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他不喜歡這樣的皇帝,也不喜歡這樣的結局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諶,你好好想想,為何你與薑維能夠縱橫雍州而幾乎無人去管你們?”
“你總不會當真覺得,朕無暇顧及吧?”
“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是在朕給你們機會。”
“不管是雄踞雍州,還是直取司州,甚至於京師,都是朕刻意給你們讓出來的。”
“朕想還天下於大漢,而你就是朕為往後的大漢挑選出來的天子。”
“可惜,你跟薑維雖有氣魄也有能力,卻差了點野心,最終還是選擇將皇位還給了劉禪。”
大抵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劉邦就該意識到,自己的計劃已經失敗了。
可就因為他的不甘心,而沒有及時改變旨意將張良、焦伯等人調迴來,這才導致了之後悲劇的發生。
“可……”
“既然您已經決定將天下還於大漢,那,那位焦大人為何還……”
這是劉諶有些不解的地方。
“很難理解嗎?”
“朕派遣使者,以高姿態與爾等和談,口頭承諾讓出司州,對爾等那岌岌可危的國情應該已經是極大的施舍了。”
“可你們呢?非但囚禁朕派遣的使者,且還試圖以他為人質,讓朕與你們簽訂下紙麵割地求和的條約。”
“朕對大漢的施舍,跟恥辱割地求和,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吧?”
“前者,不僅朕能夠得到不錯的名聲,連帶著我大魏臣子也同樣能夠得到應有的禮遇,可後者,隻會將滿朝文武以及朕徹底釘在恥辱柱上。”
“焦伯,他能夠接受前者,卻寧死也不願讓朕接受後者的恥辱。”
所以他選擇用自己的性命,給劉邦一次反悔的機會。
“……”
明白了。
如果說之前劉諶還有些困惑為何大魏的態度急轉直下的話,那現在,他就是徹底的明白了。
對於和談之事,他並不了解。
那個時候他雖讓出皇位,卻也已經被徹底架空,空有個北地王的名號,卻再無一人將他當一迴事。
他聽說過魏國要求與大漢和談,卻不了解其中的細節。
也著實是沒想到,竟然會是如此!
聽了劉邦的解釋,哪怕他作為大漢的皇子,他也讚成滅漢的做法!
若事實真是如此,那就是大漢,是那幫文武百官不知好歹!
“所以我大漢,真的是亡在了百官的身上?”
想明白之後,劉諶一時間有些恍惚。
他可以接受大漢亡了。
畢竟自諸葛丞相之後,他便再未看到過真正光複漢室的希望。
可他不能接受,漢室明明可興,卻亡在一幫貪婪的臣子手中!
“準確來說,百官是幫兇,罪魁禍首是黃皓。”
“若非他囚禁焦伯,也不會有往後百官咄咄逼人的那一步。”
“按理來說,焦伯順利見到劉禪,在傳達了朕的旨意之後,你大漢百官都應該感激涕零才對。”
“隻要進行了第一步,那往後的一切應該都會很順利,偏偏就是黃皓,讓這件事在第一步就失敗了。”
劉邦自嘲的笑道。
人算不如天算。
他縱使千算萬算,也不可能想得到。
最後竟然會有這麽個宦官出來,破壞他計劃!
劉諶更是幾近崩潰,直覺告訴他,劉邦說的是真的。
到了這一步,魏帝也沒有絲毫騙他的理由!
那就意味著,大漢真的有望光複,甚至他們什麽都不用做,隻需要等著魏帝禪讓,還位於大漢,他們便能夠讓大漢重新輝煌!
可就因為黃皓這宦官,這小人,讓大漢明而複幽!
“若你想先出出氣的話,黃皓應該還未死,你現在去,或許還來得及親手割上幾刀。”
“三千六百刀之前,他不會斷氣,你若想去,隨時都可以去,但別將他提前折騰死了。”
“若不急的話,可以等朕說完。”
“雖然一切都難以挽迴,但朕還是想找個人談談心。”
劉邦歎息一聲後,也不再端著架子,蹲下便直接席地坐在劉諶身旁。
“想知道,朕為何想要還天下給大漢嗎?”
當然想!
哪怕劉諶此時心中還是渾渾噩噩,但麵對劉邦的詢問,他還是毫不猶豫的點頭。
他很想知道,魏帝為什麽會想要這麽做!
