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那便去牽馬吧,朕的淮陰侯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韓信會同意嗎?”
這一點,是無數人所好奇的。
對於李二來說,若想以最快的速度解決秦末的亂象,那漢初三傑便一個都不能少。
哪怕是劉邦也不得不承認。
若沒有韓信,楚漢之爭便會淪為笑話,他終其一生都隻能龜縮在漢中!
“咱覺得,韓信那麽高傲的性子,應該忍不了這個。”
“不僅上來就給了個下馬威,還明確否定了他封王的想法,這他能答應?”
抽完朱棣之後,老朱心滿意足,再看向天幕,隨口便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朕也覺得,韓信雖能忍胯下之辱,但本質上是他從未將那屠夫放在眼中,甚至從未將那些人當成過同類。”
趙匡胤想了想道。
方才他就說了,李二能想到用這樣的方式打壓韓信的傲氣,他很佩服。
但話說的太過明白,就會大大減少韓信歸順的可能性。
“你們都錯了。”
劉邦微微歎息一聲。
“韓信一定會答應。”
“他的確是個驕傲的人,但也同樣是個聰明的人。”
“李二展現出了自己的能力,他便會盤算自己做出選擇的得失。”
“拒絕李二,他想實現心中抱負,便要多出這麽個恐怖的對手。”
“至少在他弄明白李二是如何看透他的想法,破解他的兵法之前,他都不會貿然豎立這個敵人。”
韓信在內政上的嗅覺的確有些遲鈍,但除此之外,他幾乎沒有弱點。
他的傲氣,隻針對那些他瞧不起的人。
而在原本的曆史進程之中,他瞧不起所有人,隻對引薦他的蕭何高看一眼。
可隻要能夠證明自己比他強,能夠壓他一頭,他便會自己考慮得失,便會平等以待。
與此同時,天幕內發生的一切仿佛也都在印證劉邦的話。
李二僅在淮陰等了兩日,第三日清晨,他剛推開客棧的門,就看到韓信靜靜的坐在門口。
“跟你走,管飯嗎?”
“包吃包住,整個沛縣裏麵,你想吃什麽,直接報我李……劉邦的名字!”
“沒問題,那我跟你走,我要當天下兵馬大元帥,若是將來你真的成就了大業,我要封侯。”
韓信麵無表情的道。
語氣無比平淡,篤定了李二一定會答應。
“那便去牽馬吧,朕的淮陰侯。”
李二挑眉道。
“臣遵旨!”
入戲還挺快!
看著韓信那一副識趣的模樣,李二心滿意足。
在來之前,他隻從史書上見過韓信,並不能肯定此人的性情。
因此他本打算的是,在將漢初三傑搞定後,再去將項羽麾下唯一的謀士給提前挖過來。
以範增來製衡韓信。
不過現在看來顯然是不用多此一舉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韓信很識趣。
他認清了形勢之後,便會很快向無力改變的形勢低頭。
隻要能實現他的抱負,他便不會在意多餘的事情。
封侯和封王,有區別嗎?
至少對他而言,並無分別。
隨後,天幕內的時間迅速流逝。
接下來時間裏,李二反而沒有他剛開始表現的那麽急切。
他沒急著招兵買馬,也沒急著再去招攬其他秦末漢初的人才。
仿佛真的將自己當成了個遊俠,每日遊手好閑,鋤強扶弱,偶爾帶著韓信去剿匪練練身手。
直至始皇帝如記載的一般駕崩於沙丘行宮。
扶蘇在一紙篡改的遺詔下自盡,蒙恬同樣冤死。
胡亥登基。
後李斯又被趙高陷害,腰斬於市集,並且夷了三族。
自此,整個大秦便迎來了高壓之下的爆發。
胡亥沒那個能力維持高壓,也沒能力懷柔,他隻能以自己的方式,在趙高的幫助下將大秦送上斷頭台。
不過這一次,沒等陳勝、吳廣於大澤山起義,李二便率先豎起了反旗。
正如他向張良所承諾的那般,他這兩年刻意的宣揚自己仗義疏財、寬厚待人的形象。
當暴秦繼續加重賦稅和徭役的旨意傳下來之後,李二當即宰殺養了這麽多年的縣令,振臂一唿。
數萬人在短短月餘的時間內便聚集到了沛縣。
答應張良的事,就這麽輕易的辦到了。
自此開始,李二便徹底走上了正軌。
蕭何負責後勤與內政管理,張良負責大方向上的決斷,以及輔佐蕭何處理內政。
韓信負責練兵。
李二則拖著那半截入土的身子禦駕親征,抵抗朝廷討伐的大軍。
因為沒有陳勝與吳廣,沒有大澤鄉起義,沛縣便成了朝廷的眼中釘。
同樣,也成了無數活不下去的百姓眼中的希望!
