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他們能逃一次,自然就會逃第二次!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白。”
“可眼下這般狀況,想要將他們兩人帶出吳三桂的府邸,難度不小。”
“甚至可以說,幾乎不可能。”
“吳三桂雖然不知其中內情,但他應該意識到了這兩人的重要性。”
“他將這兩人拿在手上,就是最合適的籌碼。”
“恐怕在陛下真正妥協之前,他不可能會選擇放人的。”
吳三桂這個人,鼠輩歸鼠輩,但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品性倒是半點都無差錯。
跟滿清談的時候就是這般,明明心中已經有所決定,卻偏偏還是要吊著多爾袞。
不到最後一刻,他都不會真正做出決定。
若是不出意外的話,那兩人也會是如此。
一日不能真正得到他的信任,那兩人便一日不能自由。
至於要如何才能得到他的信任?
“嗬嗬,他要的可不僅僅是妥協,除非任由他帶著寡人的兵馬去與滿清談條件,談完條件之後,寡人再跟他一起引滿清入關。”
“跟他背負同樣的罵名,甚至他再心黑些,直接將罵名推到寡人頭上。”
“總而言之,想讓他心甘情願的放人,至少也是滿清入關之後。”
“但那個時候滿清都已入關,乃公還要他放什麽人!”
劉邦懊惱的撓了撓頭。
可說到這裏,他卻又覺得哪裏不對。
滿清入關?
“等等?”
“放滿清入關,這個主意,寡人好像不止在吳三桂嘴裏聽說!”
“蕭何,若是乃公沒記錯的話,韓信剛開始所說的,也是讓滿清入關,於關內圍剿,方能將他們一舉殲滅,對吧?”
劉邦驟然想起,剛進入挑戰之時,韓信給出的主意。
在關外一望無際的平原中,想要圍剿滿清騎兵定然是癡人說夢。
唯有將他們放入關內,才能有徹底殲滅根除的機會!
“韓信的確說了這樣的話,但這樣一來的話,便不知有多少百姓會死於非命。”
“並且還有另一個問題,即便到了那時,邊關依舊還是在吳三桂的掌控之中,他不配合,圍剿滿清之說便不可能成立。”
蕭何還當劉邦已經放棄了這個選項,眼下見他突然提起,連忙勸道。
“那就得看時機怎麽抓了,反正按部就班的來,乃公是沒什麽法子了。”
“吳三桂那鼠輩,多疑,謹慎,且膽小如鼠沒有絲毫野心。”
“他這種人,就是寧願什麽都不做,也是不願犯錯的。”
“而隻要他不犯錯,寡人便沒有半分機會。”
“蕭何,你該明白的,現在處於全麵劣勢的,是我們。”
關外精銳大軍被滿清攆著跑,關內韓信跟項羽兩人到現在都還沒音訊。
至於城內,整體情況更是牢牢的被吳三桂掌控在手中。
若不劍走偏鋒,那劉邦便看不到任何機會能夠翻盤。
總不能將希望寄托於項羽發瘋強行攻城,並且將這數萬精兵鎮守的邊關給打下來吧?
挑戰的獎勵很豐盛,但獎勵越豐盛,也就意味著難度越高。
在劉邦看來,不冒險,不付出些代價,幾乎就不可能度過這般困境!
“明白了,那陛下,臣該怎麽做?”
兩人對視片刻,蕭何緩緩低頭。
終究劉邦是君,他是臣。
既然君已做出決斷,他便不能反對。
“等吳三桂跟滿清再聯係之後,滿清應該就不會抓著我們的大軍不放了,到時你便能抽出身來。”
“去關內吧,找找韓信他們。”
“找到他們之後,先盡可能的疏散邊關周圍的百姓。”
“雖說一將功成萬骨枯,但寡人還是希望,莫要太傷天和。”
劉邦想了想道。
這也是他唯一能做的了。
就如韓信所說的一般,若是想半分代價都不付出,便要剿滅滿清,幾乎就是不可能的。
而形勢到了這般地步,他也沒法再天真下去。
“一步錯,步步錯,乃公這幾步,差點走了個滿盤皆輸的結果。”
“真tm的,敗就敗在那鼠輩身上了!”
