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戰前部署(二)
特別是像肥遊和閻鐵這樣的人物,他們登上戰場的次數寥寥無幾,可以說毫無實戰經驗可言。
他們所提出的種種看法,更多地停留在書本知識層麵,顯得有些不切實際,純粹就是紙上談兵罷了。
與此相反,太子白柏卻並未選擇支持閻易一方。
要知道,他的師父閻蒼可是堂堂秦國的上將,並且多次與晉國交鋒過。
以太子白柏對師父的了解,既然閻蒼堅決反對守城策略,那麽其中必然存在著充分且合理的緣由。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太子白柏毫不猶豫地站在了師父閻蒼這邊。
此刻,閻蒼緩緩掃視著周圍的眾人,當他聽到這些尚顯稚嫩而不成熟的意見時,內心深處竟感到一絲慶幸。
他知道,隻有讓這些年輕人在真正獨立承擔重任之前親身經曆戰場的血腥與殘酷,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敏銳的軍事洞察力和戰略眼光。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當初做出這個決定顯然是無比明智之舉。
“諸位認為,晉軍不辭辛勞、千裏迢迢地前來攻打咱們,此刻若要迎戰,究竟哪一方的士氣更為旺盛呢?是我方,還是敵軍?”
閻蒼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使得在場眾人瞬間明白了他為何不讚同守城之策。
此時,正值我方大軍士氣如虹之際,選擇守城固然可以消耗掉晉軍的部分有生力量。
然而,麵對如此規模宏大的敵軍隊伍,他們所遭受的這點損失於整個晉國而言簡直就是九牛一毛,無足輕重。
倘若晉軍的兵力僅在十萬以下,或許閻蒼還會斟酌一番防守反擊的策略。
但如今,十餘萬晉軍壓境而來,再加上那威力驚人的霹靂車助陣,想要單純依靠守城就給晉軍帶來重大打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必各位都曾親眼目睹過霹靂車的強大威力吧!試想一下,這將近百輛的霹靂車連續轟擊數日,你們覺得城中的將士們還能剩下幾分鬥誌呢?”
說到最後這句話時,閻蒼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兒子閻易。
不可否認,這個兒子確實頗具智慧,但畢竟缺少實戰經驗,尤其在這般殘酷激烈的戰場之上,他還有太多需要學習和磨練之處。
實際上,對於閻易而言,成為一名朝堂之上的文官或是負責管理州郡的官員才最為合適,因為他在軍事方麵的天賦實在有限。
在閻蒼眼中,閻易那還不到五十的軍事天賦甚至連及格線都難以觸及。
“在下受教了。”
當從閻蒼那裏得到這個答案後,閻易瞬間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想法的確太過幼稚和天真。
此次本想在父親以及眾多人麵前嶄露頭角,結果卻未能如願以償,這無疑給閻易帶來了相當大的打擊。
在接下來的會議進程中,他始終情緒低落、鬱鬱寡歡。
此時,又有人開口發言道:“然而眼下我們所擁有的兵力僅僅隻有六萬餘人罷了,即便把安興城中的這一萬多人盡數抽調出來,滿打滿算也不過八萬之數而已。
可對麵的晉軍足足有著幾十萬人啊!雙方實力差距如此懸殊,我們又怎能與之抗衡呢?”
說這話的正是太子少府參軍崔遜。
自從上次遭遇了晉軍精心設計的埋伏後,他心中已然對與晉軍正麵交鋒產生了深深的恐懼和陰影。
在他看來,晉軍如此強大,即便是威名遠揚、震懾四方的鎮北將軍閻蒼,身處這般明顯的劣勢之下,想要戰勝敵軍恐怕也十分困難。
“倘若戰爭僅僅依靠人數多寡便能定勝負,那我們在此處奮力抵抗又究竟所為何事呢?”
