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你不會覺得,換了大漢,百姓還想光複大明吧?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73章 你不會覺得,換了大漢,百姓還想光複大明吧?
“你可以敗,你怎麽能認慫!”
“朕承認,那項籍是有些勇猛,韓信是頗為擅長用兵,那又能如何?”
“難道這就是他心服口服的理由嗎?”
“再籌備糧餉,再重新召集兵馬卷土重來不會嗎?”
“哪怕是我大清沒有入主中原的時候,中原人也向來都是最恐懼我大清的!”
“想那大明王朝如何強盛,然而每次被我大清騎兵劫掠,還不是得乖乖低頭認栽?”
乾隆越罵越氣,越氣就越想罵。
如果說接連的失敗已經讓多爾袞將大清的麵子給丟光了的話。
那當下在這天幕上,在眾目睽睽之下,多爾袞滿臉真誠的表示自己願意臣服的畫麵,則是將大清的底褲都給丟了個幹淨!
就算是心裏服,嘴上也不能認慫啊!
“不認慫還能怎麽辦呢?”
“從鬥智,到鬥勇,再到鬥狠,全方位的被碾壓。”
鬥智鬥不過韓信,鬥勇鬥不過項羽,最後連鬥狠都在李定國麵前一敗塗地。
短短一段中原的旅程,直接讓多爾袞滿心的壯誌化為了雲煙。
他現在心中大抵隻剩下了最後一個念頭。
難怪那麽多前輩都乖乖向中原王朝俯首稱臣。
如果他一開始也這麽選的話,是不是就不會有這麽一場失敗,也不會連累的這麽多大清勇士身死他鄉?
“不僅僅是被碾壓,是他隻要踏足戰場,就會瞬間化為韓信的傀儡。”
“韓信想讓他做什麽,他就會乖乖的去做。”
這就是跟韓信為敵最可怕的地方。
他能夠憑借你過往的戰績輕而易舉的推斷出,接下來麵對他的行動會做出什麽反應。
順帶著,他會根據自己的推斷來做出下一步的布置。
無論在什麽時候,他都能多看兩步,甚至三步。
麵對這樣的敵人,別說多爾袞感到絕望窒息,換做其他絕大部分正常的統帥,碰到韓信都一樣是被碾壓的結局。
大抵也隻有最頂尖的那一批將領,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的跟韓信在行軍布陣上過一過招。
但很顯然,多爾袞遠遠算不得最為頂尖的那一批。
李二想了想,如果是自己在這處戰場上,應該能做的比多爾袞要強不少。
雖然依舊沒有太大的把握能贏,但也同樣未必會輸。
可他是天策上將,這世上沒有第二個兵仙,也同樣不會有第二個天策上將!
“說實話,這樣的多爾袞,跟死了也沒什麽區別了。”
“至於他口中,那繼續迴歸從前劫掠邊關的狀態用以支撐他們活下去,我隻能說他是在癡人說夢。”
“真當高祖是曾經那內憂外患的大明呢?”
朱棣冷笑道。
在他的時代,關外的那各大部落,包括殘元都隻能被他壓的抬不起頭,甚至都不敢迎戰。
而韓信跟項羽,隻會比他做的更激進!
有這麽兩個衝鋒陷陣的將領在,還能讓多爾袞如願以償?
還指望著迴到關外,繼續劫掠邊關百姓,等中原王朝局勢安定之後俯首稱臣?
“別的不說,至少這些手上沾了平民百姓血的,就得血債血償!”
曾經那些屠戮百姓的,有幾個能得好下場的?
哪怕他曹老板自己也幹過,但他也同樣承認。
最後司馬篡魏,可能就是上天對他屠戮百姓的懲罰。
而滿清釀成這般的血債,既然老天不去懲罰他們,那劉邦就該給他們帶去同樣的懲罰!
“咳,曹賊你知道的,通常我是不會讚同你的,但這一次,我覺得你說的對。”
哪怕向來有著仁善之名的劉備,也同樣表示血債血償理所應當。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更何況,想要教化四夷,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他們知道天威!
哪怕是諸葛亮教化南蠻之前,也都打了個整整七擒孟獲呢!
“先贏了再說吧!”
看著這些人討論著接下來挑戰中大清的下場,乾隆的牙都快咬不動了。
“眼下可還沒到最後呢!”
“張獻忠沒死,李定國也還活著,那大西軍隻要迴了蜀中,可就成了一塊難啃的骨頭!”