“昔日漢太祖高皇帝開創大漢之後,朕相信,他早就能夠料想到大漢的滅亡。”
“對於自己生死都能看的如此之淡的人,朕相信,他不會看不穿王朝更迭。”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大漢真的亡了一次,亡於王莽之手。”
“可戲劇化的是,就在新朝初見雛形之時,劉家又出了個街溜子,光武帝再造了大漢。”
“若漢太祖看到這樣的情況,九泉之下應該也會很欣慰,畢竟他雖能看開,卻也一定更願意看到劉氏江山延續下去。”
“對吧?”
說著,劉邦還偏頭看了劉諶一眼。
對此,劉諶也是點點頭。
他雖然不理解魏帝為何要說這些,但說的應該沒問題。
太祖泉下有知,對光武皇帝再造大漢這件事,定然會是欣慰的。
“而繼光武皇帝再造大漢之後,直至眼下,大漢又一次走到了末路,群雄爭霸之際,劉氏又出個了樂善好施,富有仁義之名的遊俠。”
“換做你是太祖皇帝,你是否也會對此有所期待呢?”
劉諶想了想,再度點頭。
自大秦末年,沛縣走出的那個遊俠開始,再到新朝,依舊是劉氏遊俠,如今也是一樣。
他劉諶的先帝劉備,就是那個遊俠!
“在第一次看到劉備的經曆之時,乃公自然也是期待的。”
“縱使知道他最後失敗的結局,沒能如乃公一般,沒能如光武皇帝一般三造大漢,可若大漢能夠亡在他的手上,乃公還真能坦然的接受,並且無憾了。”
“可大漢沒有亡在他手上,反而傳承到了劉禪手裏。”
“乃公很佩服諸葛丞相,也很喜愛他這樣的人,可乃公對接下來大漢的結局,很不滿意。”
若隻是皇帝昏庸無道,奸臣禍亂朝綱,亦或者宦官左右朝局,甚至於直接被敵國所滅,他都能接受。
唯獨最令他不能接受的是。
前線將士還在死戰,天子卻為了苟且偷生而先降!
他不喜歡這樣的皇帝,也不喜歡這樣的結局,所以才生了要逆天改命的念頭!
“你總不會當真覺得,朕無暇顧及吧?”
“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是在朕給你們機會。”
“不管是雄踞雍州,還是直取司州,甚至於京師,都是朕刻意給你們讓出來的。”
“朕想還天下於大漢,而你就是朕為往後的大漢挑選出來的天子。”
“可惜,你跟薑維雖有氣魄也有能力,卻差了點野心,最終還是選擇將皇位還給了劉禪。”
大抵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劉邦就該意識到,自己的計劃已經失敗了。
可就因為他的不甘心,而沒有及時改變旨意將張良、焦伯等人調迴來,這才導致了之後悲劇的發生。
“可……”
“既然您已經決定將天下還於大漢,那,那位焦大人為何還……”
這是劉諶有些不解的地方。
“很難理解嗎?”
“朕派遣使者,以高姿態與爾等和談,口頭承諾讓出司州,對爾等那岌岌可危的國情應該已經是極大的施舍了。”
“可你們呢?非但囚禁朕派遣的使者,且還試圖以他為人質,讓朕與你們簽訂下紙麵割地求和的條約。”
“朕對大漢的施舍,跟恥辱割地求和,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吧?”
“前者,不僅朕能夠得到不錯的名聲,連帶著我大魏臣子也同樣能夠得到應有的禮遇,可後者,隻會將滿朝文武以及朕徹底釘在恥辱柱上。”
“焦伯,他能夠接受前者,卻寧死也不願讓朕接受後者的恥辱。”
所以他選擇用自己的性命,給劉邦一次反悔的機會。
“……”
明白了。
如果說之前劉諶還有些困惑為何大魏的態度急轉直下的話,那現在,他就是徹底的明白了。
對於和談之事,他並不了解。
那個時候他雖讓出皇位,卻也已經被徹底架空,空有個北地王的名號,卻再無一人將他當一迴事。
他聽說過魏國要求與大漢和談,卻不了解其中的細節。
也著實是沒想到,竟然會是如此!
聽了劉邦的解釋,哪怕他作為大漢的皇子,他也讚成滅漢的做法!
