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賠出去的銀子不會換來和平,隻會換來敵人更加鋒利的刀劍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朱有些難以置信的擦了擦自己的眼睛。
多少?
多少白銀?
多少億兩白銀?
這個單位,他甚至連想都不敢去想,結果竟然被賠出去了!?
割讓出去多少土地?
數百萬平方公裏!
雖然老朱不知道這數字究竟意味著什麽,但他能看懂割地是什麽意思。
割地賠款,屈辱求和!
甚至那幫沒有絲毫廉恥之心的混賬東西,竟然還聯手外敵鎮壓起義軍!
這也配稱之為王朝?
天幕上剛開始的評價,果然沒有絲毫問題!
那所謂的滿清,壓根就算不得一個正經的王朝。
滿清的皇帝,更應該被稱之為奴隸主!
他們沒有絲毫作為天子的尊嚴,也沒有絲毫的骨氣。
所以簽條約,割地,賠款,這一係列事情他們做起來沒有絲毫心理負擔!
“數十億兩白銀……”
“我大唐多少年的稅收才能趕上這個數字?”
“雖然朕知道,時代的推進往往意味著農戶種植的畝產增加,以及稅收增加,但即便到了滿清的時候,數十億兩白銀,想來也該是個天文數字吧?”
“即便是靠著壓榨百姓,數十億兩,這也得是他們壓榨多少年的成果吧?”
“有這麽多錢,他們完全能夠擴展自己的兵力,再不濟,也該是用這些錢去向他人購買兵器才是!”
“可他們呢?他們是怎麽做的?他們的腦子呢?”
數十億兩白銀,這麽多錢,若是放在李二手上,他真覺得自己能輕鬆打穿目光所及的一切敵人!
大明末年,朱由檢更是看的兩眼通紅。
若是他手上能有這些錢銀,就不至於拖欠邊軍的糧餉。
若是大明將士人人能夠得到他們應有的待遇,能夠將他們該拿的糧餉拿到手上,那又何至於被叛軍逼迫到那般境地。
又何至於逼的孫傳庭說出那句,李自成能敗無數次,而他一次都不能敗的話來!
這麽多錢,竟然寧願當做條約上的賠款給付出去,也不願用來增強自身的實力?
難道前麵曆代王朝的教訓都還不夠嗎?
大宋那時,屢次與遼、金甚至蒙元簽訂盟約,最後的結果呢?
賠出去了大量的錢銀糧草,最後的結果,還不是敵人想打就打?
簽訂的盟約會被弱勢方當成救命稻草,可在強勢方的眼中,那不過就是張紙。
隻要他們想,隨時都能撕毀那張紙,再度發動戰爭,然後逼迫你簽訂下一輪恥辱的盟約,賠出下一輪的錢。
“不會當真有人天真到覺得,那一紙盟約對於強勢方有什麽約束力吧?”
趙昚也同樣看的瞠目結舌。
要知道,這一點連趙宋那些軟弱的皇帝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他們當初為什麽願意一步步簽訂恥辱的盟約,同時賠償大量的歲幣?
關於這件事,趙昚覺得自己還是有資格去說的。
“你爹不就是那樣?”
