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他會在意被兩麵夾擊?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87章 他會在意被兩麵夾擊?
“你在說啥?”
“你口中自費入伍的意思,是讓他們自己帶糧餉來幫你攻打南明?”
“韓信,你莫不是中了風寒,燒糊塗了?”
劉邦徹底懵逼。
這世上還能有這樣的事?
讓百姓自己出錢出糧,還出命,幫你打仗?
別說自願了,就是將刀架在他們脖子上,也未必會有幾個人願意!
“那陛下便不用管了,本帥保證,不脅迫任何人,不劫掠百姓,不會損害陛下的名聲,也不會對陛下接下來的大計有半分影響!”
“剩下來的,陛下可全權交給我。”
“定然不會讓陛下失望,不會讓那莽夫先入南明京師!”
韓信也不願多解釋。
招兵買馬,可同樣是他最擅長的!
劉邦:“……”
看他這自信滿滿的樣子,著實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反駁的話。
你想讓人家入伍幫你攻城,給你賣命,還讓人家自己帶口糧?
你要不要聽聽自己在說些什麽!?
“那本帥這便去了,不出意外的話,項籍那莽夫應該已經在準備出城了。”
“殊不知,磨刀不誤砍柴工,出城晚一步,但入城,本帥定然能夠領先他一步!”
見劉邦沒有再說什麽,韓信以為他是默認了,轉身便也走了出去。
隻要將招兵買馬的大權放給他,什麽沒有糧草,沒有軍餉,都不是問題!
當初跟著劉邦一窮二白的時候,除了名聲還能有什麽?
難不成那個時候他能拿出糧草來?
笑話!
就蕭何那摳摳搜搜的勁,如果那些入伍的百姓沒有自備一部分糧草,那恐怕連訓練的時候都得餓著肚子!
無論如何,現在的情況可比那個時候強了不知多少倍。
至少現在劉邦已然入主中原,稱了帝,有了正統的名聲!
並且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賑災之事做的也算是積極。
再加上此番討伐南明,為的就是他想要賑災,想要援助更多百姓,南明朝廷非但不識好歹,還擅自誅殺了使臣。
這已經不僅僅是師出有名了,但凡有血性者,但凡在賑災的過程中受過恩惠者,多半都不會眼睜睜的看下去。
恰好,賑災的時間還沒過去多久,耕種應該已經結束,發下去的糧食恰好也還有所剩餘。
陛下,瞧好吧,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候!
劉邦:“……”
見韓信頭也不迴的走出大殿,他茫然的轉向蕭何。
“他說的這事,是真的有可能的嗎?”
“沒有軍餉也就罷了,他連糧草都不用,也能召集到兵馬?”
他是未曾深究過韓信如何征兵,畢竟從前他每次隻負責將韓信練好的兵帶走,至於這些兵是從何而來,他從不過問。
那時蕭何掌管後勤,按理來說,他應該是知道的吧?
“從前的很多時候,他都是這麽幹的。”
“讓士卒自行準備糧食,同時坦誠相告軍中無糧也無錢,所有的軍餉都得擊潰敵軍之後才能分發。”
“絕大部分新兵在訓練的時候,都是自己攜帶的糧食。”
哦,已經不是第一次幹了啊。
不過他憑什麽啊!
“那為何百姓會信他呢?”
“對於天下百姓而言,他不過就是個名聲不顯的狗官罷了,為什麽會相信他,乃至於自己帶著糧食替他拚命呢?”
劉邦追問。
“陛下,您非要問到底嗎?”
“答案您可能不會太喜歡。”
蕭何沉默片刻後苦笑道。
其實聽到這話,劉邦便大概猜到了韓信的做法。
但他還是執意讓蕭何說。
“他自然是聲名不顯,可陛下不同,天下人皆知陛下仁義。”
“而韓信就將這一點利用到了極致,他麾下的所有士卒都會覺得自己在為您而戰。”
“他們都會覺得,是您遇到了麻煩,為了賑災抽調不出糧草……”
劉邦腦門浮現一抹青筋。
他還知道,韓信這狗東西一定會大肆渲染這件事!
讓那些百姓非但自備糧食入伍,甚至心中都還懷著愧疚,訓練之時便會更加刻苦!
