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開疆拓土,教化四夷!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已經讓軍中的郎中看過了,除了少數男子還有救,其他人多數都是保不住命的。”
“若是我們沒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這些人應該陸續都會成為口糧。”
“至於營中真正的糧草,幾乎都未曾動過,看上去不像是軍糧,反而是努爾哈赤準備用來招降明軍的籌碼。”
戰時吃人,這種事在中原也並非未曾發生。
但如這般,有正常的糧食不用,反倒直接將百姓徹底當成儲備糧。
誰能想到?
更何況在中原地區,吃人已是不得已的下策,真正被逼到這一步,絕大部分人都會因此生出心理陰影。
而在滿清人手裏,這仿佛是家常便飯,好像這才是他們該吃的東西。
……
“當真該死!”
“怎敢這般對待我中原百姓!”
老朱怒了。
他之前還不知道,為何明明同時開啟的挑戰,卻是劉邦先行開始。
現在他大概明白了,這麽做的理由,是讓他積累怒氣。
好等到挑戰開始之後,好生迴報滿清!
“吃人這種事……”
“程昱,你比較有經驗,說說看,吃人這種事,真的會上癮嗎?”
“真的比尋常軍中的糧食好吃?”
曹老板皺眉看向身前之人。
他記得,好像在登上那座島的時候,程昱還滿臉興奮的領著小股兵馬去抓人來著。
關於儲備糧,整個軍中應該沒有比程昱更了解的了。
“這個……”
“該怎麽開口呢……”
程昱倒是結巴上了,思索片刻之後,這才開口。
“分人!”
“如那島上之人,幾乎無法入口,食之欲嘔,但中原的話,絕境之下,倒勉強能夠果腹,但絕不至於取代尋常軍糧。”
“隻能說,蠻夷不通教化,還需我中原王朝派人教化才好。”
這種事雖然他幹過,但不意味著他就喜歡。
相反,但凡有的選,他也定然不至於走到那一步!
“所以在將普天之下皆收歸王土之後,首先要做的,還是教化。”
“如關外滿清這等,就是未曾被教化之人,正是因他們不分是非便坐上中原之主的位置,這才導致了往後一係列悲劇的發生!”
“教化四夷,的確是有必要的。”
在老朱憤怒之時,李二倒是從其中找到了自己需要注意的點。
李靖等人攻城掠地的腳步已經開始,他先前還一直在想,武將已經忙碌起來,至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不需擔心無仗可打。
可這樣一來,相比於武將,朝中這些文官就顯得格格不入了。
甚至其中有不少弓馬嫻熟的文官都幾次上奏,想要以文官之身領兵。
現在,他不需要頭疼了。
武將攻城掠地,文官可以負責教化!
開疆拓土之功,與教化蠻夷之功。
文武,相得益彰!
“長孫,朕想到該讓你們這些文人做些什麽了。”
“去做你們最擅長的事。”
“在開疆拓土之後,也得讓他們在教化上融入我中原,方才能夠徹底算得上我大唐子民!”
“朕也不指望你們能教明白他們四書五經,隻需教會他們識字,教會他們禮義廉恥,便足以。”
教化之功,非一代人能夠做到。
追求一蹴而就,反而會功敗垂成。
李二覺得,最重要,也是首先要做的,就是禮儀,廉恥!
隻要能教會他們這些,剩下的,等他們真正開始融入大唐中原之後,再慢慢耳濡目染即可。
“臣遵旨,隻是陛下,這樣一來,若讓那些蠻夷學去太多東西,是否會再次對中原產生威脅?”
長孫無忌當然知道教化是多大的功勞。
但同樣的,他記住了之前天幕上,那些人的抱怨。
很多人都說,正因大唐將煉鐵、鑄造以及種植等太多技藝傳揚出去,這才導致後世王朝的艱難。
而現在,若是將他們都教化開來,將中原千載的學識都學了去,那對後世的威脅豈不是更大?
“產生威脅?”
“你覺得,為什麽會產生威脅?”
