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吳乞買,大宋上下開足了馬力,為將要到來的戰爭做足了準備。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終於來到了崇寧六年。
崇寧六年初一,阿骨打即皇帝位,國號大金,年號收國。
阿骨打在建金後,準備進攻黃龍府。他先親自領兵攻克益州,收取未能逃走的州民後迴師。遼派都統耶律訛裏朵、左副統蕭乙薛、右副統耶律張奴、都監蕭謝佛留率騎兵二十萬、步卒七萬戍邊。阿骨打聞訊後,率軍進逼達魯古城(今吉林郭爾羅斯前旗塔虎城),與遼戍邊軍交鋒,最後大敗遼軍,擄掠而迴。
八月,阿骨打乘遼軍不備,渡混同江,親征黃龍府。黃龍府外城防禦完善,內城守備堅固,若要強攻硬取,一旦遼軍增援就會腹背受敵。經商議,阿骨打采取婁室的意見,“圍點打援”,待黃龍府外圍被掃平後,阿骨打全力進攻黃龍府。當時的黃龍府被圍困數月。九月,在金軍猛攻下,守將耶律寧棄城而逃。阿骨打命婁室為萬戶鎮守,駐營黃龍府。
黃龍府的失守,天下震驚,耶律延禧不得不正視女真人的威脅,開始了集結兵力,準備以雷霆萬鈞之勢蕩平女真。
其實女真人的威脅,契丹人早已意識到了,但之所以從一開始就使用添油戰術也是迫不得已。
契丹人統治了大草原,效仿中原建立了王朝,是遊牧民族第一次在大草原上以王朝的形式進行統治。
王朝是建立了,但是想像中原一樣中央集權,那是不可能的。
草原民族居無定所,流動性是非常強的,以當時的技術手段,根本就無法進行有效的管理。
因此,契丹人也就是占據著草原上最肥美的草原,並以此為中心,建立城池和要塞,以武力相威脅,逼迫其他民族進行朝貢,來達到控製的目的。
朝貢,又稱進貢,是一方將財富以某種形式給予另一方,以表示順從或結盟,尤其是君主國裏臣民獻上禮物給君主,或藩屬國也會向宗主國獻上禮物。這些禮物稱為貢品。朝貢是地方臣服於中央統治者,或者屬國臣服於宗主國的表示。
草原上的朝貢與中原的朝貢也是有區別的。
中原地大物博,物資相對比較豐裕,因此對於朝貢更看重的屬國的臣服,貢品可以量力而行,有這個態度就可以了,而且為了展示我中原泱泱大國禮儀之邦,對於主動納貢的屬國,一般還有迴禮,甚至迴禮遠超貢品價值,曆史上小國爭相納貢屢見不鮮。
但草原上的朝貢就不是這麽迴事了,已經上升到了擴充自己實力,打壓地方的高度。
草原上的人口就像是牲口,隻要有充足的食物,便會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而人口便是基礎,便是實力,一旦人口多了,不管是為了生存也好,為了擴張也罷,最後都會向原先的統治者發起挑戰。
因此,契丹人統治大草原,對於治下各民族都強行規定了貢品的品種與數量,目的以不餓死為前提,竭盡一切消耗各民族的實力,使其無力進行反抗。
草原各民族也不是天生反骨,隻要能留一口吃的,餓不死人,少養活幾個娃,也不是不能接受,畢竟反抗隻有死路一條,在生存與死亡麵前,生存才是最重要!
但是,再精確的計算也是有偏差的,而且再精準的數據也擋不住貪婪的人心。
大遼朝廷給出了貢品的品種與數量,那麽說明這些貢品是有市場與價值的,朝廷拿的那部分是歸朝廷的,契丹權貴們私人的這一塊,不也得加上啊!
於是各種騷操作就來了,草原各族被壓得生存都困難了,就比如女真人,這麽多年一直發展不起來,不就是因為契丹人在不斷地索要貢品,以致於阿骨打起兵反遼,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捉拿遼障鷹官。
《契丹國誌》說:“五國之東接大海,出名鷹,自海東而來,故名海東青。”而自遼、金始,由於捺缽和畋獵的需要,海東青成為部族圖騰、貢品之首。
遼障鷹官便是大遼派到女真索要貢品的官員。
這些官員到了女真,便以索要貢品為由大肆斂財,但凡看上的,便以貢品的名義強行征收,使得女真各部敢怒不敢言。
由於壓迫,草原上的反抗就從來沒有斷過,契丹人各路布置精兵,靠著殘酷的手段才維持住了統治。
因此,當阿骨打起兵反遼的時候,猶如星星之火,讓其他民族也看到了希望,紛紛效仿,以致於契丹人疲於奔命,根本就抽調不出足夠的兵力去鎮壓女真人。
早在阿骨打起兵之前,契丹人便察覺到了女真人的異動,但耶律延禧也隻能命統軍蕭撻不野領契丹、渤海兵八百人進駐混同江東的寧江州(今吉林扶餘東南)防備。
本來吧,契丹人控製著草原上的貿易,對於鎧甲如同中原王朝一般是嚴格控製的,因此武裝到牙齒的契丹兵麵對骨錘木箭的其他民族還是有著巨大優勢的,八百人足矣!