說到最後,他更是忍不住罵出了聲。
若非那鼠輩的性子,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走到這一步!
“你先下去吧,乃公要冷靜一段時間,將這一切串聯起來。”
“今日之後,你不必再來見寡人,去做你該做的事,盡可能疏散無辜的百姓。”
“這關內非但是我軍與滿清的決戰之地,也可能是與吳三桂那關寧鐵騎的決戰之地!”
……
“還是要走到這一步。”
“隻能說,高祖已經盡力了。”
“但走錯的那一步步,是無法挽迴的。”
“偏偏有的錯還並非他有意為之,就比如努爾哈赤這個烏龍……”
站在劉邦的立場上,誰又能想到,自己選擇的明明是努爾哈赤的挑戰,卻會出現在多爾袞的時間之中。
“並非是有的錯,而是幾乎所有錯,都是無可奈何之下才犯的。”
“但眼下他做這決定,也不能說就是錯的,該看他如何執行。”
“真要安排得當,朕覺得,至少能夠將傷亡降到最低,或許比關外圍剿滿清的傷亡,還要低。”
李二想了想道。
眼下圍繞在劉邦身邊的有哪些勢力?
劉邦自己的人自然是不必多說,關外有滿清,關內有李自成,城中還有吳三桂與大量的逃兵。
這些勢力之間,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平衡。
隻要能夠在其中找到那絕對的平衡點,然後將他們打破。
接下來,就能有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的機會!
“你的意思是,借滿清打吳三桂?還是借逃兵抵抗他們兩者?”
“很顯然,這兩者想要實現都很難。”
“不管吳三桂提出的要求有多過分,隻要那多爾袞是聰明人,他便都可以先答應下來,大不了事後再反悔也就是了。”
“這兩者之間,幾乎不可能被挑撥,那麽剩下的就隻有那大量的逃兵了。”
“可他們既然能做一次逃兵,那以後便不再可信。”
“的確,這些人,拿起刀就是兵,但放下刀,也隻是民,且多半還是膽量被戰場消磨殆盡的鼠輩!”
“太宗,你不會覺得這些人能夠改變什麽吧?”
“他們能逃一次,自然就會逃第二次!”
“可眼下這般狀況,想要將他們兩人帶出吳三桂的府邸,難度不小。”
“甚至可以說,幾乎不可能。”
“吳三桂雖然不知其中內情,但他應該意識到了這兩人的重要性。”
“他將這兩人拿在手上,就是最合適的籌碼。”
“恐怕在陛下真正妥協之前,他不可能會選擇放人的。”
吳三桂這個人,鼠輩歸鼠輩,但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品性倒是半點都無差錯。
跟滿清談的時候就是這般,明明心中已經有所決定,卻偏偏還是要吊著多爾袞。
不到最後一刻,他都不會真正做出決定。
若是不出意外的話,那兩人也會是如此。
一日不能真正得到他的信任,那兩人便一日不能自由。
至於要如何才能得到他的信任?
“嗬嗬,他要的可不僅僅是妥協,除非任由他帶著寡人的兵馬去與滿清談條件,談完條件之後,寡人再跟他一起引滿清入關。”
“跟他背負同樣的罵名,甚至他再心黑些,直接將罵名推到寡人頭上。”
“總而言之,想讓他心甘情願的放人,至少也是滿清入關之後。”
“但那個時候滿清都已入關,乃公還要他放什麽人!”
劉邦懊惱的撓了撓頭。
可說到這裏,他卻又覺得哪裏不對。
滿清入關?
“等等?”
“放滿清入關,這個主意,寡人好像不止在吳三桂嘴裏聽說!”
“蕭何,若是乃公沒記錯的話,韓信剛開始所說的,也是讓滿清入關,於關內圍剿,方能將他們一舉殲滅,對吧?”
劉邦驟然想起,剛進入挑戰之時,韓信給出的主意。
在關外一望無際的平原中,想要圍剿滿清騎兵定然是癡人說夢。
唯有將他們放入關內,才能有徹底殲滅根除的機會!
