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這般剛烈,令人驚歎!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瘋了,真的是瘋了。”
不僅李定國察覺到了清軍的異常,在繞後途中的劉文秀也觀察到了這一點。
作為張獻忠的養子之一,他也同樣被從小培養。
這麽明顯的異常,他不可能看不出來。
雖說他通常情況下,相比於李定國要遲鈍些許,卻也差不了太多。
尤其是清軍已經將自己的目的表現的如此明顯之時,他沒理由看不出來。
“傳令,全軍掉頭!”
別看眼下李定國乖乖用著最保守的辦法,追在清軍屁股後頭打。
但凡清軍拿到了他們想要的,這貨定然會拚死擋在他們撤離的路上。
還是那句話,別說敵軍是來搶東西的,以李定國的性子,就算他們是來拜年的,也定然不可能讓他們得逞!
既然這樣,那他現在要做的就是趕緊掉頭迴去。
至少在李定國拚死擋在清軍去路的時候,他要能來得及援助!
甭管之前的話說的有多狠,表現的有多不和。
說到底,他們都是張獻忠的養子,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
他斷然不可能眼睜睜看著李定國自己送死!
與此同時,戰場的另一側,看著不顧戰損,飛速逼近輜重營的清軍,李定國幽幽迴頭看了一眼。
他現在隻能寄希望於,劉文秀能夠意識到清軍的動向,以及能夠盡快做出最為正確的選擇。
而他自己能做的,就隻有頂在前麵。
可以放清軍去輜重營,但在清軍拿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之後,就決不能再將他們放走!
就是死,也得死在清軍撤離的路上,擋住他們的去路!
“兄弟們,還是那句話,甭管清軍為什麽拚命都要去咱們的輜重營。”
“他們的目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就算他是來參觀咱們營地的,也得將他們留在這!”
在清軍奪取輜重營中的車馬,準備迴身撤離之時,李定國堅定的率領著僅剩的兵馬,站在烈火之中,擋在清軍前方。
“怕了的,現在就離開,我會為你們拖住清軍的腳步。”
“不怕死的,就跟我擋在這,我不敢保證讓你們活下來,我隻能說,若清軍衝了出去,那我一定已經死在了這裏!”
一步不退!
這就是李定國給出的答案!
“虎將也!”
“此人明明是一副儒將的做派,可這等氣勢,卻絲毫不亞於朕見過的任何一名猛將!”
李二驚歎一聲。
他本以為李定國在確定清軍沒有多少閑心在軍營之內屠戮之後,會選擇暫避鋒芒。
卻是沒想到,這猛將竟然這般的剛烈!
大抵就是多爾袞也沒想到,這股隻敢埋伏以及跟在屁股後頭追擊的小股兵馬,竟然有膽量在這個時候擋在他的正麵!
“的確是一員虎將,這般剛烈,令人驚歎。”
換做稍微軟弱些的將領,在這個時候都絕對不敢擋在近乎瘋狂的清軍麵前。
畢竟形勢已經很明朗了,清軍乃是敗退之勢。
來搶這些車馬,也是為了更好的撤離。
尋常將領頂多也就是襲擾一番,在清軍得手之後,也就順勢讓開放他們走。
反正他們出蜀的目的已經達成,清軍不再有入主中原的能力。
接下來最符合他們利益的,反而是袖手旁觀,等待著那圍剿清軍的猛人跟清軍兩敗俱傷。
否則他們反而會成為下一個目標。
畢竟在剿滅清軍之後,外敵可就不存在了。
那個時候,就又會變成內部爭霸。
且敵軍也同樣剛剛經曆一場惡戰,也沒法說他們不講武德。
保全自身的實力,放走清軍,讓他們繼續鏖戰。
這才是最符合大西軍利益的選擇。
可這樣一來,就有可能會放走這其中的清軍統帥,釀成後患。
他李定國不是尋常人。
他知道怎麽選更符合自身利益,但在他看來,將這後患徹底抹除在這,更重要!
