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那不是刀,而是遮風擋雨的牆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仗義每多屠狗輩,這句話聽起來可能像是咱們這些出身低微,沒怎麽讀過書的人給自己臉上貼金。”
“可問題是……”
劉邦已經沒有將自己當成皇帝了,他現在的這些話,完全是站在自己還是那小小的泗水亭長的立場上而說。
“問題是,我跟樊噲、夏侯嬰這種屠狗輩,即便再是憤怒,再是昏頭,又能做下多大的惡?”
“從前咱們的仇人可不少,真要是有仇報仇,有怨報怨,肆意妄為,那憑我們自己,就是將刀給砍卷刃了,砍個三天三夜,怕是殺幾十人也將自己累死了吧?”
“畢竟不是誰都能跟項老弟比的。”
“可文人呢?”
“那些文人筆杆子一動,就是數萬萬百姓的生死。”
權力之大,大到劉邦都忍不住心驚。
“屠城很惡劣對吧?”
“古往今來,領兵之人多少都做過類似的事。”
“可他們屠城又能屠多少人?”
除非有每戰皆能先登斬將的怪物,否則想要攻下一座城池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而在這段時間裏,該逃的百姓也都逃的差不多了。
城破之後,縱使攻城者下令屠城,雖依舊殘忍,依舊惡劣,卻沒有絕大部分人想象的那麽多。
反觀那些玩弄筆杆子的文人。
賑災之時,他們拿筆稍微抖一抖,改個一二,伸手拿個一二,層層剝削下去,往往就是數萬萬人活生生被餓死的結局。
武將得屠多少城,才能趕上他們造下的冤孽?
答案是永遠也趕不上。
“可是呢?凡是下令屠城的將領,每一個都被釘在了史書的恥辱柱上,而那些伸手的官員,大部分卻能全身而退,甚至還能得個善終。”
“蕭何,你也是玩筆杆子出身的,你跟寡人分析分析,他們的良心,當真就不會不安嗎?”
劉邦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突然說到這個話題了。
或許是這些話在他心中憋了太久,已然是不吐不快。
實現大一統之後,他便下旨令百姓休養生息。
也就是在這一番旨意過後,武將的地位便是急轉直下。
哪怕樊噲那樣的莽夫,在那之後都想往文官的隊列靠攏。
隨之而來的是,文官地位無限拔高,乃至於到了目中無人的地步。
文官武將相互製衡,這個假設從始至終都隻能是個偽命題。
有仗打的時候,武將就是無人能比,沒仗打的時候,整個朝堂就是文官說了算。
偏偏這些文官,在劉邦看來就是不做人事!
或許漢初的那些官員都還不錯,算是能做實事的,可後麵呢?
尤其是看到東漢末年的場景,他對於禍亂朝綱的那些官員更是憎惡到了極致。
所以不止是在這場挑戰中,離開這場挑戰之後,對於魚肉百姓而充實自己的官員,他也同樣會從重嚴懲!
“他們的良心……”
“興許還真的不會不安。”
在苦笑聲之中,蕭何的語氣中有著濃濃的無奈。
那些人,他們又怎麽會良心不安呢?
他們不過是動動筆杆子罷了,在他們心中,殺那些百姓的從來都不是他們,而是天災。
是天災殺了數萬萬乃至於數不盡的百姓,而他們充其量也就是救援不力罷了。
手上並未沾血,也並未親眼看到百姓餓死的慘狀。
不安?
他們隻會抱著自己伸手拿迴來的東西沉浸在自己的美夢中。
然後用那些百姓的救命錢,培養自己的後代子侄,給自己的親族揮霍享受。
若是要這樣想的話,蕭何忽然覺得。
的確是該殺!
那些享受過權力帶來的助力,以及揮霍過那些救命錢的人。
他們都該死!
“沒錯,將領屠城泄憤,等他平靜下來之後,心中多少都會後悔,會不安。”
“可他們呢?無論有多少人死在他們筆杆子之下,他們也不會有絲毫在意。”
“甚至於在他們心中,那些人的死都與他們無關!”
“你說,那些因他們而死的百姓,九泉之下真的能夠瞑目嗎?”