無需閻蒼等人開口,身為少府領袖的太子白柏甫一啟唇,便令那些心生怯意的少府官員們噤若寒蟬,再不敢多言半句。
“太子殿下所言極是!戰爭之勝負,向來絕非取決於參戰雙方人數的多寡。”
閻蒼微微頷首,表示對白柏觀點的認同。
的確如此,無論處於何種時代,兵力眾多都絕非克敵製勝的不二法門。
“且觀眼前這支晉軍,其成員不單來自涼州軍團,更有源自元州、定州乃至神州各地的士卒。
他們多年以來,從未協同作戰,彼此間缺乏默契。單就這一點而言,其配合作戰能力已然遜於我方。”
閻蒼輕揮手臂,在當下這個時代,軍隊規模越大,越廣泛地集結各方力量,整體戰鬥力反而會愈發削弱。
實際上,他們真正需要應對的不過是其中一小部分精銳罷了。
“涼州軍團規模不小,粗略估計約有五六萬人之眾。其餘的則皆為來自晉國各州所集結起來的軍隊。
不得不承認,這些人中確實不乏眾多的精銳之士,但是,一旦踏上戰場,他們往往會因缺乏有效的協同作戰能力而各自為戰。
隻要我們能抗住第一波衝鋒,到了戰爭中後期,敵軍真正能發揮出戰力的其實隻是一小部分。”
閻蒼有一個關鍵因素未直接點明,盡管僅有小部分軍隊能夠真正給己方帶來巨大威脅,但即便如此,這部分敵軍的數量也絕對不會少於八萬之數。
此次情況與上迴在虎祝關的交鋒截然不同。
那時,元州軍團雖也是一支統一的軍隊,然而真正在戰場上表現出色的精銳兵力不過區區一兩萬人而已。
可如今,聚集於安興城前的這十餘萬晉軍,即便是難以實現完全的令行禁止和統一調度,但其真正具備強大戰鬥力的將士也絕非少數。
相比之下,己方此時雖說已集結起六萬多人馬,但其中真正稱得上精銳的數量恐怕還不及晉軍的一半!
“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前軍毫無疑問將會成為此次戰爭勝負的關鍵所在!”
隻見閻蒼目光如炬,迅速掃視著眾將領,然後高聲喊道:“辛汲、太史嶂、尤班、孟軍!”
隨著這聲唿喊,立刻響起四聲中氣十足的迴應:“末將在!”
緊接著,被點到名的四人同時邁步而出,筆直地站立在了眾人麵前。
特別是像肥遊和閻鐵這樣的人物,他們登上戰場的次數寥寥無幾,可以說毫無實戰經驗可言。
他們所提出的種種看法,更多地停留在書本知識層麵,顯得有些不切實際,純粹就是紙上談兵罷了。
與此相反,太子白柏卻並未選擇支持閻易一方。
要知道,他的師父閻蒼可是堂堂秦國的上將,並且多次與晉國交鋒過。
以太子白柏對師父的了解,既然閻蒼堅決反對守城策略,那麽其中必然存在著充分且合理的緣由。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太子白柏毫不猶豫地站在了師父閻蒼這邊。
此刻,閻蒼緩緩掃視著周圍的眾人,當他聽到這些尚顯稚嫩而不成熟的意見時,內心深處竟感到一絲慶幸。
他知道,隻有讓這些年輕人在真正獨立承擔重任之前親身經曆戰場的血腥與殘酷,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敏銳的軍事洞察力和戰略眼光。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當初做出這個決定顯然是無比明智之舉。
“諸位認為,晉軍不辭辛勞、千裏迢迢地前來攻打咱們,此刻若要迎戰,究竟哪一方的士氣更為旺盛呢?是我方,還是敵軍?”
閻蒼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使得在場眾人瞬間明白了他為何不讚同守城之策。
此時,正值我方大軍士氣如虹之際,選擇守城固然可以消耗掉晉軍的部分有生力量。
然而,麵對如此規模宏大的敵軍隊伍,他們所遭受的這點損失於整個晉國而言簡直就是九牛一毛,無足輕重。
倘若晉軍的兵力僅在十萬以下,或許閻蒼還會斟酌一番防守反擊的策略。
但如今,十餘萬晉軍壓境而來,再加上那威力驚人的霹靂車助陣,想要單純依靠守城就給晉軍帶來重大打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必各位都曾親眼目睹過霹靂車的強大威力吧!試想一下,這將近百輛的霹靂車連續轟擊數日,你們覺得城中的將士們還能剩下幾分鬥誌呢?”
