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天下都是他打下來的, 他自然有底氣說這樣的話!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您這麽做,真不怕咱們那個時候天下大亂?”
張良或許在短時間內沒能反應過來,但迴去細想之後,輕而易舉便能察覺到不對。
針對東吳的手段層出不窮,反而針對蜀中的手段那般匱乏。
是因為劉邦想不到方法對付蜀中?
笑話!
真要是去針對,就蜀中那了如指掌的地方,想耍些手段簡直不要太簡單!
不去對付,那就隻能有一個解釋。
他不想對付!
“你覺得咱們那個時候會天下大亂嗎?”
劉邦笑著反問道。
他倒是不奇怪張良能猜出自己的想法。
說句老實話,兩人攜手合作了那麽多年,若是猜不出來,那才是真的稀奇!
“會的,如若他們察覺到陛下做出選擇的苗頭,下麵都不必說,連朝堂上恐怕都不會安穩!”
這個結論張良得出的沒有絲毫猶豫。
“你覺得寡人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劉邦忽然轉移了個看似沒有任何關係的話題。
但張良知道,他應該不會在這個時候突然說什麽莫名其妙的話。
什麽時候做出的決定嗎?
下一刻,一個不可思議的答案浮現在了他的心頭。
“莫非是在此番挑戰開始之前?”
看到劉邦點頭承認,張良瞬間將一切都串聯了起來。
在開始此番挑戰之前,那也就是說,在陛下選擇自己輔佐一同參與挑戰的時候,應該也同樣將眼下的狀況考慮在了其中。
所以這是另一重帶自己參與挑戰而留下韓信的原因!
但韓信又隻是一把劍。
若有用劍之人,那他自然能發揮出極大的用處。
可韓信也並非沒有絲毫野心。
若無執劍之人,那這把劍可能也會生出屬於他自己的野心。
所以隻留下韓信定然是不行的。
“留下了韓信,那誰來控製韓信呢?蕭何的能力可不夠……”
說話間,張良心間忽然想到了另一種可能,於是整件事豁然開朗。
若說大漢最有資格控製韓信這把劍的人,那除了劉邦之外,就隻剩下一人!
那在仙人的盤點中,送韓信上路的那一位!
“陛下,您還真夠大膽的。”
“明知她有極大的野心,很有可能會禍亂朝堂,以及她與韓信之間可能會產生的衝突,竟然還敢將籌碼都押在她身上。”
“您是真的不怕玩脫了啊?”
想明白之後,張良不由得發出陣陣苦笑。
“你以為乃公願意啊,劉恆那小子還太年輕,也太稚嫩。”
“劉盈溫和有餘而手段不足,很容易會被韓信乃至於諸多大臣反向操控。”
“當下能用的人,也隻有呂雉那個女人了。”
“不過子房你就放心吧,寡人了解那女人,她有能力,有野心,但在寡人死前,她都不會有任何不軌的舉動。”
看著劉邦這一副篤定的模樣,張良忽然冒出些許的好奇心。
“是不會,還是不敢?”
這個問題,問的就很是巧妙了。
但也沒能難住劉邦。
他衝著張良笑笑。
“既不會,也不敢。”
“呂雉與寡人是夫妻,寡人了解她,而之所以願意將她放出來,也是因為寡人知道,若非被逼無奈,她也不會走到那一步。”
“最重要的一點是,她與寡人都清楚的知道,不管她如何籠絡人心,做出如何的改變,隻要寡人迴去了,一切就都會恢複原樣。”
天下都是他打下來的, 他自然有底氣說這樣的話!
“明白了……”
張良低頭。
大概這世上也唯有開國之君能夠有這等傲氣了吧?
“所以你不問問,寡人接下來要做什麽嗎?”
見他陷入了沉思,劉邦忍不住問道。
他等這個問題等很久了。
子房,你問啊!
你不問,乃公怎麽在千秋萬代的眼皮子底下裝逼!
張良:“……”
“若良沒有猜錯的話,陛下應該已經有了兩全之策。”
“完成仙人挑戰的同時,又還位於大漢。”
“說到底,您還是信不過大魏後麵的天子,也信不過大魏的臣子,所以幹脆想試著將這樣的機會交給劉禪?”
