒情誼。
依著閻蒼那剛直倔強的脾性,日後自己怕是再無可能重歸其門下了。
滿心焦慮的閻安隻得將所有的期望盡數傾注在了閻文身上。
畢竟,他倆可是從同一個村落走出來的同鄉!
‘他肯定會幫我在師父麵前美言幾句的……一定不會坐視不管!’
閻安在心中不斷地給自己打氣。
“師父!”
閻文和閻鐵兩人規規矩矩地進了房中,抬眼望去,但見閻蒼正端坐在一張雕花大椅之上,手中緊握著一卷泛黃的古籍,聚精會神地閱讀著,瞧那模樣,顯然已經沉浸其中許久了。
待到閻文和閻鐵快步走到閻蒼跟前,雙雙恭敬地躬身行禮,並齊聲問候道:“師父安好!”
閻蒼微微頷首,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輕聲說道:“都別站著了,快快落座吧。
至於此番叫你們前來所為何事,想來你們心裏也都清楚了。”
說罷,閻蒼緩緩放下手中的書卷,目光依次掃過眼前的兩個徒兒,終於開始了這一次見麵的主題。
“根據目前的局勢來看,秦晉兩國之間的戰爭極有可能就在明年爆發。你們二人,相較於其他幾位師兄弟而言,在治理政事這一方麵所展現出的才能無疑要更為出眾一些。
所以呢,我尋思著讓你們留在秦州這邊,去協助穀副都督以及關副都督一同掌管政務,暫且不必投身於前線的戰場之上。”
話音剛落,隻見閻鐵迅速迴應道:“是!”
其實,閻鐵自身的身手本就平平無奇,而且這麽多年來,基本上都是被兄長閻蒼安排在了後方從事文職類的工作。
故而對於此次的任務分配,他內心並沒有太多的抵觸情緒。
然而,與閻鐵情況截然不同的是,閻文心中卻有著自己的一番盤算。
雖說此前他也曾在雞鹿塞負責處理過一段時日的政務,並且期間的表現可謂相當出色。
但相比於整日被困在城中埋頭處理各種瑣事,他實則更渴望能夠有機會親臨那硝煙彌漫的戰場,親身感受一下真正的金戈鐵馬、刀光劍影。
正當閻文準備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時,閻蒼似乎早已洞悉了他的心思,沒等他把話說出口便搶先一步說道:“問前你先在秦州好好幫忙做事,待到後續前方戰場若是急需增援人手之時,你再奔赴前線也為時不晚。”
麵對閻蒼如此果斷的決定,閻文縱使心有不甘,此刻也隻得無可奈何地點頭應承下來。
“那好,即日起便由問前擔任秦州從事一職,倉成則繼續留任秦州別駕之位。待到來年我興兵出征之際,後方諸事就全然托付給你們二位了。”
閻蒼端坐在椅子上,目光如炬地看著眼前的兩人,鄭重其事地下達著命令。
“遵命!”
二人齊聲應道,聲音洪亮且堅定。
閻蒼身為一州都督,在人事任免方麵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權,特別是在不牽涉到軍權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想當初,閻鐵被任命為秦州別駕,再加上他所研製出的新型霹靂車威力驚人,於軍事上立下赫赫戰功,因此他此次的連任倒也並未引起太多爭議。
至於閻文,早已在雞鹿塞主政多時,曆經種種權謀爭鬥與官場風波,想必已積累下足夠的經驗,足以應對各類明爭暗鬥、爾虞我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