若事實真是如此,那就是大漢,是那幫文武百官不知好歹!
“所以我大漢,真的是亡在了百官的身上?”
想明白之後,劉諶一時間有些恍惚。
他可以接受大漢亡了。
畢竟自諸葛丞相之後,他便再未看到過真正光複漢室的希望。
可他不能接受,漢室明明可興,卻亡在一幫貪婪的臣子手中!
“準確來說,百官是幫兇,罪魁禍首是黃皓。”
“若非他囚禁焦伯,也不會有往後百官咄咄逼人的那一步。”
“按理來說,焦伯順利見到劉禪,在傳達了朕的旨意之後,你大漢百官都應該感激涕零才對。”
“隻要進行了第一步,那往後的一切應該都會很順利,偏偏就是黃皓,讓這件事在第一步就失敗了。”
劉邦自嘲的笑道。
人算不如天算。
他縱使千算萬算,也不可能想得到。
最後竟然會有這麽個宦官出來,破壞他計劃!
劉諶更是幾近崩潰,直覺告訴他,劉邦說的是真的。
到了這一步,魏帝也沒有絲毫騙他的理由!
那就意味著,大漢真的有望光複,甚至他們什麽都不用做,隻需要等著魏帝禪讓,還位於大漢,他們便能夠讓大漢重新輝煌!
可就因為黃皓這宦官,這小人,讓大漢明而複幽!
“若你想先出出氣的話,黃皓應該還未死,你現在去,或許還來得及親手割上幾刀。”
“三千六百刀之前,他不會斷氣,你若想去,隨時都可以去,但別將他提前折騰死了。”
“若不急的話,可以等朕說完。”
“雖然一切都難以挽迴,但朕還是想找個人談談心。”
劉邦歎息一聲後,也不再端著架子,蹲下便直接席地坐在劉諶身旁。
“想知道,朕為何想要還天下給大漢嗎?”
當然想!
哪怕劉諶此時心中還是渾渾噩噩,但麵對劉邦的詢問,他還是毫不猶豫的點頭。
他很想知道,魏帝為什麽會想要這麽做!
“昔日漢太祖高皇帝開創大漢之後,朕相信,他早就能夠料想到大漢的滅亡。”
“對於自己生死都能看的如此之淡的人,朕相信,他不會看不穿王朝更迭。”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大漢真的亡了一次,亡於王莽之手。”
“可戲劇化的是,就在新朝初見雛形之時,劉家又出了個街溜子,光武帝再造了大漢。”
“若漢太祖看到這樣的情況,九泉之下應該也會很欣慰,畢竟他雖能看開,卻也一定更願意看到劉氏江山延續下去。”
“對吧?”
說著,劉邦還偏頭看了劉諶一眼。
對此,劉諶也是點點頭。
他雖然不理解魏帝為何要說這些,但說的應該沒問題。
太祖泉下有知,對光武皇帝再造大漢這件事,定然會是欣慰的。
“而繼光武皇帝再造大漢之後,直至眼下,大漢又一次走到了末路,群雄爭霸之際,劉氏又出個了樂善好施,富有仁義之名的遊俠。”
“換做你是太祖皇帝,你是否也會對此有所期待呢?”
劉諶想了想,再度點頭。
自大秦末年,沛縣走出的那個遊俠開始,再到新朝,依舊是劉氏遊俠,如今也是一樣。
他劉諶的先帝劉備,就是那個遊俠!
“在第一次看到劉備的經曆之時,乃公自然也是期待的。”
“縱使知道他最後失敗的結局,沒能如乃公一般,沒能如光武皇帝一般三造大漢,可若大漢能夠亡在他的手上,乃公還真能坦然的接受,並且無憾了。”
“可大漢沒有亡在他手上,反而傳承到了劉禪手裏。”
“乃公很佩服諸葛丞相,也很喜愛他這樣的人,可乃公對接下來大漢的結局,很不滿意。”
若隻是皇帝昏庸無道,奸臣禍亂朝綱,亦或者宦官左右朝局,甚至於直接被敵國所滅,他都能接受。
唯獨最令他不能接受的是。
前線將士還在死戰,天子卻為了苟且偷生而先降!
他不喜歡這樣的皇帝,也不喜歡這樣的結局,所以才生了要逆天改命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