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找不到突破口,那就不用找了!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何:“……”
聽到劉邦的話,他瞬間就明白了。
剛從前麵戰場迴來的他,滿腔熱血也瞬間便涼透了。
韓信又把天都捅了個窟窿!
做出部分犧牲,用以徹底圍剿清軍,這個提議是韓信提出來的。
可現在,放清軍入關這件事,卻也是韓信做出來的。
他到底想幹什麽?
做出這種事,已經算是欺君之罪了,他真的還想活嗎?
還是說,韓信心中還記恨著劉邦想殺他這件事,於是想在這場挑戰中做出報複?
以蕭何對韓信心胸的了解,好像還真不是不可能啊!
在他看來,那貨除了對戰場局勢的把控,其他方麵很難說有什麽可取之處,包括心胸。
“你覺得,他是在記恨寡人,於是想要報複?”
“那你想多了,蕭何,你對寡人很了解,但對於韓信,你可沒寡人了解。”
“他是個還算聰明的人,應該知道殺他的罪魁禍首不可能是寡人。”
“因為匈奴未定!”
“寡人雖不知將來會發生什麽,但隻要還有外敵在,就一定會留著他。”
劉邦能肯定,他不會是記恨自己。
雖說當初是蕭何月下追迴的韓信,但真要說對韓信的了解,他還是遜色了些許。
“他之所以這麽做,一定是有著足夠完滿的計劃,以及超過六七成的把握。”
“所以,寡人才會給他解釋的機會,若真依著你說的,那給他什麽解釋的機會?直接派人去將他砍了算求。”
“現在這已經不是當務之急了,寡人既然迴來了,那就先處置吳三桂。”
“關寧鐵騎那邊怎麽說?還是那麽堅定的維護吳三桂嗎?”
將心中的怒氣發泄完畢之後,劉邦著眼看起了眼前。
就是韓信捅出了天大的簍子,那也得將眼下的問題解決了,才能去處置他。
即便沒有多爾袞的引爆,關寧鐵騎也同樣是個巨大的隱患。
兵強馬壯,兵器精良,糧草充足。
且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就駐紮在城內,一旦發起暴亂,隨時都有可能取守軍而代之!
這樣的後果,是劉邦無論如何也無法承受的!
“關鍵的將領都是吳三桂的死忠,他們很有可能在投降滿清這件事上,也出了大力,拿了大量的好處。”
“盡管臣已經多次派人去試探,但始終沒有人鬆口。”
“一個都不鬆口,臣也著實是找不到突破口。”
說到關寧鐵騎的問題,蕭何的臉上就寫滿了無奈。
但凡有個將領能鬆口,以他的能耐,要不了多久,就能順著缺口將關寧鐵騎給挖空。
問題是那些將領們都死不鬆口,鐵桶一塊,他根本就無從下手。
“也就是說,現在動了吳三桂,也就等同於整個關寧鐵騎都會暴動,乃至於直接反叛是吧?”
“額,陛下,他們應該稱不上反叛,畢竟從始至終,他們都是吳三桂的人。”
蕭何頓時汗顏。
“倒也是,他們從始至終,都堅定的想走這麽一條死路啊。”
“既然挖不出缺口,那就不必再多費工夫。”
“恰好先前乃公也說過,當初沒跟乃公走的,就已經錯過最後的機會了。”
“又恰好這段時間,糧草也富裕了不少。”
“派人去知會一聲,跟他們說我軍最近截獲了清軍大量糧草,要在他們大營附近存放一段時間。”
“就說等我們撤軍之際,可以分他們一部分,問問他們答不答應。”
劉邦眼中閃過一抹兇光。
蕭何一時間沒明白他的意思,但隻片刻思索,便想清了。
“陛下,這般揮霍糧草,真的好嗎?”
“我軍此番或許收獲了不少糧草物資,但接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不知下一次收獲會在何時,不該留些以備不時之需嗎?”
“更何況,韓信本就是個吃糧的大戶,再加上此番大勝的名頭,還不知能給他吸引多少兵馬投奔。”
“到時候,隻怕糧草會不夠。”
韓信點兵,向來都是多多益善的。
尤其是眼下收獲了清軍這麽多的糧草,他可不知道劉邦想要如何揮霍這些糧草。
“那到時候就得讓他自己想辦法了,他能自作主張,乃公還不能解解氣了?”
