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秦晉大戰(一)
其中位於最前方的乃是由攝政王韋雲親自統領的前軍,這支前軍匯聚了兩萬久經沙場的解軍士卒以及韋雲特意從定州調撥而來的一萬精銳之士。
總共三萬大軍被精心編排成四個陣列,宛如一把鋒利無比的錐子一般,穩穩地佇立在前。
而韋雲本人所率領的親衛騎兵隊,則猶如定海神針般駐守在第二陣的核心要衝之處。
坐鎮於右軍的穀近,遠遠眺望著對麵晉軍那嚴整有序的軍陣,心中不禁暗自思忖道:‘此究竟是何種陣法呢?
看起來既不似傳統的雁行陣那般規整,與魚鱗陣相比似乎也略有差異。’
尤其是那單獨佇立而出的一部分軍陣,恰似一隻銳利至極的槍頭,遙遙指向己方,僅僅隻是看上一眼,便令人感受到一股撲麵而來的刺骨寒意。
韋雲被安排在了第一陣,這個消息早在開戰之前便由閻蒼猜測並告知給眾人。
然而,當他們真正踏上戰場,親眼目睹韋雲的軍旗距離秦軍前軍僅有不到千米之遙時,內心仍然不禁為韋雲的無畏勇氣所震撼。
此時,秦軍所布下的乃是極為常見的四門兜底陣。
此陣法主守不主攻,通過四門的布置來誘敵深入,待敵軍衝殺進來後再迅速合攏,從而形成合圍之勢。
不過,這種陣法通常僅適用於圍剿數量少於己方的敵軍。
而閻蒼之所以會選擇擺下此陣,正是因為他從一開始就料到了韋雲企圖單點突破的戰術意圖。
“錐形陣?這陣法也不過隻能供少量軍隊進行突擊而已。
雖說韋雲頂著晉國大元帥之名,但到了這真刀實槍的戰場上,說到底也就是個隻會一味衝鋒陷陣的莽夫罷了。”
盡管秦國一方對於這位曾經坐鎮定州的韋家子弟了解得並不甚多,但憑借著韋雲過往幾場聲名遠揚的戰役表現,以及他在塞外抵禦夷族入侵時多次以少勝多、身先士卒的英勇事跡,閻蒼自然對韋雲的實力心知肚明。
他最初之所以會因疏忽大意而落入韋雲設下的埋伏之中,其根本原因在於他深知韋雲雖具備為將之才,但卻無法勝任統領一軍之帥位,故而對其產生了輕視之心。
相比之下,閻蒼的情況則有所不同。
單純從個人的能力以及作戰經驗來評判,閻蒼頂多隻能算作擁有半成統帥級別實力之人。
然而,幸運的是,他所掌握的一係列技能加持恰好彌補了這一缺陷。
“號令”“奔襲”“堅玉”“暫避”都是對於整個大軍有加成的存在,更是在關鍵時刻為隊伍提供了喘息之機,避免遭受滅頂之災。
也正因如此,當閻蒼統率規模超過五萬人數以上的龐大軍團出征時,他麾下的士兵們往往都能夠爆發出遠遠超越平日裏正常狀態下的強大戰鬥力。
當士卒們不幸遭遇伏擊,致使士氣一路下滑直至降至最低點時,隻要有閻蒼所施加的這些技能加持於身,他們依舊可以頑強地保持住至少五成以上的高昂士氣以及戰鬥能力。
需知,這樣的水平即便是某些地方的守備軍團在其巔峰時刻都難以企及。
而一旦真正踏上戰場,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無疑將會被無限製地放大開來,從而成為決定勝負走向的關鍵因素之一。
所以說,當秦軍的士兵們遠遠地望見對麵那密密麻麻、近乎己方三倍之多的敵軍時,心中難免會生出一絲恐懼和不安。
然而,隻要一想到威震天下的閻蒼正穩坐於中軍帳內親自指揮這場戰鬥,他們原本有些忐忑的心便立刻安定了許多,自信心也隨之提升了至少一個層級。
不僅如此,由於秦軍擁有著閻蒼所帶的強大的技能作為後盾支持,即便此刻所麵對的乃是一支實力強勁的精銳之師,他們依然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八成以上的戰鬥力。
而閻蒼之所以毅然決然地應下晉軍發出的野戰邀約,其根本原因正在於此。
可以毫不誇張地講,秦軍上下的鬥誌此時已然達到了最為旺盛的巔峰狀態。
倘若他們選擇龜縮在安興城內進行防禦,任由晉軍的霹靂車一輪又一輪地猛烈攻擊,那麽毫無疑問,秦軍將士們的士氣必將大幅跌落,甚至有可能直接銳減一半以上!