“韓信的確說了這樣的話,但這樣一來的話,便不知有多少百姓會死於非命。”
“並且還有另一個問題,即便到了那時,邊關依舊還是在吳三桂的掌控之中,他不配合,圍剿滿清之說便不可能成立。”
蕭何還當劉邦已經放棄了這個選項,眼下見他突然提起,連忙勸道。
“那就得看時機怎麽抓了,反正按部就班的來,乃公是沒什麽法子了。”
“吳三桂那鼠輩,多疑,謹慎,且膽小如鼠沒有絲毫野心。”
“他這種人,就是寧願什麽都不做,也是不願犯錯的。”
“而隻要他不犯錯,寡人便沒有半分機會。”
“蕭何,你該明白的,現在處於全麵劣勢的,是我們。”
關外精銳大軍被滿清攆著跑,關內韓信跟項羽兩人到現在都還沒音訊。
至於城內,整體情況更是牢牢的被吳三桂掌控在手中。
若不劍走偏鋒,那劉邦便看不到任何機會能夠翻盤。
總不能將希望寄托於項羽發瘋強行攻城,並且將這數萬精兵鎮守的邊關給打下來吧?
挑戰的獎勵很豐盛,但獎勵越豐盛,也就意味著難度越高。
在劉邦看來,不冒險,不付出些代價,幾乎就不可能度過這般困境!
“明白了,那陛下,臣該怎麽做?”
兩人對視片刻,蕭何緩緩低頭。
終究劉邦是君,他是臣。
既然君已做出決斷,他便不能反對。
“等吳三桂跟滿清再聯係之後,滿清應該就不會抓著我們的大軍不放了,到時你便能抽出身來。”
“去關內吧,找找韓信他們。”
“找到他們之後,先盡可能的疏散邊關周圍的百姓。”
“雖說一將功成萬骨枯,但寡人還是希望,莫要太傷天和。”
劉邦想了想道。
這也是他唯一能做的了。
就如韓信所說的一般,若是想半分代價都不付出,便要剿滅滿清,幾乎就是不可能的。
而形勢到了這般地步,他也沒法再天真下去。
“一步錯,步步錯,乃公這幾步,差點走了個滿盤皆輸的結果。”
“真tm的,敗就敗在那鼠輩身上了!”
說到最後,他更是忍不住罵出了聲。
若非那鼠輩的性子,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走到這一步!
“你先下去吧,乃公要冷靜一段時間,將這一切串聯起來。”
“今日之後,你不必再來見寡人,去做你該做的事,盡可能疏散無辜的百姓。”
“這關內非但是我軍與滿清的決戰之地,也可能是與吳三桂那關寧鐵騎的決戰之地!”
……
“還是要走到這一步。”
“隻能說,高祖已經盡力了。”
“但走錯的那一步步,是無法挽迴的。”
“偏偏有的錯還並非他有意為之,就比如努爾哈赤這個烏龍……”
站在劉邦的立場上,誰又能想到,自己選擇的明明是努爾哈赤的挑戰,卻會出現在多爾袞的時間之中。
“並非是有的錯,而是幾乎所有錯,都是無可奈何之下才犯的。”
“但眼下他做這決定,也不能說就是錯的,該看他如何執行。”
“真要安排得當,朕覺得,至少能夠將傷亡降到最低,或許比關外圍剿滿清的傷亡,還要低。”
李二想了想道。
眼下圍繞在劉邦身邊的有哪些勢力?
劉邦自己的人自然是不必多說,關外有滿清,關內有李自成,城中還有吳三桂與大量的逃兵。
這些勢力之間,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平衡。
隻要能夠在其中找到那絕對的平衡點,然後將他們打破。
接下來,就能有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的機會!
“你的意思是,借滿清打吳三桂?還是借逃兵抵抗他們兩者?”
“很顯然,這兩者想要實現都很難。”
“不管吳三桂提出的要求有多過分,隻要那多爾袞是聰明人,他便都可以先答應下來,大不了事後再反悔也就是了。”
“這兩者之間,幾乎不可能被挑撥,那麽剩下的就隻有那大量的逃兵了。”
“可他們既然能做一次逃兵,那以後便不再可信。”
“的確,這些人,拿起刀就是兵,但放下刀,也隻是民,且多半還是膽量被戰場消磨殆盡的鼠輩!”
“太宗,你不會覺得這些人能夠改變什麽吧?”
“他們能逃一次,自然就會逃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