但誰曾想,女真人通過海路與皇家商行進行了貿易,還在霓虹國禍禍了一筆巨款,轉化成了戰鬥力,裝備之精良已經不遜於契丹人了。
阿骨打擊敗了蕭撻不野的同時,也擊破了契丹人不可戰勝的神話,星火燎原之勢已成。
隨著事態的升級,契丹人也開始增兵了,都統蕭嗣先、副都統蕭兀納率領諸路大軍,號稱十萬(實際上大約七千人),進攻女真,集中於鴨子河北。
七千甲兵在草原上已經是非常強大的力量了,要知道女真人此時也就是三四千的兵力。
但是這一戰,阿骨打又勝了。
接連兩次的勝利,使得草原各族看到了契丹人的虛弱,飽受壓迫的各族也開始蠢蠢欲動了。
這個時候,契丹人就不得不為了維持統治,對治下的各民族進行嚴防死守,耶律延禧也抽調不出足夠的兵力去鎮壓女真人,隻能進入防禦狀態,也給了阿骨打壯大的機會。
耶律延禧設想得很好,隻要能通過各種手段震懾住其他各族,便能抽調精兵一舉拿下女真人。
但阿骨打並不給耶律延禧時間,像個愣頭青一樣,根本就不顧自己的實力,直接就去打了黃龍府。
以阿骨打的兵力,麵對黃龍府的守兵,在耶律延禧看來那是以卵擊石,但阿骨打就偏偏又打贏了,還攻下了黃龍府。
此時的女真人已經從疥癬之疾成為了心腹大患,契丹人隻有以雷霆之勢擊敗女真人,才能挽迴麵子,重新震懾各族!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終於來到了崇寧六年。
崇寧六年初一,阿骨打即皇帝位,國號大金,年號收國。
阿骨打在建金後,準備進攻黃龍府。他先親自領兵攻克益州,收取未能逃走的州民後迴師。遼派都統耶律訛裏朵、左副統蕭乙薛、右副統耶律張奴、都監蕭謝佛留率騎兵二十萬、步卒七萬戍邊。阿骨打聞訊後,率軍進逼達魯古城(今吉林郭爾羅斯前旗塔虎城),與遼戍邊軍交鋒,最後大敗遼軍,擄掠而迴。
八月,阿骨打乘遼軍不備,渡混同江,親征黃龍府。黃龍府外城防禦完善,內城守備堅固,若要強攻硬取,一旦遼軍增援就會腹背受敵。經商議,阿骨打采取婁室的意見,“圍點打援”,待黃龍府外圍被掃平後,阿骨打全力進攻黃龍府。當時的黃龍府被圍困數月。九月,在金軍猛攻下,守將耶律寧棄城而逃。阿骨打命婁室為萬戶鎮守,駐營黃龍府。
黃龍府的失守,天下震驚,耶律延禧不得不正視女真人的威脅,開始了集結兵力,準備以雷霆萬鈞之勢蕩平女真。
其實女真人的威脅,契丹人早已意識到了,但之所以從一開始就使用添油戰術也是迫不得已。
契丹人統治了大草原,效仿中原建立了王朝,是遊牧民族第一次在大草原上以王朝的形式進行統治。
王朝是建立了,但是想像中原一樣中央集權,那是不可能的。
草原民族居無定所,流動性是非常強的,以當時的技術手段,根本就無法進行有效的管理。
因此,契丹人也就是占據著草原上最肥美的草原,並以此為中心,建立城池和要塞,以武力相威脅,逼迫其他民族進行朝貢,來達到控製的目的。
朝貢,又稱進貢,是一方將財富以某種形式給予另一方,以表示順從或結盟,尤其是君主國裏臣民獻上禮物給君主,或藩屬國也會向宗主國獻上禮物。這些禮物稱為貢品。朝貢是地方臣服於中央統治者,或者屬國臣服於宗主國的表示。
草原上的朝貢與中原的朝貢也是有區別的。
中原地大物博,物資相對比較豐裕,因此對於朝貢更看重的屬國的臣服,貢品可以量力而行,有這個態度就可以了,而且為了展示我中原泱泱大國禮儀之邦,對於主動納貢的屬國,一般還有迴禮,甚至迴禮遠超貢品價值,曆史上小國爭相納貢屢見不鮮。
但草原上的朝貢就不是這麽迴事了,已經上升到了擴充自己實力,打壓地方的高度。
草原上的人口就像是牲口,隻要有充足的食物,便會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而人口便是基礎,便是實力,一旦人口多了,不管是為了生存也好,為了擴張也罷,最後都會向原先的統治者發起挑戰。
因此,契丹人統治大草原,對於治下各民族都強行規定了貢品的品種與數量,目的以不餓死為前提,竭盡一切消耗各民族的實力,使其無力進行反抗。
草原各民族也不是天生反骨,隻要能留一口吃的,餓不死人,少養活幾個娃,也不是不能接受,畢竟反抗隻有死路一條,在生存與死亡麵前,生存才是最重要!