“若是不將他們送下去負荊請罪,寡人是真沒臉見百姓啊。”
劉邦越說越是苦澀。
百姓那般的相信他,可最後在得到天下之後,他就是這麽迴報的?
他覺得,昔日那些巴蜀之地質樸的百姓們,若是知道自己得到天下後的所作所為,定然會無比的後悔。
後悔為什麽要將兒子交到他這個令人失望的人手中。
就連那最簡單的,讓所有百姓都能吃飽,不讓人餓死的承諾,他都沒能做到!
他覺得,若換做自己是昔日的那些百姓們,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願意將孩子交到自己這樣的人手上!
筆杆子殺人不見血,卻遠比刀兵來的快!
看了劉邦與蕭何的這一番對話,不少人都陷入了沉思。
老朱不語,隻是默默抬頭,視線掃過在場官員。
被他目光看到的,無不膽戰心驚。
換做旁的皇帝,若是心有感觸,那頂多也就是訓斥一番。
可這位爺,若真覺得有問題,那鐵定是又要殺個血流成河的!
“重八,高祖說的的確有理。”
“筆杆子殺人不見血,卻反而殺的冠冕堂皇,那些人總能用文字來美化自己的行為。”
“但你即便要殺人,也得分清什麽人該殺,什麽人不該殺。”
“兢兢業業為社稷,為百姓者,不該殺。”
“不過倒是可以查。”
馬皇後也在一旁輕聲道。
也不知這算是勸說還是算拱火。
但這話一出,老朱的確是冷靜了不少。
方才聽了劉邦的話之後,他滿心想的就隻有殺人。
“錦衣衛之事,要盡快提上日程了。”
“恰好天幕上諸位提出改進的意見,咱也都能用上不少。”
“標兒,這件事就交給你做。”
“你要記得,這不是懸在官員頭上的一把刀,而是擋在百姓身前的最後一堵牆。”
“你千萬不能有絲毫遺漏,也不能有半分留情,否則這堵牆就是千瘡百孔,擋不住絲毫風雨!”
殺人是次要。
若是有的選,老朱也不想造下那麽多殺戮。
如果這些官員,都能盡心盡責!
“可問題是……”
劉邦已經沒有將自己當成皇帝了,他現在的這些話,完全是站在自己還是那小小的泗水亭長的立場上而說。
“問題是,我跟樊噲、夏侯嬰這種屠狗輩,即便再是憤怒,再是昏頭,又能做下多大的惡?”
“從前咱們的仇人可不少,真要是有仇報仇,有怨報怨,肆意妄為,那憑我們自己,就是將刀給砍卷刃了,砍個三天三夜,怕是殺幾十人也將自己累死了吧?”
“畢竟不是誰都能跟項老弟比的。”
“可文人呢?”
“那些文人筆杆子一動,就是數萬萬百姓的生死。”
權力之大,大到劉邦都忍不住心驚。
“屠城很惡劣對吧?”
“古往今來,領兵之人多少都做過類似的事。”
“可他們屠城又能屠多少人?”
除非有每戰皆能先登斬將的怪物,否則想要攻下一座城池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而在這段時間裏,該逃的百姓也都逃的差不多了。
城破之後,縱使攻城者下令屠城,雖依舊殘忍,依舊惡劣,卻沒有絕大部分人想象的那麽多。
反觀那些玩弄筆杆子的文人。
賑災之時,他們拿筆稍微抖一抖,改個一二,伸手拿個一二,層層剝削下去,往往就是數萬萬人活生生被餓死的結局。
武將得屠多少城,才能趕上他們造下的冤孽?
答案是永遠也趕不上。
“可是呢?凡是下令屠城的將領,每一個都被釘在了史書的恥辱柱上,而那些伸手的官員,大部分卻能全身而退,甚至還能得個善終。”
“蕭何,你也是玩筆杆子出身的,你跟寡人分析分析,他們的良心,當真就不會不安嗎?”