趙匡胤沒好氣的道。
看到賠款,他就想到了不好的事情。
上一次這麽屈辱的事,還是發生在他的大宋。
“好叫太祖知曉,縱使是我爹那樣的人,他也同樣不會天真到以為簽訂了盟約,金人就會乖乖遵守,永不南下。”
“相反,邊關的大軍從未懈怠過。”
“他是個軟弱之輩,這一點沒有問題,我也承認,但我大宋曆朝曆代,從來都不僅僅是賠款的退讓,而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對敵。”
趙昚解釋道。
雖然這樣的解釋聽上去也並不是太好聽。
但好在,大宋不是最後一個王朝,知曉宋史的,多數都知道他在說什麽。
“好像還真是,從遼國,到西夏,再到金國……”
“雖然不知道趙宋到底幹了些什麽,但他們的這些強敵,最後一個個都落得了亡國的下場,偏偏他還能堅挺上百年。”
朱棣多少也有些不解。
老朱瞧不起大宋那些軟弱的皇帝,這件事他是清楚的。
可不管他瞧不瞧得起,事實勝於雄辯。
大宋軟了三百年,也活了三百年。
正如趙昚所言,盟約隻是一張紙,賠出去的銀子不會換來和平,隻會換來敵人更加鋒利的刀劍。
不管是遼國還是金國,他們對於大宋,對於中原永遠都是虎視眈眈的。
這種情況下,遼國亡了,金國亡了,中間還有個西夏的插曲,也同樣難逃亡國的命運。
偏偏大宋活了下來,甚至即便是南渡之後的偏安一隅時,日子過的也稱得上滋潤。
真要說這是一味退讓換來的。
至少朱棣不信。
“很簡單,攻心。”
“用布帛、珠寶等奢靡之物,一步步腐蝕人心,讓他們逐漸愛上中原的文化,愛上中原的生活。”
“讓他們逐漸的開始舍不得大宋,與此同時,宋朝那些皇帝們也表現的百依百順。”
“相比於自己拚死拚活打下江山,又要累死累活的治理整個國家而言,有個兒皇帝幫忙打理,每年定時的上貢,對他們而言也同樣能夠接受。”
“利用這樣的手段,在其國家之中研究出分裂,隻要有一部分人不願徹底覆滅大宋,那亡國之戰便難以打響。”
“所以從遼到金,大宋換了一任又一任的主子,主子實力在巔峰的時候,糾結於要不要滅這個聽話的走狗,到了主子實力衰弱之時,又沒那個能力了。”
“不得不承認,大宋這些皇帝還是有些聰明心機在身上的,可惜最終遇上了蒙元這麽個怪物。”
老朱通讀史書,當然清楚大宋能夠苟活到最後的根本原因。
正麵戰場不敢打,那就幹脆攻心。
跟滿清的賠款之間,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每一代皇帝,包括趙構這樣的貨色,也會掂量著給多少能讓金人滿足,給多少會讓他們的野心膨脹。
而天幕上的這場盤點中。
數十億兩白銀,數百萬的土地。
這tm的,幹脆就是有多少錢給多少錢啊!
完完全全將希望寄托於敵方遵守條約,用銀錢換來和平。
這不純純就是蠢貨所為!
寄希望於敵人的仁慈,永遠都是最愚蠢的做法。
但凡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這麽做。
所以老朱就想不明白。
數十億白銀,足以買來兵器、盔甲武裝無數的大軍。
在戰場上按著敵人的腦袋不好嗎?
就非得跪下來當孫子?
多少?
多少白銀?
多少億兩白銀?
這個單位,他甚至連想都不敢去想,結果竟然被賠出去了!?
割讓出去多少土地?
數百萬平方公裏!
雖然老朱不知道這數字究竟意味著什麽,但他能看懂割地是什麽意思。
割地賠款,屈辱求和!
甚至那幫沒有絲毫廉恥之心的混賬東西,竟然還聯手外敵鎮壓起義軍!
這也配稱之為王朝?
天幕上剛開始的評價,果然沒有絲毫問題!
那所謂的滿清,壓根就算不得一個正經的王朝。
滿清的皇帝,更應該被稱之為奴隸主!
他們沒有絲毫作為天子的尊嚴,也沒有絲毫的骨氣。
所以簽條約,割地,賠款,這一係列事情他們做起來沒有絲毫心理負擔!
“數十億兩白銀……”
“我大唐多少年的稅收才能趕上這個數字?”
“雖然朕知道,時代的推進往往意味著農戶種植的畝產增加,以及稅收增加,但即便到了滿清的時候,數十億兩白銀,想來也該是個天文數字吧?”
“即便是靠著壓榨百姓,數十億兩,這也得是他們壓榨多少年的成果吧?”
“有這麽多錢,他們完全能夠擴展自己的兵力,再不濟,也該是用這些錢去向他人購買兵器才是!”
“可他們呢?他們是怎麽做的?他們的腦子呢?”
數十億兩白銀,這麽多錢,若是放在李二手上,他真覺得自己能輕鬆打穿目光所及的一切敵人!
大明末年,朱由檢更是看的兩眼通紅。
若是他手上能有這些錢銀,就不至於拖欠邊軍的糧餉。
若是大明將士人人能夠得到他們應有的待遇,能夠將他們該拿的糧餉拿到手上,那又何至於被叛軍逼迫到那般境地。
又何至於逼的孫傳庭說出那句,李自成能敗無數次,而他一次都不能敗的話來!
這麽多錢,竟然寧願當做條約上的賠款給付出去,也不願用來增強自身的實力?
難道前麵曆代王朝的教訓都還不夠嗎?