“乃公現在要辦的,是這城中之事,至於往後,就得他自己去處理。”
劉邦冷笑道。
“就這麽辦,既然他們甘願跟著吳三桂造反,甘願跟著吳三桂給人當走狗,那現在應該也甘願跟著吳三桂一起去死吧。”
“將守城省下來的火油準備好,就與糧草堆放在一塊,大大方方的擺給他們看。”
“繳獲的那些火炮,你派人研究透了之後,也將他們拉出來溜溜。”
隨著劉邦的一係列旨意安排下去,蕭何要做的就隻有乖乖執行。
他或許不是個合格的謀劃者,但卻算得上是個很好的執行者。
跟關寧鐵騎那幾名將領的溝通很順利。
畢竟雙方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相互妥協,如今並沒有什麽衝突,隻是存放糧草,並且他們也能撈到好處。
對他們而言,沒有拒絕的理由。
至於蕭何大大方方擺在糧草大營中的那些火油以及其他各種物資,也沒有引起絲毫的注意。
就像劉邦所說的那樣。
有的東西,你藏著掖著,反而更容易引人注意。
像這般,跟其他東西大大方方的擺在一起,讓他們看,他們反而不會有絲毫的疑心。
在這段時間裏,劉邦順帶著抽空去見了關在監牢中的吳三桂一麵。
“將本侯關在這又有什麽用?你敢動本侯嗎?”
“不還是得好吃好喝的伺候著本侯?”
“你想抵禦清軍,那便跟本侯好生商量,本侯雖不會出力,但隻要你給好處,本侯也未嚐不能袖手旁觀”
“相反,你這般拘禁著本侯,時刻都要擔憂著本侯找到機會掀翻你,卻又不敢對本侯做什麽。”
“真的合你的心意嗎?”
見到劉邦,吳三桂開口就是譏諷。
說是監牢,實則他下麵的親信幾乎將他府中的東西都給搬過來了。
除了地點是在牢中,其餘的一應物件都與府中一般無二。
該享受的,他一樣也沒少過。
聽到劉邦的話,他瞬間就明白了。
剛從前麵戰場迴來的他,滿腔熱血也瞬間便涼透了。
韓信又把天都捅了個窟窿!
做出部分犧牲,用以徹底圍剿清軍,這個提議是韓信提出來的。
可現在,放清軍入關這件事,卻也是韓信做出來的。
他到底想幹什麽?
做出這種事,已經算是欺君之罪了,他真的還想活嗎?
還是說,韓信心中還記恨著劉邦想殺他這件事,於是想在這場挑戰中做出報複?
以蕭何對韓信心胸的了解,好像還真不是不可能啊!
在他看來,那貨除了對戰場局勢的把控,其他方麵很難說有什麽可取之處,包括心胸。
“你覺得,他是在記恨寡人,於是想要報複?”
“那你想多了,蕭何,你對寡人很了解,但對於韓信,你可沒寡人了解。”
“他是個還算聰明的人,應該知道殺他的罪魁禍首不可能是寡人。”
“因為匈奴未定!”
“寡人雖不知將來會發生什麽,但隻要還有外敵在,就一定會留著他。”
劉邦能肯定,他不會是記恨自己。
雖說當初是蕭何月下追迴的韓信,但真要說對韓信的了解,他還是遜色了些許。
“他之所以這麽做,一定是有著足夠完滿的計劃,以及超過六七成的把握。”
“所以,寡人才會給他解釋的機會,若真依著你說的,那給他什麽解釋的機會?直接派人去將他砍了算求。”
“現在這已經不是當務之急了,寡人既然迴來了,那就先處置吳三桂。”
“關寧鐵騎那邊怎麽說?還是那麽堅定的維護吳三桂嗎?”
將心中的怒氣發泄完畢之後,劉邦著眼看起了眼前。
就是韓信捅出了天大的簍子,那也得將眼下的問題解決了,才能去處置他。
即便沒有多爾袞的引爆,關寧鐵騎也同樣是個巨大的隱患。
兵強馬壯,兵器精良,糧草充足。
且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就駐紮在城內,一旦發起暴亂,隨時都有可能取守軍而代之!
