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好主意是好主意,但……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819章 好主意是好主意,但……
“但也得考慮到另外一點。”
“府尹之事,倒是能由天子親自審查,可下麵的縣令就沒那麽多時間一個個去查看了。”
“若是他們官官相護,怎麽辦?”
朝堂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如若是大家都要經曆這麽一遭,那他們很大概率上就不會用這件事相互攻訐。
甚至若是不出意外的話,他們之間還會相互維護。
哪怕真正推行下去,這樣的潛規則一旦盛行,恐怕作用也會被削弱到微乎其微。
“在你老朱的治下,或許沒人敢做這種官官相護的事,可你不能指望每一代皇帝都是如你這般的殺伐果斷。”
“也不能指望每一代皇帝,都想做個明君,不是麽?”
但凡皇帝稍顯軟弱,那法子推行下去,也就成了裝裝樣子。
甚至某種程度上,那一年的外派還更方便某些人榨取民脂民膏。
是個好法子,但要怎麽用,還得好生琢磨。
“沒錯,如果隻看作為縣令一年最終的結果,那結果隻要有人配合,便能輕易美化。”
“甚至於即便將一座縣城治理成了死城,也能臨時從周邊抽調民夫扮成百姓糊弄過去。”
“若是不能合理的加以限製,那此舉非但不能有任何改善,反而會將百姓推往更深處的深淵!”
如果隻是將那些官員放下去,放任他們治理而隻看最後的結果。
結果可是很容易偽造的。
甚至於將他們放了下去之後,反倒會令他們更加的肆無忌憚。
在京中,往後組建了錦衣衛之後,還算是能夠有效的看管著他們。
可離開京師之後,若是還想對他們進行有效的限製,那錦衣衛的隊伍得擴大多少?
到時候又要增加不知多少人手。
即便真的強勢的推行了下去,最後的結果卻很有可能是得不償失!
“的確如此,所以咱也隻能說,這是個想法,具體要如何推行,以及如何防止你們說的那種情況發生,還要好生思量。”
老朱也並不覺得自己說的就一定對。
相反,在說出口之前,他也知道這樣的想法漏洞百出。
可任何一個王朝剛剛推行的變法,難道不都是不夠完善的嗎?
所有的王朝,所有的先行者都是在一步步摸著黑前行。
前人的嚐試,無論成功與否,都是在為後人搭橋鋪路,能夠讓後來者走的更加順暢。
而現在有了天幕的存在,他們完全能夠集思廣益。
自古至今數千年,無數的皇帝都聚集於此。
如果這樣都不能將這個想法完善,那要麽就說明在場所有人都是廢物,要麽就意味著這個想法是錯的。
“想法是對的,並且如果能夠做好足夠的應對,此舉當能夠解決很大一部分問題。”
至少能夠讓朝堂之上的百官,都擁有治理民生的能力。
而非一個個通過科舉上來,就隻知道勾心鬥角的往上爬。
甚至有可能徹底改變整個官場!
“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完善。”
“在每個縣衙,都設立類似於錦衣衛職責的官員,如何?”
這樣一來,非但能夠有效的防止朝堂上那些官員弄虛作假,甚至連帶著各地原本的父母官都能一並監察。
“但這樣做的話,朝廷又得多出多少張吃飯的嘴?”
這等同於重新設立了一個六部之外的存在,對於朝廷的負擔也是進一步的加重。
小農心態的老朱表示自己有些難以接受。
在京師養個錦衣衛,負責監察百官在他看來就已經夠奢侈了。
若是要將此舉推行到各個郡縣,那光是每個月發出去的俸祿得多花多少銀子?
更別說即便是養了這些人,也不能保證他們不會跟其他官員勾結在一塊。
同在朝中為官,朝堂之內的那些風氣,很容易便會將人給帶偏。
老朱之所以一直想組建錦衣衛,那是為了將這股力量完全抓在自己手中。
隻對他負責的錦衣衛,才是真正有用的。
一旦將這個攤子鋪的太大,那誰也不敢保證,哪個郡縣的錦衣衛會跟官員勾結到一塊。
到時候非但是花錢養了一堆無用的人,甚至還讓那些官員們魚肉百姓的更加安心,更加肆無忌憚!