“隻是這樣一來,恐怕這員虎將是活不下來了。”
“現在的多爾袞已經徹底瘋狂,他沒多少時間了,擋在他麵前的不管是誰,都將麵臨他不留絲毫餘地的攻勢。”
“連帶著他麾下的那些清軍精銳知道有什麽追在後麵,他們的攻勢也將同樣會歇斯底裏。”
“這三五百人隻夠他們塞牙縫。”
“哪怕劉文秀及時從身後殺出,有可能會讓清軍慌亂間來不及帶上車馬,達不到多爾袞的目的。”
“但這些人,以及李定國,他是抱著必死的決心站在這裏的。”
虎將啊!
且還是一員識大義,能力過人的虎將!
先是利用火燒大營,在其中布下埋伏,令清軍每一步走的都很不安穩。
在識破清軍癲狂的目的之後,便直接放棄了埋伏,轉而在其身後追擊。
一路上留下了至少上千具敵軍的屍體。
這般戰果足以讓任何將領自豪!
“他本不該死的,恐怕張獻忠也知道他是個人才,為了保護他才將他安置於軍營之內,負責病倒將士的安危。”
“誰也想不到,清軍竟然在這個時候會選擇抽出手來襲營。”
“若張獻忠早知這件事,應當會多留些兵馬在營中。”
“不需要太多,隻需再多個一千人,這一戰就還有的打!”
兩千兵馬,借著對於營地的了解以及大火的襲擾,未必不能跟清軍在此處周旋。
一千人,太少了。
劉徹無比惋惜。
他相信,以李定國的才能,若能有個兩千兵馬,在合理的指揮下,跟這已然近乎癲狂的敵人未必不能一戰。
可現在……
無論他們如何惋惜,這一次都沒有奇跡發生。
沒有任何人能夠抽出手來援助,甚至絕大部分人都沒料到這一戰的發生。
而韓信雖然想到了會有這一戰,但他沒有來救援的理由,且也同樣沒有多餘的兵力。
這處戰場,與其說他是有意引導,不如說他的兵力捉襟見肘,擒王的這個任務,隻能交到他人手中。
除了韓信之外,唯一知道這裏發生了一場殘酷大戰的,大概就隻有張獻忠了。
營地起火他不可能看不到。
他也定然相信李定國不可能出現如此重大的紕漏。
可原本就處於弱勢,隻能勉強抵擋的他,真的還能有餘力增援這邊嗎?
不僅李定國察覺到了清軍的異常,在繞後途中的劉文秀也觀察到了這一點。
作為張獻忠的養子之一,他也同樣被從小培養。
這麽明顯的異常,他不可能看不出來。
雖說他通常情況下,相比於李定國要遲鈍些許,卻也差不了太多。
尤其是清軍已經將自己的目的表現的如此明顯之時,他沒理由看不出來。
“傳令,全軍掉頭!”
別看眼下李定國乖乖用著最保守的辦法,追在清軍屁股後頭打。
但凡清軍拿到了他們想要的,這貨定然會拚死擋在他們撤離的路上。
還是那句話,別說敵軍是來搶東西的,以李定國的性子,就算他們是來拜年的,也定然不可能讓他們得逞!
既然這樣,那他現在要做的就是趕緊掉頭迴去。
至少在李定國拚死擋在清軍去路的時候,他要能來得及援助!
甭管之前的話說的有多狠,表現的有多不和。
說到底,他們都是張獻忠的養子,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
他斷然不可能眼睜睜看著李定國自己送死!
與此同時,戰場的另一側,看著不顧戰損,飛速逼近輜重營的清軍,李定國幽幽迴頭看了一眼。
他現在隻能寄希望於,劉文秀能夠意識到清軍的動向,以及能夠盡快做出最為正確的選擇。
而他自己能做的,就隻有頂在前麵。
可以放清軍去輜重營,但在清軍拿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之後,就決不能再將他們放走!
就是死,也得死在清軍撤離的路上,擋住他們的去路!
“兄弟們,還是那句話,甭管清軍為什麽拚命都要去咱們的輜重營。”
“他們的目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就算他是來參觀咱們營地的,也得將他們留在這!”
在清軍奪取輜重營中的車馬,準備迴身撤離之時,李定國堅定的率領著僅剩的兵馬,站在烈火之中,擋在清軍前方。
“怕了的,現在就離開,我會為你們拖住清軍的腳步。”
“不怕死的,就跟我擋在這,我不敢保證讓你們活下來,我隻能說,若清軍衝了出去,那我一定已經死在了這裏!”