但是,再精確的計算也是有偏差的,而且再精準的數據也擋不住貪婪的人心。
大遼朝廷給出了貢品的品種與數量,那麽說明這些貢品是有市場與價值的,朝廷拿的那部分是歸朝廷的,契丹權貴們私人的這一塊,不也得加上啊!
於是各種騷操作就來了,草原各族被壓得生存都困難了,就比如女真人,這麽多年一直發展不起來,不就是因為契丹人在不斷地索要貢品,以致於阿骨打起兵反遼,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捉拿遼障鷹官。
《契丹國誌》說:“五國之東接大海,出名鷹,自海東而來,故名海東青。”而自遼、金始,由於捺缽和畋獵的需要,海東青成為部族圖騰、貢品之首。
遼障鷹官便是大遼派到女真索要貢品的官員。
這些官員到了女真,便以索要貢品為由大肆斂財,但凡看上的,便以貢品的名義強行征收,使得女真各部敢怒不敢言。
由於壓迫,草原上的反抗就從來沒有斷過,契丹人各路布置精兵,靠著殘酷的手段才維持住了統治。
因此,當阿骨打起兵反遼的時候,猶如星星之火,讓其他民族也看到了希望,紛紛效仿,以致於契丹人疲於奔命,根本就抽調不出足夠的兵力去鎮壓女真人。
早在阿骨打起兵之前,契丹人便察覺到了女真人的異動,但耶律延禧也隻能命統軍蕭撻不野領契丹、渤海兵八百人進駐混同江東的寧江州(今吉林扶餘東南)防備。
本來吧,契丹人控製著草原上的貿易,對於鎧甲如同中原王朝一般是嚴格控製的,因此武裝到牙齒的契丹兵麵對骨錘木箭的其他民族還是有著巨大優勢的,八百人足矣!
但誰曾想,女真人通過海路與皇家商行進行了貿易,還在霓虹國禍禍了一筆巨款,轉化成了戰鬥力,裝備之精良已經不遜於契丹人了。
阿骨打擊敗了蕭撻不野的同時,也擊破了契丹人不可戰勝的神話,星火燎原之勢已成。
隨著事態的升級,契丹人也開始增兵了,都統蕭嗣先、副都統蕭兀納率領諸路大軍,號稱十萬(實際上大約七千人),進攻女真,集中於鴨子河北。
七千甲兵在草原上已經是非常強大的力量了,要知道女真人此時也就是三四千的兵力。
但是這一戰,阿骨打又勝了。
接連兩次的勝利,使得草原各族看到了契丹人的虛弱,飽受壓迫的各族也開始蠢蠢欲動了。
這個時候,契丹人就不得不為了維持統治,對治下的各民族進行嚴防死守,耶律延禧也抽調不出足夠的兵力去鎮壓女真人,隻能進入防禦狀態,也給了阿骨打壯大的機會。
耶律延禧設想得很好,隻要能通過各種手段震懾住其他各族,便能抽調精兵一舉拿下女真人。
但阿骨打並不給耶律延禧時間,像個愣頭青一樣,根本就不顧自己的實力,直接就去打了黃龍府。
以阿骨打的兵力,麵對黃龍府的守兵,在耶律延禧看來那是以卵擊石,但阿骨打就偏偏又打贏了,還攻下了黃龍府。
此時的女真人已經從疥癬之疾成為了心腹大患,契丹人隻有以雷霆之勢擊敗女真人,才能挽迴麵子,重新震懾各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