說到最後這句話時,閻蒼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兒子閻易。
不可否認,這個兒子確實頗具智慧,但畢竟缺少實戰經驗,尤其在這般殘酷激烈的戰場之上,他還有太多需要學習和磨練之處。
實際上,對於閻易而言,成為一名朝堂之上的文官或是負責管理州郡的官員才最為合適,因為他在軍事方麵的天賦實在有限。
在閻蒼眼中,閻易那還不到五十的軍事天賦甚至連及格線都難以觸及。
“在下受教了。”
當從閻蒼那裏得到這個答案後,閻易瞬間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想法的確太過幼稚和天真。
此次本想在父親以及眾多人麵前嶄露頭角,結果卻未能如願以償,這無疑給閻易帶來了相當大的打擊。
在接下來的會議進程中,他始終情緒低落、鬱鬱寡歡。
此時,又有人開口發言道:“然而眼下我們所擁有的兵力僅僅隻有六萬餘人罷了,即便把安興城中的這一萬多人盡數抽調出來,滿打滿算也不過八萬之數而已。
可對麵的晉軍足足有著幾十萬人啊!雙方實力差距如此懸殊,我們又怎能與之抗衡呢?”
說這話的正是太子少府參軍崔遜。
自從上次遭遇了晉軍精心設計的埋伏後,他心中已然對與晉軍正麵交鋒產生了深深的恐懼和陰影。
在他看來,晉軍如此強大,即便是威名遠揚、震懾四方的鎮北將軍閻蒼,身處這般明顯的劣勢之下,想要戰勝敵軍恐怕也十分困難。
“倘若戰爭僅僅依靠人數多寡便能定勝負,那我們在此處奮力抵抗又究竟所為何事呢?”
無需閻蒼等人開口,身為少府領袖的太子白柏甫一啟唇,便令那些心生怯意的少府官員們噤若寒蟬,再不敢多言半句。
“太子殿下所言極是!戰爭之勝負,向來絕非取決於參戰雙方人數的多寡。”
閻蒼微微頷首,表示對白柏觀點的認同。
的確如此,無論處於何種時代,兵力眾多都絕非克敵製勝的不二法門。
“且觀眼前這支晉軍,其成員不單來自涼州軍團,更有源自元州、定州乃至神州各地的士卒。
他們多年以來,從未協同作戰,彼此間缺乏默契。單就這一點而言,其配合作戰能力已然遜於我方。”
閻蒼輕揮手臂,在當下這個時代,軍隊規模越大,越廣泛地集結各方力量,整體戰鬥力反而會愈發削弱。
實際上,他們真正需要應對的不過是其中一小部分精銳罷了。
“涼州軍團規模不小,粗略估計約有五六萬人之眾。其餘的則皆為來自晉國各州所集結起來的軍隊。
不得不承認,這些人中確實不乏眾多的精銳之士,但是,一旦踏上戰場,他們往往會因缺乏有效的協同作戰能力而各自為戰。
隻要我們能抗住第一波衝鋒,到了戰爭中後期,敵軍真正能發揮出戰力的其實隻是一小部分。”
閻蒼有一個關鍵因素未直接點明,盡管僅有小部分軍隊能夠真正給己方帶來巨大威脅,但即便如此,這部分敵軍的數量也絕對不會少於八萬之數。
此次情況與上迴在虎祝關的交鋒截然不同。
那時,元州軍團雖也是一支統一的軍隊,然而真正在戰場上表現出色的精銳兵力不過區區一兩萬人而已。
可如今,聚集於安興城前的這十餘萬晉軍,即便是難以實現完全的令行禁止和統一調度,但其真正具備強大戰鬥力的將士也絕非少數。
相比之下,己方此時雖說已集結起六萬多人馬,但其中真正稱得上精銳的數量恐怕還不及晉軍的一半!
“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前軍毫無疑問將會成為此次戰爭勝負的關鍵所在!”
隻見閻蒼目光如炬,迅速掃視著眾將領,然後高聲喊道:“辛汲、太史嶂、尤班、孟軍!”
隨著這聲唿喊,立刻響起四聲中氣十足的迴應:“末將在!”
緊接著,被點到名的四人同時邁步而出,筆直地站立在了眾人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