到那時,不論是堅守城池還是主動出擊,他們所能展現出來的實際戰力恐怕連現在的一半都難以企及。
唯有像如今這般,整支秦軍開赴戰場,並且在尚未與晉軍正式交鋒之前,才能真正稱得上是處於最強盛的時刻。
既然雙方都已經決定拉開陣勢堂堂正正地展開一場激戰,那麽按照這個時代最為常見的戰爭模式,在彼此的陣型均已完成集結部署之後,通常情況下是絕不會有人貿然發動偷襲的。
特別是這支秦軍,此刻已然陷入絕境,他們已無任何後路可退。
因為在其身後矗立著的,不僅有堅固無比的安興城要塞,更承載著整個國家生死存亡的希望與未來。
一旦戰敗,後果不堪設想,國破家亡、生靈塗炭都將成為現實。
“全軍準備迎敵!”
將領們振臂高唿,聲音如雷貫耳,響徹雲霄。
士兵們聞聲而動,迅速調整陣形,握緊手中的兵器,嚴陣以待。
“隨本王衝!”韋雲一聲令下,身先士卒地衝向敵軍陣營。
他胯下戰馬嘶鳴,蹄聲如鼓,揚起陣陣塵土。
在他身後,軍旗獵獵作響,隨風狂舞,仿佛在為這支英勇無畏的軍隊助威呐喊。
伴隨著雙方各自激昂的號角聲此起彼伏,雄渾壯闊的旋律交織在一起,如同驚濤駭浪般衝擊著人們的耳膜。
戰場上,戰旗不停地揮舞擺動,時而高高飄揚,時而迎風招展,它們就像是指引戰士們前進方向的明燈,又似鼓舞士氣的精神象征。
就在這一刻,這場牽動著天下大局走勢的戰爭終於正式揭開了序幕。
雙方將士皆以舍生忘死之態投入到激烈的廝殺之中,喊殺聲、金鐵交鳴聲、馬蹄踐踏聲響徹天地……
其中位於最前方的乃是由攝政王韋雲親自統領的前軍,這支前軍匯聚了兩萬久經沙場的解軍士卒以及韋雲特意從定州調撥而來的一萬精銳之士。
總共三萬大軍被精心編排成四個陣列,宛如一把鋒利無比的錐子一般,穩穩地佇立在前。
而韋雲本人所率領的親衛騎兵隊,則猶如定海神針般駐守在第二陣的核心要衝之處。
坐鎮於右軍的穀近,遠遠眺望著對麵晉軍那嚴整有序的軍陣,心中不禁暗自思忖道:‘此究竟是何種陣法呢?
看起來既不似傳統的雁行陣那般規整,與魚鱗陣相比似乎也略有差異。’
尤其是那單獨佇立而出的一部分軍陣,恰似一隻銳利至極的槍頭,遙遙指向己方,僅僅隻是看上一眼,便令人感受到一股撲麵而來的刺骨寒意。
韋雲被安排在了第一陣,這個消息早在開戰之前便由閻蒼猜測並告知給眾人。
然而,當他們真正踏上戰場,親眼目睹韋雲的軍旗距離秦軍前軍僅有不到千米之遙時,內心仍然不禁為韋雲的無畏勇氣所震撼。
此時,秦軍所布下的乃是極為常見的四門兜底陣。
此陣法主守不主攻,通過四門的布置來誘敵深入,待敵軍衝殺進來後再迅速合攏,從而形成合圍之勢。
不過,這種陣法通常僅適用於圍剿數量少於己方的敵軍。
而閻蒼之所以會選擇擺下此陣,正是因為他從一開始就料到了韋雲企圖單點突破的戰術意圖。
“錐形陣?這陣法也不過隻能供少量軍隊進行突擊而已。
雖說韋雲頂著晉國大元帥之名,但到了這真刀實槍的戰場上,說到底也就是個隻會一味衝鋒陷陣的莽夫罷了。”
盡管秦國一方對於這位曾經坐鎮定州的韋家子弟了解得並不甚多,但憑借著韋雲過往幾場聲名遠揚的戰役表現,以及他在塞外抵禦夷族入侵時多次以少勝多、身先士卒的英勇事跡,閻蒼自然對韋雲的實力心知肚明。
他最初之所以會因疏忽大意而落入韋雲設下的埋伏之中,其根本原因在於他深知韋雲雖具備為將之才,但卻無法勝任統領一軍之帥位,故而對其產生了輕視之心。
相比之下,閻蒼的情況則有所不同。
單純從個人的能力以及作戰經驗來評判,閻蒼頂多隻能算作擁有半成統帥級別實力之人。
