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先帝在上,不肖子孫劉諶,寧死不降!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孔明之子諸葛瞻,孫諸葛尚戰死。
張飛之孫張遵,趙雲之子趙廣,黃權之子黃崇亦戰死。
隨著這些人名出現在天幕上,劉備心中卻是越發苦澀。
這些人越是悲壯,便越是令他覺得羞愧。
替劉禪羞愧!
無數將領為蜀漢戰死,而前方劍閣薑維還在拚死抵抗鍾會大軍。
怎能降!
怎能有臉降!
難怪劉禪會因平庸而非昏庸登上昏君榜!
在這樣的境況之下,無數人的前赴後繼之下,他如何能夠不上榜!
鄧艾陰平奇襲之下,馬邈帶著江油投降,連帶著其進攻綿竹之時,便完全不怕對方久居不出。
真要耗下去,身後有江油支撐的鄧艾更有底氣!
畢竟這個時候,蜀漢所麵對的可不僅僅是這一路奇襲之兵,正麵鍾會的威脅才是最大的!
迫於萬般的無奈之下,無數人看著畫麵中所發生的一切。
在看到諸葛瞻沒能及時占據險要,反而令鄧艾自平原長驅直入後,諸葛亮便無奈歎息。
或許忠心有餘,可這能力差的未免太多。
在接下來的畫麵中,漢魏之間的最後一戰已然展開。
直至最後,雖明知敗局已定,蜀漢那些頂尖將領的子嗣們也沒有半分後退,最終也都死在了戰場之內。
“朕若是劉阿鬥,那定然是沒臉降的。”
李二冷哼道。
還有人說,劉禪投降是為了保全城中的百官。
這樣的說法在他看來簡直就是笑話!
真正忠於蜀漢的臣子,要麽在綿竹之戰中赴死,要麽還在劍閣戰場上跟鍾會相互牽製。
他劉禪投降所保全的,究竟是誰?
是聽到綿竹之戰失利,便迫不及待的勸說劉禪投降的世家儒士嗎?
那些人,真的有保全的必要嗎?
“別說你了,咱覺得除了大宋那些皇帝之外,在這種局麵下,沒幾個人會選擇降。”
趙匡胤:“……”
怎麽嘲諷還整上一箭雙雕了?
你諷刺劉禪也就罷了,就非得帶上我大宋嗎?
還沒等他說話,天幕上的彈幕數量迅速降低。
畫麵已經來到了綿竹戰敗,鄧艾即將長驅直入之際。
劉禪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光祿大夫譙周極力主張投降。
劉禪雖有些猶豫,但顯然是意動了。
“陛下,蜀、吳乃是盟友,不如投吳,將來或許也可借吳之大軍反攻。”
眼見劉禪動搖,其他人連忙提議道。
哪怕是投降也同樣是有講究的。
蜀吳乃盟友的關係,即便投了吳,劉禪也依舊能保持天子之身,將來還有機會能夠反攻重迴蜀中。
可若是投了魏,那便是再無半分機會!
對於這樣的提議,劉禪顯然也是願意的。
而還未等他說什麽,譙周卻再度開口了。
“魏國既能滅蜀,汝等又怎知,不能滅吳?”
“若是魏國先滅蜀,再滅吳,我主二投,多半要被羞辱,汝等究竟是何居心!”
此話一出,劉禪心定了。
譙周一直在觀察他的表情,見狀心中已然吃下一顆定心丸。
然而就在此時,宮外一聲怒斥傳來。
“胡言亂語!”
“貪生怕死的腐儒,怎敢在此妄議國家大事!”
劉諶的身影迅速自宮外走入。
行至劉禪身前,他深深一躬。
“父皇,孩兒隻想問,自古以來,可有投降的天子?”
“便是當初如傀儡般被掌控的孝湣皇帝,也依舊向先帝下衣帶詔,試圖反抗曹賊,更遑論父皇如今可還是大漢天子,如何能降!”
他句句皆咬牙切齒,目光仿佛擇人而噬般狠狠地瞪向譙周。
“皇兒,百官皆說要降,隻在討論是向吳還是向魏投降,如今綿竹已失,魏將鄧艾不日間便能兵臨城下。”
“而如今我大漢之兵皆在薑維手中,皆在劍閣,你說要戰,難道要讓我等所有人一同陪葬不成?”
劉禪埋怨道。
“城內尚有萬餘大軍,消息也已傳往劍閣,那鄧艾若真敢來攻,隻需守住月餘時間,薑維將軍定率軍馳援,屆時內外夾擊,定能讓那鄧艾有來無迴!”