李二不禁失笑。
“若他們學四書五經,學我大唐的禮義廉恥,並且打從心底裏認同自己是我大唐子民的話。”
“縱使王朝末年,他們起兵謀反,那便隻能是內亂,而非外敵!”
“長孫啊,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將他們當成大唐自己的子民,武將負責收複他們的土地,你們負責收服他們的人心,教化他們的學識,讓他們也將自己當成大唐的子民!”
“這樣一來,在往後的王朝,將再無外敵,隻會有內亂。”
“明白了嗎?”
隻傳授技藝,讓他們朝拜,讓他們稱天可汗,那的確會有很多人口服心不服。
並且一旦大唐國力沒那麽強橫,便很容易引起反噬。
可收複土地,收服人心,教化他們。
一代人不行,便兩代人、三代人。
至多三代人之後,他們便不再是蠻夷,而是讀書識字,甚至其中佼佼者都有機會考取功名的中原子民!
殺敵終究隻是落了下乘,教化方才是真正的上上之策!
“若有不服教化者呢?”
長孫無忌頓時了然,他明白了李二的意思,也同樣覺得,這般做可行。
但不開化的國家,終究還是過於野蠻。
誰也不知道其中是否會有不服教化,意圖生亂之人。
“不服教化?長孫,你忘了,前些日子,你們這絕大部分文官都在向朕遞交折子,請求領兵出征呢。”
“我大唐的文官可跟後世的腐儒不同,多數人都是上馬可為將,下馬可為相的大才。”
“若他們服教化,並且願意學習我大唐的禮義廉恥,那便好生教導。”
“至於不服教化的人,你應該也知道該怎麽做,畢竟你也是殺伐果斷的人,不是麽?”
不服教化的人,那便不配當大唐的子民,按律該流放的流放,謀反的則直接宰了就是。
別看負責教化的是文官,他們提起劍來,甚至可能比部分武將還要果決!
“懂了,那臣便沒問題了,前幾日聽聞衛公都要攻到天竺了,臣先去安排,若是不夠,來年春閨可能要多取些人手了。”
“不過民間寒門進士,多不善武藝,故此臣提議,除卻春閨文舉之外,可再添一門武舉,用以擇取人才,來輔佐文舉人教化四夷!”
“若是我們沒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這些人應該陸續都會成為口糧。”
“至於營中真正的糧草,幾乎都未曾動過,看上去不像是軍糧,反而是努爾哈赤準備用來招降明軍的籌碼。”
戰時吃人,這種事在中原也並非未曾發生。
但如這般,有正常的糧食不用,反倒直接將百姓徹底當成儲備糧。
誰能想到?
更何況在中原地區,吃人已是不得已的下策,真正被逼到這一步,絕大部分人都會因此生出心理陰影。
而在滿清人手裏,這仿佛是家常便飯,好像這才是他們該吃的東西。
……
“當真該死!”
“怎敢這般對待我中原百姓!”
老朱怒了。
他之前還不知道,為何明明同時開啟的挑戰,卻是劉邦先行開始。
現在他大概明白了,這麽做的理由,是讓他積累怒氣。
好等到挑戰開始之後,好生迴報滿清!
“吃人這種事……”
“程昱,你比較有經驗,說說看,吃人這種事,真的會上癮嗎?”
“真的比尋常軍中的糧食好吃?”
曹老板皺眉看向身前之人。
他記得,好像在登上那座島的時候,程昱還滿臉興奮的領著小股兵馬去抓人來著。
關於儲備糧,整個軍中應該沒有比程昱更了解的了。
“這個……”
“該怎麽開口呢……”
程昱倒是結巴上了,思索片刻之後,這才開口。
“分人!”
“如那島上之人,幾乎無法入口,食之欲嘔,但中原的話,絕境之下,倒勉強能夠果腹,但絕不至於取代尋常軍糧。”
“隻能說,蠻夷不通教化,還需我中原王朝派人教化才好。”
這種事雖然他幹過,但不意味著他就喜歡。
相反,但凡有的選,他也定然不至於走到那一步!
“所以在將普天之下皆收歸王土之後,首先要做的,還是教化。”
“如關外滿清這等,就是未曾被教化之人,正是因他們不分是非便坐上中原之主的位置,這才導致了往後一係列悲劇的發生!”
