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監察百官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805章 監察百官
別人的話,老朱是聽不進去的。
可馬皇後的話,他聽得進去也得聽,聽不進去,也得去好生思索。
換位思考,他願意在這樣的朝堂上當官嗎?
若這個問題拋給放牛娃時候的他,那當然是願意的。
那時他都快餓死了,誰給他一口飯吃,他的命都是誰的。
可那個時候,那個樣子的他,即便願意做官,又能做的了什麽?
當真隻給一口飽飯吃,就能讓一個寒窗苦讀數十年,滿腹經綸的人給你盡心竭力的賣命嗎?
老朱捫心自問,哪怕是自己,似乎也很難堅持下去。
最重要的是,心裏會有極大的不平衡。
寒窗苦讀數十年,一朝為官,竟然還沒有原本在家中苦讀時候過的好。
都不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得道的人都隻能勉強混個溫飽,那還談何用心治理?
“或許真的是咱心態還未轉變過來吧。”
盯著天幕上那些吐槽他的彈幕看了很久之後,老朱無奈的垂下了頭。
“相比於其他人,咱的確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他得承認,自己在稱帝之後,多少有些忘卻了本心。
或者說,他忽略了很多問題。
的確,他出身貧寒,所以想讓官員為百姓做主,為百姓做實事,讓百姓能吃飽,能穿暖。
但他好像忘記了另一件事。
推行科舉之後,整個大明絕大部分的父母官,也都出身貧寒,也都曾是如他從前一般的百姓。
可為什麽這些百姓十年寒窗苦讀,考上功名之後,就要被他如此對待呢?
官員欺壓百姓,而他欺壓那些出身寒門的官員。
兩者之間真的有什麽區別嗎?
這一刻,老朱真正開始了自己的反思。
他開始審視自己過往所做的一切。
壓製勳貴本無錯,可在壓製勳貴的同時,也誤傷了很多出身寒門的無辜官員。
“隻要你能意識到這一點,就都還來得及。”
“重八,在我心中,你不比任何人差。”
見老朱真正的在反省,馬皇後也是無比的欣慰。
能讓這倔脾氣反省自己的過往,若沒有這天幕,這曆朝曆代皇帝們的助攻,隻靠她跟朱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是吧,驅除韃虜光複中原,咱覺得至少在功績上,咱做的沒話說。”
“不過就是在後麵的細枝末節上,咱這思想沒能轉變過來,好在現在還有時間去改正。”
“那就依著標兒的話,接下來若真的要開疆拓土,對於外派的官員待遇,全數由標兒決定!”
老朱表示,既然自己的思想很難轉變,那就不轉了!
幹幹脆脆的將問題都拋給朱標去解決。
反正他是自己欽定的未來天子,處理這件事也不算僭越,甚至還有提前鍛煉的作用。
一箭雙雕!
“定會用心為爹分憂!”
朱標也是當仁不讓。
事實上,哪怕再重視親情,他心中也同樣憋著一股子想比較的勁。
老四當皇帝能入千古明君榜,那他作為大哥的,就絕不能差了!
否則這皇位,他就不配去坐!
他要證明給仙人看,證明給天下人看!
自己早夭,老四坐上皇位能夠讓天下信服,能夠開創永樂盛世。
不早夭,他憑自己也同樣能開創出一片盛世!
隨著老朱的低頭,眾人的注意力也逐漸重新迴到了天幕之內。
李二驚訝的發現,劉邦的想法竟然跟他別無二致。
官員不夠怎麽辦?