“就劉邦這點兵馬,哪怕麵對我大清的時候能夠同仇敵愾,然而等他攻打蜀中時,還不知道怎麽迴事呢!”
大清已經敗了,且在這場挑戰中,多爾袞徹底服軟,不可能再做出任何反抗的行動。
底褲都沒了的情況下,他也隻能寄希望於曾經那些棘手的對手,能夠阻止劉邦一統的腳步。
至少得用手捂住最後的尊嚴!
“更何況,大明王朝也隻是南渡了,並不是真的亡了!”
“雖然朕不想承認,但中原百姓多數還是心向大明的,甚至於哪怕大明都亡了那麽多年,也依舊還有人喊著反清複明!”
“別以為劉邦就一定贏了,他接下來的麻煩,可多著呢!”
大明亡了那麽多年,還有人反清複明?
那幫人是瘋了不成?
老朱愣了愣。
大明沒亡的時候,個個起義反明。
合著大明都亡了,一幫人開始懷念上了是吧?
但很快他就反應了過來。
為什麽大明亡了,便立即有人反清複明呢?
那多半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了。
大明末年,各處皆起義反明,是百姓覺得朝廷不給他們活路,在大明的統治之下,個個都吃不飽肚子。
反而朝廷裏那些達官顯貴個個吃的腦滿腸肥。
他們想吃飽肚子,想推翻大明,有錯嗎?
至少在老朱看來,是沒錯的。
錯就錯在,他們沒能堅持到底,或者說,他們不該在推翻大明之後,反而讓滿清入主了中原!
原本隻是吃不飽肚子,有被餓死的風險。
等滿清入關之後,他們發現依舊吃不飽肚子,甚至在這種前提下,還要被人當做牲畜去幹活。
乃至於不時的還有被下鍋填飽別人肚子的風險。
這樣的生活,可比在明末之時更加淒慘的多!
察覺到這一點之後,那各路義軍能不喊著反清複明麽。
至少明末那幫腦滿腸肥的達官顯貴們還會在嘴上說說賑災。
換成了滿清的大老爺們,幹脆就直接跑馬圈地,讓無數人從百姓直接淪為了奴隸。
孰優孰劣,還是很輕易便能分出來的!
“你可以敗,你怎麽能認慫!”
“朕承認,那項籍是有些勇猛,韓信是頗為擅長用兵,那又能如何?”
“難道這就是他心服口服的理由嗎?”
“再籌備糧餉,再重新召集兵馬卷土重來不會嗎?”
“哪怕是我大清沒有入主中原的時候,中原人也向來都是最恐懼我大清的!”
“想那大明王朝如何強盛,然而每次被我大清騎兵劫掠,還不是得乖乖低頭認栽?”
乾隆越罵越氣,越氣就越想罵。
如果說接連的失敗已經讓多爾袞將大清的麵子給丟光了的話。
那當下在這天幕上,在眾目睽睽之下,多爾袞滿臉真誠的表示自己願意臣服的畫麵,則是將大清的底褲都給丟了個幹淨!
就算是心裏服,嘴上也不能認慫啊!
“不認慫還能怎麽辦呢?”
“從鬥智,到鬥勇,再到鬥狠,全方位的被碾壓。”
鬥智鬥不過韓信,鬥勇鬥不過項羽,最後連鬥狠都在李定國麵前一敗塗地。
短短一段中原的旅程,直接讓多爾袞滿心的壯誌化為了雲煙。
他現在心中大抵隻剩下了最後一個念頭。
難怪那麽多前輩都乖乖向中原王朝俯首稱臣。
如果他一開始也這麽選的話,是不是就不會有這麽一場失敗,也不會連累的這麽多大清勇士身死他鄉?
“不僅僅是被碾壓,是他隻要踏足戰場,就會瞬間化為韓信的傀儡。”
“韓信想讓他做什麽,他就會乖乖的去做。”
這就是跟韓信為敵最可怕的地方。
他能夠憑借你過往的戰績輕而易舉的推斷出,接下來麵對他的行動會做出什麽反應。
順帶著,他會根據自己的推斷來做出下一步的布置。
無論在什麽時候,他都能多看兩步,甚至三步。
麵對這樣的敵人,別說多爾袞感到絕望窒息,換做其他絕大部分正常的統帥,碰到韓信都一樣是被碾壓的結局。
大抵也隻有最頂尖的那一批將領,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的跟韓信在行軍布陣上過一過招。
但很顯然,多爾袞遠遠算不得最為頂尖的那一批。
李二想了想,如果是自己在這處戰場上,應該能做的比多爾袞要強不少。
雖然依舊沒有太大的把握能贏,但也同樣未必會輸。
可他是天策上將,這世上沒有第二個兵仙,也同樣不會有第二個天策上將!
