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亦是苦不堪言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816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亦是苦不堪言
“的確,始皇帝說的沒錯。”
“如果不是有個共同的問題,且沒有被任何人發現解決的話,不應該每個王朝都隻有那麽短的壽命。”
作為中原最後的王朝,老朱自然能說出這番話。
他也同樣是希望大明能夠傳承千萬年的。
可在得知前麵那些王朝強盛之時的姿態,以及最後的落幕之後,他就再沒了這樣的信心。
他便開始隻能寄希望於能夠讓自己治下的百姓過的更好。
而現在嬴政重新將這個問題給提了出來,恰巧提在了他的心坎裏。
“從前咱隻能自己一個人暗暗的思索,如今既然這個問題被擺在了明麵上,咱倒是想看看你們都是怎麽想的。”
天幕盤點至今,他們之間的信息差已經很小了。
他老朱能看到的問題,相信其他有能力的人也能看出來。
“這倒是個問題。”
大漢年間,呂雉看向張良。
現在劉邦不在,喜歡懟她的韓信也不在。
可以說當下的大漢就是她最舒服的狀態。
“子房,你怎麽看?”
“難道各大王朝之間,真的有什麽共同的問題嗎?”
“可分明每個王朝之間都有極大的差距才是。”
漢的強橫,唐的繁盛,宋的龜縮富庶,明的強硬。
每個王朝都有自己的那條路。
這種情況下,還有什麽共同點嗎?
對於呂雉會問自己,張良仿佛早有預料。
而對於這個問題,他也同樣有了自己的猜測。
“無論是對外的態度,還是對內的態度,各大王朝之間都有著雲泥之別。”
“如果要從這些事上找共同點,那無異於癡人說夢。”
“但跳開這些,放眼整個王朝的話,或許還真有個不知算不算的相同之處。”
“哦?”
張良的話瞬間引起了呂雉的興趣。
她知道,張子房向來不會信口開河。
既然開口,那就意味著有一定的把握,或者有一定的道理。
“說說看。”
見滿朝文武都帶著好奇看著自己,張良深吸一口氣。
他不覺得這是因為自己的聰明。
明明這件事應該所有人都能看到才是。
“王朝興衰永遠都隻是上層那一小撮人的更換,更多的呢?”
“興百姓苦,亡百姓亦是苦不堪言。”
“所謂的盛世,也不過是達官顯貴的盛世,真正從他們手指縫中流落到百姓身上的,又能有多少?”
張良本以為,在經曆過大秦的興衰之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這一點。
可現在看來,他們非但沒有絲毫警覺,反而將一切當成了理所應當。
“還要我說下去嗎?”
在他的質問之下,呂雉緩緩點頭,示意他接著說。
“大秦為何能以橫掃之勢平推六國?”
“難道他們真的強到了那種程度,能夠輕易的以一敵六嗎?六國的百姓、將士怕死,難道秦人就不怕死嗎?”
“並不是,隻是他們的軍功製給百姓看到了往上爬的希望,看到了以一己之力改變整個家族命運的機會!”
“而後麵的暴秦滅亡,除了二世的暴政之外,更多的也是無仗可打,希望破滅。”
“到了漢末年間呢?”
“依舊是門閥士族掌控了近乎無限的資源。”
“於是張角領黃巾起義推翻了整個大漢。”
“隋朝之時,楊廣為了自己的功績不顧民生橫征暴斂,三征高句麗將整個朝廷財政打垮,於是滅亡。”
“唐末、宋末乃至於最後的明末都是如此。”
得民心者得天下。
在爭霸天下之時,所有人都將這句話掛在嘴邊。
可真正坐在了天下之主的那個位置,卻都將這句話拋諸腦後,滿心滿眼的就隻剩下跟朝堂上那些人勾心鬥角。
完全忘了自己的先祖,那些太祖皇帝們是憑什麽奪得天下的。
“莫說那些末代皇帝,就算是現在。”
“你們真的還將百姓放在心上嗎?”
“若是連你們都在漸漸的忽略百姓,忽略民心,隻惦記著自己的官爵、名聲,那後來者自然更會有樣學樣。”
“當你們徹底不在乎百姓的時候,下一個天下共主也就不遠了!”