那就不僅僅依靠中原內部科舉,轉頭將目標看向其他小國自身的人才。
甚至劉邦考慮的還要比他更加完善幾分。
一名朝廷指派的使者,一名原本小國官員,一名百姓選出來的人。
前者負責律法與監管,原本小國的官員負責整理卷宗,百姓推選出來的負責民生治理。
相互之間不插手彼此的事,但遇到重要決策,便需要三方都同意才能推行。
隻要有一方不同意,便隻能將消息送迴京師,讓劉邦親自決斷。
這大抵能夠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山高皇帝遠帶來的風險。
而三名主要官員選派出來之後,剩下的人就好解決了。
跪的快的國家,絕大部分官員都能夠被留下,甚至都不用重新挑選。
至於跪的慢的,甚至直至被打穿都沒來得及跪下的,那就隻能讓百姓多挑選些官員 ,再指派些剛剛從科舉選拔出來的進士前往治理。
這樣一來,能夠最大限度上減少對於官員數量的需求。
“可惜終究還是有所弊端的。”
“一旦三人勾結起來,那不管用什麽手段,恐怕都是查不出來的。”
“路途遙遠,每次派欽差去查都要耗費大量時間,而隻要他們做好掩飾的工作,整個國家都會變成他們的私有物。”
“還是得想想辦法,對於這三人還要加些約束,確保他們做出什麽出格的事都能第一時間查到才行。”
哪怕這三方出身各不相同,勾結的可能性極低。
可誰也無法排除那個萬一出現的可能性。
到時候,那三人可就是真正的無法無天!
“老朱,你這就有些苛求了。”
“這種事是沒辦法解決的,路途太過遙遠,欽差大概率也不熟悉當地的狀況,哪怕不做掩飾也未必能查出個什麽端倪來。”
李二苦笑著搖搖頭道。
查?
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各地民風不同,管理的手段自然也不會一致。
除非派出去的欽差個個都是慧眼如炬的神探,否則想看出端倪無異於癡人說夢。
“你說,如果再派一批人,別的什麽事都不用做,專門負責監管這些官員呢?”
老朱想了想提議道。
對於這樣的提議,一旁的朱標忽然感覺有些熟悉。
這不就是他無比反對的錦衣衛嗎?
平日裏啥也不用做,專門負責查探百官的隱私。
可以說是文武百官最深惡痛絕的機構!
“你的意思是,監察百官?真能這麽幹?”
李二瞬間反應了過來。
他總覺得老朱好像不隻是說說而已,不出意外的話,這種職位在大明應該不是什麽新鮮事了。
不過老朱也真是敢,設立這樣的機構,天知道後世的史書會如何抹黑他。
還是說,他壓根就不在意自己的名聲?
別人的話,老朱是聽不進去的。
可馬皇後的話,他聽得進去也得聽,聽不進去,也得去好生思索。
換位思考,他願意在這樣的朝堂上當官嗎?
若這個問題拋給放牛娃時候的他,那當然是願意的。
那時他都快餓死了,誰給他一口飯吃,他的命都是誰的。
可那個時候,那個樣子的他,即便願意做官,又能做的了什麽?
當真隻給一口飽飯吃,就能讓一個寒窗苦讀數十年,滿腹經綸的人給你盡心竭力的賣命嗎?
老朱捫心自問,哪怕是自己,似乎也很難堅持下去。
最重要的是,心裏會有極大的不平衡。
寒窗苦讀數十年,一朝為官,竟然還沒有原本在家中苦讀時候過的好。
都不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得道的人都隻能勉強混個溫飽,那還談何用心治理?
“或許真的是咱心態還未轉變過來吧。”
盯著天幕上那些吐槽他的彈幕看了很久之後,老朱無奈的垂下了頭。
“相比於其他人,咱的確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他得承認,自己在稱帝之後,多少有些忘卻了本心。
或者說,他忽略了很多問題。
的確,他出身貧寒,所以想讓官員為百姓做主,為百姓做實事,讓百姓能吃飽,能穿暖。
但他好像忘記了另一件事。
推行科舉之後,整個大明絕大部分的父母官,也都出身貧寒,也都曾是如他從前一般的百姓。
可為什麽這些百姓十年寒窗苦讀,考上功名之後,就要被他如此對待呢?
官員欺壓百姓,而他欺壓那些出身寒門的官員。
兩者之間真的有什麽區別嗎?