劉邦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突然說到這個話題了。
或許是這些話在他心中憋了太久,已然是不吐不快。
實現大一統之後,他便下旨令百姓休養生息。
也就是在這一番旨意過後,武將的地位便是急轉直下。
哪怕樊噲那樣的莽夫,在那之後都想往文官的隊列靠攏。
隨之而來的是,文官地位無限拔高,乃至於到了目中無人的地步。
文官武將相互製衡,這個假設從始至終都隻能是個偽命題。
有仗打的時候,武將就是無人能比,沒仗打的時候,整個朝堂就是文官說了算。
偏偏這些文官,在劉邦看來就是不做人事!
或許漢初的那些官員都還不錯,算是能做實事的,可後麵呢?
尤其是看到東漢末年的場景,他對於禍亂朝綱的那些官員更是憎惡到了極致。
所以不止是在這場挑戰中,離開這場挑戰之後,對於魚肉百姓而充實自己的官員,他也同樣會從重嚴懲!
“他們的良心……”
“興許還真的不會不安。”
在苦笑聲之中,蕭何的語氣中有著濃濃的無奈。
那些人,他們又怎麽會良心不安呢?
他們不過是動動筆杆子罷了,在他們心中,殺那些百姓的從來都不是他們,而是天災。
是天災殺了數萬萬乃至於數不盡的百姓,而他們充其量也就是救援不力罷了。
手上並未沾血,也並未親眼看到百姓餓死的慘狀。
不安?
他們隻會抱著自己伸手拿迴來的東西沉浸在自己的美夢中。
然後用那些百姓的救命錢,培養自己的後代子侄,給自己的親族揮霍享受。
若是要這樣想的話,蕭何忽然覺得。
的確是該殺!
那些享受過權力帶來的助力,以及揮霍過那些救命錢的人。
他們都該死!
“沒錯,將領屠城泄憤,等他平靜下來之後,心中多少都會後悔,會不安。”
“可他們呢?無論有多少人死在他們筆杆子之下,他們也不會有絲毫在意。”
“甚至於在他們心中,那些人的死都與他們無關!”
“你說,那些因他們而死的百姓,九泉之下真的能夠瞑目嗎?”
“若是不將他們送下去負荊請罪,寡人是真沒臉見百姓啊。”
劉邦越說越是苦澀。
百姓那般的相信他,可最後在得到天下之後,他就是這麽迴報的?
他覺得,昔日那些巴蜀之地質樸的百姓們,若是知道自己得到天下後的所作所為,定然會無比的後悔。
後悔為什麽要將兒子交到他這個令人失望的人手中。
就連那最簡單的,讓所有百姓都能吃飽,不讓人餓死的承諾,他都沒能做到!
他覺得,若換做自己是昔日的那些百姓們,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願意將孩子交到自己這樣的人手上!
筆杆子殺人不見血,卻遠比刀兵來的快!
看了劉邦與蕭何的這一番對話,不少人都陷入了沉思。
老朱不語,隻是默默抬頭,視線掃過在場官員。
被他目光看到的,無不膽戰心驚。
換做旁的皇帝,若是心有感觸,那頂多也就是訓斥一番。
可這位爺,若真覺得有問題,那鐵定是又要殺個血流成河的!
“重八,高祖說的的確有理。”
“筆杆子殺人不見血,卻反而殺的冠冕堂皇,那些人總能用文字來美化自己的行為。”
“但你即便要殺人,也得分清什麽人該殺,什麽人不該殺。”
“兢兢業業為社稷,為百姓者,不該殺。”
“不過倒是可以查。”
馬皇後也在一旁輕聲道。
也不知這算是勸說還是算拱火。
但這話一出,老朱的確是冷靜了不少。
方才聽了劉邦的話之後,他滿心想的就隻有殺人。
“錦衣衛之事,要盡快提上日程了。”
“恰好天幕上諸位提出改進的意見,咱也都能用上不少。”
“標兒,這件事就交給你做。”
“你要記得,這不是懸在官員頭上的一把刀,而是擋在百姓身前的最後一堵牆。”
“你千萬不能有絲毫遺漏,也不能有半分留情,否則這堵牆就是千瘡百孔,擋不住絲毫風雨!”
殺人是次要。
若是有的選,老朱也不想造下那麽多殺戮。
如果這些官員,都能盡心盡責!