張良這一番話說的極重。
甚至已經有些以下犯上的苗頭。
但在場的這些人,包括呂雉卻都沒有絲毫怪罪的意思,反而個個嚇的背後冷汗岑岑。
事實好像還真的就是這樣!
朝堂之上的人不乏當初與劉邦一同起義者。
當時的他們也同樣隻是百姓,被暴秦欺壓到無路可走的百姓。
正是因為他們平凡的出身,才更知道百姓需要些什麽。
民心歸附,於是便得到了一統江山的結果。
可現在呢?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他們竟然不知不覺的將百姓排到了最後麵。
如今在這朝堂之上,更多的反而是官員派係之間的勾心鬥角。
百姓的死活,似乎真的已經沒有人去在意了。
潛意識中,很多人覺得,隻要給百姓一口飽飯吃就足夠。
“明白了嗎?”
“這就是我所看到的,各大王朝之間的共同點。”
“太祖皇帝初建王朝之時,重視百姓,得民心便得了天下。”
“可這也就是曆代王朝最重視百姓的時候,往後便是一路下坡,越發的忽視百姓。”
“直至朝堂上的勾心鬥角達到巔峰,被壓製的一方需要掠奪更多資源來達到自己目的的時候,將手伸向民脂民膏,這就是王朝墮落的開始。”
張良的話字字誅心。
一席話下來,原本呂雉隻是想用他的話做些參考。
可現在,卻是聽的心中發涼。
同時這幅畫麵也呈現在了天幕上。
幾乎所有人都看完了張良的發言。
這的確是一個他們任何人都未曾想過的緣由。
民心!
明明每個王朝都會著重點出,無比重視的東西。
可似乎每個王朝的最後,都會因為失去民心而丟失整個王朝。
“並且,民心丟失非是一日之功。”
“長時間積累下來的失望,讓他們徹底不再相信朝廷,這才有了最後的起義謀反!”
“而與之相反的是,朝廷之上對於百姓的關心是會隨著時間下降,直至最後所有人醉心於朝堂爭鬥,而無人再去關心百姓。”
“的確,始皇帝說的沒錯。”
“如果不是有個共同的問題,且沒有被任何人發現解決的話,不應該每個王朝都隻有那麽短的壽命。”
作為中原最後的王朝,老朱自然能說出這番話。
他也同樣是希望大明能夠傳承千萬年的。
可在得知前麵那些王朝強盛之時的姿態,以及最後的落幕之後,他就再沒了這樣的信心。
他便開始隻能寄希望於能夠讓自己治下的百姓過的更好。
而現在嬴政重新將這個問題給提了出來,恰巧提在了他的心坎裏。
“從前咱隻能自己一個人暗暗的思索,如今既然這個問題被擺在了明麵上,咱倒是想看看你們都是怎麽想的。”
天幕盤點至今,他們之間的信息差已經很小了。
他老朱能看到的問題,相信其他有能力的人也能看出來。
“這倒是個問題。”
大漢年間,呂雉看向張良。
現在劉邦不在,喜歡懟她的韓信也不在。
可以說當下的大漢就是她最舒服的狀態。
“子房,你怎麽看?”
“難道各大王朝之間,真的有什麽共同的問題嗎?”
“可分明每個王朝之間都有極大的差距才是。”
漢的強橫,唐的繁盛,宋的龜縮富庶,明的強硬。
每個王朝都有自己的那條路。
這種情況下,還有什麽共同點嗎?
對於呂雉會問自己,張良仿佛早有預料。
而對於這個問題,他也同樣有了自己的猜測。
“無論是對外的態度,還是對內的態度,各大王朝之間都有著雲泥之別。”
“如果要從這些事上找共同點,那無異於癡人說夢。”
“但跳開這些,放眼整個王朝的話,或許還真有個不知算不算的相同之處。”
“哦?”
張良的話瞬間引起了呂雉的興趣。
她知道,張子房向來不會信口開河。
既然開口,那就意味著有一定的把握,或者有一定的道理。
“說說看。”
見滿朝文武都帶著好奇看著自己,張良深吸一口氣。
他不覺得這是因為自己的聰明。
明明這件事應該所有人都能看到才是。
“王朝興衰永遠都隻是上層那一小撮人的更換,更多的呢?”