劉諶撲通一聲跪下,聲聲懇切。
“住口吧,皇兒,你年紀太小,所思所想皆不夠周全。”
“便是能擋住又如何?魏軍勢大,薑維也未必能抽得出兵力馳援,一旦他被鍾會拖住,我等所有人都是灰飛煙滅的結果。”
此話一出,朝堂上下所有人就都明白了劉禪的心思。
這是鐵了心要投!
劉諶臉上瞬間失去血色,一片煞白。
“父皇,父皇!”
他猛地連磕幾個頭。
“即便真的明知必死,作為天子也該背水一戰,縱使身死也當無憾!”
“若是投降那曹魏,百年之後又有何顏麵麵對先帝啊!”
“父皇!”
“住口!”
劉禪猛的一拍桌子。
“北地王糊塗了,來人,將他拖下去,讓他好生反思!”
“父皇,不能降啊!”
被兩人架起,劉諶仍在掙紮。
他那聲聲嘶吼,即便被架出了宮門,也仍舊響徹在每個人的耳邊。
餘下百官皆是麵麵相覷。
主戰派劉諶的下場,已經看在了所有人眼中。
至於主降派,先前劉禪的表現也很明顯。
他更傾向於向曹魏投降。
那接下來的事情便沒什麽懸念了。
絕大部分人迅速表示自己讚同譙周的提議。
連你這個天子都要降了,他們這些出身世家的人自然沒理由堅持。
反正這官在哪當不是當?
向曹魏投降之後,他們手中的權力也絲毫不會減少。
既然如此,那便降了就是!
自此君臣的意見統一,劉禪命駙馬都尉鄧良、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等人,帶著璽綬、降書拜訪鄧艾。
待得鄧艾收到降書之時,蜀漢便算是亡了。
劉禪投降之事,雖在昏君榜盤點的時候出現過,卻遠沒有如今這般的具體。
乃至於具體到,劉備看完都想立即下旨讓他滾過來,然後將其從白帝城樓上扔下去!
可事情到此,還未結束。
天幕上的畫麵再度跳轉。
得知劉禪投降後,劉諶帶著妻、子來到祭祀用的昭烈廟。
於廟中,數人皆痛哭出聲。
良久之後,劉諶緩緩起身。
“先帝在上,不孝子孫劉諶,寧死不降!”
張飛之孫張遵,趙雲之子趙廣,黃權之子黃崇亦戰死。
隨著這些人名出現在天幕上,劉備心中卻是越發苦澀。
這些人越是悲壯,便越是令他覺得羞愧。
替劉禪羞愧!
無數將領為蜀漢戰死,而前方劍閣薑維還在拚死抵抗鍾會大軍。
怎能降!
怎能有臉降!
難怪劉禪會因平庸而非昏庸登上昏君榜!
在這樣的境況之下,無數人的前赴後繼之下,他如何能夠不上榜!
鄧艾陰平奇襲之下,馬邈帶著江油投降,連帶著其進攻綿竹之時,便完全不怕對方久居不出。
真要耗下去,身後有江油支撐的鄧艾更有底氣!
畢竟這個時候,蜀漢所麵對的可不僅僅是這一路奇襲之兵,正麵鍾會的威脅才是最大的!
迫於萬般的無奈之下,無數人看著畫麵中所發生的一切。
在看到諸葛瞻沒能及時占據險要,反而令鄧艾自平原長驅直入後,諸葛亮便無奈歎息。
或許忠心有餘,可這能力差的未免太多。
在接下來的畫麵中,漢魏之間的最後一戰已然展開。
直至最後,雖明知敗局已定,蜀漢那些頂尖將領的子嗣們也沒有半分後退,最終也都死在了戰場之內。
“朕若是劉阿鬥,那定然是沒臉降的。”
李二冷哼道。
還有人說,劉禪投降是為了保全城中的百官。
這樣的說法在他看來簡直就是笑話!
真正忠於蜀漢的臣子,要麽在綿竹之戰中赴死,要麽還在劍閣戰場上跟鍾會相互牽製。
他劉禪投降所保全的,究竟是誰?
是聽到綿竹之戰失利,便迫不及待的勸說劉禪投降的世家儒士嗎?
那些人,真的有保全的必要嗎?
“別說你了,咱覺得除了大宋那些皇帝之外,在這種局麵下,沒幾個人會選擇降。”
趙匡胤:“……”
怎麽嘲諷還整上一箭雙雕了?
你諷刺劉禪也就罷了,就非得帶上我大宋嗎?
