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在大清建國時,近乎同步的打出了反清複明的口號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世界能有多大?
總是該有盡頭的吧!
隻要有個盡頭,他堂堂天策上將,天可汗!
一定能打穿!
“等你打下周遭的小國之後,自然就會發現更廣闊的天地,漢唐雖大,但全盛時期的蒙元,可比你漢唐還要大的多。”
“更何況,他們還是隻攻不守,隻劫掠而不治理。”
就這情況,蒙元也沒能真正的打穿這天下。
更何況李二想要的,顯然不僅僅隻是攻克下來。
他想要將天下盡數納入版圖。
對此老朱就隻能說,還是時代的不同,導致了見識的不同。
“蒙元?他們做不到,未必朕也做不到。”
李二表示,他不知道什麽蒙元。
他隻相信自己的拳頭和自己的能力!
恰好就在此時,隨著最後一處畫麵中的島嶼被化為一片焦炭,天幕也逐漸灰暗下來。
【插曲結束,盤點繼續。】
【曆史之中的意難平有很多。
某些事,在剛剛發生之時,很多人隻會覺得大快人心。
可在不久之後,在後來者露出真麵目之後,他們才會開始後悔,開始懷念。
真正的意難平,有時也未必是那件事的本身多麽令人惋惜。
或許也是後來者的對比,而讓前者顯得那般的可貴。
那一年,大明徹底失了民心。
李自成失敗了無數次,隻成功了一次,便徹底推翻了那腐朽的大明王朝。
就如孫傳庭所說的那般,他李自成可以失敗無數次,隻要不死,依舊都可以有從頭來過的機會。
歸根結底,那時的大明朝廷已經爛透了,放眼天下,除了崇禎皇帝與極少數真正忠於朝廷的忠貞之士外,已無人還希望大明延續。
徹底失了民心的王朝,無論落得何種下場,都是理所應當的。
徹底腐朽,爛透了的大明王朝,也合該是要亡的。
可就在大明亡了之後不久,哪怕是那腐朽的王朝,也依舊成了無數人的意難平。
大明並非是大夏的最後一個王朝。
推翻大明王朝的是大順軍,闖王李自成。
而撿了李自成江山的,則是關外女真所開創的滿清!】
關外……
女真?
看到這個詞,大明成化年間,朱見深有些困惑的看向身旁太監。
“女真?爾等不是跟朕說,已經將他們從這天底下抹去了嗎?”
“朕當初下達的旨意,難道不是犁庭掃穴嗎?”
“誰來跟朕解釋一下,為何會是女真?”
在之前昏君榜的盤點中,他並沒有太在意。
雖然知道大明最終亡國的結局,也看到了清軍入關的字跡。
可他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天幕字跡中,那入關的清軍,竟然是女真!
朱見深能夠接受大明亡國的結局,卻不能接受女真入關!
他清楚的知道,在劫掠大明邊關百姓之時,那些人有多麽殘忍。
甚至於中原百姓在很多時候,在那些人眼中都算不上人,而是食物,是儲備糧!
讓這樣的滿清入關,那……
那般的結果,他甚至都不敢去想!
“女……真?”
“印象中,朕好像也聽說過,不過他們甚至連朝拜朕的資格都沒有,這樣的番邦,也有能力入主中原?”
最後一段話,讓李二也看懵了。
在他的認知中,魏晉南北朝的時候,中原的實力已經算是削弱到了極致。
哪怕是那種情況下,五胡亂華也沒能真正的入主中原啊!
到底是怎樣的混亂,能讓關外番邦掌控整個中原?
“從字麵分析的話,應該是那個所謂的闖王李自成推翻了大明。”
“百姓支持的,也應該是這個闖王。”
“但結果,他推翻了大明,卻沒能坐穩這個江山。”
“老朱,你先前在挑戰中也算是跟李自成交過手了,你覺得他怎麽樣?”
劉邦想了想問道。
老朱:“?”
“咱那算是交手?純粹就是那幫該死的士紳貢獻的錢銀太多,直接用火炮都碾壓過去了,能看出來啥?”