勢力迅速壯大的同時,朝廷派來鎮壓的大軍數量也越發龐大。
“……該怎麽說呢,趙高再這麽葫蘆娃救爺爺下去,項籍恐怕都沒起兵的機會了!”
天幕中發生的一切,讓劉邦有些目瞪口呆。
就這麽掰著手指算算,李二已經打退了朝廷四次進攻,至少殲敵數千,俘虜超過兩萬。
可直至此時,昔日六國的勳貴們依舊沒有任何動靜。
不是他們不想,而是李二太過順利,讓他們找不到合適的機會!
即便他們同樣豎起反旗,在新生叛軍和屢戰屢勝,逼的朝廷節節敗退的李二大軍麵前。
但凡有腦子的,也不會有第二種選擇。
他們隻能等,等沛縣這支聲勢浩大的叛軍在朝廷手中吃癟,那時才是他們最佳的機會。
可偏偏李二沒急著冒進,隻是讓韓信配合著一步步蠶食周邊。
朝廷鎮壓叛亂的大軍,反而成了讓他們發展壯大的養料!
眼見沛縣周邊被蠶食殆盡,朝廷卻仍舊沒有調動邊關大軍鎮壓的跡象,六國勳貴才算是真正坐不住了。
他們意識到了一件事。
最佳的機會,可能不存在了。
若是再不有所行動,恐怕後麵連口湯都喝不上!
李二用行動向世人揭露了大秦朝廷的孱弱,於是大秦便再也維持不住他昔日的高壓。
這便是胡亥跟嬴政之間的區別。
若是嬴政,他會在叛亂發生的第一時間,調集全部兵力圍剿!
這可是送上門來的雞,一場殺雞儆猴之後,水下的那些勢力,那些六國勳貴又能多安分些年。
可惜胡亥沒這個魄力,或者說,掌控朝堂的趙高沒這個想法,他甚至還想著借助叛亂來清除異己!
所以,大秦踏上了斷頭台。
這一點,是無數人所好奇的。
對於李二來說,若想以最快的速度解決秦末的亂象,那漢初三傑便一個都不能少。
哪怕是劉邦也不得不承認。
若沒有韓信,楚漢之爭便會淪為笑話,他終其一生都隻能龜縮在漢中!
“咱覺得,韓信那麽高傲的性子,應該忍不了這個。”
“不僅上來就給了個下馬威,還明確否定了他封王的想法,這他能答應?”
抽完朱棣之後,老朱心滿意足,再看向天幕,隨口便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朕也覺得,韓信雖能忍胯下之辱,但本質上是他從未將那屠夫放在眼中,甚至從未將那些人當成過同類。”
趙匡胤想了想道。
方才他就說了,李二能想到用這樣的方式打壓韓信的傲氣,他很佩服。
但話說的太過明白,就會大大減少韓信歸順的可能性。
“你們都錯了。”
劉邦微微歎息一聲。
“韓信一定會答應。”
“他的確是個驕傲的人,但也同樣是個聰明的人。”
“李二展現出了自己的能力,他便會盤算自己做出選擇的得失。”
“拒絕李二,他想實現心中抱負,便要多出這麽個恐怖的對手。”
“至少在他弄明白李二是如何看透他的想法,破解他的兵法之前,他都不會貿然豎立這個敵人。”
韓信在內政上的嗅覺的確有些遲鈍,但除此之外,他幾乎沒有弱點。
他的傲氣,隻針對那些他瞧不起的人。
而在原本的曆史進程之中,他瞧不起所有人,隻對引薦他的蕭何高看一眼。
可隻要能夠證明自己比他強,能夠壓他一頭,他便會自己考慮得失,便會平等以待。
與此同時,天幕內發生的一切仿佛也都在印證劉邦的話。
李二僅在淮陰等了兩日,第三日清晨,他剛推開客棧的門,就看到韓信靜靜的坐在門口。
“跟你走,管飯嗎?”
“包吃包住,整個沛縣裏麵,你想吃什麽,直接報我李……劉邦的名字!”