一步不退!
這就是李定國給出的答案!
“虎將也!”
“此人明明是一副儒將的做派,可這等氣勢,卻絲毫不亞於朕見過的任何一名猛將!”
李二驚歎一聲。
他本以為李定國在確定清軍沒有多少閑心在軍營之內屠戮之後,會選擇暫避鋒芒。
卻是沒想到,這猛將竟然這般的剛烈!
大抵就是多爾袞也沒想到,這股隻敢埋伏以及跟在屁股後頭追擊的小股兵馬,竟然有膽量在這個時候擋在他的正麵!
“的確是一員虎將,這般剛烈,令人驚歎。”
換做稍微軟弱些的將領,在這個時候都絕對不敢擋在近乎瘋狂的清軍麵前。
畢竟形勢已經很明朗了,清軍乃是敗退之勢。
來搶這些車馬,也是為了更好的撤離。
尋常將領頂多也就是襲擾一番,在清軍得手之後,也就順勢讓開放他們走。
反正他們出蜀的目的已經達成,清軍不再有入主中原的能力。
接下來最符合他們利益的,反而是袖手旁觀,等待著那圍剿清軍的猛人跟清軍兩敗俱傷。
否則他們反而會成為下一個目標。
畢竟在剿滅清軍之後,外敵可就不存在了。
那個時候,就又會變成內部爭霸。
且敵軍也同樣剛剛經曆一場惡戰,也沒法說他們不講武德。
保全自身的實力,放走清軍,讓他們繼續鏖戰。
這才是最符合大西軍利益的選擇。
可這樣一來,就有可能會放走這其中的清軍統帥,釀成後患。
他李定國不是尋常人。
他知道怎麽選更符合自身利益,但在他看來,將這後患徹底抹除在這,更重要!
“隻是這樣一來,恐怕這員虎將是活不下來了。”
“現在的多爾袞已經徹底瘋狂,他沒多少時間了,擋在他麵前的不管是誰,都將麵臨他不留絲毫餘地的攻勢。”
“連帶著他麾下的那些清軍精銳知道有什麽追在後麵,他們的攻勢也將同樣會歇斯底裏。”
“這三五百人隻夠他們塞牙縫。”
“哪怕劉文秀及時從身後殺出,有可能會讓清軍慌亂間來不及帶上車馬,達不到多爾袞的目的。”
“但這些人,以及李定國,他是抱著必死的決心站在這裏的。”
虎將啊!
且還是一員識大義,能力過人的虎將!
先是利用火燒大營,在其中布下埋伏,令清軍每一步走的都很不安穩。
在識破清軍癲狂的目的之後,便直接放棄了埋伏,轉而在其身後追擊。
一路上留下了至少上千具敵軍的屍體。
這般戰果足以讓任何將領自豪!
“他本不該死的,恐怕張獻忠也知道他是個人才,為了保護他才將他安置於軍營之內,負責病倒將士的安危。”
“誰也想不到,清軍竟然在這個時候會選擇抽出手來襲營。”
“若張獻忠早知這件事,應當會多留些兵馬在營中。”
“不需要太多,隻需再多個一千人,這一戰就還有的打!”
兩千兵馬,借著對於營地的了解以及大火的襲擾,未必不能跟清軍在此處周旋。
一千人,太少了。
劉徹無比惋惜。
他相信,以李定國的才能,若能有個兩千兵馬,在合理的指揮下,跟這已然近乎癲狂的敵人未必不能一戰。
可現在……
無論他們如何惋惜,這一次都沒有奇跡發生。
沒有任何人能夠抽出手來援助,甚至絕大部分人都沒料到這一戰的發生。
而韓信雖然想到了會有這一戰,但他沒有來救援的理由,且也同樣沒有多餘的兵力。
這處戰場,與其說他是有意引導,不如說他的兵力捉襟見肘,擒王的這個任務,隻能交到他人手中。
除了韓信之外,唯一知道這裏發生了一場殘酷大戰的,大概就隻有張獻忠了。
營地起火他不可能看不到。
他也定然相信李定國不可能出現如此重大的紕漏。
可原本就處於弱勢,隻能勉強抵擋的他,真的還能有餘力增援這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