這一刻,老朱真正開始了自己的反思。
他開始審視自己過往所做的一切。
壓製勳貴本無錯,可在壓製勳貴的同時,也誤傷了很多出身寒門的無辜官員。
“隻要你能意識到這一點,就都還來得及。”
“重八,在我心中,你不比任何人差。”
見老朱真正的在反省,馬皇後也是無比的欣慰。
能讓這倔脾氣反省自己的過往,若沒有這天幕,這曆朝曆代皇帝們的助攻,隻靠她跟朱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是吧,驅除韃虜光複中原,咱覺得至少在功績上,咱做的沒話說。”
“不過就是在後麵的細枝末節上,咱這思想沒能轉變過來,好在現在還有時間去改正。”
“那就依著標兒的話,接下來若真的要開疆拓土,對於外派的官員待遇,全數由標兒決定!”
老朱表示,既然自己的思想很難轉變,那就不轉了!
幹幹脆脆的將問題都拋給朱標去解決。
反正他是自己欽定的未來天子,處理這件事也不算僭越,甚至還有提前鍛煉的作用。
一箭雙雕!
“定會用心為爹分憂!”
朱標也是當仁不讓。
事實上,哪怕再重視親情,他心中也同樣憋著一股子想比較的勁。
老四當皇帝能入千古明君榜,那他作為大哥的,就絕不能差了!
否則這皇位,他就不配去坐!
他要證明給仙人看,證明給天下人看!
自己早夭,老四坐上皇位能夠讓天下信服,能夠開創永樂盛世。
不早夭,他憑自己也同樣能開創出一片盛世!
隨著老朱的低頭,眾人的注意力也逐漸重新迴到了天幕之內。
李二驚訝的發現,劉邦的想法竟然跟他別無二致。
官員不夠怎麽辦?
那就不僅僅依靠中原內部科舉,轉頭將目標看向其他小國自身的人才。
甚至劉邦考慮的還要比他更加完善幾分。
一名朝廷指派的使者,一名原本小國官員,一名百姓選出來的人。
前者負責律法與監管,原本小國的官員負責整理卷宗,百姓推選出來的負責民生治理。
相互之間不插手彼此的事,但遇到重要決策,便需要三方都同意才能推行。
隻要有一方不同意,便隻能將消息送迴京師,讓劉邦親自決斷。
這大抵能夠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山高皇帝遠帶來的風險。
而三名主要官員選派出來之後,剩下的人就好解決了。
跪的快的國家,絕大部分官員都能夠被留下,甚至都不用重新挑選。
至於跪的慢的,甚至直至被打穿都沒來得及跪下的,那就隻能讓百姓多挑選些官員 ,再指派些剛剛從科舉選拔出來的進士前往治理。
這樣一來,能夠最大限度上減少對於官員數量的需求。
“可惜終究還是有所弊端的。”
“一旦三人勾結起來,那不管用什麽手段,恐怕都是查不出來的。”
“路途遙遠,每次派欽差去查都要耗費大量時間,而隻要他們做好掩飾的工作,整個國家都會變成他們的私有物。”
“還是得想想辦法,對於這三人還要加些約束,確保他們做出什麽出格的事都能第一時間查到才行。”
哪怕這三方出身各不相同,勾結的可能性極低。
可誰也無法排除那個萬一出現的可能性。
到時候,那三人可就是真正的無法無天!
“老朱,你這就有些苛求了。”
“這種事是沒辦法解決的,路途太過遙遠,欽差大概率也不熟悉當地的狀況,哪怕不做掩飾也未必能查出個什麽端倪來。”
李二苦笑著搖搖頭道。
查?
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各地民風不同,管理的手段自然也不會一致。
除非派出去的欽差個個都是慧眼如炬的神探,否則想看出端倪無異於癡人說夢。
“你說,如果再派一批人,別的什麽事都不用做,專門負責監管這些官員呢?”
老朱想了想提議道。
對於這樣的提議,一旁的朱標忽然感覺有些熟悉。
這不就是他無比反對的錦衣衛嗎?
平日裏啥也不用做,專門負責查探百官的隱私。
可以說是文武百官最深惡痛絕的機構!
“你的意思是,監察百官?真能這麽幹?”
李二瞬間反應了過來。
他總覺得老朱好像不隻是說說而已,不出意外的話,這種職位在大明應該不是什麽新鮮事了。
不過老朱也真是敢,設立這樣的機構,天知道後世的史書會如何抹黑他。
還是說,他壓根就不在意自己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