到那個時候,下麵的百姓才是真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有一個辦法。”
“將錦衣衛與朝堂官員區分開。”
“且錦衣衛不固定在某個郡縣,每一年至兩年輪換一次,隨機打亂安排地方。”
徹底斷絕錦衣衛與地方官員勾結的可能性!
“再者,這錦衣衛的人選,也得好生審查。”
“三族之內,與朝廷官員有任何瓜葛者,都得排除在外。”
最大限度上,斷絕他們之間相互包庇的可能。
“這麽做的話,倒是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讓他們之間無法勾結。”
“且錦衣衛的職責從始至終都隻是為了監察官員,他們相互之間調動也不會影響任何有關治理方麵的問題。”
“好主意是好主意,但……”
“咱就是覺得,為了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貨如此大動幹戈,實在是有些得不償失啊。”
這樣一來,就得確保每座郡縣都有錦衣衛的人手。
放眼望去,老朱隻看到了無數白花花的銀子在離自己而去。
這些銀子,本來都該用以改善民生,增強大明兵力的。
可現在竟然要為了防止官員違法而花出去。
小農思想讓老朱覺得無比心疼!
但就在這時,天幕之內,劉邦將要麵對的問題,卻是讓他摒棄了這樣的摳搜。
挑戰中的時間過的飛快,瘋狂擴張之下的問題,也在這一刻開始顯現出來。
哪怕絕大部分派出去的官員都經過了蕭何的親自調教,但知人知麵不知心。
蕭何隻能保證,外派出去的這些官員,在能力上已經沒有多少缺陷,足以獨當一麵。
可品性上,他沒有什麽慧眼如炬。
在他麵前,所有人都表現的無比乖巧。
然而到了那些需要治理的小國,其中不少人的真麵目便迫不及待的暴露了出來。
官員之間相互勾結的畫麵,如今已然展現在了所有人眼前!
“但也得考慮到另外一點。”
“府尹之事,倒是能由天子親自審查,可下麵的縣令就沒那麽多時間一個個去查看了。”
“若是他們官官相護,怎麽辦?”
朝堂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如若是大家都要經曆這麽一遭,那他們很大概率上就不會用這件事相互攻訐。
甚至若是不出意外的話,他們之間還會相互維護。
哪怕真正推行下去,這樣的潛規則一旦盛行,恐怕作用也會被削弱到微乎其微。
“在你老朱的治下,或許沒人敢做這種官官相護的事,可你不能指望每一代皇帝都是如你這般的殺伐果斷。”
“也不能指望每一代皇帝,都想做個明君,不是麽?”
但凡皇帝稍顯軟弱,那法子推行下去,也就成了裝裝樣子。
甚至某種程度上,那一年的外派還更方便某些人榨取民脂民膏。
是個好法子,但要怎麽用,還得好生琢磨。
“沒錯,如果隻看作為縣令一年最終的結果,那結果隻要有人配合,便能輕易美化。”
“甚至於即便將一座縣城治理成了死城,也能臨時從周邊抽調民夫扮成百姓糊弄過去。”
“若是不能合理的加以限製,那此舉非但不能有任何改善,反而會將百姓推往更深處的深淵!”
如果隻是將那些官員放下去,放任他們治理而隻看最後的結果。
結果可是很容易偽造的。
甚至於將他們放了下去之後,反倒會令他們更加的肆無忌憚。
在京中,往後組建了錦衣衛之後,還算是能夠有效的看管著他們。
可離開京師之後,若是還想對他們進行有效的限製,那錦衣衛的隊伍得擴大多少?
到時候又要增加不知多少人手。
即便真的強勢的推行了下去,最後的結果卻很有可能是得不償失!
“的確如此,所以咱也隻能說,這是個想法,具體要如何推行,以及如何防止你們說的那種情況發生,還要好生思量。”
老朱也並不覺得自己說的就一定對。
相反,在說出口之前,他也知道這樣的想法漏洞百出。
可任何一個王朝剛剛推行的變法,難道不都是不夠完善的嗎?