這樣的後果,是劉邦無論如何也無法承受的!
“關鍵的將領都是吳三桂的死忠,他們很有可能在投降滿清這件事上,也出了大力,拿了大量的好處。”
“盡管臣已經多次派人去試探,但始終沒有人鬆口。”
“一個都不鬆口,臣也著實是找不到突破口。”
說到關寧鐵騎的問題,蕭何的臉上就寫滿了無奈。
但凡有個將領能鬆口,以他的能耐,要不了多久,就能順著缺口將關寧鐵騎給挖空。
問題是那些將領們都死不鬆口,鐵桶一塊,他根本就無從下手。
“也就是說,現在動了吳三桂,也就等同於整個關寧鐵騎都會暴動,乃至於直接反叛是吧?”
“額,陛下,他們應該稱不上反叛,畢竟從始至終,他們都是吳三桂的人。”
蕭何頓時汗顏。
“倒也是,他們從始至終,都堅定的想走這麽一條死路啊。”
“既然挖不出缺口,那就不必再多費工夫。”
“恰好先前乃公也說過,當初沒跟乃公走的,就已經錯過最後的機會了。”
“又恰好這段時間,糧草也富裕了不少。”
“派人去知會一聲,跟他們說我軍最近截獲了清軍大量糧草,要在他們大營附近存放一段時間。”
“就說等我們撤軍之際,可以分他們一部分,問問他們答不答應。”
劉邦眼中閃過一抹兇光。
蕭何一時間沒明白他的意思,但隻片刻思索,便想清了。
“陛下,這般揮霍糧草,真的好嗎?”
“我軍此番或許收獲了不少糧草物資,但接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不知下一次收獲會在何時,不該留些以備不時之需嗎?”
“更何況,韓信本就是個吃糧的大戶,再加上此番大勝的名頭,還不知能給他吸引多少兵馬投奔。”
“到時候,隻怕糧草會不夠。”
韓信點兵,向來都是多多益善的。
尤其是眼下收獲了清軍這麽多的糧草,他可不知道劉邦想要如何揮霍這些糧草。
“那到時候就得讓他自己想辦法了,他能自作主張,乃公還不能解解氣了?”
“乃公現在要辦的,是這城中之事,至於往後,就得他自己去處理。”
劉邦冷笑道。
“就這麽辦,既然他們甘願跟著吳三桂造反,甘願跟著吳三桂給人當走狗,那現在應該也甘願跟著吳三桂一起去死吧。”
“將守城省下來的火油準備好,就與糧草堆放在一塊,大大方方的擺給他們看。”
“繳獲的那些火炮,你派人研究透了之後,也將他們拉出來溜溜。”
隨著劉邦的一係列旨意安排下去,蕭何要做的就隻有乖乖執行。
他或許不是個合格的謀劃者,但卻算得上是個很好的執行者。
跟關寧鐵騎那幾名將領的溝通很順利。
畢竟雙方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相互妥協,如今並沒有什麽衝突,隻是存放糧草,並且他們也能撈到好處。
對他們而言,沒有拒絕的理由。
至於蕭何大大方方擺在糧草大營中的那些火油以及其他各種物資,也沒有引起絲毫的注意。
就像劉邦所說的那樣。
有的東西,你藏著掖著,反而更容易引人注意。
像這般,跟其他東西大大方方的擺在一起,讓他們看,他們反而不會有絲毫的疑心。
在這段時間裏,劉邦順帶著抽空去見了關在監牢中的吳三桂一麵。
“將本侯關在這又有什麽用?你敢動本侯嗎?”
“不還是得好吃好喝的伺候著本侯?”
“你想抵禦清軍,那便跟本侯好生商量,本侯雖不會出力,但隻要你給好處,本侯也未嚐不能袖手旁觀”
“相反,你這般拘禁著本侯,時刻都要擔憂著本侯找到機會掀翻你,卻又不敢對本侯做什麽。”
“真的合你的心意嗎?”
見到劉邦,吳三桂開口就是譏諷。
說是監牢,實則他下麵的親信幾乎將他府中的東西都給搬過來了。
除了地點是在牢中,其餘的一應物件都與府中一般無二。
該享受的,他一樣也沒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