劉邦:“……”
讓你問,沒讓你直接說出來!
你就這麽直白的說出來了,乃公還裝什麽?
所以跟你們這些聰明人參與挑戰,是真的討厭!
“不過這樣的話,唯一的懸念就是仙人是否承認,以及蜀中那邊是否願意配合了。”
蜀中那邊是否配合?
“子房,你是不是弄錯了什麽?寡人不願讓薑維損兵折將,那是為了保存大漢最精銳的那批兵馬,但卻不是要直接向大漢投降的。”
“相反,薑維雖能逃過一劫,但朕給蜀中留的劇本,跟它原本史書上的結果可是一模一樣的。”
劉邦表示自己不願將主動選擇的機會交到別人手中。
在他的計劃中,留給劉禪的選擇並不是配合與否,而是想活還是想死。
若劉禪想死,他轉頭就能隨手拎個幼帝上位。
反正祖宗教訓不孝子孫這件事,想必就算是劉備也說不出半個不字來!
張良:“……”
他感覺自己的腦子有些跟不上劉邦的腦迴路了。
不是,陛下,幾個意思?
他不覺得是因為自己笨,而是因為劉邦的所作所為,每一樣都令人難以理解!
“子房,你等著看就好了,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
……
見證奇跡的時刻,在劉邦的一聲令下之後,逐漸拉開序幕。
因提前一步得知了大魏天子的懸賞,以及各路豪強的動作,薑維搶先一步在各大重要路口都布下埋伏。
等各大州郡的豪強聯軍到來之時,幾路伏兵幾乎同時殺出,直接令其潰不成軍。
一切都如之前那些聰明人預料的那般,豪強聯軍迅速崩潰。
非但沒能給漢軍造成多大損失,反而還因降卒過多,隱隱增強了薑維麾下的兵力。
於此同時,帶著孫亮幾封親筆信趕往東吳的鍾會,在將信件交到孫綝手中之時,一場暴風雨便已然拉開序幕。
但讓很多人沒想到的,與這兩方同時有了動靜的,還有長安!
“不會吧?”
“高祖這是要做什麽?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張良或許在短時間內沒能反應過來,但迴去細想之後,輕而易舉便能察覺到不對。
針對東吳的手段層出不窮,反而針對蜀中的手段那般匱乏。
是因為劉邦想不到方法對付蜀中?
笑話!
真要是去針對,就蜀中那了如指掌的地方,想耍些手段簡直不要太簡單!
不去對付,那就隻能有一個解釋。
他不想對付!
“你覺得咱們那個時候會天下大亂嗎?”
劉邦笑著反問道。
他倒是不奇怪張良能猜出自己的想法。
說句老實話,兩人攜手合作了那麽多年,若是猜不出來,那才是真的稀奇!
“會的,如若他們察覺到陛下做出選擇的苗頭,下麵都不必說,連朝堂上恐怕都不會安穩!”
這個結論張良得出的沒有絲毫猶豫。
“你覺得寡人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劉邦忽然轉移了個看似沒有任何關係的話題。
但張良知道,他應該不會在這個時候突然說什麽莫名其妙的話。
什麽時候做出的決定嗎?
下一刻,一個不可思議的答案浮現在了他的心頭。
“莫非是在此番挑戰開始之前?”
看到劉邦點頭承認,張良瞬間將一切都串聯了起來。
在開始此番挑戰之前,那也就是說,在陛下選擇自己輔佐一同參與挑戰的時候,應該也同樣將眼下的狀況考慮在了其中。
所以這是另一重帶自己參與挑戰而留下韓信的原因!
但韓信又隻是一把劍。
若有用劍之人,那他自然能發揮出極大的用處。
可韓信也並非沒有絲毫野心。
若無執劍之人,那這把劍可能也會生出屬於他自己的野心。
所以隻留下韓信定然是不行的。
“留下了韓信,那誰來控製韓信呢?蕭何的能力可不夠……”
說話間,張良心間忽然想到了另一種可能,於是整件事豁然開朗。
若說大漢最有資格控製韓信這把劍的人,那除了劉邦之外,就隻剩下一人!