還真是將一切可利用的因素都考慮到了,甚至將他不久前賑災的作為也囊括在了其中!
“恐怕項籍這一次,還真的要輸了。”
“固然,他的勇猛無人能比,大明朝廷內多半也沒有他的一合之敵。”
“但問題是,他終究隻有兩萬兵馬,哪怕屢戰屢勝,每一戰都能攻下敵軍城池,也是需要時間消化的。”
而韓信隻要兵馬足夠,便完全不用考慮這一點。
他每攻下一座城池,隻需留下兩三千兵馬鎮守,自己便能直接領兵前往下一座城。
韓信口中的磨刀不誤砍柴工,說的關鍵或許就在這裏。
縱使雙方沿路攻打城池所消耗的時間差不多,可在這上麵節約的時間,足夠他領先項羽很多!
天幕之外,看著韓信招兵買馬,不少人的看法與蕭何相同。
他們都覺得,項羽多半是又要輸了。
不是輸在攻城拔寨的速度上,也不是輸在個人勇武上,而是會敗在人手不足上。
為了保證被拿下的城池中不會出現降而複叛的情況,他每下一城,便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整頓。
“韓信還是聰明的,他知道,兩萬兵馬遠遠不夠沿途留下守軍。”
“由此他斷定,項籍在沿途攻城拔寨的路上,定然要耽擱非常多的時間。”
“而他召集兵馬雖然也同樣要浪費大量的時間,可一旦真正發動攻勢,他的動作將比項籍快不知多少!”
趙匡胤的戰略性眼光還是不錯的。
對於他的話,絕大部分人也都表示認同。
唯獨兩人微微搖頭。
“你說錯了,或許項籍剛開始的時候會選擇穩妥為主,可在得知韓信的作為,以及知曉自己將會輸之後,他定然會改變做法。”
“隻是在你們看來,項籍每下一城都需要時間去消除隱患,可在他自己看來卻未必如此。”
“兩麵夾擊,腹背受敵,對你們這些尋常人來說的確是隱患,可對他來說,那叫個事嗎?”
“別忘了,就是四麵楚歌,他也依舊能夠帶人突圍出去,區區兩麵夾擊,他會怕?”
“你在說啥?”
“你口中自費入伍的意思,是讓他們自己帶糧餉來幫你攻打南明?”
“韓信,你莫不是中了風寒,燒糊塗了?”
劉邦徹底懵逼。
這世上還能有這樣的事?
讓百姓自己出錢出糧,還出命,幫你打仗?
別說自願了,就是將刀架在他們脖子上,也未必會有幾個人願意!
“那陛下便不用管了,本帥保證,不脅迫任何人,不劫掠百姓,不會損害陛下的名聲,也不會對陛下接下來的大計有半分影響!”
“剩下來的,陛下可全權交給我。”
“定然不會讓陛下失望,不會讓那莽夫先入南明京師!”
韓信也不願多解釋。
招兵買馬,可同樣是他最擅長的!
劉邦:“……”
看他這自信滿滿的樣子,著實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反駁的話。
你想讓人家入伍幫你攻城,給你賣命,還讓人家自己帶口糧?
你要不要聽聽自己在說些什麽!?
“那本帥這便去了,不出意外的話,項籍那莽夫應該已經在準備出城了。”
“殊不知,磨刀不誤砍柴工,出城晚一步,但入城,本帥定然能夠領先他一步!”
見劉邦沒有再說什麽,韓信以為他是默認了,轉身便也走了出去。
隻要將招兵買馬的大權放給他,什麽沒有糧草,沒有軍餉,都不是問題!
當初跟著劉邦一窮二白的時候,除了名聲還能有什麽?
難不成那個時候他能拿出糧草來?
笑話!
就蕭何那摳摳搜搜的勁,如果那些入伍的百姓沒有自備一部分糧草,那恐怕連訓練的時候都得餓著肚子!
無論如何,現在的情況可比那個時候強了不知多少倍。
至少現在劉邦已然入主中原,稱了帝,有了正統的名聲!