還沒等他說話,天幕上的彈幕數量迅速降低。
畫麵已經來到了綿竹戰敗,鄧艾即將長驅直入之際。
劉禪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光祿大夫譙周極力主張投降。
劉禪雖有些猶豫,但顯然是意動了。
“陛下,蜀、吳乃是盟友,不如投吳,將來或許也可借吳之大軍反攻。”
眼見劉禪動搖,其他人連忙提議道。
哪怕是投降也同樣是有講究的。
蜀吳乃盟友的關係,即便投了吳,劉禪也依舊能保持天子之身,將來還有機會能夠反攻重迴蜀中。
可若是投了魏,那便是再無半分機會!
對於這樣的提議,劉禪顯然也是願意的。
而還未等他說什麽,譙周卻再度開口了。
“魏國既能滅蜀,汝等又怎知,不能滅吳?”
“若是魏國先滅蜀,再滅吳,我主二投,多半要被羞辱,汝等究竟是何居心!”
此話一出,劉禪心定了。
譙周一直在觀察他的表情,見狀心中已然吃下一顆定心丸。
然而就在此時,宮外一聲怒斥傳來。
“胡言亂語!”
“貪生怕死的腐儒,怎敢在此妄議國家大事!”
劉諶的身影迅速自宮外走入。
行至劉禪身前,他深深一躬。
“父皇,孩兒隻想問,自古以來,可有投降的天子?”
“便是當初如傀儡般被掌控的孝湣皇帝,也依舊向先帝下衣帶詔,試圖反抗曹賊,更遑論父皇如今可還是大漢天子,如何能降!”
他句句皆咬牙切齒,目光仿佛擇人而噬般狠狠地瞪向譙周。
“皇兒,百官皆說要降,隻在討論是向吳還是向魏投降,如今綿竹已失,魏將鄧艾不日間便能兵臨城下。”
“而如今我大漢之兵皆在薑維手中,皆在劍閣,你說要戰,難道要讓我等所有人一同陪葬不成?”
劉禪埋怨道。
“城內尚有萬餘大軍,消息也已傳往劍閣,那鄧艾若真敢來攻,隻需守住月餘時間,薑維將軍定率軍馳援,屆時內外夾擊,定能讓那鄧艾有來無迴!”
劉諶撲通一聲跪下,聲聲懇切。
“住口吧,皇兒,你年紀太小,所思所想皆不夠周全。”
“便是能擋住又如何?魏軍勢大,薑維也未必能抽得出兵力馳援,一旦他被鍾會拖住,我等所有人都是灰飛煙滅的結果。”
此話一出,朝堂上下所有人就都明白了劉禪的心思。
這是鐵了心要投!
劉諶臉上瞬間失去血色,一片煞白。
“父皇,父皇!”
他猛地連磕幾個頭。
“即便真的明知必死,作為天子也該背水一戰,縱使身死也當無憾!”
“若是投降那曹魏,百年之後又有何顏麵麵對先帝啊!”
“父皇!”
“住口!”
劉禪猛的一拍桌子。
“北地王糊塗了,來人,將他拖下去,讓他好生反思!”
“父皇,不能降啊!”
被兩人架起,劉諶仍在掙紮。
他那聲聲嘶吼,即便被架出了宮門,也仍舊響徹在每個人的耳邊。
餘下百官皆是麵麵相覷。
主戰派劉諶的下場,已經看在了所有人眼中。
至於主降派,先前劉禪的表現也很明顯。
他更傾向於向曹魏投降。
那接下來的事情便沒什麽懸念了。
絕大部分人迅速表示自己讚同譙周的提議。
連你這個天子都要降了,他們這些出身世家的人自然沒理由堅持。
反正這官在哪當不是當?
向曹魏投降之後,他們手中的權力也絲毫不會減少。
既然如此,那便降了就是!
自此君臣的意見統一,劉禪命駙馬都尉鄧良、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等人,帶著璽綬、降書拜訪鄧艾。
待得鄧艾收到降書之時,蜀漢便算是亡了。
劉禪投降之事,雖在昏君榜盤點的時候出現過,卻遠沒有如今這般的具體。
乃至於具體到,劉備看完都想立即下旨讓他滾過來,然後將其從白帝城樓上扔下去!
可事情到此,還未結束。
天幕上的畫麵再度跳轉。
得知劉禪投降後,劉諶帶著妻、子來到祭祀用的昭烈廟。
於廟中,數人皆痛哭出聲。
良久之後,劉諶緩緩起身。
“先帝在上,不孝子孫劉諶,寧死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