老朱沒好氣的道。
當時的他,完全就是奔著完成任務,以及殺那幫貪官汙吏出氣去的。
相比於這些人,李自成在他眼中反而成了可有可無的小角色。
畢竟他老朱自己也是起義軍出身,就李自成那兩下子,還真就是玩剩下的把戲,自然也沒什麽必要在意。
“不過到手的江山都能被人給撿走,也真是個廢物!”
“要麽就別做,做成這樣,著實是令人糟心!”
若大明真的讓百姓活不下去,那亡在起義軍之手的結局,老朱還真能接受。
可得了天下之後,轉而又送給了關外的女真。
這結果,但凡此時要還有機會,他是真想再進那挑戰,給李自成的腦袋都擰下來!
不對,崇禎的腦袋也得擰!
當初他就是太溫柔了,勤政歸勤政,做錯事就該狠狠的罰才對!
“朕忽然有種不太好的預感。”
“你們說,王朝更迭本是再尋常不過的事,為何仙人獨獨要將大明的滅亡拿出來講?”
“那百姓民不聊生的世道,又為何會成為無數人的意難平?”
趙匡胤有種不太好的預感。
按理來說,開國之時,應當是那個王朝最為賢明的時候,也是百姓日子最好過的時候才對!
【在絕大部分王朝而言,開國幾乎都是最賢明,百姓休養生息、安居樂業的時候。
可滿清在那個時候他做了什麽呢?
曾有人說過,滿清並非尋常意義上的封建王朝,他們更像是奴隸製王朝。
滿清的製度,幾乎無一處可取,與其說那是製度,倒不如稱之為是奴隸中原的手段。
他們可能從始至終都未曾將這片土地當成他們自己的東西。
不將這天下當成自己的東西,他們便不會愛惜。
大明末年,為了對抗李自成以及關外肆虐的清軍,提高了征收的稅率。
而在大清奪得中原之後,收取的稅率比起大明戰時竟是隻高不低。
再加上朝廷放任八旗子弟跑馬圈地,無數百姓發現,換了個王朝之後,他們反而更沒了活路。
於是原本拚死累活要推翻大明的起義軍,在大清建國的那一刻,近乎同步的打出了反清複明的口號。】
總是該有盡頭的吧!
隻要有個盡頭,他堂堂天策上將,天可汗!
一定能打穿!
“等你打下周遭的小國之後,自然就會發現更廣闊的天地,漢唐雖大,但全盛時期的蒙元,可比你漢唐還要大的多。”
“更何況,他們還是隻攻不守,隻劫掠而不治理。”
就這情況,蒙元也沒能真正的打穿這天下。
更何況李二想要的,顯然不僅僅隻是攻克下來。
他想要將天下盡數納入版圖。
對此老朱就隻能說,還是時代的不同,導致了見識的不同。
“蒙元?他們做不到,未必朕也做不到。”
李二表示,他不知道什麽蒙元。
他隻相信自己的拳頭和自己的能力!
恰好就在此時,隨著最後一處畫麵中的島嶼被化為一片焦炭,天幕也逐漸灰暗下來。
【插曲結束,盤點繼續。】
【曆史之中的意難平有很多。
某些事,在剛剛發生之時,很多人隻會覺得大快人心。
可在不久之後,在後來者露出真麵目之後,他們才會開始後悔,開始懷念。
真正的意難平,有時也未必是那件事的本身多麽令人惋惜。
或許也是後來者的對比,而讓前者顯得那般的可貴。
那一年,大明徹底失了民心。
李自成失敗了無數次,隻成功了一次,便徹底推翻了那腐朽的大明王朝。
就如孫傳庭所說的那般,他李自成可以失敗無數次,隻要不死,依舊都可以有從頭來過的機會。
歸根結底,那時的大明朝廷已經爛透了,放眼天下,除了崇禎皇帝與極少數真正忠於朝廷的忠貞之士外,已無人還希望大明延續。
徹底失了民心的王朝,無論落得何種下場,都是理所應當的。
徹底腐朽,爛透了的大明王朝,也合該是要亡的。
可就在大明亡了之後不久,哪怕是那腐朽的王朝,也依舊成了無數人的意難平。
大明並非是大夏的最後一個王朝。
推翻大明王朝的是大順軍,闖王李自成。
而撿了李自成江山的,則是關外女真所開創的滿清!】
關外……
女真?