所有的王朝,所有的先行者都是在一步步摸著黑前行。
前人的嚐試,無論成功與否,都是在為後人搭橋鋪路,能夠讓後來者走的更加順暢。
而現在有了天幕的存在,他們完全能夠集思廣益。
自古至今數千年,無數的皇帝都聚集於此。
如果這樣都不能將這個想法完善,那要麽就說明在場所有人都是廢物,要麽就意味著這個想法是錯的。
“想法是對的,並且如果能夠做好足夠的應對,此舉當能夠解決很大一部分問題。”
至少能夠讓朝堂之上的百官,都擁有治理民生的能力。
而非一個個通過科舉上來,就隻知道勾心鬥角的往上爬。
甚至有可能徹底改變整個官場!
“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完善。”
“在每個縣衙,都設立類似於錦衣衛職責的官員,如何?”
這樣一來,非但能夠有效的防止朝堂上那些官員弄虛作假,甚至連帶著各地原本的父母官都能一並監察。
“但這樣做的話,朝廷又得多出多少張吃飯的嘴?”
這等同於重新設立了一個六部之外的存在,對於朝廷的負擔也是進一步的加重。
小農心態的老朱表示自己有些難以接受。
在京師養個錦衣衛,負責監察百官在他看來就已經夠奢侈了。
若是要將此舉推行到各個郡縣,那光是每個月發出去的俸祿得多花多少銀子?
更別說即便是養了這些人,也不能保證他們不會跟其他官員勾結在一塊。
同在朝中為官,朝堂之內的那些風氣,很容易便會將人給帶偏。
老朱之所以一直想組建錦衣衛,那是為了將這股力量完全抓在自己手中。
隻對他負責的錦衣衛,才是真正有用的。
一旦將這個攤子鋪的太大,那誰也不敢保證,哪個郡縣的錦衣衛會跟官員勾結到一塊。
到時候非但是花錢養了一堆無用的人,甚至還讓那些官員們魚肉百姓的更加安心,更加肆無忌憚!
到那個時候,下麵的百姓才是真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有一個辦法。”
“將錦衣衛與朝堂官員區分開。”
“且錦衣衛不固定在某個郡縣,每一年至兩年輪換一次,隨機打亂安排地方。”
徹底斷絕錦衣衛與地方官員勾結的可能性!
“再者,這錦衣衛的人選,也得好生審查。”
“三族之內,與朝廷官員有任何瓜葛者,都得排除在外。”
最大限度上,斷絕他們之間相互包庇的可能。
“這麽做的話,倒是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讓他們之間無法勾結。”
“且錦衣衛的職責從始至終都隻是為了監察官員,他們相互之間調動也不會影響任何有關治理方麵的問題。”
“好主意是好主意,但……”
“咱就是覺得,為了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貨如此大動幹戈,實在是有些得不償失啊。”
這樣一來,就得確保每座郡縣都有錦衣衛的人手。
放眼望去,老朱隻看到了無數白花花的銀子在離自己而去。
這些銀子,本來都該用以改善民生,增強大明兵力的。
可現在竟然要為了防止官員違法而花出去。
小農思想讓老朱覺得無比心疼!
但就在這時,天幕之內,劉邦將要麵對的問題,卻是讓他摒棄了這樣的摳搜。
挑戰中的時間過的飛快,瘋狂擴張之下的問題,也在這一刻開始顯現出來。
哪怕絕大部分派出去的官員都經過了蕭何的親自調教,但知人知麵不知心。
蕭何隻能保證,外派出去的這些官員,在能力上已經沒有多少缺陷,足以獨當一麵。
可品性上,他沒有什麽慧眼如炬。
在他麵前,所有人都表現的無比乖巧。
然而到了那些需要治理的小國,其中不少人的真麵目便迫不及待的暴露了出來。
官員之間相互勾結的畫麵,如今已然展現在了所有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