“教化四夷,的確是有必要的。”
在老朱憤怒之時,李二倒是從其中找到了自己需要注意的點。
李靖等人攻城掠地的腳步已經開始,他先前還一直在想,武將已經忙碌起來,至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不需擔心無仗可打。
可這樣一來,相比於武將,朝中這些文官就顯得格格不入了。
甚至其中有不少弓馬嫻熟的文官都幾次上奏,想要以文官之身領兵。
現在,他不需要頭疼了。
武將攻城掠地,文官可以負責教化!
開疆拓土之功,與教化蠻夷之功。
文武,相得益彰!
“長孫,朕想到該讓你們這些文人做些什麽了。”
“去做你們最擅長的事。”
“在開疆拓土之後,也得讓他們在教化上融入我中原,方才能夠徹底算得上我大唐子民!”
“朕也不指望你們能教明白他們四書五經,隻需教會他們識字,教會他們禮義廉恥,便足以。”
教化之功,非一代人能夠做到。
追求一蹴而就,反而會功敗垂成。
李二覺得,最重要,也是首先要做的,就是禮儀,廉恥!
隻要能教會他們這些,剩下的,等他們真正開始融入大唐中原之後,再慢慢耳濡目染即可。
“臣遵旨,隻是陛下,這樣一來,若讓那些蠻夷學去太多東西,是否會再次對中原產生威脅?”
長孫無忌當然知道教化是多大的功勞。
但同樣的,他記住了之前天幕上,那些人的抱怨。
很多人都說,正因大唐將煉鐵、鑄造以及種植等太多技藝傳揚出去,這才導致後世王朝的艱難。
而現在,若是將他們都教化開來,將中原千載的學識都學了去,那對後世的威脅豈不是更大?
“產生威脅?”
“你覺得,為什麽會產生威脅?”
李二不禁失笑。
“若他們學四書五經,學我大唐的禮義廉恥,並且打從心底裏認同自己是我大唐子民的話。”
“縱使王朝末年,他們起兵謀反,那便隻能是內亂,而非外敵!”
“長孫啊,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將他們當成大唐自己的子民,武將負責收複他們的土地,你們負責收服他們的人心,教化他們的學識,讓他們也將自己當成大唐的子民!”
“這樣一來,在往後的王朝,將再無外敵,隻會有內亂。”
“明白了嗎?”
隻傳授技藝,讓他們朝拜,讓他們稱天可汗,那的確會有很多人口服心不服。
並且一旦大唐國力沒那麽強橫,便很容易引起反噬。
可收複土地,收服人心,教化他們。
一代人不行,便兩代人、三代人。
至多三代人之後,他們便不再是蠻夷,而是讀書識字,甚至其中佼佼者都有機會考取功名的中原子民!
殺敵終究隻是落了下乘,教化方才是真正的上上之策!
“若有不服教化者呢?”
長孫無忌頓時了然,他明白了李二的意思,也同樣覺得,這般做可行。
但不開化的國家,終究還是過於野蠻。
誰也不知道其中是否會有不服教化,意圖生亂之人。
“不服教化?長孫,你忘了,前些日子,你們這絕大部分文官都在向朕遞交折子,請求領兵出征呢。”
“我大唐的文官可跟後世的腐儒不同,多數人都是上馬可為將,下馬可為相的大才。”
“若他們服教化,並且願意學習我大唐的禮義廉恥,那便好生教導。”
“至於不服教化的人,你應該也知道該怎麽做,畢竟你也是殺伐果斷的人,不是麽?”
不服教化的人,那便不配當大唐的子民,按律該流放的流放,謀反的則直接宰了就是。
別看負責教化的是文官,他們提起劍來,甚至可能比部分武將還要果決!
“懂了,那臣便沒問題了,前幾日聽聞衛公都要攻到天竺了,臣先去安排,若是不夠,來年春閨可能要多取些人手了。”
“不過民間寒門進士,多不善武藝,故此臣提議,除卻春閨文舉之外,可再添一門武舉,用以擇取人才,來輔佐文舉人教化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