然而,幸運的是,他所掌握的一係列技能加持恰好彌補了這一缺陷。
“號令”“奔襲”“堅玉”“暫避”都是對於整個大軍有加成的存在,更是在關鍵時刻為隊伍提供了喘息之機,避免遭受滅頂之災。
也正因如此,當閻蒼統率規模超過五萬人數以上的龐大軍團出征時,他麾下的士兵們往往都能夠爆發出遠遠超越平日裏正常狀態下的強大戰鬥力。
當士卒們不幸遭遇伏擊,致使士氣一路下滑直至降至最低點時,隻要有閻蒼所施加的這些技能加持於身,他們依舊可以頑強地保持住至少五成以上的高昂士氣以及戰鬥能力。
需知,這樣的水平即便是某些地方的守備軍團在其巔峰時刻都難以企及。
而一旦真正踏上戰場,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無疑將會被無限製地放大開來,從而成為決定勝負走向的關鍵因素之一。
所以說,當秦軍的士兵們遠遠地望見對麵那密密麻麻、近乎己方三倍之多的敵軍時,心中難免會生出一絲恐懼和不安。
然而,隻要一想到威震天下的閻蒼正穩坐於中軍帳內親自指揮這場戰鬥,他們原本有些忐忑的心便立刻安定了許多,自信心也隨之提升了至少一個層級。
不僅如此,由於秦軍擁有著閻蒼所帶的強大的技能作為後盾支持,即便此刻所麵對的乃是一支實力強勁的精銳之師,他們依然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八成以上的戰鬥力。
而閻蒼之所以毅然決然地應下晉軍發出的野戰邀約,其根本原因正在於此。
可以毫不誇張地講,秦軍上下的鬥誌此時已然達到了最為旺盛的巔峰狀態。
倘若他們選擇龜縮在安興城內進行防禦,任由晉軍的霹靂車一輪又一輪地猛烈攻擊,那麽毫無疑問,秦軍將士們的士氣必將大幅跌落,甚至有可能直接銳減一半以上!
到那時,不論是堅守城池還是主動出擊,他們所能展現出來的實際戰力恐怕連現在的一半都難以企及。
唯有像如今這般,整支秦軍開赴戰場,並且在尚未與晉軍正式交鋒之前,才能真正稱得上是處於最強盛的時刻。
既然雙方都已經決定拉開陣勢堂堂正正地展開一場激戰,那麽按照這個時代最為常見的戰爭模式,在彼此的陣型均已完成集結部署之後,通常情況下是絕不會有人貿然發動偷襲的。
特別是這支秦軍,此刻已然陷入絕境,他們已無任何後路可退。
因為在其身後矗立著的,不僅有堅固無比的安興城要塞,更承載著整個國家生死存亡的希望與未來。
一旦戰敗,後果不堪設想,國破家亡、生靈塗炭都將成為現實。
“全軍準備迎敵!”
將領們振臂高唿,聲音如雷貫耳,響徹雲霄。
士兵們聞聲而動,迅速調整陣形,握緊手中的兵器,嚴陣以待。
“隨本王衝!”韋雲一聲令下,身先士卒地衝向敵軍陣營。
他胯下戰馬嘶鳴,蹄聲如鼓,揚起陣陣塵土。
在他身後,軍旗獵獵作響,隨風狂舞,仿佛在為這支英勇無畏的軍隊助威呐喊。
伴隨著雙方各自激昂的號角聲此起彼伏,雄渾壯闊的旋律交織在一起,如同驚濤駭浪般衝擊著人們的耳膜。
戰場上,戰旗不停地揮舞擺動,時而高高飄揚,時而迎風招展,它們就像是指引戰士們前進方向的明燈,又似鼓舞士氣的精神象征。
就在這一刻,這場牽動著天下大局走勢的戰爭終於正式揭開了序幕。
雙方將士皆以舍生忘死之態投入到激烈的廝殺之中,喊殺聲、金鐵交鳴聲、馬蹄踐踏聲響徹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