“興百姓苦,亡百姓亦是苦不堪言。”
“所謂的盛世,也不過是達官顯貴的盛世,真正從他們手指縫中流落到百姓身上的,又能有多少?”
張良本以為,在經曆過大秦的興衰之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這一點。
可現在看來,他們非但沒有絲毫警覺,反而將一切當成了理所應當。
“還要我說下去嗎?”
在他的質問之下,呂雉緩緩點頭,示意他接著說。
“大秦為何能以橫掃之勢平推六國?”
“難道他們真的強到了那種程度,能夠輕易的以一敵六嗎?六國的百姓、將士怕死,難道秦人就不怕死嗎?”
“並不是,隻是他們的軍功製給百姓看到了往上爬的希望,看到了以一己之力改變整個家族命運的機會!”
“而後麵的暴秦滅亡,除了二世的暴政之外,更多的也是無仗可打,希望破滅。”
“到了漢末年間呢?”
“依舊是門閥士族掌控了近乎無限的資源。”
“於是張角領黃巾起義推翻了整個大漢。”
“隋朝之時,楊廣為了自己的功績不顧民生橫征暴斂,三征高句麗將整個朝廷財政打垮,於是滅亡。”
“唐末、宋末乃至於最後的明末都是如此。”
得民心者得天下。
在爭霸天下之時,所有人都將這句話掛在嘴邊。
可真正坐在了天下之主的那個位置,卻都將這句話拋諸腦後,滿心滿眼的就隻剩下跟朝堂上那些人勾心鬥角。
完全忘了自己的先祖,那些太祖皇帝們是憑什麽奪得天下的。
“莫說那些末代皇帝,就算是現在。”
“你們真的還將百姓放在心上嗎?”
“若是連你們都在漸漸的忽略百姓,忽略民心,隻惦記著自己的官爵、名聲,那後來者自然更會有樣學樣。”
“當你們徹底不在乎百姓的時候,下一個天下共主也就不遠了!”
張良這一番話說的極重。
甚至已經有些以下犯上的苗頭。
但在場的這些人,包括呂雉卻都沒有絲毫怪罪的意思,反而個個嚇的背後冷汗岑岑。
事實好像還真的就是這樣!
朝堂之上的人不乏當初與劉邦一同起義者。
當時的他們也同樣隻是百姓,被暴秦欺壓到無路可走的百姓。
正是因為他們平凡的出身,才更知道百姓需要些什麽。
民心歸附,於是便得到了一統江山的結果。
可現在呢?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他們竟然不知不覺的將百姓排到了最後麵。
如今在這朝堂之上,更多的反而是官員派係之間的勾心鬥角。
百姓的死活,似乎真的已經沒有人去在意了。
潛意識中,很多人覺得,隻要給百姓一口飽飯吃就足夠。
“明白了嗎?”
“這就是我所看到的,各大王朝之間的共同點。”
“太祖皇帝初建王朝之時,重視百姓,得民心便得了天下。”
“可這也就是曆代王朝最重視百姓的時候,往後便是一路下坡,越發的忽視百姓。”
“直至朝堂上的勾心鬥角達到巔峰,被壓製的一方需要掠奪更多資源來達到自己目的的時候,將手伸向民脂民膏,這就是王朝墮落的開始。”
張良的話字字誅心。
一席話下來,原本呂雉隻是想用他的話做些參考。
可現在,卻是聽的心中發涼。
同時這幅畫麵也呈現在了天幕上。
幾乎所有人都看完了張良的發言。
這的確是一個他們任何人都未曾想過的緣由。
民心!
明明每個王朝都會著重點出,無比重視的東西。
可似乎每個王朝的最後,都會因為失去民心而丟失整個王朝。
“並且,民心丟失非是一日之功。”
“長時間積累下來的失望,讓他們徹底不再相信朝廷,這才有了最後的起義謀反!”
“而與之相反的是,朝廷之上對於百姓的關心是會隨著時間下降,直至最後所有人醉心於朝堂爭鬥,而無人再去關心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