並且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賑災之事做的也算是積極。
再加上此番討伐南明,為的就是他想要賑災,想要援助更多百姓,南明朝廷非但不識好歹,還擅自誅殺了使臣。
這已經不僅僅是師出有名了,但凡有血性者,但凡在賑災的過程中受過恩惠者,多半都不會眼睜睜的看下去。
恰好,賑災的時間還沒過去多久,耕種應該已經結束,發下去的糧食恰好也還有所剩餘。
陛下,瞧好吧,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候!
劉邦:“……”
見韓信頭也不迴的走出大殿,他茫然的轉向蕭何。
“他說的這事,是真的有可能的嗎?”
“沒有軍餉也就罷了,他連糧草都不用,也能召集到兵馬?”
他是未曾深究過韓信如何征兵,畢竟從前他每次隻負責將韓信練好的兵帶走,至於這些兵是從何而來,他從不過問。
那時蕭何掌管後勤,按理來說,他應該是知道的吧?
“從前的很多時候,他都是這麽幹的。”
“讓士卒自行準備糧食,同時坦誠相告軍中無糧也無錢,所有的軍餉都得擊潰敵軍之後才能分發。”
“絕大部分新兵在訓練的時候,都是自己攜帶的糧食。”
哦,已經不是第一次幹了啊。
不過他憑什麽啊!
“那為何百姓會信他呢?”
“對於天下百姓而言,他不過就是個名聲不顯的狗官罷了,為什麽會相信他,乃至於自己帶著糧食替他拚命呢?”
劉邦追問。
“陛下,您非要問到底嗎?”
“答案您可能不會太喜歡。”
蕭何沉默片刻後苦笑道。
其實聽到這話,劉邦便大概猜到了韓信的做法。
但他還是執意讓蕭何說。
“他自然是聲名不顯,可陛下不同,天下人皆知陛下仁義。”
“而韓信就將這一點利用到了極致,他麾下的所有士卒都會覺得自己在為您而戰。”
“他們都會覺得,是您遇到了麻煩,為了賑災抽調不出糧草……”
劉邦腦門浮現一抹青筋。
他還知道,韓信這狗東西一定會大肆渲染這件事!
讓那些百姓非但自備糧食入伍,甚至心中都還懷著愧疚,訓練之時便會更加刻苦!
還真是將一切可利用的因素都考慮到了,甚至將他不久前賑災的作為也囊括在了其中!
“恐怕項籍這一次,還真的要輸了。”
“固然,他的勇猛無人能比,大明朝廷內多半也沒有他的一合之敵。”
“但問題是,他終究隻有兩萬兵馬,哪怕屢戰屢勝,每一戰都能攻下敵軍城池,也是需要時間消化的。”
而韓信隻要兵馬足夠,便完全不用考慮這一點。
他每攻下一座城池,隻需留下兩三千兵馬鎮守,自己便能直接領兵前往下一座城。
韓信口中的磨刀不誤砍柴工,說的關鍵或許就在這裏。
縱使雙方沿路攻打城池所消耗的時間差不多,可在這上麵節約的時間,足夠他領先項羽很多!
天幕之外,看著韓信招兵買馬,不少人的看法與蕭何相同。
他們都覺得,項羽多半是又要輸了。
不是輸在攻城拔寨的速度上,也不是輸在個人勇武上,而是會敗在人手不足上。
為了保證被拿下的城池中不會出現降而複叛的情況,他每下一城,便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整頓。
“韓信還是聰明的,他知道,兩萬兵馬遠遠不夠沿途留下守軍。”
“由此他斷定,項籍在沿途攻城拔寨的路上,定然要耽擱非常多的時間。”
“而他召集兵馬雖然也同樣要浪費大量的時間,可一旦真正發動攻勢,他的動作將比項籍快不知多少!”
趙匡胤的戰略性眼光還是不錯的。
對於他的話,絕大部分人也都表示認同。
唯獨兩人微微搖頭。
“你說錯了,或許項籍剛開始的時候會選擇穩妥為主,可在得知韓信的作為,以及知曉自己將會輸之後,他定然會改變做法。”
“隻是在你們看來,項籍每下一城都需要時間去消除隱患,可在他自己看來卻未必如此。”
“兩麵夾擊,腹背受敵,對你們這些尋常人來說的確是隱患,可對他來說,那叫個事嗎?”
“別忘了,就是四麵楚歌,他也依舊能夠帶人突圍出去,區區兩麵夾擊,他會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