看到這個詞,大明成化年間,朱見深有些困惑的看向身旁太監。
“女真?爾等不是跟朕說,已經將他們從這天底下抹去了嗎?”
“朕當初下達的旨意,難道不是犁庭掃穴嗎?”
“誰來跟朕解釋一下,為何會是女真?”
在之前昏君榜的盤點中,他並沒有太在意。
雖然知道大明最終亡國的結局,也看到了清軍入關的字跡。
可他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天幕字跡中,那入關的清軍,竟然是女真!
朱見深能夠接受大明亡國的結局,卻不能接受女真入關!
他清楚的知道,在劫掠大明邊關百姓之時,那些人有多麽殘忍。
甚至於中原百姓在很多時候,在那些人眼中都算不上人,而是食物,是儲備糧!
讓這樣的滿清入關,那……
那般的結果,他甚至都不敢去想!
“女……真?”
“印象中,朕好像也聽說過,不過他們甚至連朝拜朕的資格都沒有,這樣的番邦,也有能力入主中原?”
最後一段話,讓李二也看懵了。
在他的認知中,魏晉南北朝的時候,中原的實力已經算是削弱到了極致。
哪怕是那種情況下,五胡亂華也沒能真正的入主中原啊!
到底是怎樣的混亂,能讓關外番邦掌控整個中原?
“從字麵分析的話,應該是那個所謂的闖王李自成推翻了大明。”
“百姓支持的,也應該是這個闖王。”
“但結果,他推翻了大明,卻沒能坐穩這個江山。”
“老朱,你先前在挑戰中也算是跟李自成交過手了,你覺得他怎麽樣?”
劉邦想了想問道。
老朱:“?”
“咱那算是交手?純粹就是那幫該死的士紳貢獻的錢銀太多,直接用火炮都碾壓過去了,能看出來啥?”
老朱沒好氣的道。
當時的他,完全就是奔著完成任務,以及殺那幫貪官汙吏出氣去的。
相比於這些人,李自成在他眼中反而成了可有可無的小角色。
畢竟他老朱自己也是起義軍出身,就李自成那兩下子,還真就是玩剩下的把戲,自然也沒什麽必要在意。
“不過到手的江山都能被人給撿走,也真是個廢物!”
“要麽就別做,做成這樣,著實是令人糟心!”
若大明真的讓百姓活不下去,那亡在起義軍之手的結局,老朱還真能接受。
可得了天下之後,轉而又送給了關外的女真。
這結果,但凡此時要還有機會,他是真想再進那挑戰,給李自成的腦袋都擰下來!
不對,崇禎的腦袋也得擰!
當初他就是太溫柔了,勤政歸勤政,做錯事就該狠狠的罰才對!
“朕忽然有種不太好的預感。”
“你們說,王朝更迭本是再尋常不過的事,為何仙人獨獨要將大明的滅亡拿出來講?”
“那百姓民不聊生的世道,又為何會成為無數人的意難平?”
趙匡胤有種不太好的預感。
按理來說,開國之時,應當是那個王朝最為賢明的時候,也是百姓日子最好過的時候才對!
【在絕大部分王朝而言,開國幾乎都是最賢明,百姓休養生息、安居樂業的時候。
可滿清在那個時候他做了什麽呢?
曾有人說過,滿清並非尋常意義上的封建王朝,他們更像是奴隸製王朝。
滿清的製度,幾乎無一處可取,與其說那是製度,倒不如稱之為是奴隸中原的手段。
他們可能從始至終都未曾將這片土地當成他們自己的東西。
不將這天下當成自己的東西,他們便不會愛惜。
大明末年,為了對抗李自成以及關外肆虐的清軍,提高了征收的稅率。
而在大清奪得中原之後,收取的稅率比起大明戰時竟是隻高不低。
再加上朝廷放任八旗子弟跑馬圈地,無數百姓發現,換了個王朝之後,他們反而更沒了活路。
於是原本拚死累活要推翻大明的起義軍,在大清建國的那一刻,近乎同步的打出了反清複明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