那在仙人的盤點中,送韓信上路的那一位!
“陛下,您還真夠大膽的。”
“明知她有極大的野心,很有可能會禍亂朝堂,以及她與韓信之間可能會產生的衝突,竟然還敢將籌碼都押在她身上。”
“您是真的不怕玩脫了啊?”
想明白之後,張良不由得發出陣陣苦笑。
“你以為乃公願意啊,劉恆那小子還太年輕,也太稚嫩。”
“劉盈溫和有餘而手段不足,很容易會被韓信乃至於諸多大臣反向操控。”
“當下能用的人,也隻有呂雉那個女人了。”
“不過子房你就放心吧,寡人了解那女人,她有能力,有野心,但在寡人死前,她都不會有任何不軌的舉動。”
看著劉邦這一副篤定的模樣,張良忽然冒出些許的好奇心。
“是不會,還是不敢?”
這個問題,問的就很是巧妙了。
但也沒能難住劉邦。
他衝著張良笑笑。
“既不會,也不敢。”
“呂雉與寡人是夫妻,寡人了解她,而之所以願意將她放出來,也是因為寡人知道,若非被逼無奈,她也不會走到那一步。”
“最重要的一點是,她與寡人都清楚的知道,不管她如何籠絡人心,做出如何的改變,隻要寡人迴去了,一切就都會恢複原樣。”
天下都是他打下來的, 他自然有底氣說這樣的話!
“明白了……”
張良低頭。
大概這世上也唯有開國之君能夠有這等傲氣了吧?
“所以你不問問,寡人接下來要做什麽嗎?”
見他陷入了沉思,劉邦忍不住問道。
他等這個問題等很久了。
子房,你問啊!
你不問,乃公怎麽在千秋萬代的眼皮子底下裝逼!
張良:“……”
“若良沒有猜錯的話,陛下應該已經有了兩全之策。”
“完成仙人挑戰的同時,又還位於大漢。”
“說到底,您還是信不過大魏後麵的天子,也信不過大魏的臣子,所以幹脆想試著將這樣的機會交給劉禪?”
劉邦:“……”
讓你問,沒讓你直接說出來!
你就這麽直白的說出來了,乃公還裝什麽?
所以跟你們這些聰明人參與挑戰,是真的討厭!
“不過這樣的話,唯一的懸念就是仙人是否承認,以及蜀中那邊是否願意配合了。”
蜀中那邊是否配合?
“子房,你是不是弄錯了什麽?寡人不願讓薑維損兵折將,那是為了保存大漢最精銳的那批兵馬,但卻不是要直接向大漢投降的。”
“相反,薑維雖能逃過一劫,但朕給蜀中留的劇本,跟它原本史書上的結果可是一模一樣的。”
劉邦表示自己不願將主動選擇的機會交到別人手中。
在他的計劃中,留給劉禪的選擇並不是配合與否,而是想活還是想死。
若劉禪想死,他轉頭就能隨手拎個幼帝上位。
反正祖宗教訓不孝子孫這件事,想必就算是劉備也說不出半個不字來!
張良:“……”
他感覺自己的腦子有些跟不上劉邦的腦迴路了。
不是,陛下,幾個意思?
他不覺得是因為自己笨,而是因為劉邦的所作所為,每一樣都令人難以理解!
“子房,你等著看就好了,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
……
見證奇跡的時刻,在劉邦的一聲令下之後,逐漸拉開序幕。
因提前一步得知了大魏天子的懸賞,以及各路豪強的動作,薑維搶先一步在各大重要路口都布下埋伏。
等各大州郡的豪強聯軍到來之時,幾路伏兵幾乎同時殺出,直接令其潰不成軍。
一切都如之前那些聰明人預料的那般,豪強聯軍迅速崩潰。
非但沒能給漢軍造成多大損失,反而還因降卒過多,隱隱增強了薑維麾下的兵力。
於此同時,帶著孫亮幾封親筆信趕往東吳的鍾會,在將信件交到孫綝手中之時,一場暴風雨便已然拉開序幕。
但讓很多人沒想到的,與這兩方同時有了動靜的,還有長安!
“不會吧?”
“高祖這是要做什麽?以彼之道,還施彼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