“說實話,這樣的多爾袞,跟死了也沒什麽區別了。”
“至於他口中,那繼續迴歸從前劫掠邊關的狀態用以支撐他們活下去,我隻能說他是在癡人說夢。”
“真當高祖是曾經那內憂外患的大明呢?”
朱棣冷笑道。
在他的時代,關外的那各大部落,包括殘元都隻能被他壓的抬不起頭,甚至都不敢迎戰。
而韓信跟項羽,隻會比他做的更激進!
有這麽兩個衝鋒陷陣的將領在,還能讓多爾袞如願以償?
還指望著迴到關外,繼續劫掠邊關百姓,等中原王朝局勢安定之後俯首稱臣?
“別的不說,至少這些手上沾了平民百姓血的,就得血債血償!”
曾經那些屠戮百姓的,有幾個能得好下場的?
哪怕他曹老板自己也幹過,但他也同樣承認。
最後司馬篡魏,可能就是上天對他屠戮百姓的懲罰。
而滿清釀成這般的血債,既然老天不去懲罰他們,那劉邦就該給他們帶去同樣的懲罰!
“咳,曹賊你知道的,通常我是不會讚同你的,但這一次,我覺得你說的對。”
哪怕向來有著仁善之名的劉備,也同樣表示血債血償理所應當。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更何況,想要教化四夷,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他們知道天威!
哪怕是諸葛亮教化南蠻之前,也都打了個整整七擒孟獲呢!
“先贏了再說吧!”
看著這些人討論著接下來挑戰中大清的下場,乾隆的牙都快咬不動了。
“眼下可還沒到最後呢!”
“張獻忠沒死,李定國也還活著,那大西軍隻要迴了蜀中,可就成了一塊難啃的骨頭!”
“就劉邦這點兵馬,哪怕麵對我大清的時候能夠同仇敵愾,然而等他攻打蜀中時,還不知道怎麽迴事呢!”
大清已經敗了,且在這場挑戰中,多爾袞徹底服軟,不可能再做出任何反抗的行動。
底褲都沒了的情況下,他也隻能寄希望於曾經那些棘手的對手,能夠阻止劉邦一統的腳步。
至少得用手捂住最後的尊嚴!
“更何況,大明王朝也隻是南渡了,並不是真的亡了!”
“雖然朕不想承認,但中原百姓多數還是心向大明的,甚至於哪怕大明都亡了那麽多年,也依舊還有人喊著反清複明!”
“別以為劉邦就一定贏了,他接下來的麻煩,可多著呢!”
大明亡了那麽多年,還有人反清複明?
那幫人是瘋了不成?
老朱愣了愣。
大明沒亡的時候,個個起義反明。
合著大明都亡了,一幫人開始懷念上了是吧?
但很快他就反應了過來。
為什麽大明亡了,便立即有人反清複明呢?
那多半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了。
大明末年,各處皆起義反明,是百姓覺得朝廷不給他們活路,在大明的統治之下,個個都吃不飽肚子。
反而朝廷裏那些達官顯貴個個吃的腦滿腸肥。
他們想吃飽肚子,想推翻大明,有錯嗎?
至少在老朱看來,是沒錯的。
錯就錯在,他們沒能堅持到底,或者說,他們不該在推翻大明之後,反而讓滿清入主了中原!
原本隻是吃不飽肚子,有被餓死的風險。
等滿清入關之後,他們發現依舊吃不飽肚子,甚至在這種前提下,還要被人當做牲畜去幹活。
乃至於不時的還有被下鍋填飽別人肚子的風險。
這樣的生活,可比在明末之時更加淒慘的多!
察覺到這一點之後,那各路義軍能不喊著反清複明麽。
至少明末那幫腦滿腸肥的達官顯貴們還會在嘴上說說賑災。
換成了滿清的大老爺們,幹脆就直接跑馬圈地,讓無數人從百姓直接淪為了奴隸。
孰優孰劣,還是很輕易便能分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