大宋那時,屢次與遼、金甚至蒙元簽訂盟約,最後的結果呢?
賠出去了大量的錢銀糧草,最後的結果,還不是敵人想打就打?
簽訂的盟約會被弱勢方當成救命稻草,可在強勢方的眼中,那不過就是張紙。
隻要他們想,隨時都能撕毀那張紙,再度發動戰爭,然後逼迫你簽訂下一輪恥辱的盟約,賠出下一輪的錢。
“不會當真有人天真到覺得,那一紙盟約對於強勢方有什麽約束力吧?”
趙昚也同樣看的瞠目結舌。
要知道,這一點連趙宋那些軟弱的皇帝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他們當初為什麽願意一步步簽訂恥辱的盟約,同時賠償大量的歲幣?
關於這件事,趙昚覺得自己還是有資格去說的。
“你爹不就是那樣?”
趙匡胤沒好氣的道。
看到賠款,他就想到了不好的事情。
上一次這麽屈辱的事,還是發生在他的大宋。
“好叫太祖知曉,縱使是我爹那樣的人,他也同樣不會天真到以為簽訂了盟約,金人就會乖乖遵守,永不南下。”
“相反,邊關的大軍從未懈怠過。”
“他是個軟弱之輩,這一點沒有問題,我也承認,但我大宋曆朝曆代,從來都不僅僅是賠款的退讓,而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對敵。”
趙昚解釋道。
雖然這樣的解釋聽上去也並不是太好聽。
但好在,大宋不是最後一個王朝,知曉宋史的,多數都知道他在說什麽。
“好像還真是,從遼國,到西夏,再到金國……”
“雖然不知道趙宋到底幹了些什麽,但他們的這些強敵,最後一個個都落得了亡國的下場,偏偏他還能堅挺上百年。”
朱棣多少也有些不解。
老朱瞧不起大宋那些軟弱的皇帝,這件事他是清楚的。
可不管他瞧不瞧得起,事實勝於雄辯。
大宋軟了三百年,也活了三百年。
正如趙昚所言,盟約隻是一張紙,賠出去的銀子不會換來和平,隻會換來敵人更加鋒利的刀劍。
不管是遼國還是金國,他們對於大宋,對於中原永遠都是虎視眈眈的。
這種情況下,遼國亡了,金國亡了,中間還有個西夏的插曲,也同樣難逃亡國的命運。
偏偏大宋活了下來,甚至即便是南渡之後的偏安一隅時,日子過的也稱得上滋潤。
真要說這是一味退讓換來的。
至少朱棣不信。
“很簡單,攻心。”
“用布帛、珠寶等奢靡之物,一步步腐蝕人心,讓他們逐漸愛上中原的文化,愛上中原的生活。”
“讓他們逐漸的開始舍不得大宋,與此同時,宋朝那些皇帝們也表現的百依百順。”
“相比於自己拚死拚活打下江山,又要累死累活的治理整個國家而言,有個兒皇帝幫忙打理,每年定時的上貢,對他們而言也同樣能夠接受。”
“利用這樣的手段,在其國家之中研究出分裂,隻要有一部分人不願徹底覆滅大宋,那亡國之戰便難以打響。”
“所以從遼到金,大宋換了一任又一任的主子,主子實力在巔峰的時候,糾結於要不要滅這個聽話的走狗,到了主子實力衰弱之時,又沒那個能力了。”
“不得不承認,大宋這些皇帝還是有些聰明心機在身上的,可惜最終遇上了蒙元這麽個怪物。”
老朱通讀史書,當然清楚大宋能夠苟活到最後的根本原因。
正麵戰場不敢打,那就幹脆攻心。
跟滿清的賠款之間,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每一代皇帝,包括趙構這樣的貨色,也會掂量著給多少能讓金人滿足,給多少會讓他們的野心膨脹。
而天幕上的這場盤點中。
數十億兩白銀,數百萬的土地。
這tm的,幹脆就是有多少錢給多少錢啊!
完完全全將希望寄托於敵方遵守條約,用銀錢換來和平。
這不純純就是蠢貨所為!
寄希望於敵人的仁慈,永遠都是最愚蠢的做法。
但凡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這麽做。
所以老朱就想不明白。
數十億白銀,足以買來兵器、盔甲武裝無數的大軍。
在戰場上按著敵人的腦袋不好嗎?
就非得跪下來當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