“沒問題,那我跟你走,我要當天下兵馬大元帥,若是將來你真的成就了大業,我要封侯。”
韓信麵無表情的道。
語氣無比平淡,篤定了李二一定會答應。
“那便去牽馬吧,朕的淮陰侯。”
李二挑眉道。
“臣遵旨!”
入戲還挺快!
看著韓信那一副識趣的模樣,李二心滿意足。
在來之前,他隻從史書上見過韓信,並不能肯定此人的性情。
因此他本打算的是,在將漢初三傑搞定後,再去將項羽麾下唯一的謀士給提前挖過來。
以範增來製衡韓信。
不過現在看來顯然是不用多此一舉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韓信很識趣。
他認清了形勢之後,便會很快向無力改變的形勢低頭。
隻要能實現他的抱負,他便不會在意多餘的事情。
封侯和封王,有區別嗎?
至少對他而言,並無分別。
隨後,天幕內的時間迅速流逝。
接下來時間裏,李二反而沒有他剛開始表現的那麽急切。
他沒急著招兵買馬,也沒急著再去招攬其他秦末漢初的人才。
仿佛真的將自己當成了個遊俠,每日遊手好閑,鋤強扶弱,偶爾帶著韓信去剿匪練練身手。
直至始皇帝如記載的一般駕崩於沙丘行宮。
扶蘇在一紙篡改的遺詔下自盡,蒙恬同樣冤死。
胡亥登基。
後李斯又被趙高陷害,腰斬於市集,並且夷了三族。
自此,整個大秦便迎來了高壓之下的爆發。
胡亥沒那個能力維持高壓,也沒能力懷柔,他隻能以自己的方式,在趙高的幫助下將大秦送上斷頭台。
不過這一次,沒等陳勝、吳廣於大澤山起義,李二便率先豎起了反旗。
正如他向張良所承諾的那般,他這兩年刻意的宣揚自己仗義疏財、寬厚待人的形象。
當暴秦繼續加重賦稅和徭役的旨意傳下來之後,李二當即宰殺養了這麽多年的縣令,振臂一唿。
數萬人在短短月餘的時間內便聚集到了沛縣。
答應張良的事,就這麽輕易的辦到了。
自此開始,李二便徹底走上了正軌。
蕭何負責後勤與內政管理,張良負責大方向上的決斷,以及輔佐蕭何處理內政。
韓信負責練兵。
李二則拖著那半截入土的身子禦駕親征,抵抗朝廷討伐的大軍。
因為沒有陳勝與吳廣,沒有大澤鄉起義,沛縣便成了朝廷的眼中釘。
同樣,也成了無數活不下去的百姓眼中的希望!
勢力迅速壯大的同時,朝廷派來鎮壓的大軍數量也越發龐大。
“……該怎麽說呢,趙高再這麽葫蘆娃救爺爺下去,項籍恐怕都沒起兵的機會了!”
天幕中發生的一切,讓劉邦有些目瞪口呆。
就這麽掰著手指算算,李二已經打退了朝廷四次進攻,至少殲敵數千,俘虜超過兩萬。
可直至此時,昔日六國的勳貴們依舊沒有任何動靜。
不是他們不想,而是李二太過順利,讓他們找不到合適的機會!
即便他們同樣豎起反旗,在新生叛軍和屢戰屢勝,逼的朝廷節節敗退的李二大軍麵前。
但凡有腦子的,也不會有第二種選擇。
他們隻能等,等沛縣這支聲勢浩大的叛軍在朝廷手中吃癟,那時才是他們最佳的機會。
可偏偏李二沒急著冒進,隻是讓韓信配合著一步步蠶食周邊。
朝廷鎮壓叛亂的大軍,反而成了讓他們發展壯大的養料!
眼見沛縣周邊被蠶食殆盡,朝廷卻仍舊沒有調動邊關大軍鎮壓的跡象,六國勳貴才算是真正坐不住了。
他們意識到了一件事。
最佳的機會,可能不存在了。
若是再不有所行動,恐怕後麵連口湯都喝不上!
李二用行動向世人揭露了大秦朝廷的孱弱,於是大秦便再也維持不住他昔日的高壓。
這便是胡亥跟嬴政之間的區別。
若是嬴政,他會在叛亂發生的第一時間,調集全部兵力圍剿!
這可是送上門來的雞,一場殺雞儆猴之後,水下的那些勢力,那些六國勳貴又能多安分些年。
可惜胡亥沒這個魄力,或者說,掌控朝堂的趙高沒這個想法,他甚至還想著借助叛亂來清除異己!
所以,大秦踏上了斷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